領導幹部《人心向背》觀後感
2023-08-10 23:33:33
專題片中的案例鮮活深刻,既有剖析和懺悔,也有深入的點評分析,這既警示為官者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也讓廣大百姓看到了我們黨反腐敗的堅定決心。白恩培、周本順等人突破紀律底線,喪失黨員信仰,成為「階下囚」,警示意義極強。
20xx領導幹部《人心向背》觀後感一:
「顧自古國家未有不以勤而興以怠而衰者,天命去留,人心向背,皆決於是。」由中紀委和中央電視臺聯合製作的8集專題片《永遠在路上》10月17日至10月25日每晚八點在中央電視臺綜合頻道播出,開篇就以「人心向背是最公正的砝碼,也是唯一的砝碼」解讀「永遠在路上」的本源,以十八大以後落馬的知名「老虎」「蒼蠅」為例,形象深刻闡明了「永遠在路上」的必要性。專題片熱播,迅速成為國際國內各大媒體關注和熱議的焦點。
《永遠在路上》是一份黨風廉政建設反腐敗鬥爭的成績單,是一份反腐階段性的答卷,更是一部以案明紀、以案釋法、振聾發聵、正義凜然的反腐教材。正如《北京青年報》刊發社評《「永遠在路上」是答卷也是教材》,事實卻實如此。許多的觀眾第一時間觀看了《永遠在路上》的第一集《人心向背》之後,深感震撼,中國共產黨能以如此巨大的政治勇氣和堅定的執政信念,第一次這麼全面、深入、廣泛、細緻地揭露眾多「老虎」、「蒼蠅」從開始的勵精圖治到後來逐步地利用自己的職權大肆斂財、驕奢淫逸,以及他們的心路墜落的歷程,直至一發不可收拾,走向違紀違法的萬丈深淵,顯示出中國共產黨繼續推進全面從嚴治黨、深入開展反腐敗鬥爭的堅強決心。記得幾年前,在這場反腐風暴剛拉開帷幕之際,很多人不相信會有省部級官員成批落馬,更不信周永康這樣高級別的官員真的會被查辦。之所以不信,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一些人認為「封疆大吏」或正國級官員理應是普通黨員的榜樣,法辦這些腐敗高官有可能「破壞」黨的形象。然而事實再次證明,中國共產黨是偉大的執政黨!於是,很多的觀眾就很想接著看第二集《以上率下》、之後再第三集《踏石留印》……他們都成了追劇的「電視迷」,我也不例外,每集必看,收穫頗豐。也許很多的朋友可能還記得,今年湖南電視臺《花千骨》的熱播,改變了以往電視劇的播放模式,每周只周六、周日各播放兩集,但就是這樣一種方式,創造了一個電視劇的收視奇蹟,開創了一種全新的播放模式,使眾多的觀眾成為了追劇的「電視迷」。
《永遠在路上》採訪了蘇榮、周本順、白恩培、李春城、聶春玉等多位「老虎式腐敗」代表,以及還有多位「蒼蠅式腐敗」代表,由這些當事人親自現身說法,還原心路歷程,表達深切的懺悔。正如第四集《利劍出鞘》中蘇榮用四句話概況了他自己整個的犯罪過程,「叫作收受別人的陶瓷瓷瓶,被碰得頭破血流;收受別人的陶瓷瓷碗,被砸得遍體鱗傷;收受別人的書畫字畫,將政治生命化為灰燼;收受別人的錢財和貴重物品,使自己跌入了經濟犯罪的萬丈深淵。」……其勢已過,其實可悲。那些曾經手握權利、春風得意的大官小官們,而如今在鏡頭前一副飽經滄桑的樣子,尤其最令人關注的是他們的白頭髮,相信很多觀眾印象很深,把他們腐敗的悲慘結局,演繹得非常到位,對黨員幹部有震懾力和教育意義,專題片中也講到了中紀委點名通報批評的巨大威力,這比發文件、開會宣講更有效果,這表明中央反腐是全面堅決的,這部片是黨風廉政建設的利器。
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鮮明提出「有腐必反」、「有貪必懲」,反覆告誡廣大黨員幹部,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鬥爭「永遠在路上」,反「四風」的作風建設「永遠在路上」,把全面從嚴治黨提升到了「四個全面」戰略布局高度,在反腐中見真章、動真格。全面從嚴治黨,絕不僅僅只是反腐敗,而是要把紀律挺在法律的前面,靠紀律和規矩管住全黨,防患於未然,這也是監督執紀「四種形態」的初衷。《永遠在路上》這種非常規的教育方式,將讓很多「邊緣人」身臨其境般地看清罪與罰的邊界,幫助更多官員完成不敢腐、不想腐的自我教育。
《永遠在路上》只是藥引子,反腐敗鬥爭關乎人心向背,「有腐必反」、「有貪必懲」已成為社會共識,警鐘長鳴,反腐敗鬥爭必須「永遠在路上」。最終落到實處還需要黨員幹部從自身增強守紀律講規矩的自覺性和堅定性,在思想上和行動上築牢防線,並做到沉下身,經常深入基層,了解群眾的訴求,有效解決為群眾服務的「最後一公裡」問題。
