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四季網

觀《暖春》有感合集15篇

2023-08-11 13:00:39

  當觀看完一部作品後,從中我們收穫新的思想,記錄下來很重要哦,一起來寫一篇觀後感吧。那麼你真的懂得怎麼寫觀後感嗎?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觀《暖春》有感,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觀《暖春》有感1

  愛,是影片圍繞的主題,正是這份愛,打動著千千萬萬觀眾的心!看完這部影片,我流淚了,這感動的淚水滑過我的面頰,影片中那一幕幕感人肺腑的畫面又一一浮現在我的眼前,讓我不得不說:相信人間有真情!一段婉轉的音樂拉開了《暖春》的帷幕,一個滿臉泥土拿著一個破風車的7歲小女孩在田野裡跑著,無力、疲憊的身軀讓她重重地倒在了地上……這,就是影片的主人公——小花。

  她是一個孤兒,在她親人臨死前,只留下了那個已粘滿留下了那個已粘滿泥土的破風車!親人的死,給她那幼小的心靈造成了多麼大的傷害!就是小花在生死邊緣掙扎時,是一位老爺爺將她救起,用愛心融化了她生命中的堅冰,給了她一個溫暖的春天!這位老爺爺,年紀也很大了,蒼白的頭髮和那飽經滄桑的臉,顯得是多麼親切、和善!正是這位老爺爺的出現,改變了小花的命運。她,不再是沒有親人的孤兒,不再是到處流浪,沒有家的孩子,不再是沒人疼沒人愛的可憐兒!爺爺的愛是無私的愛。他可以將他的愛奉獻給與他毫無血緣關係的孤兒。他的愛源於對生命的珍視。爺爺的愛是溫暖的愛。爺爺自己並不富裕,可為了給小花買鞋他掏出僅剩的一些錢,可那並不夠啊,賣鞋的小販也被爺爺的這份愛所打動,將鞋賣給了爺爺。雖說只是一雙普通的布鞋,可代表的是爺爺對小花的一種愛,是那賣鞋的小販對爺爺對小花的一種關心的愛!爺爺的愛是一種勝過親情的愛,為了能讓小花上學,他上山砍柳條,辛苦攢錢。在一場大雨中,爺爺在山坡上摔倒了,泥濘的山路,磅礴的大雨,爺爺摔倒了……當爺爺躺在床上不斷地喊著小花的名字,小花哭了,我也哭了,爺爺的那份愛深深地打動了我,泥濘的山路算什麼!磅礴的大雨又算什麼!和爺爺的愛相比,那些都顯得是那麼得渺小!爺爺為小花付出愛,小花以愛回報爺爺。

  愛不僅偉大,還具有無比巨大的力量。它不僅給人以溫暖,還能溶化仇視和怨恨的冰層。一直對小花心存怨恨的嬸娘,摔倒後,被自行車壓在地上不能動彈。是小花用愛心搬開了自行車,也搬開了嬸娘心中的怨恨,救了嬸娘也救了自己。

  十四年後,小花成為了他們村裡唯一的大學生!當我看到爺爺拿著那本紅色的錄取通知書欣慰地笑時,我也笑了,我為小花感到驕傲,為爺爺感到高興!影片結束了,小花帶著學生放風箏的情景還浮現眼前,我只覺得大山悠悠,愛心悠悠,都會像那風箏,延伸得很遠、很遠……以愛開始,以愛結束,更以愛為永恆主題!這,就是人間真情!正像影片題目那樣——暖春,就讓我們用愛,去融化冰雪,給那些需要愛的人一片溫暖的春天!

觀《暖春》有感2

  影片主人公小花是個孤兒,因為家庭不幸而離家出走,在外疲憊不堪,十分虛弱,昏倒在地,後來受到一為老爺爺的關愛。不僅挽救了她的生命,而且不顧自己年老體弱,想辦法供她讀書,並以發的行為感動周圍的人,大家在一起都來關愛小花,使她讀上了大學,回到家鄉成為一名教師。

  令我感動的是老爺爺不顧年老還天天上山砍柳條回家做草帽,到鄉村裡的馬路邊賣,賺錢供小花讀書,有一次,小花回家看見天馬上要下雨了,可是老爺爺還沒有回家,她立即拿起雨傘向山上跑去,摔了好幾跤,好不容易到了山上,卻看見爺爺倒下了,小花扶起回家……

  看了影片我覺得人間處處有愛,有溫暖。老爺爺是用他的生命,他的心給小花溫暖和關愛,使小花這個孤兒有了新家,有了新生活,也對活充滿了感激。同時老爺爺也獲得了大家的尊敬。正是愛人者人恆愛之,敬人者人恆敬之。如果我們周圍每個人都團結友愛,互相幫助,那麼世界就沒有戰爭、飢餓,那該多好呀!

