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四季網

觀電影活著後有感

2023-08-02 20:19:38 2

  篇一電影活著觀後感

  這是一部給我留下深刻印象的電影,演員們專注的演繹更是深深的觸動了我。整部電影,無論是從藝術效果上來看,還是從歷史角度,電影所蘊含的人生觀來看,都極具感染力和欣賞性。

  這部電影,我已經看過好幾遍了,印象最深刻的一次,那是一個寂靜的深夜裡,我一個人對著電腦看著細細的體會著其中的滄桑和歡喜。每次看完內心深處都會浮沉著一股股的感動與同情,那晚更是思緒飄飛,很晚才睡著,現在希望藉此文以表達出自己對此電影的觀後感。

  首先,對於電影的名字,叫做活著,我認為這達到了一個先聲奪人的效果。為什麼叫活著,這顯然讓人會不自禁的去思考?可以想到,影片中主人公勢必經歷著一種特殊的時代活著生活方式,以至於生活對於他來說是一件不容易的事,而活著也必將作為主人的信念支撐著他以及身邊的人活下去。試想,21世紀的人們有多少人會為活著而艱苦的走下去會以活著為信念為動力呢。

  沒錯,這是一部以新中國成立前後幾十年為背景,講述著主人公福貴及其朋友,家庭乃至整個當時社會的人們為了活著都經歷著各種各樣的生活的考念,有痛苦,有歡喜,有離別,有團圓。從福貴來看,他的身份發生了一次大轉變,從大少爺變成妻離子散家破人亡的流浪漢,因為生性好賭,也因為龍二的卑鄙厚顏,這與當時的社會風氣和背景無不有關係。然後,為了活著,福貴像當時的中國一樣,從無到有,從有變好,一步一步的生活開始有了好轉,妻子也回來了,家總算暫時團圓了。

  的確,這只是暫時的團圓,四五十年代,中國發生了許多大的事件,文革便是殃及全國上下的一次重大災難。文革是一個特別重要的時期,也是特別荒唐特別殘忍的年代,雖然我對歷史了解的不多,但每次我看到聽到,文革時期,多少的有為青年,多少的革命先輩,多少的學術權威被打到的時候,我的心裡好恨好痛,那時為什麼會如此荒唐,就像影片中的王斌教授一樣,明明是醫院中首屈一指的婦產科教授,卻被指為走姿派,而取代這些資深專家的卻都是一些世俗的初出茅廬的學生們,這也是直接導致福貴的女兒死亡的原因。她的女兒不是因為簡單的難產而死,而是因為產後出血她們竟然不懂如何護理而至。這讓我想到人活著到底是為什麼,我想了很久,後來有一天半夜我忽然想到了,覺得這裡的「活著」並不是指「好死不如賴活」,不是純粹地為了活著而活著。而是因為有這些感情的聯結,一個人的活著,不僅僅是他個人在活著,也是因為他是其他人賴以活著的精神動力,而他又因別人的活著而活著。有了為別人而活,別人也因我而活的信念,這「活著」就不是「賴活」。

  是呀,鳳霞的死牽動了多少人的心啊,還有有慶,他們的死,讓他們的父母也就是福貴和家珍,是否還記得,當福貴看著滿身鮮血淋淋已經步入天堂的有慶自己的兒子的時候那悲痛欲絕的嘶喊聲嘶力竭的痛苦,活著真的不是一個人的事,還有家珍,縱然那麼多人攔著她,她也是想看看自己的兒子,那麼的難過那麼的傷心,那個時候她的生命多麼脆弱,所以活著不是賴活而是因為和身邊的親人朋友有著感情的聯繫。

  在看片子的時候,我常想,電影的重點是要表現文革時期的荒唐殘忍呢還是要表現對於生活的壓迫,活著是唯一的選擇,活著是關鍵呢。我想兩者都有。「活著」的福貴在影片的開始和結束都說了關於小雞的話,兩者有很多的相似,只是在最後說變成什麼的時候,結尾的時候福貴暗示著生活會越過越好。也總算給觀眾一個歡喜的結局。

  最後我想說說福貴的妻子家珍,家珍的扮演者是鞏俐也是我很喜歡的演員,片裡她是一個真正的好妻子好媽媽,她幾次都說了,我不圖什麼,只圖和你過個安穩日子,確實,福貴也確實有福氣,有家珍這樣的好老婆。生活判了很多人死刑活著走資派,但我相信對於家珍這樣的好女子,生活最後都會給與她幸福和美滿。

  行文至此,大致寫出了自己觀看電影《活著》後內心的一些真實的想法,但是承蒙老師教誨,如有不得當之處還望老師給與教導。

  篇二電影活著觀後感

  看完《活著》這電影,從內心早就想寫點什麼,但頗感苦澀,很難落筆。

  《活著》講述的是中國四十年代至六十年代一個富有家庭裡發生的故事。故事的主人公是一對夫婦,丈夫徐富貴,妻子家珍。紈絝子弟福貴由於嗜賭如命從解放前的富家子弟由於吃喝享樂,沉迷於賭博,最終把家裡的財產輸得一乾二淨。父親因為他的墮落氣得生病而死。從此,家破人亡,他們兩口子不得不面對苦難的生活,經歷解放後的大躍進,人民公社和文革一家人的經歷。

