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昭寺開光證(拉薩哪裡可以開光)
2023-07-24 23:41:31 3
什麼是「拉薩名片」大昭寺?
對於西藏首府拉薩來說,坐落在舊城中心八廓街上的大昭寺是一張無與倫比的名片。千百年來,這裡不僅是藏區重要佛事活動的中心舞臺,也是廣大佛教徒心目中永恆的聖殿。
大昭寺是西藏最早的佛教建築,它始建於公元647年,坐東朝西,基本為木石結構。全寺的建築風格以藏式為主,兼有中國唐代和尼泊爾的某些特色。它初建的時候規模並不大,僅有八個殿堂。後經歷朝歷代的多次修葺和擴建,才形成了今天這樣一個殿高四層、上覆金頂、佔地面積達25100平方米的大型佛教建築群。20世紀50年代以來,國家和西藏自治區投入了大量的資金、人力和物力,對大昭寺進行了多次維護整修。2000年自治區又投資2900萬元人民幣,對其進行了大規模的環境整治。同年11月,大昭寺作為布達拉宮的擴展項目被批准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大昭寺內存有大量的稀世珍寶,其中最著名的文物是公元641年大唐文成公主帶到西藏的釋迦牟尼12歲等身金像。這是歷史上進入雪域高原的第一尊佛像,藏族人稱它為覺臥佛。它不僅是全藏區最珍貴的文物,同時也是佛教信徒心目中最至尊、至上、至愛的佛。絡繹不絕的朝聖者,風餐與露宿的香客,蜂擁而至的遊人,他們跋山涉水千裡迢迢趕往拉薩,多半是為這尊光彩奪目的覺臥佛而來。
大昭寺的主體是由門廊、庭院、神殿和分布於四周的僧舍庫房等四部分組成,庭院天井內是平日作法的主要場所。迴廊下點燃著上萬盞酥油燈,所用的酥油全部由進香的信徒們供奉,這些終年不滅的長明燈是大昭寺裡第一道風景線。
轉經迴廊是每天早晨寺裡最熱鬧的地方。迴廊的牆壁上繪有上千尊佛像,所以這裡也被稱為千佛廊。有人說,轉經是藏族人最放鬆的時候,因為此時這些口誦經文、步履匆匆的人們,正走在六道輪迴的路上。
主供大殿是大昭寺裡最古老的主體建築,它也是整座寺院的精華所在。釋迦牟尼12歲等身金像就供奉在這座大殿的中央。殿堂的梁架、鬥拱的結構採用了漢族古典建築技法;初簷與重簷之間排列著108個木雕伏獸和獅身人面泥質半圓雕塑,它們體現了尼泊爾的建築特色;所有柱頭簷部的裝飾,則是典型的藏族傳統風格。這種不同風格兼容並蓄的特點,與大昭寺的建造背景密切相關。
一千三百多年以前,這一帶被人們稱做吉雪臥塘,它其實是一片長滿了水草的沼澤,在沼澤的中央有一個不大的湖泊叫臥塘湖。這裡雖然土地肥沃,牧草豐腴,卻是一個人煙稀少,野羊出沒的荒野之地。據說它當時屬於實力雄厚的蘇毗部落,藏王松贊幹布的祖先——吐蕃部落的還沒有伸展到這裡。公元7世紀初,雄踞山南一帶的吐蕃部落日漸崛起。到第三十代贊普、松贊幹布的祖父達日聶司的時候,開始了統一西藏的宏圖大業。松贊幹布的父親朗日倫贊繼位後,繼續進行艱苦的徵戰,誰知天有不測風雲,朗日倫贊被謀反的大臣投毒害死,年僅13歲的少年王子松贊幹布即位,成為吐蕃第三十二代贊普。在那動亂的年代裡,松贊幹布不負眾望,他勇敢地迎接舊貴族的挑戰,很快穩住局勢,平息了叛亂。為完成統一大業,他繼續在整個藏區南徵北討。
