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四季網

鑑史問廉全集觀後感

2023-07-25 07:00:05

  鑑史問廉第一集觀後感

  看了河南電視臺和中央電視臺聯合拍攝的《鑑史問廉》第一集後,深受震撼。無論是開封、洛陽、西安還是北京,相似的宮牆、不同的歷史,卻又昭示著一個不變的規律:歷覽前賢國與家,成由勤儉敗由奢。

  一個王朝在剛剛興起的時候政治上往往是比較清明的,因為借鑑了前朝的亡國之訓,前幾任帝王一般都是胸有抱負、能夠容納不同意見且不貪圖享樂的人,由此歷史上也出現了象唐太宗、康熙這樣的千古大帝,但隨著朝代的發展,那些養於後宮婦人之手,從小享受榮華富貴,很少走出宮牆親歷人生百態的繼任者們很容易陷入貪圖享樂、不思進取、奢靡墮落的泥沼,那種手握天下一人定生死的君主專制制度,再加上身邊一些逢迎拍馬之臣,一個王朝走向衰落是必然的結果。更何況「上有所好,下必甚焉」,君主的作風是一個王朝作風的風向標,直接影響幹部隊伍的作風,有唐太宗這樣的皇帝,所以才有房玄齡這樣的千古名相,同樣也因為有明熹宗這樣的皇帝才有「九千九百歲」的魏忠賢,身為領導層的封建士大夫們己身不正,註定得不到老百姓的擁護。再加上其他各種因素,內因外因相互作用,最終完成一個又一個王朝的更迭。

  我們中國共產黨建黨已有90多年,90多年來,我們共產黨領導全國人民取得了一個又一個勝利,然而在這個過程中,一部分黨員幹部卻丟棄了自力更生、艱苦奮鬥的優良傳統,黨員幹部中「四風」日盛,頑疾難除,已直接損害了共產黨在群眾心目中的形象和威信,嚴重影響到了黨的純潔性和先進性,已到了不得不「猛藥去痾、刮骨療毒」的地步,因此向腐敗宣戰,堅持以無禁區、全覆蓋、零容忍的態度來嚴查腐敗分子,持之以恆的糾正四風是我們黨必須面臨的鬥爭。

  山河無語,歷史有聲,人民選擇了共產黨,人民相信共產黨,而我們黨也絕不能辜負時代的重託。前車之鑑,後事之師,歷史是一面鏡子,鑑史問廉,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鬥爭是一場我們輸不起也絕不能輸的鬥爭。

  鑑史問廉第二集觀後感

  問官那得清如許?為將貪慾拋開來。

  八集文化紀錄片是一部全方位反映中國古代廉政文化精華的紀錄片。跟隨著《鑑史問廉》第二集《清官之念》,我走進了歷史,再次目睹清官的風採。

  包拯不持一硯歸,狄仁傑斷案如神、強項令董宣據理力爭……這些一身正氣、一身硬骨頭的清官早已在人們心中立下不朽的豐碑。縱時光流逝,鬥轉星移,他們是恆星在歷史的星空熠熠生輝,照亮了世人的眼睛。

  包拯有詩云:「清心為治本,直道是身謀。秀幹終成棟,精鋼不做鉤。倉充鼠雀喜,草盡狐兔悲。史冊有遺訓,無貽來者羞。」詩的大概意思是,清心是治國的根本,正直是做人的大道。只要你是一棵參天之木,最後總會成為國家的棟梁。而好鋼是不能用在做魚鉤那樣的小用途的。倉庫裡糧食多了老鼠就會高興,草原上荒蕪了,兔子和狐狸也會發愁沒有吃的。古代的典籍中已經有很多的教訓了,作為我們千萬不要成為被歷史嘲弄的人。

