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四季網

為什麼現在網絡戾氣那麼大(網絡上為什麼有那麼多)

2023-07-24 21:28:24 4

當個人是一個孤立的個體時,他有著自己鮮明的個性化特徵,而當這個人融入了群體後,他的所有個性都會被這個群體淹沒,他的思想立刻就會被群體的思想所取代。

如何判斷一個人是否屬於烏合之眾?為什麼說真理往往只掌握在少數人手裡?如果成為烏合之眾中的一員,如何重拾自我獨立性?

#01

如何判斷一個人是否屬於一個群體,甚至成為烏合之眾的一員?

答:首先需要明確的是,群體和烏合之眾是兩個不同的概念。正如羅伯特·霍頓在為此書所寫的長篇序言中說:「這本書的標題有著使人受騙的局限性。」

從平常的含義上說,「群體」一詞指的是聚集在一起的人,無論他們屬於什麼民族、職業或性別,也不管是什麼事情讓他們走到了一起。但是從心理學的角度看,「群體」一詞卻有著十分不同的重要含義。在某些既定的條件下,並且也只有在這些條件下,一群人會表現出一些新的特點,它非常不同於組成這一群人的個人所具有的特點。聚集成群的人,他們的感情和思想全都採取同一個方向,他們自覺的個性消失了,形成了一種集體心理。勒龐稱之為「心理群體」。心理群體一旦形成,它就會獲得一些暫時的然而又十分明確的普遍特徵。

勒龐又將群體分成兩大類:

1. 異質性群體

a. 無名稱的群體(如街頭群體)

b. 有名稱的群體(如陪審團、議會等)

2. 同質性群體

a. 派別(政治派別、宗教派別等)

b. 身份團體(軍人、僧侶、勞工等)

c. 階級(中產階級、農民階級等)

因此,從群體的定義和分類來看,每個人都屬於平常含義的群體的一員,更確切地說,無一例外地屬於同質性群體,如同樣的政治派別,同屬於勞工身份,或同屬於農民階級。但這並非烏合之眾。勒龐對於烏合之眾的界定,也就是本書所研究的群體及其特徵,符合兩個條件:一是心理群體,二是異質性群體。若要判斷一個人是否成為烏合之眾的一員,可以從烏合之眾的典型特徵來看。

自覺個性的消失,以及感情和思想轉向一個不同的方向,是就要變成組織化群體的人所表現出的首要特徵,但這不一定總是需要一些個人同時出現在一個地方。有時,在某種狂暴的感情——譬如國家大事——的影響下,成千上萬孤立的個人也會獲得一個心理群體的特徵。在這種情況下,一個偶然事件就足以使他們聞風而動聚集在一起,從而立刻獲得群體行為特有的屬性。

一個心理群體表現出來的最驚人的特點如下:構成這個群體的個人獲得了一種集體心理,這使他們的感情、思想和行為變得與他們單獨一人時頗為不同。若不是形成了一個群體,有些念頭和感情在個人身上根本就不會產生,或不可能變成行動。有意識人格的消失,無意識人格的得勢,思想和感情因暗示和相互傳染作用而轉向一個共同的方向,以及立刻把暗示的觀念轉化為行動的傾向,是組成群體的個人所表現出來的主要特點。他不再是他自己,他變成了一個不再受自己意志支配的玩偶。

需要說明的是,「烏合之眾」並不是勒龐對於群體在性質上的「好與壞」的判定,而是對群體稟性的研究,也就是烏合之眾所表現出的群體特徵。例如,一個人成為選民群體的一員,或成為陪審團的一員,都屬於心理群體或異質性群體,即烏合之眾。又如,當粉絲群體因偶像的緋聞而聚集在網絡上,形成蔚為壯觀的八卦話題,從而表現出缺乏理智,感情轉向同樣的方向並且互相傳染,也是典型的烏合之眾的特徵。而當熱搜話題突轉,變成全國性的公益救災,又是同樣的一群人,迅速轉變形成一種集體的慷慨的情感,並立即採取捐款、奔赴前線救災的行動。這種衝動或者熱度,直到出現下一個公眾性的話題為止。

#02

群體中的一員,為什麼比獨自一人更容易犯罪?

