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寅詩書法作品(唐寅作品賞析)
2023-07-25 08:56:31 3
唐寅
唐寅(1470年3月6日-1524年1月7日),生於成化六年二月初四,卒於嘉靖二年十二月二日。字伯虎,後改字子畏,號六如居士、桃花庵主、魯國唐生、逃禪仙吏等,南直隸蘇州府吳縣人,明代著名畫家、書法家、詩人。
唐寅的始祖是前涼陵江將軍唐輝,這也直接影響到了唐寅,他在自己的書畫題名中也常用「晉昌唐寅」落款。而到了唐初,其祖唐儉跟隨李淵起兵,被封為「莒國公」,所以唐寅也常常自稱「魯國唐生」。到了明代,其祖唐泰任兵部車駕主事,死於土木堡之役。唐泰的後代子孫多散部在蘇州吳縣白下、橋裡間一代。唐寅也正是出生在這一帶,其父唐廣德經營一家小酒館。其父讓他讀書求取功名,唐寅不負父望,十六歲中蘇州府試第一入癢讀書。28歲時中南直隸鄉試第一,次年入京應戰會試。突發變故讓唐寅喪失進取心,從此遊蕩江湖,埋沒於詩畫之間,終成一代名畫家。
唐寅《桐陰清夢圖》,故宮博物院藏。
唐寅,初字伯虎,後改字子畏,號六如居士,明代著名畫家、書法家、詩人,繪畫上與沈周、文徵明、仇英並稱「吳門四家」,又稱「明四家」,詩文上與祝允明、文徵明、徐禎卿並稱「吳中四才子」。由於多方面的文學修養,他的詩文與書畫結合在一起,註定不同尋常,唐寅的書畫才是真正的「文人畫」。一生坎坷,後遊歷名山大川,37歲建桃花庵別業,專心從事詩文書畫,創作達到頂峰。
《王蜀宮妓圖》軸 明 唐寅作
唐寅的山水畫最為出色,融南北宗於一體,有北派之雄,南宗之秀。他的山水畫,構圖法北宋的李成、範寬,皴法墨法學「南宋四家」李唐、劉松年、馬遠、夏圭,喜用小斧劈皴,山勢雄峻,石質堅峭,筆法勁健,墨法淋漓,與明代沈周、文徵明的山水畫都截然不同。唐寅早期山水畫與文徵明相似,如17歲畫的現藏於北京故宮的《貞壽堂圖》。30多歲就明顯不同了,上溯李成、範寬,氣象莊嚴,雄勁渾厚,如《王鏊出山圖》。至50歲前後又一變,以勾為主,點染為輔,皴法老練圓熟,如《雙鑑行窩圖》。唐寅不乏一些摹古山水,如遼寧省博物館藏《臨李公麟飲中八仙圖》。其山水畫代表作有《落霞孤鶩圖》《茅屋風清圖》《渡頭簾影圖》等。唐寅的山水畫多表現隱士的生活,如《溪山漁隱圖》《春山伴侶圖》《虛閣晚涼圖》等,這一點頗像畫家自己晚年生活的寫照。
《嫦娥執桂圖》明 唐寅 紙本設色
身為山水、人物、花鳥俱佳的全能畫家,唐寅的人物畫非常出眾。上海博物館藏《東方朔像》,筆墨寥寥,但東方朔詼諧多智、大隱於朝的形象呼之欲出。北京故宮藏《桐陰清夢圖》,畫一個文人躺在梧桐樹下的椅上酣然入夢,畫上題詩「十裡桐陰覆紫苔,先生閒試醉眠來。此生已謝功名念,清夢應無到古槐。」簡直就是畫家自己遠離官場的自況。唐寅的人物畫有粗筆和細筆兩種,他的仕女畫最引人入勝。北京故宮藏的《王蜀宮妓圖》就是細筆重彩的代表作:仕女體態優美,頭飾華貴,額、鼻、頜施以「三白」,畫家在題句中特意點到「蜀後主每於宮中命宮妓衣道衣,冠蓮花冠,日尋花柳以侍酣宴,竟至濫觴,不無扼腕。」唐寅畫此畫,旨在諷刺蜀後主荒淫腐敗的生活。
唐寅 仕女圖 鏡心
唐寅的花鳥畫也別具一格,善於用墨,數量不多,尤顯珍貴,他的花鳥畫大多是比興之作。藏於臺北故宮的水墨《雜卉爛春圖》,畫一奇石,石腳下有一野菜,墨色淋漓,八面橫掃。唐寅也愛畫竹,他畫的竹多風竹,北京故宮藏《風竹圖》,題詩「滿窗瀟灑五更風,怪是無端攪夢中。夢見故人忙起望,白煙寒竹路西東。」這是一幅畫給過路友人的寄情之作,詩中略有一絲傷感。天津藝術博物館藏的《墨菊圖》,畫風屬於小寫意,看似寫生之作,菊花的結構繁複,筆墨也相當精緻,表達了唐寅自己不向權貴低頭折腰,忘掉煩惱、醉隱山林的願望。
唐寅的書法,儒雅風流,嫵媚秀美,如鳳舞瓊花,妍美是最大特點,其實唐寅不光學了趙孟頫,在審美上更多地取法王獻之,「媚趣」是唐寅書法的主要特徵。唐寅的書法學趙孟頫、李邕、顏真卿、米芾各家,風格俊逸秀拔,婉媚多姿,但骨力稍顯不足。清王士貞評:「伯虎書入吳興堂廟,差薄弱耳。」唐寅的行書書法有兩種,一種是偏顯瘦硬的,以骨為主;還有就是最常見的,突出秀雅灑脫。他的書法不一味求險,而是端莊俊秀、四平八穩,與沈周的長槍大戟、祝允明的狂草追求個性的張揚迥異。唐寅的書法,字構也十分獨特,上長下窄,上疏下緊,這一點形成他自己的特點。
據北京日報、百度百科等網絡搜集整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