  包拯以其清正、清廉、清明的一生為這首詩做了最好的詮釋。他無愧於「包青天」這一稱呼。像他這樣青史留名、流芳百世的清官還有很多,海瑞就是不得不提的一個。

  海瑞是一個渾身是膽、一身硬骨頭的人。他對國之忠心幾乎無人能及。向皇上上疏時,他已做好死的準備,坐在為自己準備的棺材旁他一臉坦然。一個將生死置之度外的人,他的心裡裝的是什麼?是天下百姓的疾苦,是社稷江山的安危。為官的海瑞生活極其清貧,所吃的菜都是夫人親自種的,衣服更是縫了又縫補了又補。在他老母親過生日那天,他破例買了一點肉,「海瑞買肉了」竟成了爆炸性新聞。海瑞死時,家徒四壁。得知海瑞逝世的消息,自發送行的隊伍綿延百裡。

  我想起前不久以身殉職的警察。張作田是連雲港市贛榆區公安分局治安大隊戶政中隊中隊長。20xx年12月10日,他在南京執行公務時突發心肌梗死,經搶救無效因公犧牲,年僅38歲。12月15日清晨6時,數以千計的社會各界群眾趕到連雲港贛榆殯儀館,含淚為警察張作田送行。

  臧克家在紀念魯迅先生的一首詩《有的人》中這樣寫道:「有的人活著他已經死了;有的人死了他還活著……騎在人民頭上的,人民把他摔垮;給人民作牛馬的,人民永遠記住他!」為官一任,理應造福一方,要先百姓之憂,後百姓之樂而樂。這樣的清官將世世代代活在人們心裡。

  那些魚肉百姓、貪婪自私的為官者無不遭到人們的唾棄。印度詩人泰戈爾說:「頂不住眼前的誘惑,就會失去未來的幸福」。那些被貪慾蒙蔽雙眼的官,也許一時能享受物慾上的滿足、然而,金錢、權力、美色……就像天邊的晚霞,絢麗而易逝。浮華散盡,他們將陷入無邊的黑暗和痛苦之中。法網恢恢,疏而不漏。那些騎在人民頭上的人,終被人們狠狠地摔下,終將受到法律的制裁。

  我們在欲望中生活,但不能為欲望束縛。拋棄貪慾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沒有堅定信念做不到,沒有無私的精神做不到,沒有決絕的勇氣做不到。

  當今世界,誘惑多多。如何在誘惑面前不低頭,如何拋棄那些引人走向邪惡的欲望,考驗著我們每一個人。古人說慎獨,今人講品格。高舉起理智的旗幟。堅持做人、做官的原則,就一定能夠做到「觀庭前花開花落,望天外雲捲雲舒」。

  鑑史問廉第三集觀後感

  央視播出的《鑑史問廉》非常好,非常及時。對我們當前全國的反腐形勢、廉政風暴是一次有力的配合。從文化根源上對我們反腐倡廉和民族心理進行一次總結和認知,使人民群眾增強對反腐倡廉的民族自信心,還有我們的歷史自信、文化自信,是一次綜合性的文化解剖,給全國人民上了一堂很好的歷史課。

  《清濁之辨》通過一個個驚心動魄的故事,展示在歷史上的轉折點上清官能臣和貪官亂臣不同的人生軌跡,剖析他們在大是大非面前的選擇,向觀眾講述中華民族數千年來價值追求:「天下興亡,匹夫有責」。

  邪不壓正,在中國人的價值觀、道德觀中,腐敗從來都是被唾棄和否定的對象。在貪與廉、清與濁上辨明大是大非,是一個民族和國家進步發展的條件。國家的興衰、吏治的清廉與否,不僅僅決定於高居廟堂之上的君王和各級官吏,而是需要全體國人共同的努力。中華文明的前途,取決於這個文明共同體的所有成員。幾千年來,正是無數中國人的堅守和戮力犧牲,中華民族和中華文明才得以不斷發展興旺。這生生不息的力量之源,就在於「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擔當之中.