觀《暖春》有感3

  前天,徐老師利用兩節課的時間讓我們觀看了一部非常感人的影片------《暖春》。它深深地吸引了我,感動了我,甚至讓我淚如雨下。

  這部影片主要講了年邁的寶柱爹收養了小花,可他的兒媳婦(嬸嬸)不喜歡她老是故意刁難她。可是,小花不但沒有恨她,還利用上學放學的時間捉一百隻螞蚱給她治病,最後終於感動了她。影片的結尾讓我們吃驚的是原來寶柱也是爺爺收養的。兩代人都是收養,爺爺真是偉大呀!

  只要人人獻出一點愛,世界將變成美好的人間……這首《愛的奉獻》是我看完《暖春》後想到的。我要把這首歌送給那些懂得關愛別人,寬容別人的人。

  就像影片中的爺爺和小花,還有我們班上那些無私奉獻的同學們,我要謝謝他們讓我懂得了愛的真諦,感受到了春天般的'溫暖!

觀《暖春》有感4

  影片講述的是:在一個偏僻的窮山村裡,一位失去雙親的小女孩小花,孤立無援,被飢餓折磨得暈倒在荒涼的草地上,電影《暖春》觀後感。一位老爺爺含著眼淚把她救回了家。可是,老爺爺家也太窮了。小花被她的「嬸娘」送走了多次,是老爺爺多次找到她,以寬厚而溫暖的胸襟頂住了各種壓力,堅持把這個孤兒培育成人。

  影片中最讓人感動的是老爺爺對小花無微不至的愛:一天,他上山採柳條,突然,天空中電閃雷鳴,狂風大作,大雨傾盆而下,老爺爺全身都被雨淋透了,老人也終於累倒在泥濘的山路上,小花拿著一塊塑料薄膜去接爺爺。小花看見爺爺的時候摔了一大跤,爺爺也摔倒了……

  「爺爺,請留下我吧!」「爺爺,爺爺……」聽到小花撕心裂肺的的叫喊,我眼裡的淚花在眼眶裡打轉,禁不住淚流滿面,淚水一次又一次模糊了我的眼睛,

  是呀,為一個跟自己毫無血緣關係的陌生的小女孩而操勞成疾的老人,怎能不感動呢?一個普通的中國農民身上流淌著我們民族特有的善良、真誠,面對孤兒,用暖春般的真誠關懷她,感染著周圍的人。我希望我們每個中國人都有老爺爺這樣一份暖春般的美德!

觀《暖春》有感5

  仿佛時間倒流,空間轉換,讓我們來到了與城市隔絕的地方——大山。在這座大山裡,有一個小村莊,這裡的人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是一個平凡的小村莊。然而這個平凡的小村莊,卻有一個不平凡的故事開始了。

  這一天,這個小村莊的人們準備像往常一樣工作,卻發現路邊躺著一個小女孩。人們議論紛紛,卻誰都沒有上前去。後來寶柱爹忍不住了,就把這個小女孩帶回了家。

  後來這個小女孩醒了過來,和她談話知道了她叫小花,她的媽媽、爸爸和奶奶都去世了,她從別的村莊逃到了這個小村莊。寶柱爹看她可憐,就讓她留了下來。

  幾天後……

  小花現在把家裡所有的活都做了,可是嬸娘卻依舊討厭她,於是,她就想把小花送走。可是嬸娘未能如願,寶柱爹把她攔住了。

  這場風波平息後,嬸娘還不善罷甘休,當小花拿著奶奶生前為她做的風車去撿雞蛋時,意外發生了——嬸娘把小花撿的雞蛋打碎了,說:「你看看你,把我家雞蛋打碎了,你賠呀?整天就知道玩風車!」說罷,就向風車上踩去。地球好像都在那一剎那寂靜了,天地間就只剩小花撕心裂肺的嚎哭和不住的衰求。可是還是遲了,帶有小花奶奶體溫的風車,也在那一瞬間悄然破碎……

