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50年代到80年代動畫片(對20世紀日本電視動畫史的回顧與拾遺)
2023-08-11 11:00:45 1
作者:搖客家/Anitama 封面來源:本文素材剪輯
有一隻小蜜蜂,飛到西又飛到東…
標題這首歌想必一部分大朋友會有印象,這就是國內曾在九十年代播出過的《小蜜蜂》,同時還有「小蜜蜂尋親記」「小蜜蜂尋母記」「小蜜蜂歷險記」「小蜜蜂找媽媽」等多種叫法(當時央視的標題為《小蜜蜂》,並不帶有現在常見的「尋親記」一詞),但從日文原片名《昆蟲物語 みなしごハッチ》直譯的話便是「昆蟲物語 孤兒小哈奇」。這部作品是由我們熟悉的吉田龍夫原作,由龍之子公司於1970年推出,作為龍之子最初的童話式題材的嘗試。在內地播出時,大多體驗過的孩子們都有一個共同的感受就是感人且極其催淚,幾乎是哭著看完的,由於當時OP重製為中文歌曲的引進動畫還並不是很多(再往後的年代就開始很難聽到日文OP的國配版了),所以較多人誤認為這是部國產動畫。
《小蜜蜂尋親記》圖集
這部動畫很容易和另外一部引進過國內的蜜蜂為主角的動畫,即1975年的《みつばちマーヤの冒険》(瑪雅歷險記)搞混,雖然同為蜜蜂,但形象上差異還是很大的,瑪雅的造型是頭頂黃色捲髮。但是《小蜜蜂尋親記》本身也有三個時期的版本,即1970年的全91話的《昆蟲物語 みなしごハッチ》、作為70版續篇的1974年的全26話的《昆蟲物語 新みなしごハッチ》、作為70版內容的重製版且又稱為平成版的1989年的全55話的《昆蟲物語 みなしごハッチ》(標題同70版)。曾在內地播出的便是最早的70版,但目前網上傳播最廣的是89版。除了70版話數不齊外(曾有字幕組做過),目前其他兩版均能看到全集。
70版(左上)、74版(右上)、89版(左下)、10版(右下)的《小蜜蜂尋親記》
如何區分三個版本呢,可以看總話數、第一話標題、OP畫面、OP歌曲和演唱者等。1970版第一話標題為「負けるなハッチ」(不要認輸哈奇),主題歌名為《みなしごハッチ》,由島崎由理演唱,唱腔和配器典型的六七十年代風味,歌詞第一句為「ゆけゆけハッチ」(前進前進哈奇/Yuke Yuke Hatch),畫面如圖。
1970年版的《昆蟲物語 みなしごハッチ》OP截圖
1974年版的片名加了「新」字不易搞混,第一話標題為「あらしのみつばち城」(暴風雨的蜜蜂城),主題歌則是島崎由理演唱的完全不同的另一首歌《新みなしごハッチ》。
1974年版的《昆蟲物語 新みなしごハッチ》OP截圖
1989年版就較難分辨,畫風上來說平成味很不明顯,第一話標題為「まぼろしのママ」(媽媽的幻影),主題歌和70版一樣,只是配樂重製且演唱者變為石川ひとみ。而哈奇的形象上也有很大的變化,70版和74版造型一致,和89版不同的是,戴著富有七十年代風格的白圍巾、觸鬚較粗,另外還有額頭髮型和腮紅深淺等小細節差別。
1989年的平成版/Remake版《昆蟲物語 みなしごハッチ》OP截圖
哈奇原本是蜜蜂王國的王子,和劇情設定對於小孩子來說偏悲傷、壓抑的氛圍相符的是,在人設上哈奇總是半耷拉著眼睛且心事重重的樣子,雖然心懷正義感卻總是遇事便易哭。當哈奇還是個蟲卵的時候,蜜蜂王國遭到黃蜂大軍的襲擊,全部的子民幾乎全滅,作為女王蜂的哈奇的媽媽為了保全王國的雌性個體而自個兒跑路了,邊跑邊喊:「就算只活下來一位,也要回來重建蜜蜂王國啊!」(頗有聖母風範,如果不是哈奇的妹妹還活著的話,要繼續繁衍豈不是只能和…)。