  廉潔的對岸就是腐敗,當廉潔的意識不能佔據主流的時候,人們往往會不自覺的滑向腐敗的彼岸。每一個腐敗的故事都是從廉潔意識的淡漠開始的。可以說,禮物是表達感情的一種方式,但是,並非禮物越重,感情越深。相反,從現實的角度來講,禮物越重,越容易起到相反的作用,容易將你的恩人變成罪人,容易將原本的好意變成壞心。每一次的腐敗都是幕後的那雙「溫暖」的黑手模糊了廉潔的意識,從而打開廉潔的堤口,一發而不可收拾。

  以銅為鏡,可以「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今天看《鑑史問廉》,引人深思,讓人清醒。要想做到「政治清明、政府清廉、幹部清正」,首先我們要做的就是「幹部清正」守住自己的節操。同時加強制度建設,真正「把權利關進位度的籠子」裡,這樣才能達到政治清明、國家安寧、和諧向上的治國目的。

  鑑史問廉第四集觀後感

  有思想的人讓人崇敬,而有道德的人則讓人尊敬!鑑史問廉第四集中,通過一系列廉吏面對利誘時的選擇,生動鮮明的給我們展現了道德力量。

  道德的力量是強大的,這種力量是可以感染、可以傳播的。這種力量,有時可以立竿見影,有時可以潤物無聲,甚至可以化幹戈為玉帛。道德是社會關係的調節器,是人與人、人與社會、人與自然和諧的嚮導。隨著「感動中國十大人物」、「中華十大慈孝人物」、「中國好人」等有關道德節目的出現,越來越多的道德模範不斷湧現,讓廣大人民感受到道德的力量。道德楷模們平凡的名字和平凡的面容背後,卻是不平凡的堅持和不平凡的勇氣,他們的善良讓人感動,他們的勇氣讓人欽佩。他們或助人為樂,或見義勇為,或誠實守信,或敬業奉獻,或孝老愛親,他們是我們道德之路上的前行者,是時代精神的象徵,是中華民族的驕傲!

  社會的發展需要道德的調節,人類的進步需要道德的支撐。在中華五千年的歷史長河中,那些恪守為官之德的政治家們用自己的選擇和堅守,譜寫了中華文明的不朽篇章。在漫長的歷史中,那些面對利誘、黑暗和不公拍案而起的浩然正氣,已經成為中國人精神家園裡的一座豐碑。中國共產黨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領導核心,作為一名黨員,作為政府機關工作人員,作為人民的公僕,更要發揮模範帶頭作用,將明德守法作為自己做人做事的首要準則,真誠的對待每個人民群眾,這樣才會讓人民群眾感受到溫暖,去自覺的弘揚社會主義美德,讓我們的社會變得更加和諧美好。

  願我們能夠高舉「道德」這面精神大旗,在全社會大力宣傳道德模範的先進事跡和高尚品德,引導廣大幹部群眾追求先進、崇尚先進、學習先進,推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促進社會文明程度和道德水平進一步提高,促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作為祖國大家庭的一員,我們要不斷加強修養,磨練意志,砥礪品格,培養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質與法律素質,用自己實實在在的行動去踐行,讓道德的力量溫暖每一個人。

  鑑史問廉第五集觀後感

  在河南廣袤大地的幾乎每個村莊,都會聽到有人哼唱「鑼鼓喧天齊把道喊……」,這是豫劇《七品芝麻官》的經典唱段。一部戲曲,何以能有這麼大的市場,又何以這麼受歡迎呢?主要原因有二,一是兩代豫劇醜星牛得草、金不換的精彩表演吸引了廣大戲曲愛好者,但更重要的原因在於,這部戲的情節編排精彩,七品縣令唐成為民做主、鬥倒權威的故事以及他「當官不為民做主,不如回家賣紅薯」的標誌性臺詞喊出了百姓們對政治清明和社會公正的期盼。

  民間說書藝術陣地的守望者張滿堂年過六旬,不為名利甘心守護馬街書會,為馬街書會的延續做出了重要貢獻,保留了一批包括頌廉誅貪內容在內的說唱藝術,豐富了當地及周邊村民的業餘文化生活。

  明代作家馮夢龍,不僅寫出了反映明代基層人民生活和思想感情的《三言》巨作,而且又是一個實幹家,他在晚明動亂時期,到荒僻小縣壽寧做了4年縣令,在保持前任縣令戴鏜清正廉潔的生活、工作作風的同時,秉承「治官如治家,愛民如愛子」的為政理念,築城牆、辦學堂,為百姓做了大量實實在在的好事。時至今日,當地百姓還把他供奉在文廟,香火鼎盛。

