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分鐘看懂心電圖(看懂心電圖不困難)
2023-08-03 06:06:17 3
心電圖(ECG)是心臟病診斷和治療中最常用,最簡便的檢查手段,掌握心電圖的識別與診斷顯然很重要。
心電圖是什麼?心電圖代表的是心臟的什麼?心電系統在心臟的工作中起著什麼作用?你還在為看不懂心電圖心煩嗎?
一 、理論儲備篇
1、心電圖的各波段及間期都代表著哪些含義?
圖1. 4波2段2間期
表1. 心電圖各波段及間期的含義
2、你做的心電圖電極放置規範嗎?
Wilson導聯體系,操作方法如下:
• 肢導聯(四個夾子):紅——右手,黃——左手,黑、綠——下肢。
• 胸導聯:十二導聯心電圖V1-V6
表2. 心電圖電極放置位置
心電圖圖形是有瞬間心電向量在相應導連軸上的投影描記而成。正常人除極方向是左前下,與除極方向相同、相近的導聯主波向上,與之相反的導聯主波向下。P波、QRS、T波均是如此。II導聯由於與心臟總體除極方向接近,所以顯示的P波、QRS波和T波都較清晰,是病房心電監測常用的監測導聯。
圖2
3、心電圖各間期如何測量?
通常情況下,走紙速度為25 mm/s,每小格0.04秒,電壓幅度,10 mm/mv,每小格0.1 mv。測量時應注意走紙速度,25 mm/s還是50 mm/s,還有電壓幅度是否為10 mm/mv。
需要注意的是,測量各波的時間應從波形起點的內緣測至波形終點的內緣。P波和QRS波群時間:在單導聯心電圖儀記錄的12個導聯中,應選擇最寬的P波和QRS波群進行測量;在多導聯同步心電圖儀記錄的心電圖中,應從同步記錄的最早的P波起點測量到最晚的P波終點或從最早的QRS波群起點測量到最晚的QRS波群終點。
P-R間期:從最早的P波起點測量到最早的QRS波群起點;Q-T間期:從同步記錄的最早的QRS波群起點測量到最晚的T波終點或在單導聯心電圖儀記錄的12個導聯中取最長的Q-T間期。測量ST段移位時,應選擇J點後0.04 s、0.06 s或0.08 s處為測量點。
心率的計算:1. 看走紙速度,25 mm/s,每一小格是0.04 s,5小格為0.20 s;2. 測量R-R間期;3. 計算心率:如測得R-R間期0.60 s,則心率=60/0.60=100 次/分。
二、理論聯繫實踐篇
1、正常心電圖的判斷
圖3. 正常心電圖的表現
① 竇性心律。正常P波:P波方向在I、II、aVF、V4-V6導聯向上,aVR導聯向下,其餘導聯呈雙向、倒置或低平均可,可有小切跡;P波寬度<0.11 s;幅度<0.20 mv。
②P-R間期,0.12-0.20 ms。
③QRS<0.11 s,心室除極產生的綜合波稱為QRS波群,形態變化較大。第一個正向波稱為R波;R波之前的負向波稱為Q波;R波之後的負向波稱為S波;S波之後的正向波稱為R』波;R』波之後的負向波稱為S』波;只有一個負向波稱為QS波。
根據每個波的相對大小分別用大、小寫英文字母來命名,如Rs、qR、qRs等。正常人除aVR 導聯可呈QS 或Qr 型外,其他導聯Q 波的振幅不得超過同導聯R 波的1/4,時間< 0. 04 s。但III導聯經常有寬大的Q波。
④ ST-T:ST段的形態比幅度更重要。胸導聯ST上斜型上抬可達0.3 mv(甚至更高),可為正常,但弓背上抬0.05 mv為異常。T波方向:一般與QRS主波方向一致;冠狀T波:T波倒置,尖銳、雙支對稱。
⑤ QT:0.32-0.44 s;Q-Tc = QT/√RR。Q-T間期受心率影響較大,故用心率校正Q-T值,為Q-Tc。
⑥心率:60-100 bpm。小兒心率範圍不同:越小心率越快,1歲內<90 bpm,竇緩。
2、心房與心室肥大的心電圖有何表現?
