鑑史問廉1觀後感
2023-07-25 06:44:08 2
「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鑑史問廉》第一集,講述的西晉王朝、唐、北宋的興衰史。本片中心講述的是「廉則興,貪則衰」。
範文一
《鑑史問廉》第一集,講述的西晉王朝、唐、北宋的興衰史。本片中心講述的是「廉則興,貪則衰」。
石崇和王愷的鬥富,表面看是富豪間一擲千金的炫富大比拼,背後折射的卻是西晉王朝制度,用人上「只講門第、無論才能」,導致庸官蠹吏把持朝政高高在上,有才之士困頓江湖;最終導致了西晉王朝官員整體性腐敗和社會的潰敗。
大唐的興衰:在經歷了「貞觀之治」和「開元盛世」的吏治清廉時代的輝煌之後,自從誤用了一個不學無術而又精通音律的李林甫為宰相後,曾經的一代明君唐玄宗一步步墜入了李林甫為他精心設計的「春宵苦短日高起,從此君王不早朝」的昏庸無為的溫柔鄉,進而引發了長達七年的「安史之亂」並就此終止了一代的神話。
到了大宋初年呈現出了許多令人振奮的治國新景象。科舉制度的興起真正做到了「我勸天公重抖擻,不拘一格降人才」,才有了一代「聖相」李沆,才有了對官員「婚喪、宴飲、車馬、服飾」的嚴格規定,才有了對官員「貪汙受賄者處以極刑」的重典,才有了包括印刷術的發明在內的科技大爆發,才有了《清明上河園》中的大宋京華夢!
再看當今社會,落馬的貪官、貪腐事件層出不窮,比如河南省原人大副主任秦玉海,他的攝影作品集《真水無香》曾經懸掛在上海、深圳、北京建國門地鐵,在北京開過個人攝影作品展,甚至獲得過全國攝影界最高獎——藝術創作金像獎,然而在他「犯事兒」後,經專業攝影師曝出內幕稱,秦玉海的攝影技術近入門級,其作品全部都是經過必要的修圖軟體處理,甚至有專業攝影師為他調好光圈和速度,「就等領導按下快門」——就是這樣一個入門級的攝影大師,手持著價格不菲的攝影器材,走過了《焦作山水》、領略了《雲臺山風光》,在《十月鳳凰山》留下了《五大連池印象》,並最終結成了個人攝影精品集《真水無香》,他的攝影足跡也是他從勤政到犯罪的歷程!
咱河南拍出這樣出彩的片子,點讚啊。片子裡提到的阿房宮,是百姓用血汗修建的,也是歷史上奢侈浪費的恥辱代表。從古看今,奢侈浪費的風氣必須制止,反對鋪張浪費要從政府做起,從咱自身做起啊。
「不要以為時過境遷,歷史規律不可逃避,廉政才能國泰民安,才能保自己平安。」陝西師大教授於庚哲認為,歷史上王朝衰落的教訓對今天有著重要的借鑑價值,河南主導拍攝這部廉政文化紀錄片很有意義。
範文二
總書記旗幟鮮明地提出學習歷史、研究歷史、借鑑歷史的重要性,《鑑史問廉》這部紀錄片正為我們提供了這樣一個「速讀」歷史、鑑往古今的平臺。
坐在電視機前,重溫那一段段湮滅的歷史,觀看那一個個沉重的故事,一次次受到震撼和警示。不由發出「歷史塵煙滾滾來,朝代興衰廉與貪」的感慨。螢屏裡,我看到了秦國雖有萬裡長城,能抵禦外敵的入侵,卻抵擋不了「奢」的侵蝕,最終始皇千秋萬代的帝國夢因「奢」而止於二世;我看到歷史上最腐敗的政權之一,也是最短命的王朝之一的西晉,毀滅在「鬥富」中,正應了當今人們所說「不作死就不會死」;我看到了貞觀之治的李世民明白「以史為鏡,可知興衰」,崇尚「恭儉愛民」,開創了大唐王朝的鼎盛繁榮;我看到了繁華汴京(開封)因「艮嶽」的奢侈建築而很快土崩瓦解,靖康之恥,皇帝被擄,恥在亡國,實為貪腐,皇帝成了囚犯,當應了這句話「出來混,早晚都要還的」……