  自2011年河南省紀委開展廉政文化系統創建活動以來,各機關、單位、學校、社區等公共場所最常見的「廉畫」就是竹和蓮。而「板橋竹風」的主人就是做過範縣縣令的鄭板橋。濮陽的黨員幹部大多都去過鄭板橋會館,深深被他的為官清廉,勤政愛民的品格所折服,因而把他的「衙齋臥聽蕭蕭竹,疑是民間疾苦聲。些小吾曹州縣吏,一枝一葉總關情。」當做工作的座右銘。就在今天,習近平總書記在首屆縣委書記研修班開班儀式上要求最基層的領導幹部要做到「心中有黨、心中有民、心中有責、心中有戒」,這是習總書記對參訓的縣委書記也是為我們各級黨員幹部提出了工作要求:忠誠、為民、擔當、清廉!

  「吃百姓之飯,穿百姓之衣,莫道百姓可欺,自己也是百姓。得一官不榮,失一官不辱,勿說一官無用,地方全靠一官。」內鄉縣衙三省堂這副楹聯語言精練、寓意深刻,令人讚不絕口。這是繼戲曲、小說等文藝形式之外,以楹聯的形式流傳下來的正氣歌,讀來不由得讓人想起此楹聯的作者——清朝內鄉縣令高以永,他在位11年,在清除戰亂時期,用「六年不收賦稅」等政策鼓勵開荒,四年共開墾荒地四十多萬畝,使當地百姓結束了流離顛沛的苦難,過上了安居樂業的生活,而勤於政事的高知縣,生活清廉,在離任時身無長物,行李只有隨身衣服和幾本書。

  文學史上堪稱千古絕唱的《嶽陽樓記》,原來是從未到過嶽陽樓的範仲淹在河南鄧州的花洲書院,僅憑好友滕子京寄來的《洞庭秋晚圖》,經幾番揣摩、醞釀之後,一揮而就,寫出了他「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濟世情懷和「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高尚情操,對後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縱觀中華上下五千年留下的文化,影響深遠且歷久彌新的,內容大多是推崇廉潔清明,鞭撻貪腐邪惡,進而弘揚正能量的。由此可見,黨員幹部廉潔從政、廉潔奉公是順民意、合民心的一項惠民工程。

  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本身就是一座豐富的資源寶庫,文化作為一種軟實力,在廉政建設中具有獨特作用。廉政建設只有注入文化的基因之後,才會贏得恆久的生命。在今天召開的中紀委十八屆五次全會上,習近平總書記明確指出: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鬥爭將永遠在路上!

  讓我們借文化之力,信心滿懷地行走在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鬥爭的路上。

  鑑史問廉第六集觀後感

  前五集的《鑑史問廉》,讓我們認識了許多名垂青史的能臣廉吏,這次則是讓我們見識了一些遺臭萬年的貪官汙吏。

  以貪贓枉法、買法縱貪死後又被斬首的、中國歷史上第一個依法典被釘在恥辱柱上的晉朝羊舌鮒。

  貪財無厭的唐朝吏部尚書李義府,他與母、妻和兒子、女婿共同買官鬻獄。送禮者每天都擠滿門庭。以為其祖父重修陵墓為藉口,大肆斂財20萬貫。王公以下,爭相贈遺,其羽儀、導從、轜輶、器服等,窮奢極侈。會葬車馬、祖奠、供帳,自灞橋至三原,七十裡間,相繼不絕。由於罪惡昭彰,皇帝終於下詔免去李義府官職,流放嶲州,後死在獄中。

  明朝開國元勳朱亮祖,幹擾執法、包庇親友、誣告良臣,被朱元璋親手施以鞭刑處死。

  清朝第一貪官和珅,從政29年,斂財11億白銀,相當於清朝政府15年的財政收入!他建成了後成為恭親王府的豪宅,過著花天酒地的奢靡生活。最終也難免被一紙詔書白綾賜死,落了個「白茫茫大地,真乾淨」!

