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鄉的名勝古蹟作文700字
2023-08-02 20:18:42 1
篇一:家鄉的名勝古蹟
在我的家鄉陝西,有許多名勝古蹟,我最熟悉的就是唐王陵了。
從我們老家向北望去,九宗山脈向北伸展開去,綿延不斷,其中最高的山峰就是唐王陵了,唐王陵也叫筆架山,因為他是由三座山峰組成的,看起來像筆架而得名。
唐王陵我先後去過兩次,一次是09年冬隨父母回老家過春節,另外一次是去年暑假。兩次我都帶回來了大小不一的瓦片作為紀念,因此也激發了我對我國古代歷史人文的好奇,喜歡上看考古類電視節目 。唐王李世民是我國唐代偉大的帝王,也是第一個以山作為陵墓的皇帝。關於這個還有個典故:說當年袁天罡、李淳風兩人走遍千山萬水,每人分頭為唐王李世民選定了一個風水寶地,一個用外圓內方 的麻錢做記號,一個用銀針定位,想不到銀針正好扎在麻錢內孔的正中央,因此唐太宗李世民的寢宮才安葬在麻錢銀針重疊的北山最高峰九宗山上。
記得我第一次去爬唐王陵是和爸爸媽媽,還有老家的親戚及遠道回來為外婆過生日的舅舅、姨媽、表哥表姐等。現在唐王陵已經開發成了旅遊勝地,但是到筆架山山頂的路並沒有開發,因此想去山頂上 ,山路陡峭、困難重重,雖然天氣晴朗,但是寒冷的西北風呼呼的吹個不停,我還是興致勃勃的一路領先向目的地進發,帶頭第一個衝上山頂,山頂上到處是殘磚碎瓦,這些都是以前留下來的。從頂峰 向南望去,公共汽車只有筆盒那麼大小,關中平原一望無際,一塊塊田野就象一大片畫布,一塊地只有我們家的枕頭那麼大,一個個房屋只有麵包那麼大小;向北望則是山峰層層疊疊。我異常興奮,仿 佛已經感覺到了唐朝強大的國力和氣勢。我撿起幾塊磚瓦帶上,還不遠萬裡把他們帶回中山,爸爸笑我這麼重也不嫌累。
最近,我在練習書法的時候,媽媽給我講到行書,說天下第一行書——王羲之的《蘭亭序》就沉睡在這裡,我心中不僅對這個偉大的封建帝王又有了新的認識。
篇二:家鄉的名勝古蹟
中國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國家之一。名勝古蹟眾多,今天,我就來說說我的家鄉——黃河明珠三門峽。??
我的家鄉在河南省的最西邊,和陝西省、山西省交界,是黃河邊上的「東方明珠」,我的家鄉有許許多多的名勝古蹟,我最熟悉的就是黃河風景區的寶輪寺塔了。?
寶輪寺塔有13層,高26。5米,塔的正面刻有「三聖舍利寶塔」的塔名。它經過了16次地震仍然基本完好,它還有一個名字叫「蛤蟆塔」。為什麼叫「蛤蟆塔」呢?爸爸給我講:從前,它裡面有一對 金蛤蟆,因為兩隻一起叫,所以聲音很洪亮。後來,一位僧人把雄金蛤蟆盜走,只剩下一隻雌金蛤蟆,響聲不如以前。每當遊人在塔的四周叩石、擊掌,就會聽到呱呱的蛤蟆叫聲,聲音又響又快,所以 又稱蛤蟆塔。是中國歷史上最悠久的四大回音建築之一。
再介紹一下我國歷史上建置最早的雄關要塞之一,因關在關中,深陷如函,故稱函谷關。這裡曾是戰馬嘶鳴的古戰場,素有「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之稱。圍繞著這重關名城,流傳著「紫氣東來」 、「老子過關,雞鳴狗盜」、?「唐玄宗改元」等歷史故事和傳說。唐太宗、唐玄宗、司馬遷、李白、杜甫、白居易、司馬光等歷史名人、志士臨關吟詩作賦,流傳至今的有100餘篇。?
還有新石器時代的仰韶文化遺址,至今已有5000年至7000年,因發現在仰韶村而得名。精美的彩陶是仰韶文化獨具的特點。?
在有就是西周晚期至春秋早期的虢國車馬坑。現在叫虢國博物館,館內有出土的青銅器、玉器、車馬坑和國君墓遺址。虢國墓地是我國迄今為止發現的唯一一處,規模宏大、等級排列保存完好的西 周春秋時期大型邦國公墓,這裡還有中華第一銅柄鐵劍等國家級重器。?
