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在你心裡的地位很重要(憑什麼只有你可以坐頭等艙)
2023-07-24 12:44:47 2
圖 | 璀璨帝國
文 | miki粥
全文2685字,閱讀時長大約7分鐘。
伊萬卡的媽媽從樓梯上摔下來,死了。
一個73歲的老太太,就這樣結束了自己能折騰的一生。
南風窗有篇追憶文章,開頭第一段說,葬禮上擺著她92年登上美國《名利場》的封面,上面寫著:「伊萬娜成為明星!」
比起川普的現任梅拉尼亞一副塑料娃娃的樣子,她確實是個有頭腦的女人。不然也不可能通過嫁老公做跳板,把自己從捷克普通中產,差點送上了美國第一夫人的王座。
她和川普13年的婚姻不多說,任憑你兢兢業業地做賢內助,還是出謀劃策做帳內軍師,男女之間日子過久了都爬滿蝨子。
窮人如此,富豪更是這般。
不過雖然她沒有成為第一夫人,又換了兩任老公,但生的仨娃都是嫡長子,只要權勢的鬥爭沒到八王奪嫡那麼慘烈,誰也取代不了她第一母親的位置。
伊萬娜當媽是真夠「狠」的,從一些小事兒就能看出來。
比如,旅行。
有錢人都喜歡旅行,但旅行和旅行不一樣。之前勵志買包鉑金包的耶魯博士,也算是高級別的中產,為了雞娃擠進曼哈頓的豪門教育圈之後發現——
兒子的同學不是金融世家就是工業巨子。一到放學,學校外頭就停滿了豪車,一群名牌滿身的貴婦款款走下車。除了她家,兒子的同學家都有私人飛機。
能帶小孩去週遊世界就覺得自己可以俯瞰眾生,誰想到那些闊人們的旅行都是候鳥式過冬,坐上私人飛機去自家的熱帶島嶼遊泳…
說回伊萬卡。她大概是熱愛旅行的闊人裡,為數不多會坐一般飛行器帶娃出門旅行的。有一次去法國度假,只有她一個人買頭等艙,小孩們都在經濟艙擠著。
伊萬卡挺生氣,憑什麼只有你可以坐頭等艙?伊萬娜說,你當模特有收入,自己花錢升艙唄。我也挺想你升艙,不然我一個人坐頭等艙好孤單啊,連個聊天的人都沒有。
伊萬卡只能回去經濟艙擠,她捨不得花自己的錢升艙。當兼職模特苦哈哈,不是為了換張椅子揮金如土的。
來源:南風窗
一個闊太能跟小孩把帳算得這麼明白的,還真不多。
連那些還沒實現財富自由的普通有錢人家,都是恨不得把人民幣都貼在小孩的身上,還怕自己給得不夠——
不能遛馬的別墅不夠遛娃的不要住,車子不花30萬排號不稀缺的不買,學費太低的學校生源魚龍混雜的不讀…
尤其是交朋友,更是要講究個門當戶對。不是高智商就是高資產的那一趴,才是你唯一能有的選擇。其它的,不可以!一個個看似平時寵溺小孩的爹媽,遇到複雜的社交問題,都變成了道明寺的媽。
他們的供養,需要你做任何事都要有目的性。
讀書只讀名校,社交只認識有用的人。為了達成這個精緻、體面、讓人豔羨的人生,爹媽會奉獻到底:飛機給你買頭等艙,酒店只住五星級,旅行選最貴的路線,讀昂貴的貴族學校…錢,不需要你操心。
結果只養出了兩種小孩:
一種是精緻的利己主義者,過度追名逐利,連爹媽都可以翻臉不認的人渣式學霸;
一種是只配啃老的學渣,對錢沒概念,創業創一個瞎一個,是爹媽都不想回收的那種奇葩!
