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四季網

《鑑史問廉》觀後感三篇

2023-07-25 02:58:03

  《鑑史問廉》觀後感——黨風廉政建設永遠在路上

  廉政文化在中華文明史上源遠流長。《周禮》提出,對官員的考核有六廉,即:廉善、廉能、廉敬、廉政、廉法、廉辨,意思是說一個官員必須具備善良、能幹、敬業、公正、守法、明辨是非等基本品格,六個方面均以「廉」為冠。根據歐陽修的《廉恥論》,公正清廉,乃「士君子之大節」,也就是說清廉是官員必備的政治品德。明朝的郭允禮撰寫《官箴》,系統而明確地提出了「吏不畏吾嚴而畏吾廉,民不服吾能而服吾公;公則吏不敢慢;廉則民不敢欺。公生明,廉生威」,成為對「公廉」最為後世稱道的經典闡釋,對中華廉政文化的豐富和發展產生了重要影響。

  在河南廣袤的大地上,時不時會聽到有人哼唱「鑼鼓喧天齊把道喊……」,這是豫劇《七品芝麻官》的經典唱段。一部戲曲,何以這麼受歡迎呢?主要原因一個是兩代豫劇醜星牛得草、金不換的精彩表演吸引了廣大戲曲愛好者,但更重要的原因在於,這部戲的情節編排精彩,七品縣令唐成為民做主、鬥倒權威的故事以及他「當官不為民做主,不如回家賣紅薯」的標誌性臺詞喊出了百姓們對政治清明和社會公正的期盼。從鐵面無私的包青天到七品芝麻官唐成再到「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範仲淹,不管他們是「居廟堂之高」還是「處江湖之遠」都一直秉持「廉潔」的信念。回看歷史上的這些清官,讓人不禁想到魏徵的:「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在今天,廉潔就是一個道德高尚、公正清明的人應該具備的品德,具備這種品德的人應該遵守國家的法律、黨組織的規定和社會道德的要求,不利用不正當的權力和職務謀求非法的、不正當的利益。具體來說,一個廉潔的人要具備以下行為規範:不貪汙、不行賄受賄、不奢侈浪費、不利用權力為親友謀取私利、不做其他損公肥私的事情。一個廉潔的社會有助於形成良好的社會風氣,促進社會和諧與經濟發展的良性循環。

  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是無數文人士大夫的不懈追求,也是為官從政者一生戮力奮鬥的終極目標。在古代,儒家思想一直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主流,這其中的廉潔、修身、勤政的思想以及追求公平正義的價值取向,早已成為中華傳統文化的核心內容,融入了傳統文化藝術的方方面面。在漫長的歷史中,中國人通過文化藝術頌揚光明與希望,鞭笞黑暗與腐朽,彰顯著中國人對清廉與正義的不懈追求。這種蘊含在文化深處的巨大能量,直到今天還在激勵著人們。歷史是天下蒼生書寫的。每一種文化符號的背後,都有對現實的警示與告誡。《文化之力》通過剖析古人創作的經典藝術作品,展示傳統文化在廉政建設中的作用和力量。由此可見,黨員幹部廉潔從政、廉潔奉公是順民意、合民心的一項惠民工程。

  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本身就是一座豐富的資源寶庫,文化作為一種軟實力,在廉政建設中具有獨特作用。廉政建設只有注入文化的基因之後,才會贏得恆久的生命,今天,對待這份「文化遺產」,應積極萃取古代公廉文化的精華,將其轉化為我們黨在新時期執政的重要基石和有力支撐,讓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鬥爭永遠在路上!