答:群體犯罪這種極端的行為,首先基於群體的基本特徵。

群體的首要特徵便是自覺個性的消失。個人可以被帶入一種完全失去人格意識的狀態,他對使自己失去人格意識的操縱者的暗示唯命是從,會做出一些同他的性格和習慣極為矛盾的舉動。就像受到催眠的人一樣,不再能夠意識到自己的行為,以難以抗拒的衝動採取某種行動。

群體的行為主要不是受大腦,而是受脊椎神經的影響。群體是刺激因素的奴隸,他們所服從的各種衝動可以是豪爽的或殘忍的、勇猛的或怯懦的,但是這種衝動總是極為強烈,因此個人利益,甚至自我保護的利益,也難以控制他們。因此群體很容易做出劊子手的舉動,同樣也很容易慷慨赴義。

群體中的個人為何不懼怕成為劊子手?原因在於群體的另一個重要基本特徵,即「即使僅從數量上考慮,形成群體的個人也會覺得一種勢不可擋的力量,這使他敢於發洩出本能的欲望;而獨自一人時,他是必須對這些欲望加以克制的。他很難約束自己不產生這樣的念頭:群體是個無名氏,因此也不必承擔責任。這樣一來,總是約束著個人的責任感便徹底消失了。」

因為人多勢眾而一時產生的力量感,會使群體表現出一些孤立的個人不可能有的情緒和行動。在群體中,傻瓜、愚蠢和心懷妒忌的人,擺脫了自己卑微無能的感覺,會感覺到一種殘忍、短暫但又巨大的力量。

那麼群體是如何認知自身的犯罪行為的呢?

通常,群體犯罪的動機是一種強烈的暗示,參與這種犯罪的個人事後會堅信他們的行為是在履行責任,這與平常的犯罪大不相同。以書中列舉的「巴士底獄監獄長遇害」來說,「一群極度興奮的人把他團團圍住,從四面八方對他拳腳相加……在反抗過程中,他偶爾踢到了一個在場的人,於是有人建議,讓那個挨踢的人割斷監獄長的喉嚨,他的建議立刻就博得了群眾的贊同。」

殺人者認為自己是做了一件很有功德的事情。既然他得到了無數同胞的贊同,他這樣想是很自然的。這種事從法律上可以視為犯罪,從心理上卻不是犯罪。也正是本書的後記中所提到的「法不責眾」。群體中的個人深信自己肩負著重要使命,表現出率直和幼稚的正義感。

致使犯罪發生的除了群體的稟性,還有一個重要因素,即「我們從原始時代繼承了野蠻和破壞性的本能,它蟄伏在我們每個人身上。」孤立的個人在生活中滿足這種本能是很危險的,但是當他加入一個不負責任的群體時,因為很清楚不會受到懲罰,他便會徹底放縱這種本能。這種殘忍,與幾十個獵人聚集成群用獵犬追捕和殺死一隻不幸的鹿時表現出的殘忍,有著非常密切的關係。

#03

群體的道德,為什麼既能十分低劣,又能十分高尚?

答:群體具有易受暗示和輕信、情緒誇張與單純的特點,這些特點是群體「既能十分高尚,又能十分低劣」的基本因素。

群體在智力上總是低於孤立的個人,但是從感情及其激起的行動角度看,群體可以比個人表現得更好或更差,這全看環境如何。一切取決於群體所接受的暗示具有什麼性質。群體固然經常是犯罪群體,然而它也常常是英雄主義的群體。正是群體,而不是孤立的個人,會不顧一切地赴死犯難,為了一種教義或觀念的凱旋提供了保證,會懷著贏得榮譽的熱情赴湯蹈火。

群體極易接受暗示。最初的提示,通過互相傳染的過程,會很快進入群體中所有人的頭腦。進入大腦的念頭很容易變成行動。無論這種行動是縱火焚燒宮殿還是自我犧牲,群體都會在所不辭。一切都取決於刺激因素的性質。

群體接受暗示後採取的行動,又具有情緒誇張和單純的特點。此時群體中的個人類似於原始人,他的感情是狂暴的。群體的誇張傾向,既作用於一些惡劣的感情,也表現出英雄主義、獻身精神或最崇高的美德。總結而言,群體能夠把感情引到極高和——或相反——極低的境界

群體接受暗示,讓觀念或情感進入每個人的頭腦,並互相傳染,迅速變成感情誇張而又單純的行動。至於行動是高尚還是低劣的,均有可能。這一過程,除了基於以上所說群體的基本特徵外,還受到另一個重要因素的影響:群體的領袖。領袖的意志是群體形成意見並取得一致的核心,他是各色人等形成組織的第一要素。芸芸眾生總是願意聽從意志堅強的人,領袖的作用就是充當他們的引路人。受到群體擁戴的英雄,在這個群體看來就是一個真正的神。書中列舉了拿破崙的例子:

拿破崙當了15年這樣的神,一個比任何神都更頻繁地受到崇拜、更輕鬆地置人於死地的神。拿破崙對和他接觸過的所有人,都能產生如同幻術一樣的影響,他只需看一眼那些派來阻擋他、曾發誓要完成自己使命的將軍們,他們便沒做任何商量便屈服了。這解釋了他從厄爾巴島返回法國的壯舉——他孤身一人,面對一個大國的全部武裝,卻能閃電般地徵服整個法國。

領袖能夠在自己信眾的靈魂裡喚起一股堅不可摧的力量,即所謂信仰。群體會下意識地把某種神秘的力量等同於一時激起他們熱情的政治信條或獲勝的領袖,它會為自己所信奉的理想慷慨赴死。

因此,群體是為理想赴湯蹈火,還是殘忍地犯罪,全看作為引路人的領袖,將群體引向何方

除此之外,群體也具有對個人的道德淨化作用。如書中另一個例子:「九月慘案」的罪犯把他們從犧牲者身上找到的錢包和鑽石放在會議桌上,本來他們是很容易把這些東西據為己有的。一般可以看到,一次集會,即使其成員品質低劣,通常也會表現得一本正經,細聲輕語。如果不計名利、順從和絕對獻身於理想,都可以算作美德,那就可以說,群體具備這種美德。群體可以樹立起崇高道德行為的典範。

然而,正如群體犯罪時的無意識形態一樣,群體也是在無意識地踐行著這些美德。

#04

為什麼說真理往往只掌握在少數人手裡?

答:以選民群體為例,在一般性問題上,40名院士的投票不會比40個賣水人所投的票更高明。原因在於,被選舉人提出的觀念、口號,或者營造的情感,將會在選民群體中產生極大的暗示並互相傳染,此時的選民群體,不管其成員如何,全都患有智力低下症。

群體在智力上總是低於孤立的個人。在集體中,個人的才智被削弱了,因此群體一般只有很普通的品質,不能完成需要很高智力的工作。群體中累加在一起的只有愚蠢而不是天生的智慧。如果「整個世界」指的是群體,那就根本不像人們常說的那樣,整個世界比伏爾泰更聰明,倒不妨說伏泰比整個世界更聰明。

群體沒有推理能力,也無法表現出任何批判精神,也就是說,它不能辨別真偽或對任何事物形成正確的判斷。群體所接受的判斷,僅僅是強加給他們的判斷。

但不能絕對地說群體沒有理性,群體的推理在邏輯上屬於十分拙劣的一類。群體低劣的推理能力要藉助於觀念,而各種觀念之間只存在表面的相似性或連續性。勒龐在書中做了這樣的比喻:

群體的推理方式類似於愛斯基摩人的方式,他們從經驗中得知,冰這種透明物質放在嘴裡可以融化,於是認為同樣屬於透明物質的玻璃,放在嘴裡也會融化。

當正常人成為群體中的一員時,他的有意識人格消失,無意識人格得勢。此時的群體行為不是受大腦支配,而是受脊椎神經影響。也就是說,感情和觀念成為群體的主導。而了解群體觀念的特點,便會知道為什麼真理往往只掌握在少數人手裡。

每一種文明都是屈指可數的幾個基本觀念的產物,這些觀念很少受到革新,它們在群體心中根深蒂固。然而一種觀念,不管它剛一出現時多麼偉大或正確,它那些高深或偉大的成分,僅僅因為它進入了群體的智力範圍並對他們產生影響,便會被剝奪殆盡。觀念只有採取簡單明了的形式,才能被群體所接受。被改造的觀念會變成一種情感,成為影響群體言行舉止最隱蔽的動機。而觀念變成情感需要很長的時間,要根除它們需要的時間也短不了多少。因此就觀念而言,群體總是落後於博學之士或哲學家好幾代人。

因此,勒龐對於一個民族的文明有如下總結:

文明只是少數智力超常的人的產物,他們構成了一個金字塔頂點。隨著這個金字塔各個層次的加寬,智力相應地也越來越少,他們就是民族的群眾

#05

為什麼有的群體意見十分牢固,有的群體意見極為易變?