  其實人這一生,食不過三餐,睡不過一蹋。原中國佛教協會會長趙樸初先生92歲時寫了一首《寬心謠》,讀來發人深省:

  「每月領取養老錢,多也喜歡,少也喜歡;少葷多素日三餐,粗也香甜,細也香甜;新舊衣服不挑揀,好也禦寒,賴也禦寒;全家老少互慰勉,貧也相安,富也相安;……」

  《寬心謠》對愁與喜、對為人處事、對俸祿多寡、對吃穿、對兒孫、對貧富、對忙閒等,無不作了樸實而深刻的闡釋,直讓人感慨佛家「得非難,舍不易」的妙言至理,更感慨大師的平常心是何等的博大。

  這一集同時也是一部中國反腐立法制度的發展簡史。

  西漢的《二年律令》法典的制定,規定了「受賕以枉法,及行賕者,皆坐其臧(贓)為盜。罪重於盜者,以重者論之。」貪贓枉法者,與盜竊罪處以刑罰;貪腐達一定數量的,可以處以死刑。此令一出,出現了當時的官吏王立因其妻私自受賄而羞憤自殺。一時間廉吏叢生,政治清明,法律對懲治貪腐的威力由此可見一斑。

  西晉王朝的《晉律》規定了貪汙與不孝、殺人等,均屬「不赦之罪」。

  《唐律疏議》提出的「六贓」的定罪分類一直到今天,對我們的反腐立法仍有借鑑意義。《貞觀政要》記載,整飾吏治,嚴懲貪贓枉法,才使得唐朝出現了貞觀之治的良好政治局面和社會發展。

  現存於內鄉縣衙的明朝萬曆年間的《三院禁約》,是「刻在石頭上的反腐宣言」,是中國歷史上最為詳細的對公務招待的規定。

  朱元璋重典治國的治國方略,被後世史學家評論為「大力治貪成效非凡,幾有兩漢之遺風,且架唐宋之上」,他頒布了《大明律》和《大誥》,尤其是《大誥》中80%以上的條目是用來處治官員的,並且規定百姓可以手持《大誥》,直接入衙抓汙吏,解入京城面聖,沿途不得阻擋。重典之下,官員無不潔己愛民。

  歷史上有名的清官包拯,曾寫過這樣一首詩「法立奸胥畏,官清憑素心」。而當官員受不住各種各樣的物質誘惑時,我們就應該制定法律、法規約束從政人員的行為。歷朝歷代的興衰歷史告訴我們,腐敗可能產生在開國之初、也可能產生在中期、後期,因而制度的約束應該與時俱進,時時監控,不給官員以貪腐的機會,也就是形成「不敢腐、不能腐」的大氣候,從而正常過渡到「不想腐」的預期狀態。

  建立預防機制也是一種行之有效的預防腐敗的方式。比如從最初的人才選拔環節上加強對腐敗的監督與制約,堅持正確的選人用人導向,完善選拔、考核機制,這樣才能把住公務員的「進口關」,從根本上堵住貪腐的通道。「晚清第一大案」發生後,鹹豐皇帝處理方式特別嚴厲,對順天貢院的主考官柏葰處「斬立決」,同案的50多人均受到嚴肅處理,此後幾年間科舉考試風氣肅然,為晚清選拔了不少棟梁之材。

  習近平總書記在剛剛結束的中紀委十八屆五次全會上提出一項明確要求:把守紀律、講規矩擺在更加重要的位置。他同時進一步解釋說:「黨在長期實踐中形成的優良傳統和工作管理也是重要的黨內規矩。」要求「各級黨委要加強監督檢查,對不守紀律的行為要嚴肅處理。」

  歷史告訴我們,只有以猛藥去痾、重典治亂的的決心,以刮骨療毒、壯士斷腕的勇氣,才能把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鬥爭進行到底!