① 右心房肥大,主要表現為電壓增高;
圖4
心電圖表現為:P波形態高尖,電壓增高,Ⅱ、Ⅲ、aVF導聯≥0.25 mV,V1導聯P波直立時,電壓≥0.15 mV。右房肥大常見於肺心病、肺動脈高壓等,該P波常稱為肺型P波。
②左心房肥大,主要表現為P波時間延長;
圖5
心電圖表現為:P波時間≥0.12 s,常呈雙峰型,峰距≥0.04 s,I、II、aVL明顯。左心房肥大多見於風溼性心臟病二尖瓣狹窄,該P波又稱為二尖瓣型P波。
③ 左心室肥大,正常左心室位於心臟的左後方;
圖6
心電圖表現:1).QRS波群電壓:胸導聯,V5或V6導聯的R波>2.5 mV,或V5的R波 V1的S波>4.0 mV(男性)或>3.5 mV(女性)。肢導聯,I導聯的R波>1.5 mV,I導聯的R波 III導聯的S波>2.5 mV,aVL導聯的R波>1.2 mV,aVF導聯的R波>2.0 mV。2).心電軸左偏。3).QRS波群時間延長至0.10~0.11s。4).ST-T改變:以R波為主的導聯ST段下移達0.05 mV以上,T波低平、雙向或倒置。在以S波為主的導聯中T波直立。
上述各診斷標準中,以左心室電壓增高最為重要,是不可缺少的條件,結合其他陽性指標之一,即可以診斷為左心室肥大。一般來說,符合的指標越多,左心室肥大的診斷越可靠。
④右心室肥大,正常右心室位於心臟的右前方;
圖7
心電圖表現:1). V1導聯R/S≥1,重者呈qR型(除外心肌梗死);V5導聯S波加深或R/S≤1;2).V1導聯的R波 V5導聯的S波>1.05 mV,重症>1.2 mV;3).aVR導聯的R/q或R/S≥1,或R波>0.5 mV;4).心電軸右偏,心電軸≥ 90°,重者可> 110°;5).ST-T改變,V1、V2導聯ST段壓低,T波雙向、倒置。
心電圖對診斷右心室肥大敏感性較低,準確性較高。右心室肥大多見於肺源性心臟病、先天性心臟病房間隔缺損、風心病二尖瓣狹窄等。
3、心律失常的心電圖有何表現?
① 房性早搏:提早出現變異 P』波,可下傳心室,形成室上性QRS 波, 伴有不完全代償間歇。
圖8
② 交界性早搏:提早出現室上性QRS 波群,其前後可見逆行 P』波,P』-R<0.12秒,或其前後未見相關P波。伴有完全性/不完全代償間歇。
圖9
圖10
③ 1)插入性室早:沒有代償間期,可見其後竇性P-R延長,為室早導致的不完全房室幹擾現象。
圖11
2)室性早搏,伴完全性房室幹擾,故代償間期完全。
圖12
④ 心房顫動伴室性早搏,心房顫動:P波消失,代之大小不等、形態不同的f波,R-R間期絕對不等,QRS波呈室上性。f波頻率:300-600 bpm。
圖13
⑤ 心房撲動:P波消失,代以快速、勻齊、形態成鋸齒狀的F波,F波頻率為:250-350 bpm,可以2:1-5:1下傳心室。QRS呈室上性。
圖14
房顫、房撲常見於風溼性心臟病、肺源性心臟病的病人。以及高血壓性心臟病、冠狀動脈硬化性心臟病等也較常見。還可見於無器質性心臟病病人,稱為特發性心房顫動(撲動)。
⑥ 室速,表現為一系列寬大畸形的QRS波,注意排除偽差——導聯接觸不良導致的幹擾情況。
圖15
圖16. 急症,需要緊急處理,易轉為室顫!
⑦ 心室撲動,比較少見,一般常迅速轉為心室顫動。心電圖表現為QRS-T無法辨認,出現連續、均勻、振幅大的心室撲動波,頻率為180-250次/min。
圖17
⑧ 心室顫動,QRS-T波全消失,代之以形狀不一、大小不等、節律極不規則心室顫動波,頻率為250-500次/min。
圖18
來源:醫聊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