答:

勒龐將群體的意見分成兩大類:

一方面我們有重要而持久的信仰,它能夠數百年保持不變,整個文明也許就是以它們為基礎。例如過去的封建主義、基督教和新教,在我們這個時代則有民族主義原則,當代的民主和社會主義觀念。其次是一些短暫而易變的意見,它們通常是每個時代生生滅滅的一些普遍學說的產物,這些意見通常都是表面的,就像時尚一樣多變,它們類似於一池深水的表面不斷出現和消失的漣漪。

重要而持久的信仰,便是群體乃至種族牢固不變的意見和信念,它是文明的基石。建立普遍信念極為不易,不過一旦它站穩了腳跟,便會長期具有不可徵服的力量。這些信念調整著我們生活中最無足輕重的行動,最具獨立性的精神也擺脫不了它們的影響。普遍信念在群體的頭腦中生根,由此會發展出各種制度、藝術和生活方式。在這種環境下,它對人們實行著絕對的控制。

不過這種牢固的群體意見並不在勒龐研究的群體特點的主要方向中,但卻能夠幫助我們了解易變的群體意見的來源,以及它們的變化範圍。

在普遍觀念的基礎表面,還會長出一些不斷生生滅滅的意見、觀念和思想,它們的變化不過是些表面現象。易變的意見可以分為兩種類別:一種是與任何普遍觀念全無關係的意見,其結局便是匆匆消失。另一種是與普遍觀念有關的意見,它們會根據周圍的環境而發生變化,成為一時的流行後又被發生變化的新的流行所取代。

造成群體意見多變的因素,除了群體的基本特徵如衝動、急躁、缺乏理性、誇大感情等,還有勒龐所說的他所處時代的不同原因

首先,普遍信仰的衰落,為一大堆既無歷史也無未來的偶然意見提供了場所。

第二個原因是群眾的勢力在不斷增加,群體觀念的極其多變這一特點,得以無拘無束地表現出來。

第三個原因是報業最近的發展,它們不斷地把意見帶到群眾面前,每一種個別的意見所產生的暗示作用,很快就會受到對立意見的暗示作用的破壞。結果是任何意見都難以普及,它們全都成了過眼煙雲。今天,一種意見還來不及被足夠多的人接受,便已壽終正寢。

勒龐所說的雖是中世紀時代的群體意見的特點,卻在當今時代表現得有過之而無不及。如今網絡和自媒體對於群眾的影響力量遠非當初的報業能比,舉例來說,我們可以看到作為「網民」的群體,幾乎每天都被鋪天蓋地的網絡話題、意見「刷腦」,卻很少能夠長時間受某個話題或意見的影響。而如果某個意見是跟大家的普遍觀念相違背的,即所謂「毀三觀」的,便會遭到全網口誅筆伐。

當網絡將形形色色的個體因為話題和意見聯結在一起,就構成了勒龐所說的「不一定總是需要一些個人同時出現在一個地點」的典型烏合之眾。網民群體所表現出的輕信、易傳染、易變的特點,便是烏合之眾的典型特點。而意見的牢固或易變,也就是它存在的時間長短,是一個相對的概念。在網民易變的意見中,也有存活時間相對長的,如偶像或品牌對粉絲的影響。偶像或品牌便是粉絲群體的某種觀念的領袖,這時烏合之眾的另一個特點便發揮作用,即領袖通過不斷重複的方法,讓群體對觀念深信不疑。正如書中舉例:

廣告之所以有令人吃驚的威力,原因就在這裡。如果我們成百上千次讀到,X牌巧克力是最棒的巧克力,我們就會以為自己聽到四面八方都在這樣說,最終我們會確信事實就是如此。

#06

備受爭議的《烏合之眾》,為什麼對後世造成巨大而持久的影響?

答:作為普通讀者,在讀《烏合之眾》時,往往會產生以下直接的感受:

結論和觀點很多,但論證的過程或方法卻似乎不夠嚴謹甚至沒有。書中有些地方我們甚至可以感受到作者似乎「不屑於」做出論證,如「沒有必要進一步指出,群體沒有推理能力,因此他也無法表現出任何批判精神。」

有很多內容與作者想表達的核心觀點或者為某個觀點所做的論證,看起來似乎很牽強,甚至因為這些內容篇幅很大,造成一種偏題的感覺。

這樣的閱讀印象,並不是普通讀者的錯誤、業餘。在「專業人士」的評價中,《烏合之眾》也是備受爭議的。羅伯特·霍頓在本書的長篇序言中詳細地分析了原因,概括起來有以下三點