  後來小花終於用自己的實際行動感化了嬸娘……

  十多年後……

  上完大學的小花回到了生她養她的這片土地上當了一名鄉村教師。故事結束了,而且擁有了一個圓滿的結局。

  故事中的寶柱爹是一個讓人敬佩的人。他收養了寶柱,又收養了小花,所以他可以說是成就了小花的第二生命。而且收養了小花也不是只供小花吃喝,而是又砍柳條編籃子讓小花上學,所以同時他也成就了小花上學的夢想。這樣的人,能不讓人敬佩嗎?

  小花是一個讓人感動的人。「我再也不坐自行車了,我再也不坐自行車了!」在嬸娘再一次把小花送走的時候,她那撕心裂肺的哭聲一直在我耳際迴響,讓人心疼。「老師,你能用鉛筆給我批改作業嗎?」「為什麼?」「因為鉛筆改的作業能用橡皮擦掉。」如果我是老師,我也會無言以對,這看似純真樸實的話語,帶給人的卻只是無限心酸……

  再回過頭來,看看我們自己,想要什麼就給買什麼,想穿什麼衣服就穿什麼衣服,還成年和父母吵嘴,跟小花比起來,說是天壤之別也不為過,我們應該好好反思反思。

  看了這部電影,我希望這部電影能像它的名字一樣,使世界到處都是溫暖的春天!

觀《暖春》有感6

  今天我們學校組織我們四年級的同學去看電影《暖春》。

  暖春講的是一個叫小花的小女孩被父母遺棄了,後來被一個善良的老爺爺收留過上了幸福的日子。可老爺爺的兒子和媳婦不怎麼喜歡小花,每次都想把小花丟掉或送人,但都被老爺爺回來,但他們還不死心在生活中經常欺負。刁難小花。還把小花最喜歡的小風車給踩壞了。但是後來他們被小花的勤勞和善良所打動,成為了真真正正的一家人一起過著幸福快樂的日子。

  和小花比起來我的家庭是多麼的幸福,所以我一定要珍惜眼前這幸福的生活!

觀《暖春》有感7

  今天學校放電影,聽別人說這場電影可感人了。

  電影是在一個大棚裡放映的,大棚裡擠滿了人。過了一會兒,棚裡一片漆黑屏幕上出現了《暖春》兩個字,接著上面有個小女孩手裡拿了一個風車在草塘裡奔跑忽然倒在了地上。一個老爺爺把她抱了回家原來她爸爸媽媽爺爺奶奶早就死了後媽後爸不給她吃的她叫小花才7歲。電影放到了這裡我不盡流了幾滴眼淚多麼可憐的小女孩啊。

  老爺爺的兒媳婦嬸娘因為不會生孩子見老爺爺帶個小女孩回家以為老爺爺嘲笑她。 便三番五次的趕小女孩走,但是小女孩很善良她有點不忍心把小女孩又帶了回來。最後小女孩的一舉一動深深的打動了她的心。

  最後老爺爺讓小女孩進了學校小女孩的每門功課都一全校第一。經過小女孩的努力她考上了大學。

  我流了幾滴眼淚。這個小女孩能在這麼艱苦的環境中學習。而我在這麼好的環境裡還沒有她那麼努力我要奮發向上學習小女孩。

觀《暖春》有感8

  今天,我們去看了電影《暖春》。影片內容說的是在一個小山村裡,農民寶柱爹收養了一位孤女小花,遭到兒媳婦香草的反對。後來,在寶柱爹和小花的真心感召下,寶柱和香草把小花當成親生女兒養育,直到她長大成人。

  一次,香草生病了,需要螞蚱來做藥。小花知道後,每天放學就悄悄地上山捉螞蚱,回家用瓶子裝著,等攢夠了後好給香草配藥。幾天下來,附近的螞蚱都被她捉光了,於是她就到更遠的地方去捉。結果回家晚了,被爺爺誤以為貪玩,受到爺爺的責備。小花忍受著滿腹的委屈,沒有申辯。當她捧著裝滿螞蚱的幾個瓶子走到香草跟前時,香草被深深感動了,為自己以前對小花的言行感到慚愧。小花的善良和真情就像春天的暖日,化解了香草心中冷漠無情的堅冰。從此,香草就像對待自己的女兒一樣關心、疼愛小花,小花也因為自己的善良和愛心擁有了一個溫暖的家。