  鑑史問廉第七集觀後感

  中華民族是一個充滿了智慧的民族,科學上,指南針、造紙術、火藥、活字印刷術四大發明,引領了當時科技發展的潮流;文學上也是燦爛輝煌,《西遊記》、《水滸傳》、《三國演義》、《紅樓夢》四大名著享譽海內外;在政治制度建設上,更是高屋建瓴。昨夜CCTV9記錄頻道播出的《鑑史問廉》第七集《制度之重》向觀眾展示了中國古代優秀的政治制度。

  舉薦制度:是古人選拔官員的一個重要途徑。舉薦制度脫胎於禪讓制——舜帝就是被民眾舉薦而成為「三皇五帝」之一。舜因為孝賢在民間威望極大,後在歷山耕田時,以德感召的當地人不再爭田界,互相謙讓,人們都願意靠近他居住,兩三年內就聚集成一個村落。堯帝年老,問四嶽天下誰能繼承共主之位,四嶽皆推薦舜,成為舜帝。否則,舜的一生只能是一介農夫而已;歷史上神機妙算的諸葛亮也是受到龐統的舉薦,才有劉備「三顧茅廬」,拜為丞相。否則,諸葛亮只能是「草堂春睡足」的山野民夫而已;「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董仲舒也是因漢武帝下詔徵求治國方略時,以《舉賢良對策》而受到皇帝賞識,擢拔為重臣,否則只能做一輩子私塾先生;還有西漢名將陳湯,一戰殲滅匈奴,穩定了大漢的江山。但如果沒有武安侯田蚡的舉薦,很可能一輩子流浪街頭,以乞討為生。

  迴避制度:河南內鄉縣衙內的一副對聯得一官不榮失一官不辱勿道一官無用地方全靠一官穿百姓之衣吃百姓之飯莫以百姓可欺自己也是百姓」是中國古代「民為貴、君為輕」為官理念的具體體現。在政治地位上,受到了歷代皇帝的推崇,民間享有崇高的威望,有龍頭在北京龍尾在內鄉的美稱內鄉縣衙之所以能得到推崇,與內鄉縣官無一人是河南籍有很大的關係,這就是迴避制度的作用,官員異地任職是籍貫的迴避,避免了團夥主義、家鄉派別的產生。後來避親、避近等制度的形成更是避免了家族式腐敗的產生的可能。

  科舉制度:科舉制的形成,隋朝是個開創性的年代,隋文帝是個開創性的人物,他「上臺」後,下令每郡選三人考秀才,從此形成了以考試選拔官員的制度,開創了文人政治。「十年寒窗無人問,一朝成名天下知。」寫出了學子中舉後的情景;「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寫出了底層民眾因讀書考試而能有機會改變命運的驚喜;人生三大幸事之一的「金榜題名時」,更是對科舉制度的高度褒獎。縱觀歷史風雲人物,幾乎都是科舉制度選拔出來的——範仲淹,小時劃粥割齏的苦讀,長大後中舉為相,因科舉而施展了自己「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政治抱負;文起八代之衰、後人稱讚「不虛南謫路八千,贏得江山盡姓韓」的韓愈,等等,不勝枚舉。科舉制度,體現了「公開、平等、競爭」的人文精神,為大批天下寒士步入官場開闢道路,實現社會各階層上上下下流動,帶動了政治的清明,推動了社會的文明和進步。

  監察制度:監察制度起於秦,成熟於清,從出土的前秦的竹簡可以看出,秦朝已經明確了對官員的考核與處罰律令,設置了御史大夫這個監察的官職,並與丞相、太尉並稱為「三公」,共同主持國政,開創了監察的先河。歷代監察御史名稱雖不斷更換,但監察百官的職責沒變。監察制度的設立,成就了一大批諫官的美名,如包拯、魏徵等。其中韓一良是個悲劇性的諫官,他向皇帝上書《勸廉懲貪疏》,揭露官場賣官鬻爵的潛規則,可又不敢說出行賄受賄者的名字,本來可以成為「反腐先鋒」的他,因為瞻前顧後而被皇帝免職;清朝的高成齡與他的結局恰恰相反,因反腐而受到皇帝的褒獎,高成齡發現地方官徵收錢稅時,會以耗損為由,多徵錢銀,搜刮民脂民膏,上書皇帝《耗羨歸公》,被皇帝採納,使國庫銀兩劇增,為康乾盛世奠定了基礎。監察制度是國家治理腐敗的有力工具,是治國治吏的法寶。有所作為的皇帝都會努力使監察機構獨立行使糾察、彈劾官員的職權,使官員不敢輕舉妄動。