相傳有一年夏天,奔波於徵戰途中的松贊幹布路過吉雪臥塘一帶,為了緩解的疲憊,他來到當時的吉曲河,也就是現在的拉薩河中沐浴。當他抬頭向遠處眺望時,只見離岸邊不遠有一處不大的平原,平原四面環山,中央有兩座小山巍然對峙,突兀而起。松贊幹布意識到,吉雪臥塘這個地方不僅綠草茵茵,水土肥美,更是一處易守難攻的戰略要地,他暗下決心:待完成統一大業之後,一定要把王都從山南遷至吉雪臥塘。其後不久,這位雄心勃勃的吐蕃王就統一了全藏。
公元641年,松贊幹布迎娶唐朝宗室女文成公主進藏。當時佛教已從印度傳入內地並日益興盛。篤信佛教的文成公主,隨行嫁奩裡有一尊釋迦牟尼12歲等身鍍金銅像。據史料記載,這尊佛像由漢力士賈拉伽和魯伽兄弟二人用了三年的時間才從唐都城長安運抵藏區。在進入拉薩時,運送嫁妝的隊伍車陷城北,人們只好四面立柱,將佛像蓋以白綢供養。聰明智慧的文成公主通過歷算,得知陷車之處恰好是西海龍王的宮殿,便決定將佛像就地安放,建寺供奉,於是就有了現在的小昭寺。千百年來,小昭寺已經成為藏漢民族團結友好的歷史見證。
在文成公主到來之前,松贊幹布就已經娶了尼泊爾的尺尊公主為妃。小昭寺的開工也激起了尺尊公主建寺供佛的想法。她在城東南選擇一塊寺基,親自指揮工匠開始營建。事情說來也怪,白天建好的部分,到了夜晚便紛紛坍塌,而且是屢建屢傾,她只好求助於諳熟星象歷算和五行之說的文成公主。文成公主欣然應承,她日察地形夜觀天象,發現吐蕃的地形酷似一個仰臥的魔女,不利於藏王建國立業,必須在指定的位置修建寺廟,以震懾魔女的淫威;而吉雪臥塘一帶本來是魔女的心臟,臥塘湖的湖水便是她的血液,應該在臥塘湖上修建一座寺院,填湖造寺堵塞魔女的血道。文成公主又根據五行相生相剋的原理,向松贊幹布獻策,用白山羊背土填湖。於是,浩浩蕩蕩的填湖建寺工程開始了。
三年之後,大昭寺和小昭寺同期竣工了,兩位公主帶來的佛像也被請進了各自修建的佛殿。覺臥佛最初放在小昭寺裡供養,公元710年,金城公主進藏之後,將它迎請到大昭寺,而把尺尊公主帶來的釋迦牟尼8歲等身金像移到了小昭寺,從此兩尊佛像便易寺而居。
公元7世紀末,大昭寺的周圍逐漸出現了朝佛人的臨時宿地、旅舍和民居,而以大昭寺為中心的八廓街也隨著寺院裡綿延不斷的香火逐步形成了王都商業第一街的規模。拉薩,這座高原上的王都從那時起就已經初具雛形。當時,拉薩被人們稱做「惹薩」。漢文史書上譯為「邏娑」或「羅些」。在藏語裡「山羊」被稱作「惹」,而「土」被稱為「薩」,「惹薩」的本意就是山羊背土,這其實是大昭寺最初的名稱。因為大昭寺是吉雪臥塘最早的建築,並且它也是王都的象徵。所以久而久之,人們便把以大昭寺為中心的這座王城也稱做了「惹薩」,而吉雪臥塘這個名字就漸漸被人們遺忘了。
在大昭寺主供大殿的門前,等候朝拜覺臥佛的人們已經排起了長長的隊伍。從著裝上看,他們當中有不少是遠道而來的外鄉人,但大多數還是本地的民眾。平日裡來大昭寺拜佛的香客每天可達數百人,但如果趕上節日或是每月的藏曆十五,人數會更多。拜佛是有時間限制的,通常只在上午進行,下午1點鐘以後是留給觀光客們遊覽的時間。這些內心裡充滿了虔誠與期待的人們,有的時候等一個上午也難朝見「佛面」。
人們朝覲的形式很簡單,他們將自己的額頭在佛像的蓮花座上輕輕地碰一下,然後再將手中的哈達或錢幣放到佛像前,就算表達了自己的心願,整個過程十分短暫,最多不過十幾秒鐘的時間。
一千多年以來,大昭寺的聖火嫋嫋不斷,香客絡繹不絕,然而就像世上萬物都曾有過各自的榮辱興衰一樣,這座被信徒們稱作藏區的「麥加卡巴」的寺廟,歷史上也有過一段不堪回首的苦難歲月。