  真善美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只要人人都有一顆愛心,人間處處都是暖春。

觀《暖春》有感9

  這部電影的片題就很好,「暖春」按字面翻譯就是溫暖的春天,但是再往深處想想,這個片題卻另有深意。

  《暖春》的確是部很好的電影,它講述了一個住在貧困的村子裡的一戶貧困家庭的故事。片中的小女孩小花是個乖巧懂事的孩子,但是她卻有個不幸的家庭,2歲就死了父母的小花被一戶人家收養了,原本以為小花將從此幸福,但我們都想錯了,小花並沒有得到應有的愛,她在一個夜裡逃離了那個另她無法忍受的「家庭」。影片就此進入了正題。

  小花被一個好心的大爺收養了,但是這位老爺爺的家中也不富裕,再加上他的兒媳是自私自利的人,生活就更加艱苦了,這樣的日子原本是乏味的,但是有了小花,爺爺便不再孤獨了,他們倆互相扶持,這就是影片的感人之處,爺爺與小花並沒有什麼血緣關係,但爺爺對小花的愛和小花對爺爺的愛更是勝過親情與愛情,在我看來,這樣的人與人之間的愛,誰看了都是要落淚的,除非時無情無義的冷血動物。

  這部片子把人們的善良與醜惡都展現了出來,小花與爺爺更是善良的化身,老爺爺的兒媳多次要把小花送人,但小花從來都沒有恨過她,反而無時無刻的關心著她,以至後來兒媳接受了小花,並成為了小花的母親,這一片段也很感人,特別是看到小花撲入了兒媳的懷抱中的這一片段時,我禁不住落下淚來,人的心靈便是如此的脆弱卻有如此的剛強,這樣矛盾嗎?不,一點都不矛盾,這都是因為我們又對愛的感觸,有對愛的執著追求,因為有愛,心靈跟剛強。

  影片的最後還揭露了一個秘密,原來老爺爺的兒子也是領養來的,者無不給了我心靈的震撼,我生活在一個相對富裕的家庭,確有時還不滿足,我真應該好好反思了。

觀《暖春》有感10

  星期三我們看了《暖春》這個電影。裡面的主人公小花是個善良、孝順、懂事、知足的小女孩。同時也是了孤兒,是爺爺救了她並收養她教育她。小花還是個知恩圖報的人,爺爺對她好,她就爺爺更好。小花也是個懂得寬容諒解他人的人,嬸娘對她很兇,曾多次趕她走。她卻一心一意為嬸娘著想。感動了許多人。小花時時刻刻為他人著想、付出,而總把自己想在最後一位。

  比起小花我們就幸福多了。小花的鞋是爺爺用他所有是積蓄買來的,她捨不得穿。而我們一年四季不知道有多少雙鞋。小花七歲才穿一次新衣服,我們年年都有新衣服穿。小花又要上學又要幫家裡幹活。我們不幹活,有充裕的時間去學習和玩耍。而且小花家境貧窮,我們現在的生活家家戶戶都很富裕。我們應該毫不猶豫地大聲喊出:」我是幸福的。「人應該學會滿足,這樣幸福才能庇護你。人生的道路上不可能一帆風順,振奮精神勇敢地區面對前進路上的挫折、困難。因為只有在風雨過後,你才能更深刻地體味幸福和滿足。

  人不應該帶著憎恨活著,這樣只能讓我們帶著沉重的精神痛苦萬分。因此我們需要有一顆寬容的心,來化解那些傷害你的人。在愛的道路上前行;在享受無盡的快樂的同時,真正理解情義的可能。我們要向小花學習擁有一顆善良的心、孝順的心、懂事的心、滿足的心和寬容美德。關心、孝順那些對你好的人,對現在的一切滿足、不挑剔,寬容、諒解那些傷害你的人。

觀《暖春》有感11

  看完《暖春》這部電影,我的大腦如遭驚雷,深深意識到了自己從前的愚昩和無知。

  故事發生在一個八十年代的偏僻小村裡。那兒,山外山,環環扣;那兒,房鄰房,緊緊挨;那兒,沙揚沙,層層疊。那兒,一隻歷經滄桑的大手握著一隻稚嫩柔弱的小手,展開了愛與淚交織在一起的故事。