  巡視制度:巡視制度是監察制度的延伸和補充,是朝廷派大臣到各地監察地方官員是否廉潔稱職的手段,朝廷「官名」為「巡按御史」,民間叫他「八府巡按」。舞臺上的巡按御史更是威風凜凜,手捧尚方寶劍,有先斬後奏的權利。於是,民族一聽說有巡按御史來查,就會攔轎喊冤。巡按御史被百姓們視為清廉、權力極大的官員,折射出了百姓對巡視制度和監察御史懲治貪腐的期望。

  習近平13日上午在中紀委五次全體會議上強調,要「在堅持中見常態,向制度建設要長效」,他要求,反腐倡廉建章立制要著重抓好黨內監督制度、選人用人管人制度、體制機制改革、國有企業監管制度4個方面的制度建設。不難看出,抓好制度建設,與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精神相契合。制度與法律相結合,無疑是反腐的治本之策。要打贏反腐這場戰鬥,就要用制度建設打造反腐利劍,向一切腐敗行為說不。

  20xx年反腐將進入「升級版」,編制科學、有效、實用的制度「籠子」,把官員的權力牢牢關進位度這個「籠子」,是反腐的重中之重,是形成不敢腐、不能腐局面的關鍵。以史為鑑,鑑往古今。反腐制度的建設,應該借鑑歷史上的經驗和智慧,紮緊制度籬笆,繃緊官員的神經,堵住讓人乘虛而入的漏洞,狠剎一切貪汙腐敗的行為。把反腐鬥爭和黨風廉政建設深入開展下去。

  鑑史問廉第八集觀後感

  《千秋之評》通過講述保存在史書中的清官和貪官的典型故事,探尋中國廉政文化背後的歷史邏輯,並探求中華文明戰勝一次次危機而不斷浴火重生的歷史文化密碼。

  在中國文化傳統中,中國人有一種對歷史的虔誠感和敬畏感,歷史有終極審判的功能。歷史具有公正性品格和終極性審判的能力,能夠對人間是非做出公正的終極審判,使善惡最終各得其所:善有善報,惡有惡報。

  歷史是古代中國為官者和讀書人心中的「上帝」,是他們在一生中最為倚重的精神支柱。文天祥曾有這樣的詩句:「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中國歷史上傳統讀書人都看重能夠刻諸青史的德行、功業和言論,因而也就在終極價值上把歷史看得高於現實,堅信歷史終將裁決現實,評品現實。

  千秋盛代,中華五千年文化中,記載了太多清官和貪官的故事。這些故事時時刻刻在提醒著我們學習的典範和引以為戒的典型,我們需要從這些歷史故事中了解廉政文化的歷史邏輯,更要提醒現在的政府工作人員,特別是為官之人,要做到廉政為官,執政為民。

同类文章
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

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

  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怎麼寫?《阿甘正傳》這部電影,感覺非常的真實,並且令我感動。以下是小編為您整理的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相關資料,歡迎閱讀!  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1  WhenIfirstsawthismovieIdidn'tappreciateitlikeIdonow.Because
愛課程網《學習心理學》觀後感

愛課程網《學習心理學》觀後感

  龐維國教授講課時深入淺出,列舉了很多生活化的例子來說明問題;課堂生動、有趣,語言幽默(比如「開汽車的時候最好不要玩深沉」);講解細緻,抓住要點。  愛課程網《學習心理學》觀後感  觀看愛課程網《學習心理學》的智力技能和動作技能專題,看了一會龐維國老師的講解,我就被他風趣幽默、深入淺出的講
拉貝日記觀後感

