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四季網

老縣長高德榮紀錄片觀後感

2023-08-10 16:53:15

  【範文一】

  職務退了、工作退了、責任退了,但黨員身份不退、為民服務的義務不退、工作目標不退。」最近這段時間,「老縣長」高德榮在退休時的表態發言一直在我耳邊縈繞,揮之不去。

  「絕不讓一個兄弟民族掉隊」、「請派一批高水平的專家幫忙規劃獨龍江的旅遊發展藍圖」是高德榮同志用實際行動為改變獨龍族的落後面貌作出了表率,是他勤勤懇懇的實踐向大家詮釋了一個獨龍江兒女的高尚情懷。一聲「老縣長」的稱呼,是他「和群眾打成一片」的最親切詮釋,是一個共產黨員忠於黨和人民、敢於擔當的真實寫照。

  一步一步從高山峻岭的獨龍江畔走出來的「老縣長」,一步一步走進獨龍族的同胞心中並牢牢定格的「老縣長」,群眾一聲「老縣長」的稱呼,是對他的信任和最大的肯定。他說:「群眾的生活一天比一天好起來,是我最大的快樂。」學習高德榮,要學習他的價值追求,學習他像釘子一樣牢牢地扎在獨龍江畔,把獨龍族同胞脫貧致富奔小康的目標作為畢生追求,學習他38年一如既往為民務實,不負黨恩、不改本色。高德榮同志是我們的模範標杆、「活鏡子」,是我們黨員幹部心中永遠的豐碑。

  【範文二】

  被人親切地稱作「老縣長」的獨龍族老幹部高德榮,是個有些傳奇色彩的人。記者大致整理了他比較明顯的「六宗最」。

  【最珍愛:獨龍江的山山水水】

  他是獨龍江邊人。

  獨龍江鄉在哪裡?滇西北,橫斷山脈的高山峽谷間。

  它「躺」在獨龍江河谷,在高黎貢山、擔當力卡山的「懷抱」裡。

  高山深谷,使這裡有7個垂直自然氣候帶,有遮天蔽日的原始森林、豐富的珍稀動植物,還有礦產資源……這片地方像「世外桃源」,風景優美。

  全鄉1994平方公裡,生活著4300多名獨龍族同胞,是全國唯一的獨龍族聚居鄉。

  這裡的山山水水、一草一木,都是高德榮傾盡心力要保護的。

  【最簡樸:2件衣服不願棄】

  他喜歡穿一件「獨龍族褂褂」——一種麻布製成的帶彩色條紋的馬甲,外面再套一件藏藍色西裝,已洗得有些褪色。

  「這2件衣服破了也不捨得換,讓我縫了又補,好多次勸他扔了,他就是不同意。」高德榮的老伴馬秀英說。

  他腳上總穿著一雙一百來塊錢的皮鞋,手上戴著一塊戴了將近30年的表。

  「會節約的人才是懂生活的人。」他說,「與其花時間去打扮自己,還不如把時間花在工作上。」

  【最不講究:睡人家沙發】

  關於物質生活,他沒什麼要求,吃住行不講究。

  雲南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委宣傳部常務副部長穩宜金,是「老縣長」的老同事兼好友。「老縣長」到州府辦事,有時會到穩宜金家吃飯、聊天。雖然是位廳級幹部,但他就在人家客廳的沙發上過夜。

  他下鄉時,經常住在老鄉家裡,不論人家的居住條件如何,就像在自己家。

  【最溫情:一串項鍊】

  三十幾年來,「老縣長」一心撲在工作上,幾乎顧不上家,但老伴馬秀英從無怨言。

  每當談起丈夫,馬大姐會羞澀地捂著嘴樂。「我佩服他工作時的那股勁頭。他到哪裡我就跟著去哪裡,家就在哪裡。」她說話時,偶爾會摸一摸脖子上的項鍊。

  這條項鍊並不是什麼名貴材質,但馬大姐視若珍寶。

  「這是他幾年前到北京開會時買的,不貴,一共買了5串,也送別人了。他沒給我買過啥東西,就一直戴著了。」說著,臉紅了。

  【最有用:出行帶著「N件寶」】

  獨龍江鄉實在太偏僻。出山就是一條路,下鄉的路可千迴百轉。

  每次出門,「老縣長」會隨車帶上幾樣「寶貝」——鋤頭、斧頭、砍刀、撬槓、鏟子、錘子、繩子、被子、藥品,有時還有鍋碗瓢盆、油米醬鹽。

  獨龍江流域雨水多,經常上有飛石、下有激流、前有斷橋、後有塌方,行車時進退兩難,是常有的事。遇到緊急情況,這些「寶貝」就派上了大用場。而每當有情況,他總是第一個衝上去查看、處置,抬石頭、鏟泥土,指揮大家先通過危險地帶。

