畫出五行的相生相剋關係(五行之間相生相剋的關係)
2023-08-10 21:58:26 1
五行相生相剋
木生火者,木性溫暖,火伏其中,鑽灼而出,故木生火;火生土者,火熱故能焚木,木焚而成灰,灰即土也,故火生土;土生金者,金居石依山,津潤而生,聚土成山,山必長石,故土生金;金生水者,少陰之氣,潤燥流津,銷金亦為水,所以山石而從潤,故金生水;水生木者,因水潤而能生,故水生木也。[2]
木生火, 是因為木性溫暖, 火隱伏其中, 鑽木而生火, 所以木生火。
火生土, 是因為火灼熱, 所以能夠焚燒木,木被焚燒後就變成灰燼,灰即土,所以火生土。
土生金, 因為金需要隱藏在石裡, 依附著山,津潤而生, 聚土成山, 有山必生石, 所以土生金。
金生水,因為少陰之氣(金氣)溫潤流澤, 金靠水生,銷鍛金也可變為水, 所以金生水。
水生木,因為水溫潤而使樹木生長出來, 所以水生木。[2]
天地之性,眾勝寡,故水勝火。精勝堅, 故火勝金。剛勝柔,故金勝木。專勝散,故木勝土。實勝虛, 故土勝水。[3]
金克木,因為金屬鑄造的割切工具可鋸毀樹木。(有礦的土地不長草)
木克土,因為樹根吸收土中的營養,以補己用,樹木強壯了,土壤如果得不到補充,自然削弱。
土克水,因為土能防水。(兵來將擋水來土掩)
水克火,因為火遇水便熄滅。
火克金,因為烈火能融化金屬。
五行中的相生相剋
(一)五行的相生相剋
五行構成了萬事萬物,但五行之間仍按一定的規律相互依存、相互制約,以維持事物生化不息的動態平衡。在正常狀態下,有五行相生與五行相剋兩種機制。
1. 五行相生
生有資生、助長、促進之意。五行相生,是指木火土金水之間存在著有序的遞相資生、助長、促進的關係。
五行相生的次序是: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形成周而復始的圓周運動。五行之中,任何一行都具有「生我」和「我生」兩種關係。「生我」者為母,「我生」者為子。《難經》稱為母子關係。以木為例,由於土生木,而木又生火。也就是土是木之母,木為土之子。而火為木之子,木為火之母。

2. 五行相剋
克有克制、抑制、制約之意。五行相剋,是指木火土金水之間存在著有序的遞相克制、制約的關係。
五行相剋的次序是: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與五行相生一樣,也形成周而復始的圓周運動。五行之中,任何一行都具有「克我」與「我克」兩種關係。「克我」者為我「所不勝」,「我克」者為我「所勝」。《內經》稱為「所勝」、「所不勝」關係。以土為例,克我者是木,故木為土的「所不勝」;我克者是水,故水為土之「所勝」。
3. 五行制化
制,即制約、克制;化即生化、變化。五行制化是指五行生剋的動態平衡關係。《類經圖翼·運氣上》說:「蓋造化之機,不可無生,亦不可無制。無生則發育無由,無制則亢而為害。」五行相生,助長、促進事物的發生與成長。相生太過,就必須克制,所以才有五行相剋,以抑制、制約事物的過分亢盛為害。這樣生中有克,克中有生,才能維持和促進事物正常的平衡協調和發展變化。
(二)五行的反常生克
五行在正常範圍內,雖有量的變動而引起生克平衡的波動,但不致出現質的變化。若因某種原因,對立統一的生克制化關係失去了動態平衡,就會導致反常的生克關係。常見的有相生太過、相生不及、相剋太過與反克四種情況。
1. 相生太過
五行中任何一行相生太過,若無有效及時抑制,必定會亢盛為害。例如水氣盛,生木特旺,木偏亢,若為金氣及時有效制約,必導致過克與反克,也就是乘土侮金。同時,木氣偏旺,生火也偏亢,導致火氣上炎。
2. 相生不及
五行任何一行虛衰,必將引起兩種相生不及的異常變化。一種是母病累子,例如火能生土,若火母不足,則土子也不足,結果火衰土虛。另一種是子病累母,例如木為水之子,若木氣久衰,勢必下損水母,終至母受子累,木枯水竭。相生不及也必將導致乘侮異常。
3. 相剋太過
相剋太過又稱為相乘,簡稱過克。乘是乘虛侵襲的意思。五行相乘是指五行中某一行過度克制「所勝」行的狀態。常見有兩種情況。一種是某氣偏亢則會過度克制此氣之「所勝」。例如,金氣偏亢,必乘木;火氣偏亢,必乘金;土氣偏亢,必乘水。另一種是某氣為正常水平,而所克之氣過度虛弱,此時某氣正常的克制就變成了一種相對過度的克制,也稱為相乘。例如,水本克火,若火氣過衰,則水氣雖未偏亢,而已造成過度克制火氣情況,稱為火虛水乘,同樣還有土虛木乘、木虛金乘等等。
4. 反克
即相侮,又稱反侮。侮有持強凌弱的意思。五行相侮,是指五行中某一行反向克制「所不勝」行的狀態。常見也有兩種情況。一種是某氣有餘則會反向克制其「所不勝」行。例如,木其偏亢,必侮金;水氣偏亢,必侮土;金氣偏亢,必侮火。另一種是某氣處於正常水平,而「所不勝」之氣偏衰,此時某氣原本正常的被克制反而變成了一種相對強盛的反向克制,也稱為反侮。例如,木本克土,若木氣偏衰,此時土氣雖然為正常水平,仍可抽象由被克制變成反向克制「所不勝」之木的狀態,稱為木虛土侮。同時還有金虛木侮、水虛火侮等等。
相乘和相侮,都是不正常的相剋現象,兩者之間是既有區別又有聯繫的。相乘與相侮的主要區別是:前者是按五行的相剋次序發生過強的克制,而形成五行間的生克制化異常:後者是與五行相剋次序發生相反反向的克制現象,而形成五行間的生克制化異常。兩者之間聯繫是:在發生相乘時,也可同時發生相侮;發生相侮時,也可同時發生相乘。
綜上所述,五行中任何一行的生克制化異常均可表現為相關行的生克反常。相生太過與相生不及均可引發相關下的相乘或相侮。這4種生克反常實質上是密切相關、相互聯繫、相互影響的。正如《素問·五運行大論》所說:「氣有餘,則制已所勝而侮所不勝;其不及,則己所不勝侮而乘之,己所勝輕而侮之」。
五行的相生相剋關係?