第一,勒龐是問題的發現者,並不是問題的解決者,他指出了群體的特點,卻沒有對它們作出解釋。勒龐的表述遠不是蓋棺之論,它只能算是一個為這個題目更為先進的觀點提供了重要指導的起點。

第二,勒龐並不具備方法論的頭腦,從來沒有學會如何按部就班地收集和分析社會學數據。社會學研究這個階段的到來仍然有待時日。

第三,勒龐說了不少不值得一說的話。這本書充斥著各種觀點,有些正確而富有成果,有些正確但並未結出果實,還有一些肯定不正確,但是有助於啟發正確的觀點,不幸的是,也有一些既不正確也無成果。勒龐沒有能力對他所提的各種觀點的價值作出區分。他把各種意識形態形象和信念稀奇古怪地攪合在一起,這方面的證據在這本小書裡隨處可見。

在分析《烏合之眾》的爭議和不足的同時,羅伯特·霍頓也確定指出了它的巨大價值,同樣可以概括為以下三個方面

第一,它確實對人們理解集體行為的作用以及對社會心理學進行思考發揮了巨大影響。他的方法固然有缺陷,但某些觀點卻是正確的。他說了不少不值得一說的話,但把它們去掉,對勒龐有關群眾行為的基本認識也不會造成任何傷害。

第二,它幾乎從頭到尾都表現出一種對重要問題的敏感性。只有在極少數的思想家身上,才能看到這種不斷發現有研究價值的問題的本領。簡言之,勒龐考察了一大堆現代人面臨的社會問題和觀念,正是這本小書所涉及的問題的多樣性,使它有著持久的意義。《烏合之眾》的當代意義,在於它發現問題的功能而非解決問題的功能。

第三,這本書對勒龐的時代和我們的時代一再表現出實際意義,它的主要觀點屬於一些複雜思想的一部分,它們大多數仍然與我們同在,即強調人的行為中反理性或非理性的特點。這解釋了它經久不衰的影響力。

我們從勒龐本人對於他的研究的評價,也可以看出爭議和巨大影響並存的原因:我們對群體稟性的研究只能算是一種概括,是對我們的研究的一個簡單總結。除了一點建議性觀點外,對它不必有太多的奢望,別人會為它打下更完備的基礎。今天,我們只不過是剛剛觸及一片未開墾的處女地的表層而已。

#07

如果成為烏合之眾的一員,怎樣重拾自我獨立性?

答:按照勒龐對於群體的定義和分類,我們每一個人都是身處某一個或幾個群體當中。大到同為學生群體或某個職業群體(同質化群體),小到一個社區選民群體(異質性群體)。又如臨時性的群體——一場演唱會聚集成群的人,或者存活時間較長的群體——明星或品牌的忠實粉絲。

需要再次強調羅伯特·霍頓的評價:《烏合之眾》這個標題有著使人受騙的局限性。勒龐所研究的群體,並非在性質上都是不好的,而只是這些群體都表現出典型的特徵。因此,我們應當首先明確的是,成為群體的一員,並非都是壞事。比如,我們因為袁隆平爺爺的逝世而形成了聲勢浩大的追悼緬懷群體,就是很好的例證。

知道了群體本身性質的差別,便要關注讓群體的心理和行為產生變化的過程。群體在正常環境下是「蟄伏」的,只有變成一個「心理群體」時,才會表現出烏合之眾的典型特徵來。勒龐在書中舉例說:「法國國會公民中最野蠻的成員原來都是些謙和的公民。在正常環境下,他們會是一些平和的公證人或善良的官員。風暴過後,他們又恢復了平常的性格,成為安靜而守法的公民。」

「激活」正常群體,使之表現出低劣的特徵甚至採取極端行動的是刺激因素。勒龐指出,「在某種狂暴的感情的影響下,成千上萬孤立的個人也會獲得一個心理群體的特徵。」因此,個人身處即將聞風而動的群體,對刺激因素的應對,便是仍然可能保持自我獨立性的關鍵。

一是探討。這是勒龐書中反覆提到的「可靠的力量」。領袖以及他的意見或觀念是群體形成意見並取得統一的核心,領袖利用斷言、重複和傳染的手段來動員群眾,這便構成了群體的刺激因素。與之對抗,最有效的辦法是探討,勒龐說到:「對它們是不能探討的,只要一探究,它們便煙消雲散」,「出於討論和分析的緣故,一切意見都失去了名望。」

