蘇軾和胸有成竹的故事(胸有成竹令人噴飯)
2023-08-05 13:44:14 1
點上方藍字免費訂閱
東方。生活。美學。
蘇軾,眾所周知的宋代大文豪,除了是段子手、吃貨、技術宅外,還是成語的高產量貢獻者,很多耳熟能詳的成語,均出自他之手!
趙孟頫 繪《蘇軾像》
蘇軾《文與可畫禹簹谷偃竹記》:「與可是日與其妻遊谷中,燒筍晚食,發函得詩,失笑噴飯滿案。」現用來形容事情、行為或說話讓人可笑。
文與可非常擅長畫竹子,蘇軾為他寫過一篇文章,叫《文與可畫篔簹谷偃竹記》:「畫竹必先得成竹於胸中,執筆熟視,乃見其所欲畫者.....」
於是就有了「胸有成竹」這個成語,比喻做事之前早有通盤的考慮和謀劃。
出自蘇軾的《後赤壁賦》:「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原指一種自然景象,後多比喻事情終於真相大白。
出自蘇軾的《赤壁賦》:「惟江上之清風,與山間之明月,耳得之而為聲,目遇之而成色,取之無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無盡藏也,而吾與子之所共適。」形容資源非常豐富。
出自蘇軾的《南鄉子·重九涵輝樓呈徐君猷》詞:「萬事到頭都是夢,休休,明日黃花蝶也愁。」比喻過時或無意義的事物。
一次,蘇軾退朝回家,指著自己的腹部問侍婢:「你們有誰知道我這裡面有些什麼?」一答:「文章」。一說:「見識。」蘇軾都搖搖頭。
王朝雲笑道:「您肚子裡都是不合時宜。」蘇東坡聞言贊道:「知我者,唯有朝雲也。」
出自蘇軾《念奴嬌·赤壁懷古》詞:「人生如夢,一尊還酹江月。」這是蘇軾對人生的無限感慨,有大徹大悟、超脫塵俗的味道。
出自蘇軾的《飲湖上初晴後雨》:「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 指淡雅和濃豔兩種不同的妝。也形容園林景觀呈現的繁麗與恬淡的兩種景象。
出自蘇軾《送安惇秀才失解西歸》:「故書不厭百回讀;熟讀深思子自知。」形容詩文或書籍寫得非常好,不論讀多少遍也不感到厭倦。
出自蘇軾《後赤壁賦》:「我有鬥酒,藏之久矣,以待子不時之須。」用來指隨時的,不是預定時間的需要。
出自蘇軾《章質夫送酒六壺,書至而酒不達,戲作小詩問之》:豈意青州六從事,化為烏有一先生。意思是指全部消失或完全落空。
出自蘇軾《晁錯論》:「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堅韌不拔之志。」形容信念堅定,意志頑強,不可動搖。
出自蘇軾《荀卿論》:「子路之勇,子貢之辯,冉有之智,此三者,皆天下之所謂難能而可貴者也。」指難以做到的事情居然做到了,值得珍視。
我們致力於保護作者版權,本文部分圖片整理自網絡,無法核實真實出處,如涉及侵權,請第一時間聯繫小編刪除,謝謝!
在這裡,遇見更好的自己
長按識別二維碼 即可關注觀觀雅集
雅物 | 美文 | 生活 | 品味
東方的。生活的。
☟喜歡就點讚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