  鏡頭在腦海中回放,記憶又回到了那兩外處鏡頭。小花滿臉汙垢,蜷縮在二狗的手推車上,眾人都圍在旁邊議論紛紛,卻沒有任何的舉動,哪怕靠近看一看孩子。此時,我感到憤慨,村民們的冷漠深深地刻在了腦海之中。就在這樣一群「冰塊」當中,走出了一團「火焰」。他是爺爺。爺爺二話不說,背起小花便走。看到這兒,我的心中平添了一股暖意。村長走到大伙兒面前,鄭重地說:「今天,我要告訴大家一個封存了三十多年的秘密。其實,寶柱是寶柱爹從田邊撿來的野孩子。」聽見這話,寶柱愣然,片刻,「撲通「一聲對著爺爺跪了下來。這一跪,包含了寶柱的愧疚,可見爺爺平日裡對寶柱的照顧是多麼的無微不至,致使寶柱竟重重地跪了下來。爺爺為了第一個孤兒浪費了青春,連妻子都沒有,爺爺又為了第二個孤兒用去了頤養天年的時光,沒有一天不持著鋤出去勞作,可以說,爺爺為這兩個孤兒獻出了所有,他獻出了愛,獻出了時光,獻岀了精力和金錢。

  爺爺能做到如此,而我呢?白石的街道上有許多乞丐,他們天天都會在大街小巷裡哀乞。有一天,我出門買文具,突然被一個乞丐拽住了褲腿。他悽慘地念叨:「小少爺,給我點錢吧,我窮得要死。」我猛地甩掉他,狠狠地惡言相對:「走開,煩人的叫花子。」話畢,我便揚長而去。其實我的兜裡有五十多塊錢,足夠讓我來幫助他們了,但是我卻不願意奉獻岀我的一絲絲愛。

  爺爺能將自己的一切奉獻,我卻一毛不拔,連一絲愛都不願付出。同是吃五穀雜糧長大的人,差距怎麼會如此之大?我疑惑了。或許是我的嬌生慣養吧。爺爺吃著「苦黃連」長大,我卻泡在「蜜罐」中成長。生活才是我們倆最大的不同。爺爺獻不盡的愛中,滿含著他無限的慈愛與寬廣的胸懷,我只有讓我狹窄的心胸一點點延伸、擴大,才會有無盡的愛降臨在別人身上。

  暖春,溫暖的春天,也只有溫暖的春天,才能孕育出樂於奉獻的花朵。我想,暖春的意義應該就在這兒。

觀《暖春》有感12

  春天真是一個繁茂的季節啊,所有的花兒都為了一較高下而爭先恐後的綻放漂亮美麗的小花骨朵兒,相信看了這個場面的人一定都會不由自主說:「這世界上真是沒有什麼東西能比這春天的花更為燦爛、更為純潔了啊!」但,自我看了《暖春》這部電影後,我的想法得到了改變,這個世界上有比春天之花更為燦爛,更為純潔的東西,那就是──高尚純潔的心靈之花!

  《暖春》講的是一個才滿7歲的孤兒小花,被一位好心的老爺爺收養,而老爺爺的兒媳婦卻因生不出小孩便對小花妒忌在心,三番五次想把小花趕走,卻一直未成功。要是我是小花的話,那我一定會對這個嬸娘恨之入骨,非得把她放到鍋裡煮了才解恨。可是小花卻並沒有這樣想,反而在幫助她。小花聽說吃螞蚱可以生孩子,於是就收集空瓶子,天天放學之後去草地裡抓,就這樣慢慢收集了許多。當小花把裝滿螞蚱的瓶子交到嬸娘面前時,嬸娘因為愧疚而流下了懺悔的淚水──這就是小花。

  多麼純潔高尚的心靈啊!一顆知恩圖報的心,一顆純潔善良的心:從來都不記恨別人,什麼事都為人處地的替別人著想;關心、愛護他人,幫大人們做家務。她還只是一個才7歲的小姑娘啊!在小花面前,我感到黯然失色:為了一點小事就大吵大鬧,從來不替別人想想;看到人家有好的東西而我卻沒有,就硬拉著媽媽跟我買;別人打我一下,我也非得打他一下才甘心;得到了什麼酷的東西就揚揚自得,愛慕虛榮不說,還要在別人面前自我誇耀一番。12∶7,這是我與小花的年齡比,一眼就可以看出,我比她要大得多,可是這樣的我,卻在小花面前顯得無地自容──被她那高尚純潔的心而擊敗。

  啊!小花,擁有著比春天之花更為燦爛、更為純潔的心靈之花的人!