  看《鑑史問廉》觀後感——思「清官之念」

  清官,歷來是百姓的追求與信仰。因為百姓總是那麼的善良,那麼的易於滿足,只要能被官吏幫到哪怕是一點點小忙,他們都會到處傳揚官吏的好處,即使別人不認同,他們也會堅定的信任下去。所以,成為一個清官,成為一個好官很容易,幫人民群眾辦好事這就夠了。然而,要想成為一個名垂千古的清官廉吏,這就難了。因為光辦好事不行,還得把辦好事當成一種習慣,還得能解決百姓的困難,還得能公正的處理糾紛,還得讓自己和家人不貪不佔,直到生命的終點。這樣的清官是人人追捧的,因為的確很難得。

  「開封有個包青天,鐵面無私辨忠奸,江湖好漢來投奔,王朝和馬漢在身邊。」相信二十多歲以上的人,絕大多數都對這句歌詞異常熟悉。包拯,包青天,鐵面無私,為民解憂,不畏權勢,大義滅親,讓千年後的我們仍然感懷這位古人,仍然對他持有崇高的敬意。很多人都說中國古代的百姓有一種清官情結,希望他們那個朝代有能為民請命的廉官能吏來守護他們,其實現代人依然有清官情結,哪怕只是一個小小的村長,一個街道辦的主任,只要是能幫助老百姓解決生活中的小麻煩,他們都會在不知不覺中,成為人民心中的守護神。所以,清官還是很容易做到的,只要在為政的崗位上,認認真真,兢兢業業,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不貪不佔,那就是清官,就是好官。

  或許,每個人都有一個清官夢,只是因為後來選擇的不同,而走了不同的道路,但清官的清結肯定是有的。因為我們每個人都免不了要和政府部門的人打交道,所以跟他們打交道時多少都希望他們能很負責地幫自己的忙,而不耽誤自己的時間。過去風氣很不好,總有人把人民群眾不當人,把自己當人,以至於人民和政府之間起了隔閡,有了矛盾。本來和諧的社會,被這些渣滓壞了風氣。這樣一來,人民對清官的期望就更強烈了,更希望清官出現,來造福一方。如今的中央領導,利劍一揮,先懲貪腐,順勢提拔清正之官,讓我們對自己的國家越來越充滿希望,對自己的未來也充滿了希望。大家不再害怕什麼了,敢在媒體或者街頭舉報貪官汙吏了,這無疑讓清廉之官能夠嶄露頭角,讓他們來維持我們國家的和諧安定,讓人民群眾能夠真正的奔小康了。所以說,生活在今天,我們是幸運的。

  打擊貪腐,肅清風氣,讓清官不再是人民群眾的追求,而是變成一種新常態吧!

  《鑑史問廉》觀後感——清官之念為國為民

  清官,百姓歷來只遵從和敬仰清官,因為清官能為他們謀福,清官能為他們解難。所以,要成為一個清官,成為一個好官很容易,只需要為百姓謀福解難就可以了。然而,要想成為一個名垂千古的清官廉吏,這就難了。因為只為百姓做事是不行的,還得把為百姓辦事當成一種習慣,必須還能把清廉當做自己還家規,貫徹自己為官的始終。這樣的官是人人追捧的,卻也是極為難得的。

更多相關文章請點擊:

鑑史問廉觀後感【最新】

《鑑史問廉》紀錄片觀後感匯總

《鑑史問廉之三·清濁之辨》觀後感

鑑史問廉紀錄片觀後感

《鑑史問廉》第一集興衰之思觀後感

《鑑史問廉之三·清濁之辯》觀後感

  包拯,80後的人們知道他,最多是源於90年代的電視局。包拯,包青天,鐵面無私,不畏權勢,大義滅親,即便是在千年後的今天,人們仍然傳頌這對他的美談。清官,在歷朝歷代都是百姓們的期盼,即使現代人依然對清官情結難以釋懷。不錯的,老百姓只要求能幫助他們解決生活中的麻煩,不要求多大,不要求多難。所以,為官一任,只要在崗位上,兢兢業業,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那就是好官。