公元9世紀中葉,松贊幹布建立起來的吐蕃王室在延續了兩百多年之後漸漸走向分裂,各部落不服管轄,王權和奴隸制也面臨著全面崩潰的危機。公元841年,朗達瑪登上了吐蕃贊普的王位,時逢乾旱無雨,瘟疫蔓延,僧眾們求佛無濟,社會生產遭到了前所未有的破壞。而更大的悲哀在於朗達瑪聽信身邊大臣的讒言,將這些自然災害全部說成是信奉佛法,上天遷怒的結果。朗達瑪因此頒布法令,開始大肆毀滅佛教,強行關閉寺院,強迫僧人娶妻還俗,焚燒佛教經典。公元842年,大昭寺建寺以來最黑暗的時期到來了,寺前廣場變成了血流成河的屠場,僧人們驚恐萬狀,四處奔逃,昔日大殿裡的香火也已經不復存在了。然而世事無常,有時會演繹出讓人難以置信的因果淵源。就在同一年裡,在大昭寺的門前,對佛教趕盡殺絕的藏王朗達瑪被僧人拉龍貝多吉借進獻宗教舞蹈之際,用弓箭射死。從此,藏王對各部落的統治開始慢慢地解體,全盛一時的吐蕃王朝在隨後爆發的平民起義中土崩瓦解了。
朗達瑪滅佛後數百年的時間裡,雖然也有虔誠的信徒前來燒香朝拜,但大昭寺的香火較之以前減少了許多。直到公元1409年,宗喀巴大師在拉薩首創格魯派的傳昭法會之後,隨著僧人不斷聚集,大昭寺的香火又一次興旺了起來。
一尊新佛像在沒有裝藏之前只是一件工藝品,只有在裝藏之後它才具有了生命,這是藏傳佛教獨有的觀念。裝藏是很有講究的,首先要用硃砂水洗淨佛像的空腹,然後趁溼蘸上帶有香味的藏藥用以防腐、防蟲、防蛀,最後再依次裝入珍珠、五寶、聖土、貝葉、經書等等。這些裝藏的材料大部分來自於印度和尼泊爾,還有一些是取自藏區的各大寺院。裝藏所用的經書必須根據佛像的大小專門印製,這些經書內容龐雜,種類繁多,不同佛像所裝的經書是不一樣的,而佛像的不同部位所裝的經書也各有不同。另外,大昭寺的僧人們還可以根據客人們的要求和所付錢幣的多少,給佛像裝入一些特殊的材料,比如天然珍珠、黃金白銀、寶石、佛舍利等等。
這些裝藏完畢的佛像只是有了生命而已,它必須拿到在主供大殿的覺臥佛前由高僧開光、加持之後,才能具有靈魂和靈性,才可以成為人們供養的佛。為信徒、遊人或一些寺院的新佛像裝藏,已經成為大昭寺一項很重要的經營之道。
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的進程和現代文明的發展,觀光旅遊已經成為一種生活時尚和潮流。西藏有著十分豐富的旅遊資源,山川地貌得天獨厚,人文歷史別具一格,藏傳佛教又為這片雪域高原披上了一層神秘的面紗,這裡的一切令人神往。而旅遊業的迅猛發展不僅使古老的大昭寺煥發青春並得以向世人顯露真容,它也讓這裡的喇嘛們除了打坐、誦經、作法之外,擁有了一種新興職業——喇嘛導遊。「去拉薩而沒有到大昭寺就等於沒去過拉薩。」這是大昭寺裡著名的喇嘛尼瑪次仁的話。也幾乎是每一個旅行者都贊同的觀點。
大昭寺北側的二樓是僧舍區,年輕的僧人尼瑪次仁就住在這裡,他是西藏第一個身穿絳紅色僧衣的喇嘛導遊。尼瑪次仁原本是一個普通的農家子弟,他的老家林周縣彭波與拉薩僅有一山之隔。尼瑪次仁從小的夢想就是成為一名大格西。格西是藏傳佛教格魯派的學位名稱,共有四個等級,格西通常是在大昭寺每年一度的藏傳佛教大法會的辯經中產生。為圓兒時的夢,20世紀80年代中期,只有15歲的尼瑪次仁從家鄉搭乘一輛過路的卡車來到了大昭寺,削髮剃度做了一名地地道道的少年喇嘛。他志向高遠,刻苦學習,不僅認真鑽研佛法,還參加了漢語、英語學習班。短短幾年的時間,他就從大昭寺眾多的僧人中脫穎而出。尼瑪次仁雖然沒有成為通常意義上的格西,但他卻成了一名真正意義上的學者,成了大昭寺的棟梁之材。