「歷覽前賢國與家,成由勤儉敗由奢。」看罷《興衰之思》,李商隱的這句詩蹦了出來,奢是禍胎,奢是壞兆——奢必將引起腐敗,腐敗必將失掉人心,失掉民心,必將亡國。這就是「歷史老師」給我們傳授的明鑑。共產黨人最知歷史,從建黨之初,我們黨就繼承了中華民族艱苦奮鬥、勤儉節約的優良傳統。在長期的革命實踐中,形成了井岡山精神、長徵精神、延安精神、南泥灣精神等具有共產黨人革命風格的艱苦奮鬥精神。靠著這種精神,我們吃草根、咽樹皮,走完了二萬五千裡長徵;用「小米加步槍」,推翻了「三座大山」,解放了全中國。奪取全國政權後,黨又率領全國人民繼續發揚戰爭年代的拼命精神,衝破封鎖,自力更生,艱苦創業,把一個貧窮落後的舊中國建設成了初步繁榮昌盛的新中國。鞍鋼精神、大慶精神、紅旗渠精神、北大荒精神、雷鋒精神、焦裕祿精神等等,都是共產黨人在執政條件下保持和發揚艱苦奮鬥精神的生動體現。當然,我們黨也清醒地看到,由於黨長期執政,地位變了,權力大了,有些人逐漸脫離群眾。特別是一些幹部抵禦不住各種誘惑,不是用手中權力為人民工作,而是用來謀求私利想方設法維護和擴大既得利益。但是,我們黨的領導人保持著清醒的頭腦自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我總書記的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認識的腐敗是附著在黨的肌體上的毒瘤,嚴重影響了黨的健康和在人民群眾中的形象,於是,狠抓開展作風建設、反對「四風」,反腐倡廉、打虎拍蠅,清除黨內毒瘤,把那些貪腐的官員一個個拉下馬,從嚴治理黨風,贏得了民心,就是以史為鑑的最好體現。
「以史為鑑、鑑往古今」,國人,尤其是黨員幹部,都應該好好去看看這部紀錄片!
範文三
看了河南電視臺和中央電視臺聯合拍攝的《鑑史問廉》第一集後,深受震撼。無論是開封、洛陽、西安還是北京,相似的宮牆、不同的歷史,卻又昭示著一個不變的規律:歷覽前賢國與家,成由勤儉敗由奢。
一個王朝在剛剛興起的時候政治上往往是比較清明的,因為借鑑了前朝的亡國之訓,前幾任帝王一般都是胸有抱負、能夠容納不同意見且不貪圖享樂的人,由此歷史上也出現了象唐太宗、康熙這樣的千古大帝,但隨著朝代的發展,那些養於後宮婦人之手,從小享受榮華富貴,很少走出宮牆親歷人生百態的繼任者們很容易陷入貪圖享樂、不思進取、奢靡墮落的泥沼,那種手握天下一人定生死的君主專制制度,再加上身邊一些逢迎拍馬之臣,一個王朝走向衰落是必然的結果。更何況「上有所好,下必甚焉」,君主的作風是一個王朝作風的風向標,直接影響幹部隊伍的作風,有唐太宗這樣的皇帝,所以才有房玄齡這樣的千古名相,同樣也因為有明熹宗這樣的皇帝才有「九千九百歲」的魏忠賢,身為領導層的封建士大夫們己身不正,註定得不到老百姓的擁護。再加上其他各種因素,內因外因相互作用,最終完成一個又一個王朝的更迭。
我們中國共產黨建黨已有90多年,90多年來,我們共產黨領導全國人民取得了一個又一個勝利,然而在這個過程中,一部分黨員幹部卻丟棄了自力更生、艱苦奮鬥的優良傳統,黨員幹部中「四風」日盛,頑疾難除,已直接損害了共產黨在群眾心目中的形象和威信,嚴重影響到了黨的純潔性和先進性,已到了不得不「猛藥去痾、刮骨療毒」的地步,因此向腐敗宣戰,堅持以無禁區、全覆蓋、零容忍的態度來嚴查腐敗分子,持之以恆的糾正四風是我們黨必須面臨的鬥爭。
山河無語,歷史有聲,人民選擇了共產黨,人民相信共產黨,而我們黨也絕不能辜負時代的重託。前車之鑑,後事之師,歷史是一面鏡子,鑑史問廉,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鬥爭是一場我們輸不起也絕不能輸的鬥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