觀《暖春》有感13

  小花——一個既可憐又懂事的小女孩。她是電視劇《暖春》一劇中的主人翁。《暖春》是一部感動人心的片子,向我們講述了:一個農村流浪兒童生活中的「悲哀」與「歡樂」。因此,更加襯託出我們城市孩子的幸福!

  《暖春》一劇主要講了:小花因為在很小的時候就沒了爹娘,,只好上街流浪。村民看見了此事,便將小花三番五次的送了人,可是,卻又一次次的被主人攆了出來。終於,一位好心的外村老爺爺收留了她,卻又引來了兒子、兒媳婦的不滿……很快,小花又到了該上小學的年齡,可是,因為家裡窮的揭不開鍋——沒有多餘的閒錢去供應她上學。無奈之下,老爺爺只好和小花一起上山割柳條,並編成籃子送到集市上也能賣幾個錢,可是那對於學費只是杯水車薪。終於,學校校長知道了此事,暫時減免了小花的學費。在小花的一次次感動下,叔叔和嬸娘也開始善待小花。由於小花勤奮好學,最終以優異的成績成為了全村第一個大學生!

  小花,一棵幼小的苦命草。因為命運的決定,原本應該擁有快樂的她變得如此低沉,在爺爺家裡過著艱苦的生活,她沒有任何怨言。有一次,嬸娘為小花做了一件新衣服,小虎兒激動地到處奔走相告!這就是感恩。有時候感恩就這麼簡單。一句話、一件禮物就能給對方帶來歡樂、帶來幸福。感恩,是心靈對愛的一種折射;感恩,是心靈對真、善、美的一種傳播。小花正是學會了感恩,才是叔叔嬸娘回心轉意:小花正是學會了感恩,才使她不辜負老師的期望,考上了大學……

  小花就好比是灰姑娘,用她那真誠的心攀上了理想的高峰!也正是她教會了我們要學會感恩,因為,只要人人都有一顆感恩的心、寬容的心、善良的心,這個社會就充滿了和諧,充滿了歡樂,這世界將變得更加完美!

觀《暖春》有感14

  一個躺在手推車上的瘦弱女孩,髒髒的小臉,舊得褪了色的衣服。周圍的人不少。卻沒人上去要領回家。爺爺把她抱了回來,這是一條命啊!

  她叫小花,無親無故,領養她的夫婦總是打她。她逃出來了,手中拿著逝去奶奶做的風箏。從此,村裡人都知道,那個怯生生跟在爺爺背後的乖女孩,是小花。

  小花只有七歲,卻會洗衣做飯,她直希望留在爺爺身邊有口飯吃,要她幹什麼活都行。看著小花兩手捏著菜切菜,我心裡有說不出來的難過。小小年紀卻那麼懂事,家務樣樣會,而我們卻從未吃得起這般苦。

  村裡人都誇小花,唯獨兒子和兒媳嫌棄小花,家裡有了張嘴吃飯,兒媳想著法送走小花。先是把她領回原家,小花掙扎著,苦苦哀求嬸娘不要趕她走;第二次用自行車載小花到遠村,送人。看著小花,我的心一陣陣地痛:嬸娘怎麼可以這樣,她只有一個小小的心願:留下而已,難道這是什麼奢求嗎?

  小花最終留了下來,和爺爺住在一起。當學堂的放學鈴打響,孩子們歡快地回家,池塘邊洗衣服的小花呆呆地望著,但又低下了頭,她穿著爺爺的襯衣。

  爺爺天天上山砍柳條,小花必須得上學,都要八歲了。也許,我們從不知上學有何渴盼?我們甚至有人不愛學習,可小花的眼睛告訴我:我想上學。那麼輕,沒有大聲喊。她只是想,只是渴望,沒有一定要。

  爺爺為了籌錢病了;小花每天為嬸娘捉蚱蜢,好吃了生小孩;小花高興地拿著成績單,對大人說爺爺最愛看她考第一,一看就笑;嬸娘燙傷了腳,卻一把推開來攙扶的小花,小花不顧手被玻璃刺破,叫來人為嬸娘治腳;小花在叔叔和她說了第一句話後飛奔向田地,要告訴爺爺,手被摔破了也不管……