  【最「浪費」:用壞28臺收音機】

  高德榮非常關心時事政治。

  獨龍江鄉交通不便,每年有大半年大雪封山。怎麼獲取信息?過去沒有電視,但可以有收音機。

  「老縣長」換收音機的速度,比現在時髦青年換手機還快。

  「收音機隨身攜帶,磕磕碰碰弄壞的很多,由於氣候潮溼而損壞的也不少。1979年到1990年在獨龍江鄉工作期間,我就用壞了28臺收音機。」他說。

  那時在鄉裡,經常要進村入戶,向獨龍族群眾宣傳黨的政策,介紹法律法規,講解新聞形勢,主要的資訊就靠收音機了。

  【範文三】

  俠之大者,為國為民。當我們在金庸小說中讀到這句話時,心裡浮現的便是讀聖賢書、行萬裡路、濟人困厄和言必行、行必果、諾必誠這樣一個慷慨激揚、快意恩仇的場景。柴米油鹽的生活中,為國為民似乎是一個武俠世界的童話。俠者,更是藏於書中的精神圖騰,從不曾出現。然而,當你跨過波濤滾滾的怒江,翻過層層疊疊的高黎貢山,行走在獨龍江險峻的小路上時,你會發現原來真有這樣一位「俠者」隱居於此,苦練「神功」,造福一方。這位「俠者」就是老縣長高德榮。他既為官亦是民,清正廉潔,為民至誠,堪稱「獨龍之子」。

  獨龍江地處偏遠,道路崎嶇險峻,自然條件惡劣,一年中有5個月的大雪封山。當大山深處的獨龍江水在亙古不變中靜靜流淌時,高德榮正帶領鄉親們一磚一瓦砌成農家小院,種下重樓、花椒,發展中蜂養殖,建成柏油馬路。原來閉塞落後、發展遲緩的獨龍江鄉,已然換了新顏。高德榮數十年如一日紮根於此,用信念、勇氣和堅持換來了青山依舊在,人景兩相宜的和諧發展之路。

  「為了獨龍群眾早日脫貧,再苦再累都值得」「群眾的生活一天比一天好起來,是我最大的快樂」。沒有武俠江湖中的意氣風發和快意恩仇,在封閉貧困的獨龍江,只有高德榮樸實的言語和日復一日辛勤的工作。誰說我們身邊沒有「俠者」?所謂俠者,有義重諾薄名利。正是許下了要改變獨龍族同胞一直以來貧困落後生活的高德榮,懷著對家鄉的熱愛,對鄉親的深情,不計利害,不避風險,千方百計地去實現他所說所想,在平凡的日子中做著不平凡的事。以滴水穿石,百折不撓的決心,以「功成不必在我」的大無私精神,創造了一幕幕人間奇蹟,改變了獨龍江鄉親們世代貧苦的生活,如此所為,焉能不稱為俠者?

  國是基,民是本。為國不一定非是捨身成仁、抵禦外辱;為民也不一定非要為官一方、治理天下。俠之大者,大者隱於市,在我們身邊,在熙熙攘攘人流中的某一張面孔背後,可能就是我們身邊的俠者。不以功利之心行事,以身作則,做身邊事,感身邊人,迎難而上,以千日之功換來滴水穿石的潛移默化,每個人都是自己的俠者,亦是他人身邊的俠者。

同类文章
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

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

  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怎麼寫?《阿甘正傳》這部電影,感覺非常的真實,並且令我感動。以下是小編為您整理的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相關資料,歡迎閱讀!  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1  WhenIfirstsawthismovieIdidn'tappreciateitlikeIdonow.Because
愛課程網《學習心理學》觀後感