想要出人頭地,大概只能靠自己爹媽努力實現飛黃騰達,把家產搞過億,可能還有機會實現千萬級的身家。
圖片來源:留學生玩豪車視頻截圖
真的,很多富二代就這樣活活被爹媽教育殘了。僅存的碩果,大都是父母生意太忙,顧不上用心去栽培的結果。
但是你看,家裡有礦的人反而不這麼教育小孩。比如伊萬娜,親母女也要明算帳。
之前很多人應該都看過洛克菲勒家族雞娃歷史,比伊萬娜還要彪悍得多。洛克菲勒的老爹攆兒子去地裡幹活、擠牛奶,每個小時才給三毛七…熬到了第四代傳人,洛克菲勒的孫子,零花錢每周才漲到了一塊五毛…還必須拿出20%儲蓄,20%做公益。
我都想替洛氏第四代Cry了…爺爺,你至於的不?
至於的!因為對他們來說,小孩的學業、人脈是其次的,只要智商不差,資源爹媽手裡大把。最緊要的是,給你的,你有沒有本事抓得住?拿錢砸出來的小孩哪行?他們只當爹媽是印鈔機。
沒錢?再加印一點就好吧!他們都不知道錢還是要賺的。
所以之前留學造成了家庭倫理慘劇,當爹的吃糠咽菜,勸留學的女兒省一點,被女兒組團網暴。飯來張口的日子過多了,一個小孩怎麼會對一萬塊在大城市討生活的難度,有具體的概念。
好在,現在有不少父母開始意識到花錢買罪受:小孩子不能太驕養,早點遭受社會化的毒打,對他們總是好的。尤其是今年,一些小孩從私立轉回公立,爹媽的理由只是擔心富貴鄉裡,沒有「對社會的真實認知」。
看看前幾年留學回來的小孩,有多少失敗的樣本吧!名校畢業也沒有辦法玩轉國內職場,活得像水上的一層浮油,沉不下去,飛不起來。最後飄在水面上,一身斑斕無用的光,只讓人覺得油膩。
爹媽是拼盡了一切力量造圈子,滿懷希望想讓小孩能有所成;但小孩卻成了父母的觀眾,等著看熱鬧,只想爹媽送他們去坐頭等艙。
這些爹媽真挺苦的。
讓他們像伊萬娜一樣,把小孩塞進經濟艙做不到,所以只能自己咬著牙,拼命去掙頭等艙。
還有一類父母挺有意思,一副身價走不出經濟艙。明明收入不菲,一年用在自己身上的花費不超5000塊,給小孩做吃苦的榜樣。
我有個朋友,小時候還撿過煤渣。前兩年實現了財富自由,還是習慣了熬苦,平時吃飯用的是一個2元店買的碗,配上一雙8塊錢十雙的筷子,喝水用的杯子是永和豆漿的贈品。
小孩讀的是20多萬的學校,暑假花十幾萬去美國度假,但有她這樣以身作則,雖然在富貴窩裡也沒有塌。轉去公立吃十來塊的午餐也咽的下,和老師同學打成一片,完全沒有哪種國際學校養出來的對物質的高度依賴…
坐得起頭等艙,也擠得下經濟艙。
之前還有個媽媽說自己的朋友,明明稅後收入10位數很多年,也不買私人飛機;小孩從宋慶齡幼兒園讀到包玉剛,穿超市十幾塊的拖鞋和沙灘褲,在路邊擼串…
非要把凡人的生活過到底,不懂。
我想,這有什麼看不懂?我也有個住優山美地的朋友,愛好跟這土豪異曲同工。
有一次請我吃飯,開著大奔就殺去了一家蒼蠅小館。這館子有多麼的驚悚你知道嗎?回想起來,我當時是坐在一個汽油桶上的聚合板上,一手啤酒一手串。
我本就地氣兒足,和這種市井的環境不違和也罷了,她可一身名牌,周身仙氣兒繚繞呢!卻非要以身作則,當自家「富二代」的表率。
都是奮鬥一代精心保留下來的「苦」——自己上得了廳堂下得了廚房,接班人也要吃得了地攤、品得出拉菲。
前幾年爹媽不愁錢,最火的夏令營都是去歐美大陸揮金如土,今年這個暑假,賺錢沒底了,爹媽都傾向送小孩去吃苦。
最火爆的項目都是啥?軍訓、拉練,還有超級越野賽——超長距離耐力跑,炙熱的陽光下,一個個膠原蛋白溢出的小臉懵懵懂懂,完全不知即將要面對啥…
不急,你們馬上就看清人生真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