  每個為官之人都有應該有一個清官之心,因為當了官自己就必須對得起國家的信任,百姓的期盼,家人的期望。我們每個人都希望在我們困難的時候能有人幫忙,特別在遇到那種理應是政府幫忙的時候。長久以來,把人民群眾不當人的人有之,把自己當官的人有之,這些人把政府為官之風搞的越來越差,本來應有的和諧之風,被有需要的群眾描繪成歪風邪氣。清官的處境很難,不但要清理貪腐官員的爛攤子,還要重新樹立起人民的信任。但是既然要做清官,就不是一蹴而就的,歷史上哪個清官不是用一輩子來證明自己的清風。這本就是一本長篇巨著,一旦做了清官,哪怕有一點貪腐行為,就不再是清官了。

  為官一任,做端行正是清官之標準,為國為民是清官之本願,做個好官不難,難的是做一輩子好官,這樣的官才能配得上清官之稱。請諸位有志向的官員謹記「清新為治本,直道是身謀」!

  《鑑史問廉》觀後感——興衰之思

  「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中華民族歷史源遠流長,漫長的歷史長河中王朝的興衰更迭,給我們以深刻的啟迪。

  秦始皇統一六國成為千古一帝,然而隨後的巡遊求仙、橫徵暴斂使得「二世而終」;唐玄宗即位之初勵精圖治,迎來了「憶昔開元全盛日,小邑猶藏萬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倉廩俱豐實」的開元盛世,卻因後期貪圖享樂,重用不學無術的李林甫為宰相,侵蝕了唐帝國的根基,隨後的「安史之亂」開啟了長達兩百年的亂世。縱觀治亂循環這臺中國數千年歷史上反覆上演的缺乏新意的戲劇不難發現,所謂治世莫不是以為明君及其所重用的能臣廉吏努力下短短的幾十年光景,均難逃「人在政舉,人亡政息」的歷史循環,根源還是「人治」。

  因為習慣性的「人治」,像毛澤東這樣的偉大領袖也會犯錯誤,造成了「十年動亂」的巨大損失。要想跳出治亂循環的怪圈,就要變「人治」為「法治」。於是鄧小平同志在文革結束後首先就要加強民主法制建設,他回顧我們黨的經驗教訓,意識到制度和法律是非常重要的,比人要重要的多,所以他講制度好,國家才能長治久安。以習近平總書記為核心的領導集體高瞻遠矚,重視歷史經驗教訓,在十八屆四中全會上首次專題討論依法治國問題,反映出我黨在全面深化改革關鍵時期的重大政策考量。聯繫到十八大以來越來越嚴的反腐敗工作,這次全會也是向外界鄭重宣言,法律是中國政治生活的準繩,任何人不得逾越。

  「腐敗不會導致速亡,但是腐敗導致必亡」,「人治」是滋生腐敗的溫床,而堅持法制建設,推動依法治國,則是反腐敗由治標走向治本的唯一道路。剛剛結束的中紀委十八屆五次全會,王岐山書記作了《依法治國依規治黨,堅定不移推進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鬥爭》的工作報告,讓我們對跳出歷史怪圈,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充滿了希望。

同类文章
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

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

  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怎麼寫?《阿甘正傳》這部電影,感覺非常的真實,並且令我感動。以下是小編為您整理的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相關資料,歡迎閱讀!  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1  WhenIfirstsawthismovieIdidn'tappreciateitlikeIdonow.Because
愛課程網《學習心理學》觀後感

愛課程網《學習心理學》觀後感

  龐維國教授講課時深入淺出,列舉了很多生活化的例子來說明問題;課堂生動、有趣,語言幽默(比如「開汽車的時候最好不要玩深沉」);講解細緻,抓住要點。  愛課程網《學習心理學》觀後感  觀看愛課程網《學習心理學》的智力技能和動作技能專題,看了一會龐維國老師的講解,我就被他風趣幽默、深入淺出的講
拉貝日記觀後感

