達州有沒有海(在達州海歸)
2023-08-10 17:10:24 1
「電商的大旗一直飄揚在城市,我們想通過自己的努力讓這面旗子也飄揚在鄉村!」
石橋鎮賴巴石村位於達川區西部,達州驅車三小時至此,途中遠遠便能看見山上成片的花椒樹迎風而立,再過一個月,這裡將迎來今年的第一次採摘豐收。
楊強,1990年出生於達川石橋鎮,14歲輟學,15歲跟隨表哥南下務工,小學文化的他第一份是進工廠做雜工,後面經朋友介紹上了中遠船務做了海員。
「每次出海航行至少在30天,最長的出海時間是180天,因為無貨物時長時間在國外避風港。」
2015年春節結婚過後,24歲的楊強並不甘願再到外地務工,和妻子商量後乾脆留在農村創業,不僅能照顧有心臟病的母親還能一家人團聚在一起。他們商量利用老家的荒山養殖跑山雞,和普通小家庭一樣,小兩口的生活平靜而幸福。
在大多數人眼裡,農村的青壯年就應該老老實實外出務工,可楊強選擇了留守,每天與「雞仔」打交道,過程中有收穫,也有淚水和挫折。
2018年楊強因在抖音上拍攝一個視頻意外走紅,陸陸續續他的抖音號增長到13萬粉絲,而自己養殖的跑山雞最高銷量一天時間突破3萬元。
抖音上慕名而來粉絲找到楊強,希望能向他學習一些養殖技術,楊強對每一位千裡迢迢來向他請教的人說:『自己是農村長大的孩子,之所以能成功,是貴在自己的那份農村娃的固執和堅持。』
因為一條短視頻粉絲暴漲8萬
▲楊強在合作社養殖戶趙大平的養殖場
攝影龍夢
網際網路的大旗一直在一線城市高揚,但中國大部分人是生活在小鎮和鄉村。背靠如此大的人口基數,這塊蛋糕也引起了楊強的關注。
楊強關注到抖音上有很多和自己一樣做養殖的年輕人,一開始學習他們到拍攝方式,讓妻子幫忙記錄自己養殖場的日常,一部手機,就地取材,但卻沒有多少點擊量。
2018年11月11日這天,對於楊強是個特殊的日子,他的一條短視頻在抖音收穫了40萬點讚,天南海北的網友在評論裡為他加油,一夜之間便收穫了7萬粉絲,而為什麼會突然引發這麼多的關注,楊強自己也沒有明白是什麼原因。
▲楊強抖音爆火的短視頻截圖
採訪者提供
「也許是因為自己在視頻裡面看起來憨厚老實吧,和那些大城市裡的小哥哥小姐姐不一樣,農村只有這樣的條件,我們想要把家鄉的土特產賣出去,勢必要依靠當下最流行的網際網路工具。」
楊強的抖音資料這樣寫到:我是90後農村小夥,摔倒在地自己必須爬起來,因為自己家窮....
資料上還留下了自己的聯繫方式,無任何飼料,野外養殖是楊強跑山雞的賣點,打電話過來的網友有的是自己吃,也不乏一些外地做餐飲的採購商。
▲楊強的妻子正在分裝雞蛋準備發貨
採訪者提供
隨著打電話購買的客戶越老越多,楊強家裡堆著厚厚的快遞訂單,楊強的妻子擔任起發貨的工作,銷量最多的的是土雞蛋。
「全國各地的訂單都有,一次性預定幾十隻(雞)都是餐館、酒店這些,在這之前我還特意去石橋鎮上向一些館子推銷,由於沒有經驗,吃了很多閉門羹。」
「現在兩個微信都加滿了人,每天都會收到很多訂單,家裡的親戚都來幫我,能有今天真的很感謝那些支持我們的網友們和親人們。」
抖音走紅是個意外
但產品不是
楊強有2個微信,好友均已添加滿人。一些人加上楊強之後,覺得楊強創業艱難,便發紅包來支持他。
「一個大姐加了我之後,什麼話也不說,直接給我轉2000塊也不說買東西。「
」還有一些直接給我寄禮物和特產的,轉帳和紅包我都一一退回了,但那些寄過來的實物,我只能先堆在那邊,然後按照郵寄上面的地址,回贈了我們養殖場的土雞蛋,以表謝意。」
「我要的不是他們的同情,我要的是他們對我們產品的認可。因為我知道只是靠同情博取來的利益,都不會長久。」
▲楊強在一家新的養殖戶幫忙規劃養殖場
攝影龍夢
漸漸的楊強的名字在石橋有了一些名氣,達州市區的餐飲也主動找到楊強,直接讓他供貨。但楊強總是會先發部分產品過去,並附上檢疫證明等,客戶滿意後,再談後續的長期合作。
創業之初,苦點累點,楊強夫妻兩人還能接受,但有時候命運總會給生活開玩笑,製造點坎坷才能豐富閱歷。
最開始做養殖的時候,楊強欠缺經驗,為了幼苗預防疫情,楊強在網上自學養殖經驗,慢慢的農場才有了轉機。
▲楊強的老家
攝影龍夢
「當時是最艱難的時候,家裡為了搞養殖都快揭不開鍋,硬著頭皮向父母伸手借了點錢,重新調整養殖環境和方法,慶幸自己一家人熬了過來。」
一個人過得好不行
還要幫助其他村民
楊強除了在抖音上發布平日養雞的日常外,還上傳一些養殖經驗的視頻,很多在外地務工的的老鄉關注楊強後,放棄外面的高薪回來向他取經。
經過幾年的發展,楊強的生態養殖擴展成農民合作社。2017年11月楊強正式申請「賴巴石生態養殖專業合作社」。發展帶動果樹種稙3700餘顆,青花椒5000 餘顆,年出欄成品雞15萬餘只,雞苗20萬餘只。
▲由於土雞宰殺後需要儘快發至客戶手中,楊強選擇了物流最快的順豐
採訪者提供
帶動中小型養殖場18家包括(家庭農場、養殖專業戶、殘疾人養殖、貧困黨員示範工程)帶動周邊鄉鎮村民2000餘戶,協助貧困村幫扶單位發放土雞苗養殖,成品雞回收提高貧困戶增收致富。
合作社現有註冊成員51人,其中大學生返鄉創業成員3人,高中以上文憑成員18人,共產黨員成員12人 ,殘疾人成員2人,貧困戶成員6人,農民工返鄉成員9人,新型職業農民1人,成員註冊資金120餘萬元。
楊強的合作社以發展農業,改善農村面貌,改善農民生活,實現脫貧致富為目的,助力鄉村振興,走自主創業和開創特色品牌新型職業農民企業化之路,兼顧農村、農民和農業型企業三者的利益和發展。形成一個種養一體化,實現電商銷售網點和團隊創新精神,具有持續創新能力的產業團隊。
「現在的人們追求生態健康的農產品,無奈找不到信賴的產品。我們就要抓住這個機會,以人們的健康為己任,創造出全市乃至全省知名的綠色農業、健康農業品牌,務實家鄉發展,助力鄉村振興,實現鄉村更美農業更強!」
如今,石橋鎮湧現出越來越多返鄉創業的大軍,他們大多數都是外出務工回來的年輕人。
「電商的大旗一直飄揚在城市,我們想通過自己的努力讓這面電商的旗子也飄揚在鄉村!而我們要做的是成為槓桿,撬動更多的力量,大家一塊來做這件事,才有意義。」
撰文:龍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