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性之間的最好的關係(想要建立和諧的兩性關係)
2023-07-24 13:05:53 1
「其實人跟樹是一樣的,越是嚮往高處的陽光,它的根就越要伸向黑暗的地底。」——尼採《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
「如果有來生,要做一棵樹,站成永恆,沒有悲歡的姿勢。一半在土裡安詳,一半在風裡飛揚,一半灑落陰涼,一半沐浴陽光,非常沉默非常驕傲,從不依靠,從不尋找。」——三毛《說給自己聽》
這兩句話都在表明人如果變成樹會有怎樣的變化,德國哲學家尼採的表達方式更具象化偏理性,而三毛作為作家她的表達更感性也更生動。
生活中有著形形色色的人,有人喜歡理性思考有人偏向情感認同。在戀愛和婚姻關係中,男女也有著明顯的認知差異,想要建立和諧的婚姻關係,首先要學會區分理性和感性,主要從思維模式和行為方式來做說明。
1、理性和感性在思維模式上的區別
①什麼是理性思維?
理性思維是一種有明確的思維方向,有充分的思維依據,能對事物或問題進行觀察、比較、分析、綜合、抽象與概括的一種思維。
②什麼是感性思維?
感性思維指人情感豐富,多愁善感,能對別人的遭遇感同身受,感受力很強,能體會到任何事物情感變化的一種思維。感性一般被理解為:憑藉感官等認知的、基本由個人的感情決定的。
簡單來說,理性思維更客觀,習慣於就事論事,不會把主觀意識強加在事件的分析與處理之上,通過科學地觀察與比較來解決問題並得出結論。
而感性思維更主觀,很大程度上受個人情緒的影響,不習慣用客觀的事物進行分析,而是傾向於用自己的情感意識以及過往經驗來做決定下判斷。
一般而言男性的思維結構更具備理性,女性思維方式更趨於感性。
舉一個簡單的例子,想像下有一對夫妻,當妻子忙了一天,下班回家對丈夫抱怨工作的場景。
妻子:「最近真的太忙,實在是受不了這樣的工作了,好累啊。」
丈夫:「那你就乾脆辭職吧,別上班了,或者找一份輕鬆點的工作!」
可是妻子聽了很不開心,說:「我為什麼要辭職啊,這份工作我好不容易找到的,而且幹了那麼久,眼看有上升的空間。我當初生了孩子產假都沒休完就趕著上班,就怕被公司辭退,而且現在換工作哪有那麼容易,能找到和這份一樣薪水的嗎?
丈夫聽了頓時有些莫名其妙:「不是你說這份工作太累太辛苦了嗎?我也是為你出主意啊,你怎麼扯那麼遠啊!」
於是夫妻倆你一句我一句吵得不可開交,到最後把陳年爛事都牽扯出來,導致夫妻關係變得異常緊張。
從該場景中可以看出,男性的理性思維更注重就事論事,他們習慣對事件本身(工作導致身體很累)進行分析比較,然後得出一個結論,就是如何解決事件本身帶來的麻煩——辭職換工作。
而女性則不然,她們抱怨一件事其實更多的只是在宣洩情緒,表達內心的感受,更偏向感性化,她覺得工作太累了,潛臺詞就是:我需要安慰,我需要一個擁抱,而不是沒有一個沒有情感的解決問題的機器。
2、理性和感性在行為方式上的區別
所以說如果男性能認識到女性的思維方式,女性也能理解男性的思維模式,那麼雙方無論在戀愛時期還是婚姻生活中,能更加平和地相處與交流,不至於造成太大的誤會與傷害。
但現實往往很殘酷,因為有人說過:「在這個世界上,即使是最幸福的婚姻,一生之中也會有200次離婚的念頭和50次想掐死對方的想法。」
正是因為理性與感性的不兼容,男性與女性在思維模式導致行事方式上的不同,致使雙方存在很多差異性,而他們也沒有意識到彼此的不同。
①理性的行為方式
理性行為方式是建立在合理的計劃之上,不會超出預期的規劃太多,不會盲目地聽從他人的命令與指示。
男性在兩性關係中所表現的理性行為方式有很多,比如理性購物,逛街只買預先要買的,有理財的概念,做事情前習慣先規劃等。
②感性的行為方式
感性的行為方式是建立在個人的情緒之上,做事情習慣跟著感覺走,很多時候容易衝動行事,盲目聽從某一些指令。
女性在兩性關係中表現的感性行為方式有:看到喜歡的東西容易衝動消費,比如「包」治百病,買東西沒有計劃性,會購置很多類似的物品。
但正是因為男女在行為方式上的差異,能夠讓彼此的相處與生活更有不確定性,雖然雙方不同的消費習慣或生活習性,但是如果能理解彼此的不同,能夠做到尊重彼此的差異性,也能讓兩性關係變得親密和有趣。
其實理性與感性各有各的優點和缺點,一個人太過理性不夠人性化,生活會變得沒有趣味,而一個人太過感性不夠理智,生活容易變得一團糟。
所以我們要意識到理性與感性的區別,對於處在戀愛或婚姻中的男女,能意識到兩性之間的不同,並且合理運用理性和感性的差異,調整自身的行為方式,那麼彼此的差異也能彌補各自的不足,從而促進感情的升華,讓戀愛或婚姻生活變得更加幸福美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