  說實話,電影一開始,看著家珍的眼淚和富貴的嗜賭的鮮明對比,站在一個女人的角度,我是恨富貴的,心裡一直在祈禱他轉身離開那個喧鬧的賭場,可他沒有,故事就這樣展開了。

  富貴家境衰落,他妻離子散的悲劇是他走上墮落的不歸路,成日不思進取吃喝賭博的結果。從影片中我們可以看得出富貴固執的本性,他漠視父親和妻子的多次規勸,執迷不悟,最終致使家境衰敗、貧窮潦倒,天天過著痛苦的生活。他曾被國民壞人抓住並差點喪命;他曾在被別人鄙視的環境中醒悟。也就是在那時候,他才反省以前的事,才真正懂得幸福的價值。影片中有一個關於他教訓孩子的情節值得我們思考。「小雞長大會成鵝,鵝長大會成羊,羊長大會成牛。」小雞怎麼能變成鵝呢?或許想告訴孩子,再貧困弱小的人也能成為生活的強者吧。是啊!生活雖然不是什麼時候都盡如人意,但只要付出努力,擁有信心,明天將會更好。

  另外,影片中另一重要的角色家珍又是怎麼樣的人呢?我在看到家珍流淚時心就開始痛,手牽著小孩,肚子還懷著小孩,在那裡苦苦的哀勸那個不珍惜自己的所謂的丈夫,希望她轉身離開那個愛她還不如賭博、不顧家的富貴,希望她遇到一個上進的、疼她、惜她的男人……那也是只是我的「希望」,她兵沒有這樣。家珍是個既通情達理又溫柔賢惠的妻子。人總是有喜怒哀樂的,家珍有時也生丈夫的氣,所以她才在懷孕時帶著個啞巴女兒回娘家。可是富貴那時候怎麼知道家珍——一個已經把自己的生命交給他,一個夜夜哭泣勸告丈夫不要賭博的妻子正在家鄉艱難地供養著孩子,並且期盼著他早點醒悟。要是沒有毅力,沒有信心,說不定這個柔弱的農村婦女早已經沒有勇氣生活在這世上了。這個女人的生命是很苦的,也是很堅韌的。富貴這個男人不懂得珍惜她,所以他們倆才只能過著艱難困苦的生活。

  富貴和家珍的故事伴著前進的歷史走到中國建國初期。這期間,他們的孩子友慶被春生(他們的老朋友)騎車撞死了,這個可憐的孩子再也沒有機會品嘗媽媽給他做的12個餃子了。還有一個令人痛心的情節是富貴的女兒在生孩子時也不幸死去了。六十年代的文化大革命讓許多知識分子被批判為資產階級,影片中的醫生是個典型的例子。如果給富貴的女兒接生的接生員是個有經驗的醫生的話,這個悲劇就不會發生了。親眼看著自己的孩子死去,身為父母該有多痛苦呀!多少人能承受住孩子死去的打擊而不喪失理智和生活下去的勇氣啊,可富貴和家珍他們卻能面對現實,承受苦難,頑強地活著!

  令我感動的是福貴的妻子家珍對福貴的真誠的生死與共的愛情,在福貴家庭沒落時,不離不棄,同呼吸共患難,以及對老人和孩子真誠的愛,有福同享,有難同擔,這看似偉大的愛情其實同我們的父輩所經歷過的和所擁有的愛情沒有區別。想想今天,生活富足了,可能一起吃苦一起奮鬥的年輕夫妻有多少。我在一個婚姻節目裡看到一個真實的故事:妻子(年輕貌美)因為與丈夫吵架離開,丈夫沒有追出去而要求離婚,原因是因為覺得丈夫不夠在乎自己。對比的多麼鮮明,諷刺的多麼有力。可笑,可悲!

  餘華是這樣解釋「活著」的:活著,在中國的語言裡充滿了力量,它的力量不是來自於吶喊,也不是來自於盲目的進攻,而是忍受,去忍受生命賦予的責任,去忍受現實給予的幸福和苦難、無聊和平庸。嗯,忍受,只是兩個字,可又有多少人能夠承受之重啊。現在這個社會,不說遠處,就拿身邊的故事說事吧。才在這不久前,重慶大學的一女博士就這樣從高樓上從身一躍結束了她的「痛苦」,結束了她的生命。這就是我們國家和她家裡人拿重金培養出來的人。她懂得道理和知識不比一般的百姓少吧。她還尚且這樣輕生,不能承受生活壓力之重,那還有的芸芸眾生呢?悲啊,嘆啊!

  故事平淡真實,福貴兩口子悲悽的大半生,伴隨著一個個生離死別的場景。但不知不覺地被他們的「悲慘」命運感動了,品味到了什麼叫人生,人為什麼要活著……不能說這部作品多麼偉大,只說他真切地告訴了什麼叫活著……命運如此,福貴有得選擇嗎?人在命運面前顯然渺小、茫然和脆弱。

  累,悅納!