哈奇倖存的卵被土蜂媽媽撿到後撫養長大
之後哈奇的蟲卵被一位土蜂媽媽給撿到了,當作自己的孩子帶回去撫養,長大後的哈奇長得明顯和其他的土蜂孩子不一樣,因此遭到兄長們的欺負。在一次不聽土蜂媽媽勸告的集體外出中,其他土蜂孩子遭到了螳螂的襲擊,而哈奇第一次展現出了他的勇敢無畏並趕走了螳螂。碰巧回家一趟的土蜂奶奶當著孩子們的面把哈奇的身世說漏了嘴,於是土蜂媽媽只能以實情告知哈奇,燃起了哈奇尋找親生母親的決心,迎著閃電與雷走上了流浪的道路。
哈奇由於土蜂奶奶說漏嘴而決心尋找真正的媽媽
哈奇每到一處地方大多都會遇到些蟲妹子或蟲媽媽,也有同為蜜蜂但不同國的,人設上來看那些蟲妹子如同紅三四郎遇到的女郎似的,長得都差不多,次次都會勾起他對媽媽的幻想,並幫助別的種族與那些作為惡役的哺乳動物或昆蟲戰鬥。在70版的結局,哈奇終於如願以償地與媽媽相擁而泣,和妹妹阿亞一起,開始為建設新的蜜蜂王國而準備。而作為下一任女王的人選的阿亞,受到了媽媽的嚴格要求與培養。
哈奇的媽媽在74版中悲慘的兩度墜崖死亡
然而,好景不長,在74版的第二話,黃蜂一族再度來襲,媽媽被黃蜂士兵綁起並扔至懸崖下,還沒死透的媽媽為了脫離黃蜂的監禁,二度墜崖。遵照媽媽的遺言,哈奇和阿亞一起,向著尋找「美麗之丘」的目標而踏上流浪之路。由於74版之前長期稀缺,國內有些人以為最終的第26話標題「ああ!ハッチ最後の日」(啊!哈奇的末日)裡哈奇可能掛了,但事實上哈奇和妹妹都好好的活著。
74版的Happy Ending結局
除了三部電視版外,在2010年為紀念此作播出四十周年推出了動畫電影《昆蟲物語 みつばちハッチ〜勇気のメロディ〜》(昆蟲物語·孤兒小哈奇·勇氣的旋律),人設上向初代靠攏,保留了圍巾元素,較大的不同點在於眼睛變得大而亮,不再是原來無精打採的慵懶哈奇。
日本最初的足球主題的電視動畫
相對於日本最初的棒球動畫《巨人之星》,這部名為《赤き血のイレブン》(赤血十一人)就不那麼有名了,可以說《足球小將》是日本足球動畫中唯一上得了名作層次的作品了。毫無懸念的是,原作又是梶原一騎。和僅插入一些現實存在的選手的《巨人之星》相比,此作更偏向於真實系一些。
《赤血十一人》圖集
主人公「玉井真吾」的原型為當時還是高中生的足球運動員永井良和,而以此為舞臺的埼玉縣新興住宅地的「新生高校」的原型是埼玉縣的浦和市立南高等學校,就連足球部的監督和學員也都存在原型(那當時這所學校裡的原型人物心理壓力得有多大啊)。之所以選擇了這所學校的人物作原型,是因為在1969年其足球部達成了在「全國高等學校綜合體育大會足球競技大會」、「國民體育大會足球競技」和「全國高等學校足球冠軍大會」三門賽事中的三連冠而受到矚目。不過幸好這部動畫沒有給永井良和本人插Flag,他在之後也合情合理地成為了日本的知名足球運動員。
《赤血十一人》OP截圖
玉井真吾為新生高校的高一學生,入隊後擔任位置為前鋒,擁有自己開發出的「Submarine Shoot(潛水艇射門)」、「Boomerang Shoot(飛鏢射門)」、「迴轉扭倒Kick」等招數。按照體育少年一開始必然是番長的規律,玉井一開始也是個暴力分子,在校長的操場訓話時間,剛轉學而來的他在教學樓樓頂盤腿而坐,居高臨下地登場了。