大昭寺的喇嘛導遊每接待一個旅遊團收取導遊講解費50元,這些收入不歸他們個人所有,而是全部上交寺裡,喇嘛導遊們每月從寺裡領取幾百元的固定工資。大昭寺的門票從最初的5元逐年增長,到現在已經是每張80元了,而門票是大昭寺的主要經濟來源。這項收入每年高達六百多萬元,再加上信徒的布施、國內外團體機構或私人的捐贈,以及寺內製作佛像和給佛像裝藏等項業務的經營收入,全年贏利可達1000萬元以上,這些款項基本可以滿足僧人們的用度和大昭寺本身的維修開銷。
作為喇嘛導遊,尼瑪次仁聲名遠播,遊客們對他也是讚譽有加。有人曾問尼瑪次仁,講解大昭寺有多少次了,幾千次,還是上萬次?尼瑪次仁自己也無法回答。他只是說每一次講解自己都非常投入。尼瑪次仁總是面帶笑容,微微地彎著身軀,用恭敬而優雅的手勢,指著某處壁畫,某尊佛像,或是雕梁畫棟,或是門楣柱頭,用流利而準確的藏語、漢語或英語滔滔不絕地講著,深入淺出地講著,妙趣橫生地講著,講過去,講現在,講歷史,也講未來。眾多的遊人在他的引領下,穿越上千年的時空隧道,細細地領略著西藏,領略著藏傳佛教,同時也領略著大昭寺耐人尋味的古往今來,歲月滄桑。
2023呼市大昭寺恢復開放了嗎
2023呼市大昭寺恢復開放了。大召寺在每年的農曆正月十五和六月十五,都要將寺內珍藏的一幅巨大的邁達佛(未來佛)像,抬出來掛在佛殿前展晾。晾大佛時,要在佛像前舉行法會,眾僧誦經祈禱,演奏法樂。
遊覽大召寺,寺中的銀佛、龍雕、壁畫等「三絕」不得不看。當來到寺廟內的大殿中,可以看到一座由3萬兩純銀鑄成的「釋迦牟尼像」。銀佛建於萬曆十四年(1586年),由尼泊爾工匠製作。當年銀像落成時,索南嘉措曾親臨大召寺,為銀佛舉行了「開光法會」。因此大召寺當年也有「銀佛寺」之稱。
大昭寺以什麼著稱於世?
這裡供奉了文成公主進藏所攜的釋迦牟尼佛12歲等身像,這尊佛像的殊勝之處在於他是按照釋迦牟尼12歲時的身形所造,經由佛祖本人親自開光加持,人們認為見佛像就如同見到佛祖。所以,大昭寺地位崇高,萬千信徒朝拜至此,只為了親自朝拜這尊釋迦牟尼佛12歲等身像。
在拉薩買的佛珠,請問是什麼做的?
你如果想開光的話,就去大昭寺吧!首先有一點, 西藏大昭寺和你理解的國內其他地方的景點不同. 他不是純粹意義上的景點,光收錢那種。你可以在他市內買佛珠再拿到大昭寺開光, 那裡開光不收費,但是不開任何證明. 你只需要給香油錢(1分~無盡) 便可, 因為錢和開證明的開光,會直接降低佛身, 建議你的話買原粒的鳳眼菩提子 108 佛珠,而且菩提子的意義最大,你買的時候主要看圓不圓鳳眼正不正就好了。
怎樣到大昭寺加持手串
在寺廟裡如果看見喇嘛,直接去問可不可以為我的手串開光。一般喇嘛就會拿著手串念誦經文,就算是開光了。而且並不會索取什麼費用。當然佛教講心誠則靈,你要是一點不付出而就索取加持的話,估計也不會太靈光,建議你還是以你個人的意願多少捐些香火錢,多少都可以,不用給喇嘛,給了也不會要,直接放到佛像前面的功德箱裡。還有一種方式就是放到佛像的面前,自己誠心的祈禱,根據你信仰的虔誠程度也會受到加持的
大昭寺裡可以求符嗎
大昭寺裡有護身符賣,你也可以找看到的喇嘛僧人為你的隨身飾品或物品念經開光(不收費),你也可以把隨身物品放到佛像前,自己誠心祈禱,自己開光。至於你說的那種求符好像沒有那麼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