拉貝日記觀後感

  《拉貝日記》講的是慘絕人寰的南京大屠殺.影片整片非常壓抑,隨著影片的深入,日軍暴行的深入描寫,觀看的心情也越來越沉重.影片結束以後,心中仍然非常難受.給人的震撼感自然不言而喻.  《拉貝日記》電影觀後感  給我感覺最深的印象就是,這沒有過多的刻畫屠殺的場面,但是同樣讓人感受到1937年南
兒童電影《憤怒的小孩》觀後感

兒童電影《憤怒的小孩》觀後感

  孫小傲因為父母長期在外工作,把全部的精力放在了打工賺錢上面了,無暇照看他。無奈之際,他和爺爺相依為命,誰知他的爺爺整天都把心思花在了找老伴的事情上。孫小傲受到了冷落,內心充滿了彷徨、孤獨和苦悶。  《憤怒的小孩》電影觀後感  前不久,學校組織我們觀看了兒童電影《憤怒的小孩》,隨後我感到了
念書的孩子觀後感800字

念書的孩子觀後感800字

  每天晚上給爺爺讀故事、讀課文,已經是開開生活中不可卻少的一部分。看到爺爺欣慰的笑容,是開開一天中最幸福的時候。但這一切都隨著爺爺的離開而逝去,爺爺的笑容已是開開最珍貴的記憶。  念書的孩子觀後感  還記得那一聲聲童稚的朗讀聲嗎?就是那些天籟之聲溫暖了無數人的心。  每天晚上給爺爺讀故事、
念書的小孩觀後感

念書的小孩觀後感

  這是一個催人淚下的故事,主人公代表著兩個群體:空巢老人與留守兒童。一直以來,我們都未能給予足夠的關注,或者說,我們那風華正茂的一代,在現實的無奈逼迫下,把最需要關心的上一代和下一代滯留在一起,造成了千千萬萬個開開和他的爺爺。  念書的孩子電影觀後感  在電影《念書的孩子》中,九歲的開開從
看念書的孩子觀後感

看念書的孩子觀後感

  路開是一個活潑開朗、孝順懂事又勤奮好學的孩子,每天都給爺爺讀書,雖然錯誤百出,但語氣到位,講的娓娓動聽。他和爺爺相依為命,每天晚上都在等身在遠方的爸爸媽媽打來電話,也許這就是開開的精神支柱吧!開開是不幸的,但他是堅強懂事的,他那種超出同齡孩子的堅強實在是讓人感到心酸。  看念書的孩子觀後
廣州烈士陵園觀後感

廣州烈士陵園觀後感

  大學生參觀廣州烈士陵園有感第1篇  清晨,黨員和我們入黨積極分子一行人踏上了參觀學習廣州起義烈士陵園之旅。時值農曆十一月,寒氣微逼,天空卻明淨無雲,格外清爽。烈士陵園的早晨並不安靜,很熱鬧。一進大門,便看到了許多晨練的老人家,神採奕奕,使整個陵園充滿了活力,看到了生機。  廣州起義烈士陵
教師孔繁森觀後感

教師孔繁森觀後感

  也許,時間會衝淡記憶,但人們絕不會忘記,20世紀90年代,有這樣一位共產黨員,他的理想,他的信念,他的人格,他的情操,使千萬人的心靈為之震撼。  他,就是原中共阿里地委書記孔繁森。他把自己的一腔熱血灑在西藏高原。  教師孔繁森觀後感  有這樣一位英雄,生活在一個萬象更新的年代裡,在世界最
觀孔繁森紀念館有感

觀孔繁森紀念館有感

  參觀孔繁森紀念館有感  來到孔繁森紀念館大門口,門上的幾個由江澤民主席題寫的鎦金大字:「孔繁森同志紀念館」,在陽光照耀直下熠熠生輝。這不僅體現了孔繁森同志紀念館作為山東聊城教育基地的重要地位,也顯示了孔繁森同志的精神永遠閃耀著光芒。進入紀念館,孔繁森同志高大威猛的石像形象就迎入了我們的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