20xx領導幹部《人心向背》觀後感二:
「對黨員幹部來說、廉潔才是立身之本」。周本順作為原河北省委書記,帶頭違反中央八項規定精神是不可想像的,他說的紀言紀語只是說給別人聽,並沒有嚴格要求自己、沒有嚴格要求身邊的人員,這樣的幹部只能算超級演員而不是人民公僕。片中披露他家裡的養的一隻烏龜死後,專門為此手抄經文,連同烏龜一同下埋,難免讓人聽起來有些荒唐,這本不該是黨的高級領導幹部應有的唯心行為。由於對中央八項規定精神的牴觸,在搞特殊化、吹捧、宴請中迷失了自己,在信神拜佛中安慰自己,這與黨員幹部廉潔方能立身的要求顯然已背道而馳。
片中諸多的腐敗案例中顯示,權力和腐敗永遠都不會站在對立面,腐敗因權利而生,腐敗必然會成為幹部落馬的導火索,他們掌握著人民賦予的權力,打著為民服務的幌子,搞不可示人的違紀違法勾當,如何不讓黨組織痛心呢?無數沉痛的教訓告訴我們,人民將權利交給黨員幹部,就必須以身許黨許國、報黨保國,而不能肆無忌憚、褻瀆黨紀國法、無畏人民群眾、無畏黨組織。當然,對任何一名黨員幹部而言,與腐敗結伴而行,勢必不會被人民所認可,也將為腐敗付出沉重的代價。
片中,在中國共產黨成立95周年大會上,習總書記說:「我們黨作為執政黨,面臨的最大危險就是腐敗」,是呀!千裡之堤毀於蟻穴,腐敗絕不是小事,我們要時刻警惕腐敗的危害性,龐大的中國共產黨巨輪,絕不能讓隱藏其中的腐敗分子慢慢吞噬。通過觀看人心向背真正讓我體會到,腐敗問題關乎人民的安全感、幸福感、信任感,黨員幹部要時刻保持拒腐蝕、永不沾的清正本色,敬畏人民、敬畏組織、敬畏法紀才是民心所指、民心所向。
20xx領導幹部《人心向背》觀後感三:
10月17日晚,由中央紀委宣傳部、中央電視臺聯合製作的8集大型電視專題片《永遠在路上》第一集《人心向背》在央視綜合頻道黃金時段播出。在片中蘇榮、周本順、李春城等10餘位因嚴重違紀違法而落馬的省部級以上官員,現身說法,還原心路歷程,表達深切的懺悔,片中穿插辦案人員、專家學者的講述和分析,多處案件細節首度公開,受到廣泛關注,引起強烈反響。定邊縣紀委及時組織全體紀檢幹部正認真收看《永遠在路上》,大家邊看邊交流體會。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反覆告誡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鬥爭「永遠在路上」,把全面從嚴治黨提升到「四個全面」戰略布局高度。從片中能鮮明感受到,不敢腐的震懾作用得到發揮,不能腐、不想腐的效應初步顯現,反腐敗鬥爭壓倒性態勢正在形成。
水可載舟,亦可覆舟。人心向背是最大的政治。革命戰爭年代,老百姓之所以將最後一粒米送去做軍糧,最後一個娃送他上戰場,正是因為中國共產黨和他領導的人民軍隊是為老百姓打天下謀幸福的。忘記歷史就意味著背叛。如果失去了最廣大人民群眾的信任與擁護,那後果將是不可想像的。黨的作風的好壞,直接關係到事業的成敗甚至黨的生死存亡。我們一定要汲取正反兩方面的經驗和教訓,不忘初心、繼續前進,把作風建設和反腐敗鬥爭進行到底,讓腐敗分子在黨內沒有任何藏身之地。
在黨的十八屆六中全會召開之際,專題片的播出恰逢其時,這是講好反腐故事的精品佳作,是歌唱黨風政風煥然一新的好聲音!當看到周永康等一批腐敗分子的認罪與懺悔之態時,心中頓時想起一句話——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
專題片中的案例鮮活深刻,既有剖析和懺悔,也有深入的點評分析,這既警示為官者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也讓廣大百姓看到了我們黨反腐敗的堅定決心。白恩培、周本順等人突破紀律底線,喪失黨員信仰,成為「階下囚」,警示意義極強。
認真看完後,心情久久不能平靜,紀錄片中清晰地看到腐敗並不只是通報裡言簡意賅的陳述,而是真真切切存在於周圍的隱患,可見教育每個黨員幹部都要保持極高敏感度的心理防線是何等重要。作為一名紀委書記,深感肩負著「監督、執紀、問責」的重任,為了避免更多的黨員領導幹部重蹈覆轍,懺悔莫及,我將努力建設忠誠、乾淨、擔當的紀檢監察隊伍,正確運用「四種形態」,堅持抓早抓小,不斷加大督查力度,找準職責定位,壓實「兩個責任」,讓懺悔成為時刻提醒黨員領導幹部的警鐘,不斷營造風清氣正的縣域環境,更好的服務人民群眾。
更多相關文章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