五行:金木水火土
相生: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
相剋: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
地支與五行:
亥子------水
寅卯------木
巳午------火
申酉------金
醜辰未戌--土
五行相生相剋是什麼
五行:木、火、水、土、金
相生:有互相資生、促進、助長的意思。五行相生的次序是: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依此孳生,循環無端。在五行相生的關係中,任何一行都有「生我」,「我生」兩方面的關係。生我者為母,我生者為子,所以又稱「母子關係」。以火為例,生我者木,木能生火,則木為火之母。我生者土,火能生土,則土為火之子。餘依此類推。
相剋:有互相制約、抑制、克服的意思。五行相剋的次序是: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在五相剋的關係中,任何一行都有「克我」,「我克」兩方面的關係。克我者為所不勝,我克者為所勝,所以又叫「所勝」「所不勝」的關係。以土為例,克我者木,則木為土之所不勝,我克者水,則水為土所勝,餘依此類推。
五行如何相生相剋?
五行學說認為,五行之間存在著生、克、乘、侮的關係。五行的相生相剋關係可以解釋事物之間的相互聯繫,而五行的相乘相侮則可以用來表示事物之間平衡被打破後的相互影響。
相生即相互資生和相互助長。五行相生的次序是: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相生關係又可稱為母子關係,如木生火,也就是木為火之母,火則為木之子。
相剋即相互克制和相互約束。五行的相剋次序為: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
相生相剋是密不可分的,沒有生,事物就無法發生和生長;而沒有克,事物無所約束,就無法維持正常的協調關係。只有保持相生相剋的動態平衡,才能使事物正常的發生與發展。
如果五行相生相剋太過或不及,就會破壞正常的生克關係,而出現相乘或相侮的情況。相乘,即五行中的某一行對被克的一行克制太過。比如,木過於亢盛,而金又不能正常地克制木時,木就會過度地克土,使土更虛,這就是木乘土。相侮,即五行中的某一行本身太過,使克它的一行無法制約它,反而被它所克制,所以又被稱為反克或反侮。比如,在正常情況下水克火,但當水太少或火過盛時,水不但不能克火,反而會被火燒乾,即火反克或反侮水。
五行相生相剋是什麼意思?
五行相生相剋理論認為: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中醫的髒象學說和辨證施治原則都是對這一「放之四海而皆準」真理的擴展應用和延伸,然而,查閱文獻以及教科書對此相生相剋原理的淵源和解釋始終是霧裡看花,似是而非,令人有「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之嫌。隋代蕭吉《五行大義•論相生》解釋了五行相生關係,而對相剋關係未作闡述:「木性溫暖,火伏其中,鑽灼而生,故木生火;火熱焚木,木焚而成灰,灰即土也,故火生土;金居石依山,聚土成山,津潤而生,山必長石,故土生金;銷金亦為水,所以山石而從潤,故金生水;水潤木能出,故水生木。」此種解釋有的令人信服,如木生火是顯而易見的;有的費解(如土生金,金生水)值得商榷:對於水生木,若用「水能浮木載舟」解釋應該比「水潤木能出」更為合理。對於火生土的解釋是:「木焚而成灰,灰即土也,故火生土」,若理解為:木燃燒後的灰燼即草木灰可增加土壤肥力是否也恰當?對於「土生金」,最令人想到的是「沙裡淘金」一詞。至於五行相剋,筆者的理解為:植樹能放風固沙,防止水土流失(木克土);以土築堤圍水或防洪是土克水原理在生活中的應用;火克金可理解為高溫能熔金,並鍛造出各種形狀;金克木的解釋是:刀劍斬木,或砂石之地多為不毛之地;教材和教學中將金生水解釋為「銷金亦為水」,即金屬溶化為液體,似乎牽強,但查找國內文獻未見更合理解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