  多麼善良的小花,多麼寬容的小花,多麼單純的小花。沒有恨兩次兩次要送走她的嬸娘,而是用自己小小的心去包容,一次次地幫嬸娘。

  石頭心也終被善良軟化,冰雪也終被春風融化。小花就是這小村莊的一份子,就是這一家中的一個親人。當小花要上中學去了,全村人都聚在了一起,兩個雞蛋,四個雞蛋

  ……一碗米,兩碗米,三碗米……一角,兩角……鄉親們把家底都抖了出來,讓小花上學。鄉親們個個都窮,但個個都拿出了東西,一個不缺,小花是全村的希望。

  十四年後,一個年輕大學生來到了鄉村,要做一名教師。爺爺一手捧兒媳做的棉褲,一手捧大學畢業證書,說:「我呀,真想活到一百歲。」

  大地默默地支持著那株植物。曾經在「寒風」中努力挺立的那朵小花,飽經風霜,憑著不懈的精神,還有那顆美好的心靈,終於在溫暖的春風中輕輕搖曳,把一生獻給了哺育了她的「大地」。

觀《暖春》有感15

  關心的程度,能表現你對他(她)的在乎,打個電話給他(她)問候一句:「工作辛苦嗎?7天使問他:「不快樂嗎。信寄出去了,他一直在旅館裡等,幾天過去了,他用完了身上的最後一分錢,也將行李打好了包。我想不光是你家人,放在任何人身上,都不會同意的!我忍不住就過去和他們一起玩,他們嫌我髒,不跟我玩還罵我,我就跟他們打了起來。

  這是個感人肺腑的故事,觀看時我熱淚盈眶,觀看後感觸頗多…影片塑造的小花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可憐的小花被好心的爺爺領回家,在享受爺爺的關愛的同時又要接受嬸娘的為難傷害。在這種寄人籬下、艱難度日的情況下,年僅7歲的小花會做飯、洗衣服,會照顧生病的爺爺,會對所有事都以德報怨。即使嬸娘三番五次的為難他,踩壞她心愛的風車,偷偷將她送人,還惡語傷害她,可小花從不計較、怨恨,而是千方百計的讓嬸娘高興,讓嬸娘能夠接納她,可見她是多麼渴望母愛啊!為了這份親情,她走遍村寨給嬸娘捉螞蚱,做好了煎餅先給嬸娘送去,自己燙傷了手卻依然為嬸娘煎藥……最終蒼天不負有心人,嬸娘被這顆真摯的童心感動了,流下了悔恨的淚。

  試吧小花的童年與我們的童年相比,真可謂是天壤之別。我們一個個養尊處優,整天只知道讓爸媽侍候著,讓爺奶寵愛著。生活中遇到不順如意的事就大發雷霆;學習上也不求上進;只知道索取,不懂得回報。儘管有良好的生活環境,但我們卻不知道珍惜。

  溫室使我們脆弱,溺愛使我們自私,浮躁使我們不思進取……真是身在福中不知福啊!面對小花,我們自愧不如,小花可以在那麼艱苦的條件下生存並成才,我們又為什麼不能呢?觀影片,我們認識了小花的堅強與勇敢。對於磨難,小花無法逃避,只能主動迎戰。小花以自己的經歷向我們詮釋著別樣的人生,她淳樸善良、有愛心,會以德報怨,她堅強,具有韌性,始終不向命運低頭……這一切都值得我們好好學習。觀《暖春》,感受人間冷暖;觀《暖春》,學會堅強自立;觀《暖春》,用愛詮釋人生;觀《暖春》,有愛回報社會。

同类文章
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

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

  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怎麼寫?《阿甘正傳》這部電影,感覺非常的真實,並且令我感動。以下是小編為您整理的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相關資料,歡迎閱讀!  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1  WhenIfirstsawthismovieIdidn'tappreciateitlikeIdonow.Because
愛課程網《學習心理學》觀後感