愛課程網《學習心理學》觀後感

  龐維國教授講課時深入淺出,列舉了很多生活化的例子來說明問題;課堂生動、有趣,語言幽默(比如「開汽車的時候最好不要玩深沉」);講解細緻,抓住要點。  愛課程網《學習心理學》觀後感  觀看愛課程網《學習心理學》的智力技能和動作技能專題,看了一會龐維國老師的講解,我就被他風趣幽默、深入淺出的講
拉貝日記觀後感

拉貝日記觀後感

  《拉貝日記》講的是慘絕人寰的南京大屠殺.影片整片非常壓抑,隨著影片的深入,日軍暴行的深入描寫,觀看的心情也越來越沉重.影片結束以後,心中仍然非常難受.給人的震撼感自然不言而喻.  《拉貝日記》電影觀後感  給我感覺最深的印象就是,這沒有過多的刻畫屠殺的場面,但是同樣讓人感受到1937年南
兒童電影《憤怒的小孩》觀後感

兒童電影《憤怒的小孩》觀後感

  孫小傲因為父母長期在外工作,把全部的精力放在了打工賺錢上面了,無暇照看他。無奈之際,他和爺爺相依為命,誰知他的爺爺整天都把心思花在了找老伴的事情上。孫小傲受到了冷落,內心充滿了彷徨、孤獨和苦悶。  《憤怒的小孩》電影觀後感  前不久,學校組織我們觀看了兒童電影《憤怒的小孩》,隨後我感到了
念書的孩子觀後感800字

念書的孩子觀後感800字

  每天晚上給爺爺讀故事、讀課文,已經是開開生活中不可卻少的一部分。看到爺爺欣慰的笑容,是開開一天中最幸福的時候。但這一切都隨著爺爺的離開而逝去,爺爺的笑容已是開開最珍貴的記憶。  念書的孩子觀後感  還記得那一聲聲童稚的朗讀聲嗎?就是那些天籟之聲溫暖了無數人的心。  每天晚上給爺爺讀故事、
念書的小孩觀後感

念書的小孩觀後感

  這是一個催人淚下的故事,主人公代表著兩個群體:空巢老人與留守兒童。一直以來,我們都未能給予足夠的關注,或者說,我們那風華正茂的一代,在現實的無奈逼迫下,把最需要關心的上一代和下一代滯留在一起,造成了千千萬萬個開開和他的爺爺。  念書的孩子電影觀後感  在電影《念書的孩子》中,九歲的開開從
看念書的孩子觀後感

看念書的孩子觀後感

  路開是一個活潑開朗、孝順懂事又勤奮好學的孩子,每天都給爺爺讀書,雖然錯誤百出,但語氣到位,講的娓娓動聽。他和爺爺相依為命,每天晚上都在等身在遠方的爸爸媽媽打來電話,也許這就是開開的精神支柱吧!開開是不幸的,但他是堅強懂事的,他那種超出同齡孩子的堅強實在是讓人感到心酸。  看念書的孩子觀後
廣州烈士陵園觀後感

廣州烈士陵園觀後感

  大學生參觀廣州烈士陵園有感第1篇  清晨,黨員和我們入黨積極分子一行人踏上了參觀學習廣州起義烈士陵園之旅。時值農曆十一月,寒氣微逼,天空卻明淨無雲,格外清爽。烈士陵園的早晨並不安靜,很熱鬧。一進大門,便看到了許多晨練的老人家,神採奕奕,使整個陵園充滿了活力,看到了生機。  廣州起義烈士陵
教師孔繁森觀後感

教師孔繁森觀後感

  也許,時間會衝淡記憶,但人們絕不會忘記,20世紀90年代,有這樣一位共產黨員,他的理想,他的信念,他的人格,他的情操,使千萬人的心靈為之震撼。  他,就是原中共阿里地委書記孔繁森。他把自己的一腔熱血灑在西藏高原。  教師孔繁森觀後感  有這樣一位英雄,生活在一個萬象更新的年代裡,在世界最
觀孔繁森紀念館有感

觀孔繁森紀念館有感

  參觀孔繁森紀念館有感  來到孔繁森紀念館大門口,門上的幾個由江澤民主席題寫的鎦金大字:「孔繁森同志紀念館」,在陽光照耀直下熠熠生輝。這不僅體現了孔繁森同志紀念館作為山東聊城教育基地的重要地位,也顯示了孔繁森同志的精神永遠閃耀著光芒。進入紀念館,孔繁森同志高大威猛的石像形象就迎入了我們的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