最後我給大家再介紹一下舉世聞名的黃河大壩,它是中國人自己在黃河上建造的第一個大壩。大壩北鄰山西省,西鄰陝西省,被人們稱為「豫西金三角」,還被譽為「萬裡黃河第一壩」。我去年去 參觀大壩時,大壩中間有兩隻大腳,兩腳跨兩省,一個山西省,一個河南省,又稱「一腳跨兩省」。站在雄偉壯觀的壩頭上,能看見滔滔黃河水打在三個怪石上,它們的名字叫:人門、鬼門、神門,三 門峽因此得名,又名中流砥柱。?
歡迎來我的家鄉三門峽,只有你身臨其境,你才能真正感覺到它們的美麗,感覺到它們的雄偉壯觀,才能有意想不到的收穫。
篇三:家鄉的名勝
運城本地的名勝,著名的有永濟的鴛鴦塔、普救寺、五老峰、黃河大鐵牛、王官峪;垣曲的稷山、大佛寺;鹽湖區的舜帝陵、解州關帝廟、常平關帝廟、池神廟、常平影視城;芮城的風陵渡等。其 中我最喜歡的是我的故鄉——解州關帝廟。
解州作為關公的故鄉,關帝廟興建的歷史頗早。據有關碑刻記載,遠在陳隋之際,解州關帝廟已經修建。宋元到明清,隨著社會各界對關公美化、聖化和神化的浪潮不斷高漲,又對解州關帝廟進行 了多次大規模的修復、重建和擴建。
目前的解州關帝廟,總佔地面積有七點三萬平方米之多,為海內外眾多關帝廟佔地面積之最。中軸線北端的主廟,是一個單元甚多而又層層展開的巨大建築群落,主要由琉璃龍壁、端門、午門、御 書樓、崇寧殿、刀樓、印樓、春秋樓和眾多牌坊組成,是進行關公祭祀活動的主要場所。主廟內的主體建築,規模宏大,氣勢非凡,雕梁畫棟而又莊嚴肅穆,身臨其境,不能不使人對關公肅然起敬。中 軸線南端的東側,建有「萬代瞻仰」的石牌坊一座,中軸線南端西側建有「威震華夏」木牌坊一座。這兩座氣魄宏大的牌坊,向世人昭示著關公及關公文化在中國古代歷史上的顯赫地位,令人的敬仰之 情油然而生。中軸線北端東西兩側,為基本對稱的主廟附屬建築,如追風伯祠、長壽宮、崇聖祠等等。這些附屬建築,與主廟一樣,無不籠罩在莊嚴肅穆的氣氛之中,但卻又有著主廟所不可替代的功能 :加深人們對關公生平、身世的理解,延伸和加強對關公的崇拜與敬仰。
在解州關帝廟後院北部。與午門、御書樓、崇寧殿等垂直排列,並以矮牆相隔,自成格局。樓內有關羽讀《春秋》像,故名。寬7間,深6間,二層三滴水,歇山式屋頂,總高約30米,雄偉壯麗。樓 頂彩色琉璃覆蓋,光澤奪目。樓內置關羽金身坐像,樓上閣形龕內塑關羽觀《春秋》側身像一軀。樓內東西兩側,各有樓梯36級,可供上下。登樓遠眺,鹽池白似銀湖,中條山翠若屏障。
在漫長的中國封建社會中,尤其是宋元明清一千餘年的社會中,解州關帝廟是進行中國傳統道德文化教育和感化的神聖殿堂。在這漫長的歷史歲月中,一朝又一朝的最高封建統治階層,通過加封、 賜匾、祭祀等活動,在這裡對他的臣民灌輸著封建倫理道德和封建綱常思想;一批又一批的庶民百姓、芸芸眾生,也一次又一次地來到這裡參拜祭祀,虔誠地從關公身上學習為人處世的原則和品格;在 國家和民族危難之際,有著「天下興亡,匹夫有責」之感的人們,在這裡通過對關公的祭拜,接受忠於國家和民族,勇於保家衛國的教育。
明人呂子固在《謁解廟》詩中,曾無限感慨地吟詠道:「正氣充盈窮宇宙,英靈烜赫幾春秋。巍然廟貌環天下,不獨鄉關祀典修。」真實地反映了那個時代人們對關公的崇拜和敬仰,以及關帝廟遍 布天下的盛況。
當年關羽,今日關公。願我們的武聖爺爺長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