愛課程網《學習心理學》觀後感

  龐維國教授講課時深入淺出,列舉了很多生活化的例子來說明問題;課堂生動、有趣,語言幽默(比如「開汽車的時候最好不要玩深沉」);講解細緻,抓住要點。  愛課程網《學習心理學》觀後感  觀看愛課程網《學習心理學》的智力技能和動作技能專題,看了一會龐維國老師的講解,我就被他風趣幽默、深入淺出的講
拉貝日記觀後感

拉貝日記觀後感

  《拉貝日記》講的是慘絕人寰的南京大屠殺.影片整片非常壓抑,隨著影片的深入,日軍暴行的深入描寫,觀看的心情也越來越沉重.影片結束以後,心中仍然非常難受.給人的震撼感自然不言而喻.  《拉貝日記》電影觀後感  給我感覺最深的印象就是,這沒有過多的刻畫屠殺的場面,但是同樣讓人感受到1937年南
兒童電影《憤怒的小孩》觀後感

兒童電影《憤怒的小孩》觀後感

  孫小傲因為父母長期在外工作,把全部的精力放在了打工賺錢上面了,無暇照看他。無奈之際,他和爺爺相依為命,誰知他的爺爺整天都把心思花在了找老伴的事情上。孫小傲受到了冷落,內心充滿了彷徨、孤獨和苦悶。  《憤怒的小孩》電影觀後感  前不久,學校組織我們觀看了兒童電影《憤怒的小孩》,隨後我感到了
念書的孩子觀後感800字

念書的孩子觀後感800字

  每天晚上給爺爺讀故事、讀課文,已經是開開生活中不可卻少的一部分。看到爺爺欣慰的笑容,是開開一天中最幸福的時候。但這一切都隨著爺爺的離開而逝去,爺爺的笑容已是開開最珍貴的記憶。  念書的孩子觀後感  還記得那一聲聲童稚的朗讀聲嗎?就是那些天籟之聲溫暖了無數人的心。  每天晚上給爺爺讀故事、
念書的小孩觀後感

念書的小孩觀後感

  這是一個催人淚下的故事,主人公代表著兩個群體:空巢老人與留守兒童。一直以來,我們都未能給予足夠的關注,或者說,我們那風華正茂的一代,在現實的無奈逼迫下,把最需要關心的上一代和下一代滯留在一起,造成了千千萬萬個開開和他的爺爺。  念書的孩子電影觀後感  在電影《念書的孩子》中,九歲的開開從
看念書的孩子觀後感

看念書的孩子觀後感

  路開是一個活潑開朗、孝順懂事又勤奮好學的孩子,每天都給爺爺讀書,雖然錯誤百出,但語氣到位,講的娓娓動聽。他和爺爺相依為命,每天晚上都在等身在遠方的爸爸媽媽打來電話,也許這就是開開的精神支柱吧!開開是不幸的,但他是堅強懂事的,他那種超出同齡孩子的堅強實在是讓人感到心酸。  看念書的孩子觀後
廣州烈士陵園觀後感

廣州烈士陵園觀後感

  大學生參觀廣州烈士陵園有感第1篇  清晨,黨員和我們入黨積極分子一行人踏上了參觀學習廣州起義烈士陵園之旅。時值農曆十一月,寒氣微逼,天空卻明淨無雲,格外清爽。烈士陵園的早晨並不安靜,很熱鬧。一進大門,便看到了許多晨練的老人家,神採奕奕,使整個陵園充滿了活力,看到了生機。  廣州起義烈士陵
教師孔繁森觀後感

教師孔繁森觀後感

  也許,時間會衝淡記憶,但人們絕不會忘記,20世紀90年代,有這樣一位共產黨員,他的理想,他的信念,他的人格,他的情操,使千萬人的心靈為之震撼。  他,就是原中共阿里地委書記孔繁森。他把自己的一腔熱血灑在西藏高原。  教師孔繁森觀後感  有這樣一位英雄,生活在一個萬象更新的年代裡,在世界最
觀孔繁森紀念館有感

觀孔繁森紀念館有感

  參觀孔繁森紀念館有感  來到孔繁森紀念館大門口,門上的幾個由江澤民主席題寫的鎦金大字:「孔繁森同志紀念館」,在陽光照耀直下熠熠生輝。這不僅體現了孔繁森同志紀念館作為山東聊城教育基地的重要地位,也顯示了孔繁森同志的精神永遠閃耀著光芒。進入紀念館,孔繁森同志高大威猛的石像形象就迎入了我們的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