  苦,接受!

  痛,生並努力幸福!

  活著就是幸福!

  活著就是修行!

同类文章
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

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

  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怎麼寫?《阿甘正傳》這部電影,感覺非常的真實,並且令我感動。以下是小編為您整理的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相關資料,歡迎閱讀!  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1  WhenIfirstsawthismovieIdidn'tappreciateitlikeIdonow.Because
愛課程網《學習心理學》觀後感

愛課程網《學習心理學》觀後感

  龐維國教授講課時深入淺出,列舉了很多生活化的例子來說明問題;課堂生動、有趣,語言幽默(比如「開汽車的時候最好不要玩深沉」);講解細緻,抓住要點。  愛課程網《學習心理學》觀後感  觀看愛課程網《學習心理學》的智力技能和動作技能專題,看了一會龐維國老師的講解,我就被他風趣幽默、深入淺出的講
拉貝日記觀後感

拉貝日記觀後感

  《拉貝日記》講的是慘絕人寰的南京大屠殺.影片整片非常壓抑,隨著影片的深入,日軍暴行的深入描寫,觀看的心情也越來越沉重.影片結束以後,心中仍然非常難受.給人的震撼感自然不言而喻.  《拉貝日記》電影觀後感  給我感覺最深的印象就是,這沒有過多的刻畫屠殺的場面,但是同樣讓人感受到1937年南
兒童電影《憤怒的小孩》觀後感

兒童電影《憤怒的小孩》觀後感

  孫小傲因為父母長期在外工作,把全部的精力放在了打工賺錢上面了,無暇照看他。無奈之際,他和爺爺相依為命,誰知他的爺爺整天都把心思花在了找老伴的事情上。孫小傲受到了冷落,內心充滿了彷徨、孤獨和苦悶。  《憤怒的小孩》電影觀後感  前不久,學校組織我們觀看了兒童電影《憤怒的小孩》,隨後我感到了
念書的孩子觀後感800字

念書的孩子觀後感800字

  每天晚上給爺爺讀故事、讀課文,已經是開開生活中不可卻少的一部分。看到爺爺欣慰的笑容,是開開一天中最幸福的時候。但這一切都隨著爺爺的離開而逝去,爺爺的笑容已是開開最珍貴的記憶。  念書的孩子觀後感  還記得那一聲聲童稚的朗讀聲嗎?就是那些天籟之聲溫暖了無數人的心。  每天晚上給爺爺讀故事、
念書的小孩觀後感

念書的小孩觀後感

  這是一個催人淚下的故事,主人公代表著兩個群體:空巢老人與留守兒童。一直以來,我們都未能給予足夠的關注,或者說,我們那風華正茂的一代,在現實的無奈逼迫下,把最需要關心的上一代和下一代滯留在一起,造成了千千萬萬個開開和他的爺爺。  念書的孩子電影觀後感  在電影《念書的孩子》中,九歲的開開從
看念書的孩子觀後感

看念書的孩子觀後感

  路開是一個活潑開朗、孝順懂事又勤奮好學的孩子,每天都給爺爺讀書,雖然錯誤百出,但語氣到位,講的娓娓動聽。他和爺爺相依為命,每天晚上都在等身在遠方的爸爸媽媽打來電話,也許這就是開開的精神支柱吧!開開是不幸的,但他是堅強懂事的,他那種超出同齡孩子的堅強實在是讓人感到心酸。  看念書的孩子觀後
廣州烈士陵園觀後感

廣州烈士陵園觀後感

  大學生參觀廣州烈士陵園有感第1篇  清晨,黨員和我們入黨積極分子一行人踏上了參觀學習廣州起義烈士陵園之旅。時值農曆十一月,寒氣微逼,天空卻明淨無雲,格外清爽。烈士陵園的早晨並不安靜,很熱鬧。一進大門,便看到了許多晨練的老人家,神採奕奕,使整個陵園充滿了活力,看到了生機。  廣州起義烈士陵
教師孔繁森觀後感

教師孔繁森觀後感

  也許,時間會衝淡記憶,但人們絕不會忘記,20世紀90年代,有這樣一位共產黨員,他的理想,他的信念,他的人格,他的情操,使千萬人的心靈為之震撼。  他,就是原中共阿里地委書記孔繁森。他把自己的一腔熱血灑在西藏高原。  教師孔繁森觀後感  有這樣一位英雄,生活在一個萬象更新的年代裡,在世界最
觀孔繁森紀念館有感

觀孔繁森紀念館有感

  參觀孔繁森紀念館有感  來到孔繁森紀念館大門口,門上的幾個由江澤民主席題寫的鎦金大字:「孔繁森同志紀念館」,在陽光照耀直下熠熠生輝。這不僅體現了孔繁森同志紀念館作為山東聊城教育基地的重要地位,也顯示了孔繁森同志的精神永遠閃耀著光芒。進入紀念館,孔繁森同志高大威猛的石像形象就迎入了我們的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