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結束後老人來尋仇(百歲老人傷痕累累疑似被家暴)
2023-07-24 15:06:45 2
湖南一位百歲老人在吃過午飯後準備去院子裡曬曬太陽。
可是突然之間,他失去了所有意識,暈倒在地上,雖然這時候的氣溫溫和,但是老人若不能及時就醫,則會危害生命。
幸好老人的孫女每天都有和老人通電話的習慣,她見老人許久沒接聽,便通過家裡的監控,看到了老人暈倒在地上。
遠在外地的她第一時間就給當地的醫院撥打了急救電話,很快救護車就把老人送去了醫院搶救。
接收老人的是急診科室的李醫生,因為老人年歲過高,而且現下還沒有搞清楚致使老人暈倒的病因,他便讓護士帶著老人去做一個全面的檢查。
這不查不知道,一查真是嚇一跳。
護士解開老人的衣服,卻發現老人不光身材瘦弱,瘦骨嶙峋的,身上還有層層疊疊的傷疤,像蜈蚣一樣攀附在老人的皮膚上,看起來格外嚇人。
而且在老人的體內,竟然存在著五個大小不一的腫瘤,就連檢查的醫生都表示震驚,從未見過這樣的情況。
醫生懷疑老人疑似遭到虐待,便立即喊來老人的家屬。
當老人的兒女聽到醫生的質問,都表示從來不知道父親身上竟然還有這麼多傷。
況且老人都一百多歲了,就是家裡的老神仙,供奉都來不及呢,怎麼會虐待他?
為了病人的身體安全,醫生打算向當地的派出所反映情況。
這時候老人才悠悠轉醒,看著即將因他而惹上麻煩的兒女,他才緩慢地開口,講出這隱藏了77年的秘密。
都說家有一老,如有一寶。
是因為老人不光是歷史的見證者,更多時候還是歷史的參與者,他們用自己的歷史寫就了我們的現在。
那些傷痕不光是歷史的見證,還是老人榮譽的勳章。
老人名叫楊逢錢,出生在1910年的湖南農村。
那時候的農村環境條件艱苦,百姓餓肚子是常有的事情。
幸好小時候的楊逢錢並不調皮搗蛋,反而幫著母親做工,來補貼家用。
楊逢錢一直到27歲的時候才遇到一個不嫌棄他家庭貧窮的女子。
1937年,盧溝橋事變爆發。
楊逢錢也聽到了日本人在中國的惡行,內心滿腔熱血,想要加入抗日的隊伍裡。
也就是在那一年,日本人還沒打過來,國民黨卻先來徵兵了。
楊逢錢留下新婚妻子,毅然決然地跟隨隊伍前往前線作戰。
在行軍路上,楊逢錢見到了許多被日本人燒殺掠奪過的村莊,也見識到了戰爭帶來的人間疾苦。
一路上悲慘的景象,點燃了楊逢錢內心的怒火,他在心裡更加的憎恨日本人。
他將這股恨意全都發洩在了戰場上,在與日本人對戰的時候,永遠都衝在最前方。
對待每一個日本人從不手下留情,勇猛殺敵的他,年紀輕輕就立下了赫赫戰功。
楊逢錢跟隨著大部隊先後參加了淞滬會戰,長沙會戰等多次大型戰役。
他當兵抗日的第一場戰役就是淞滬會戰。
淞滬會戰是全面抗戰以來中日雙方開展的第一次大型戰役。
也是整個抗日戰爭中規模最大,戰鬥最激烈的一次戰役。
這場戰爭持續了三個月之久,令中國軍隊損失了25萬人,日軍卻僅有9萬人死亡。
楊逢錢所在的一個團就有八百多人陣亡。
作為抗日戰爭中的一份子,楊逢錢身邊每天都有戰友犧牲,除了那些正面交鋒死在敵人槍口下,還有許多戰士是死於正式戰爭前的敵方偷襲。
楊逢錢所在的部隊屬於戰鬥的主力,但是身邊的戰友和他一樣,是許多被從民間徵兵徵來的。
他們都沒有經歷過軍事上的教育,都憑藉著自己愛國的一腔熱血戰鬥。
因此,當他們遇上裝備精良的日本部隊時,很多時候都是依靠戰友犧牲時來獲取戰鬥經驗。
楊逢錢就是在這無數場戰鬥中,不斷地吸取著經驗,不斷磨礪自己。
在途經九江橋山時他們遭遇了日本部隊的伏擊,幸好他們反應迅速,調整好戰鬥狀態便霸佔下旁邊的山頭,借著山體的掩護和日軍交鋒。
也正是這場戰役,讓楊逢錢體內留下了5枚子彈。
如果不是因為這次突發疾病,或許這位抗戰老兵的英勇事跡就不會被人得知。
身上的傷痕是對歷史的見證,更是對他們榮譽的認證。
我們應向默默無聞的英雄致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