二是「屏蔽」。不斷重複的說法會進入我們無意識的自我的深層區域,而我們的行動動機正是在這裡形成的,我們最終會對它深信不疑。此時就會在群體中形成所謂的流行意見,強大的傳染過程於此啟動。因此,阻斷「不斷重複」,才有可能阻止這一過程。勒龐在書中舉例說,「如果我們總是在同一家報紙上讀到張三是個臭名昭著的流氓,李四是最忠誠的老實人,我們最終會相信事實就是如此,除非我們再去讀一家觀點相反、把他們的品質完全顛倒過來的報紙。」這種屏蔽重複的方法我們可以總結為「找相反觀點」,另一種也有效但程度相對較弱的方法,就是降低對於重複說法的接受頻次,因為只有不斷重複的意見才能在頭腦中生根,再也不存在異議。

當然,當我們身處烏合之眾(也就是勒龐所說處在風暴中的群體)時,保持有意識的人格是很困難的。勒龐在書中分析了群體的意見和信念是如何形成進而影響群體行為的。群體的意見是多變的,它們大多是普遍、牢固信念表面長出的不斷生生滅滅的意見、觀念和思想。它們的變化範圍也不會超過普遍信念。因此,獨立的個人尋找和堅持普遍信仰,是對抗群體意見最為強大的力量。正如勒龐所說,普遍信念一旦站穩了腳跟,便會長期具有不可徵服的力量,只有這些觀念影響著我們言行舉止最隱蔽的動機,與它對抗是徒勞的。

,
同类文章
葬禮的夢想

葬禮的夢想

夢見葬禮,我得到了這個夢想,五個要素的五個要素,水火只好,主要名字在外面,職業生涯良好,一切都應該對待他人治療誠意,由於小,吉利的冬天夢想,秋天的夢是不吉利的
找到手機是什麼意思?

找到手機是什麼意思?

找到手機是什麼意思?五次選舉的五個要素是兩名士兵的跡象。與他溝通很好。這是非常財富,它擅長運作,職業是仙人的標誌。單身男人有這個夢想,主要生活可以有人幫忙
我不怎麼想?

我不怎麼想?

我做了什麼意味著看到米飯烹飪?我得到了這個夢想,五線的主要土壤,但是Tu Ke水是錢的跡象,職業生涯更加真誠。他真誠地誠實。這是豐富的,這是夏瑞的巨星
夢想你的意思是什麼?

夢想你的意思是什麼?

你是什​​麼意思夢想的夢想?夢想,主要木材的五個要素,水的跡象,主營業務,主營業務,案子應該抓住魅力,不能疏忽,春天夢想的吉利夢想夏天的夢想不幸。詢問學者夢想
拯救夢想

拯救夢想

拯救夢想什麼意思?你夢想著拯救人嗎?拯救人們的夢想有一個現實,也有夢想的主觀想像力,請參閱週宮官方網站拯救人民夢想的詳細解釋。夢想著敵人被拯救出來
2022愛方向和生日是在[質量個性]中

2022愛方向和生日是在[質量個性]中

[救生員]有人說,在出生88天之前,胎兒已經知道哪天的出生,如何有優質的個性,將走在什麼樣的愛情之旅,將與生活生活有什么生活。今天
夢想切割剪裁

夢想切割剪裁

夢想切割剪裁什麼意思?你夢想切你的手是好的嗎?夢想切割手工切割手有一個真正的影響和反應,也有夢想的主觀想像力。請參閱官方網站夢想的細節,以削減手
夢想著親人死了

夢想著親人死了

夢想著親人死了什麼意思?你夢想夢想你的親人死嗎?夢想有一個現實的影響和反應,還有夢想的主觀想像力,請參閱夢想世界夢想死亡的親屬的詳細解釋
夢想搶劫

夢想搶劫

夢想搶劫什麼意思?你夢想搶劫嗎?夢想著搶劫有一個現實的影響和反應,也有夢想的主觀想像力,請參閱週恭吉夢官方網站的詳細解釋。夢想搶劫
夢想缺乏缺乏紊亂

夢想缺乏缺乏紊亂

夢想缺乏缺乏紊亂什麼意思?你夢想缺乏異常藥物嗎?夢想缺乏現實世界的影響和現實,還有夢想的主觀想像,請看官方網站的夢想組織缺乏異常藥物。我覺得有些東西缺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