拉貝日記觀後感

  《拉貝日記》講的是慘絕人寰的南京大屠殺.影片整片非常壓抑,隨著影片的深入,日軍暴行的深入描寫,觀看的心情也越來越沉重.影片結束以後,心中仍然非常難受.給人的震撼感自然不言而喻.  《拉貝日記》電影觀後感  給我感覺最深的印象就是,這沒有過多的刻畫屠殺的場面,但是同樣讓人感受到1937年南
兒童電影《憤怒的小孩》觀後感

兒童電影《憤怒的小孩》觀後感

  孫小傲因為父母長期在外工作,把全部的精力放在了打工賺錢上面了,無暇照看他。無奈之際,他和爺爺相依為命,誰知他的爺爺整天都把心思花在了找老伴的事情上。孫小傲受到了冷落,內心充滿了彷徨、孤獨和苦悶。  《憤怒的小孩》電影觀後感  前不久,學校組織我們觀看了兒童電影《憤怒的小孩》,隨後我感到了
念書的孩子觀後感800字

念書的孩子觀後感800字

  每天晚上給爺爺讀故事、讀課文,已經是開開生活中不可卻少的一部分。看到爺爺欣慰的笑容,是開開一天中最幸福的時候。但這一切都隨著爺爺的離開而逝去,爺爺的笑容已是開開最珍貴的記憶。  念書的孩子觀後感  還記得那一聲聲童稚的朗讀聲嗎?就是那些天籟之聲溫暖了無數人的心。  每天晚上給爺爺讀故事、
念書的小孩觀後感

念書的小孩觀後感

  這是一個催人淚下的故事,主人公代表著兩個群體:空巢老人與留守兒童。一直以來,我們都未能給予足夠的關注,或者說,我們那風華正茂的一代,在現實的無奈逼迫下,把最需要關心的上一代和下一代滯留在一起,造成了千千萬萬個開開和他的爺爺。  念書的孩子電影觀後感  在電影《念書的孩子》中,九歲的開開從
看念書的孩子觀後感

看念書的孩子觀後感

  路開是一個活潑開朗、孝順懂事又勤奮好學的孩子,每天都給爺爺讀書,雖然錯誤百出,但語氣到位,講的娓娓動聽。他和爺爺相依為命,每天晚上都在等身在遠方的爸爸媽媽打來電話,也許這就是開開的精神支柱吧!開開是不幸的,但他是堅強懂事的,他那種超出同齡孩子的堅強實在是讓人感到心酸。  看念書的孩子觀後
廣州烈士陵園觀後感

廣州烈士陵園觀後感

  大學生參觀廣州烈士陵園有感第1篇  清晨,黨員和我們入黨積極分子一行人踏上了參觀學習廣州起義烈士陵園之旅。時值農曆十一月,寒氣微逼,天空卻明淨無雲,格外清爽。烈士陵園的早晨並不安靜,很熱鬧。一進大門,便看到了許多晨練的老人家,神採奕奕,使整個陵園充滿了活力,看到了生機。  廣州起義烈士陵
教師孔繁森觀後感

教師孔繁森觀後感

  也許,時間會衝淡記憶,但人們絕不會忘記,20世紀90年代,有這樣一位共產黨員,他的理想,他的信念,他的人格,他的情操,使千萬人的心靈為之震撼。  他,就是原中共阿里地委書記孔繁森。他把自己的一腔熱血灑在西藏高原。  教師孔繁森觀後感  有這樣一位英雄,生活在一個萬象更新的年代裡,在世界最
觀孔繁森紀念館有感

觀孔繁森紀念館有感

  參觀孔繁森紀念館有感  來到孔繁森紀念館大門口,門上的幾個由江澤民主席題寫的鎦金大字:「孔繁森同志紀念館」,在陽光照耀直下熠熠生輝。這不僅體現了孔繁森同志紀念館作為山東聊城教育基地的重要地位,也顯示了孔繁森同志的精神永遠閃耀著光芒。進入紀念館,孔繁森同志高大威猛的石像形象就迎入了我們的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