玉井到了教室裡又非常挑釁地往講臺上一坐,意欲使用暴力成為學校的老大,上前群毆他的同學自然也一一被幹翻。新生高校原本的老大「大平洋介」是個大塊頭漢子,聽說玉井砸場子稱老大的事情後便找他決鬥一番。
初登場的玉井真吾的屋頂罵老師和教室內鬥毆事件
這時人稱「球門猛虎」的足球部監督「松木天平」一記飛踢將足球砸中兩人的臉阻止了這場決鬥,就如同每個教練或隊長都會對體力超群的不良少年產生謎之好感那樣,松木希望他們把為成為老大而戰的餘熱發揮到足球上來(這位監督眉宇間看著和玉井簡直如同父子,可能是畫風限制)。松木原本也是日本的天才足球運動員,由於一次練習事故而再起不能轉為幕後。
並沒有受到感化的玉井和大平繼續相約小樹林決鬥,正打的不亦樂乎之時,本作的女主角出現了,她就是原為廣播員的高二女生「明日香涼子」,後來成為了足球部經理人,而大平則擔任了後衛。於是這場和現實人物聯動的日本史上最初的足球題材電視動畫的熱血傳說便開始了。到了第40話開始,此作改題為《サッカー野郎 赤き血のイレブン》(足球小子·赤血十一人),舞臺延伸到了海外,玉井已經率領日本隊和巴西的足球少年對戰了。由於當時動畫製作組對基本的足球規則都不熟悉,做出了很多表現過於誇張的根性體育式的動作而遭到惡評,有些觀眾還擔心自己踢球的孩子去模仿這些根本不存在的技法。另外,此作中途空降的監督「岡迫亙弘」在八十年代的《足球小將》中擔任了角色設計。
玉井真吾與原番長大平洋介的初遇和決鬥、監督松木天平和女主明日香涼子的初登場
為什麼這部最初的足球動畫沒有火起來呢?主要還是因為當時日本的棒球處於壓倒性的人氣中,而正規的足球聯賽也尚未有,所以沒怎麼看過足球比賽的製作方自然沒法做的很專業,也浪費了和現實人物聯動的好設定,成為了一部需要被拾遺的作品。
兩部無圖像可尋的教育番組
由蟲Production製作的全5話教育番組《日本誕生》,這和哆啦A夢的那個大長篇可不是一回事哦。本作向觀眾介紹日本古代史中「庶民生活文化的起源」以及「古代國家的成立」等知識點,看上去很科學的樣子,但卻以一個活了一千年的河童(???)的視角向大家講述,可惜完全搜不到任何圖像資料。
另一部是由麒麟啤酒贊助的泡麵番《キリンものしり大學 マンガ人物史》(麒麟博學大學·漫畫人物史),即是前一期介紹的橫山隆一的「キリンものしりシリーズ」(麒麟博學系列)的第三作,前兩作即《Otogi漫畫年表》和《博學大學·明日的日曆》。此作較為小成本製作,主人公分別是白髮白鬍子且性格嚴肅的「認真博士」和黑髮黑鬍子且性格幽默的「快樂博士」,兩人在介紹知識點時會互相辯論,而介紹的歷史人物用的是靜止畫,兩位博士的動作和嘴部動態也是循環重複利用幀。網上能夠搜到的圖像資料只是麒麟博學系列其他作品的,本作的圖像也是未解。
秉著教育為主的本系列在跳票一周後把上期的答案給奉上,同時對易產生爭議的地方加以說明,祝開學愉快…
題號答案章節點爭議點/易出現的錯誤答案/補充
01 1958年的《もぐらのアバンチュール》(鼴鼠的冒險) 一 一般會認為是第一部彩色連續電視動畫即1965年的《ジャングル大帝》(森林大帝),嚴格來說1965年較早前的《ドルフィン王子》(海豚王子)才是第一部彩色連續電視動畫。 02 1963年的《仙人部落》 一 03 金田正太郎 二 04 1963年的《エイトマン》(8號超人) 二 05 1963年的《狼少年ケン》(狼少年肯) 二 06 1965年的《宇宙エース》(宇宙王牌) 四 07 1965年的《宇宙人ピピ》(宇宙人皮皮) 五 1963年的《銀河少年隊》用人偶和動畫合成所以不能算。 08 蟲プロダクション(蟲Production) 五 09 曽我町子 五 10 《ジャングル大帝》(森林大帝) 五 因為各種大人的原因,只能說疑似,不能把話說死。 11 十二個 六 12 石森章太郎、藤子·F·不二雄、藤子不二雄A 六 13 1966年的《海賊王子》 六 一般容易先想到《巨人之星》,再不濟點是《高達0079》。 14 1966年的《ロボタン》(鐵甲小寶)和1967年的《ちびっこ怪獣ヤダモン》(小個子怪獸丫達蒙) 七和十 這個有點太難了… 15 1966年的《とびだせ!バッチリ》(飛翔吧!巴奇利) 七 1965年的《怪盜プライド》(怪盜普萊德)有個少年偵探切克做配角,但主角還是怪盜。 16 1966年的《魔法使いサリー》(魔法使莎莉) 七 請不要提花仙子或水兵月… 17 竜子(小龍女) 八 不是布爾瑪!不是唐僧!(為什麼提唐僧因為這也是個日劇梗) 18 1967年的《黃金バット》(黃金骷髏俠)和1968年的《ゲゲゲの鬼太郎》(咯咯咯的鬼太郎) 八和十一 前提是知道什麼是紙芝居。 19 黑猩猩 八 物種為Chimpanzee,注意不是猴子。 20 寶塚歌劇團 九 21 眼球 十一 死前原是人形,死後靈魂鑽入自己眼球,當前肯定指的是動畫開始時的形態。 22 1968年的《巨人の星》(巨人之星)、1969年的《タイガーマスク》(虎面人)、1970年的《あしたのジョー》(明日之丈) 二十 《明日之丈》動畫版年代超綱,但漫畫還是六十年代的。 23 吸血鬼/德古拉、狼人/狼男、弗蘭肯斯坦/科學怪人 十四 24 1964年的《少年忍者 風のフジ丸》(少年忍者風之藤丸)、1968年的《サスケ》(佐助)、1969年的《忍風カムイ外伝》(忍風卡姆依外傳) 十九 25 「早く人間になりたい!」(好想快點變成人類!) 十五 跟我念:「哈亞庫寧根泥拿裡太!」 26 魔鏡/化妝鏡 十六 原名「テクマクマヤコン・コンパクト」(Tekumayakon Compact)。 27 百鬼丸 十九 28 職業摔跤 二十 29 芬蘭 二十一 即託芙・揚松(Tove Jansson)。 30 1969年的《アタックNo.1》(女排No.1) 二十一 不是《排球女將》!而且那個還是電視劇。 (待續)
本文僅供Anitama發表,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載本文的部分或全部內容。
官方網站:http://www.anitama.cn
官方微博:@AnimeTamashii
Anitama0815
合作郵箱:[email protected]
原文: m.anitama.cn/article/09cfd7282fd70d2d?utm_source=toutia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