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南京南京》觀後感1000字
2023-08-02 15:23:44 2
導語:《南京南京》電影完整版故事講述的是1937年12月13日,時為國民政府首都的南京城淪陷,部分官員棄城逃亡,但仍有許多官兵留守,誓死保衛這個大廈將傾的城池。以下是yjbs作文小編為您收集整理的影片觀後感,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南京南京觀後感(1)
1937年12月13日,日軍侵略者攻佔南京,由於中國國民黨軍隊抵抗失敗,大批的國民黨士兵潰逃出城,南京淪陷,30多萬軍民被慘遭屠殺,大量的女同胞被姦淫。
影片以一張張南京老城的照片拉開序幕,在炮火轟鳴中城牆在揚起的塵土中坍塌,畫面轉接進城門內,守城的國民黨三十六師的將士們用血肉之軀去阻止準備潰逃出城的國民黨官兵展開一場肉搏,那悲壯的場面,震撼著觀者的內心。
影片中太多的鏡頭讓我印象深刻,同時也感覺到了那種沉痛的心情壓抑,從開始日軍進入教堂,那些神清麻木、內心絕望國人紛紛舉手投降,人人如同待殺的羔羊,沒有反抗的意識,沒有求活的舉動,此時讓人深刻感覺到失去國家保護的人民是最悲慘的人民。
日軍肆意屠殺中國人民的那一幕張狂殘忍的畫面讓我有著義憤填膺的感覺,但是看著影片中那些麻木的看客,我無法描述此時此刻的情感和情緒,當影片中出現大量的中國人被強姦、活埋、燒死,我腦袋一片空白。
生命在戰爭中是如此的弱小和不堪一擊。生命在殘酷的戰爭中沒有了活力和色彩,我無法想像那些屠殺者的內心是一種什麼樣的扭曲,面對著滿城的廢墟,面對著被蹂躪的成千上萬的婦女,面對著遍地的死屍……卻仍然繼續著獸性的發洩,繼續著暴行的肆虐。
我想也許有些日軍士兵也是出於無奈,因為身為軍人的他們是在執行著日本帝國主義頭子的野蠻政策,同樣的他們也有爹娘和兄弟姐妹,所以當我看到角川的眼神和歇斯底裡的吶喊,我猛然間明白了,明白了他也在痛恨這種慘無人道的殺戮,可迫於軍命的強制,他又不得不繼續著違背自己意願的行為,最終成為歷史唾罵的對象。那種無畏的掙扎、迷茫的彷徨、無奈的服從,從他捲入這場戰爭開始就一直伴隨著他。
影片從開始的鏡頭對準了這個主角開始,就打下了一個伏筆,被壓抑的情感最終要有一個爆發的突破點,讓人物的鮮明個性的刻畫達到一種轉折,在影片的結尾,主角角川在放走了即將被執行槍決的兩個中國人後,內心底層那種被壓抑與反抗壓抑的情緒達到了頂點,手中那把沾滿累累血跡的槍口對準了自己,以一種解脫了的輕鬆來結束了罪惡的生命,同時也結束了內心那種煎熬。
導演陸川說的好:南京是榮光之城,抵抗之城。不是處在當時環境是很難想像那時候的處境!「南京」留下來的是光榮,是懦弱,還是屈辱,就要看我們怎樣的去理解!就我觀看了影片後,從我個人的感情出發,我覺得南京的軍民在抵抗敵寇入侵的時候,顯得有些茫然和麻木,奮起反抗的力度不大,多數人的心態在驚恐中放棄了求生的反抗,把自己的生命交給了對方變成任人宰割的羔羊。
影片中只有在做最終反抗的那一夥國民黨軍人因反抗失敗後被殺之前,一個士兵發自內心深處的吶喊,喊出了:「中國萬歲,中國不會亡!」的鼓舞人心的話語,接著大群人一起喊出了:「中國萬歲,中國不會亡!」。那氣壯山河的氣勢,讓我的心被激勵起來,也讓我感到中國人民的不屈。
整個影片的情節緊扣著30多萬軍民被屠殺這一主題,造成這一歷史悲劇的主要原因就是當時的國民政府放棄了南京,國民黨眾多軍官不戰而逃,僅僅留下那些不願意逃跑的殘餘力量坐著頑強的抵抗,雖然在南京城內多次襲擊、擾亂敵人,但是最終因寡不敵眾而宣告失敗,從而致使30多萬軍民成為日軍屠刀下的冤魂。
影片中那個經典的畫面深深地印刻在我腦海中,就是小豆子最後逃了出來,吹著蒲公英,讓人感動,使人欣慰!
影片的結尾,出現了瞬間的彩色背景,我想那是導演的點睛之筆吧,從彩色背景中讓人看到了希望。就如導演陸川的一句話:那個時候,活著,是一種抗爭;而死亡,也是一種抗爭!
歷史留給我們的是痛苦,也是教訓,更是一種激厲,歷史也警示著我們一個簡單的道理,那就是中國只有強大了,才不會被外國欺躙,只有自己強盛了,人民也才有安全感和自豪感。歷史已經翻過了那一頁,可是留給我們的屈辱卻是永遠也翻不過去,讓我們銘記那段歷史,緬懷戰爭中為反抗入侵,保家衛國而獻出青春熱血和生命的軍民,讓我們永遠記住和平來之不易,歷史不可忘記。
南京南京觀後感(2)
時間總是流沙般飛逝,日子一天比一天過的幸福。可有誰還會想起那些被殘殺的30多萬同胞?有誰會去批判日本人的罪行?南京啊,南京,我為你祈禱。
抗日戰爭是1931年9月至1945年8月,中國人民進行的14年反抗日本帝國主義侵略的偉大的民族革命戰爭,也是一百多年來中國人民反對外敵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勝利的民族解放戰爭。
令我印象最深的便是1937年12月13日的南京大屠殺了。那是日本侵略者在中國南京製造的慘絕人寰的大屠殺,日本人的手段殘酷,30多萬的中國同胞被無辜殺死,那是一條條鮮活的生命啊!日本人卻否認歷史,篡改歷史,扭曲了史實,這是多麼可恥啊!可是我們中國人呢?可多少中國人記住了這段歷史?
第一次在看南京大屠殺的紀錄片時,我的心裡懸了塊石頭。那一幕幕殘忍的片段,那一個個血腥的場景,那一聲聲悲痛的慘叫,無時無刻對我不讓我戰慄。我痛恨那無情無意的日本侵略者,我痛恨那些歪曲史實的日本人,我更痛恨我自己那樣的無能為力。如果時間可以倒流,我願我能帶領著南京人民反抗日本侵略者,哪怕是犧牲了,哪怕我此生不再有,我也無憾。可我知道沒有如果,而我現在唯一能做的只是珍惜現在?,不讓歷史重現,要好好的銘記歷史。
還記得那個《南京大屠殺:被遺忘的二戰浩劫》的美籍華裔女作家張純如嗎?那是對二戰中最令人髮指的一幕作了果敢的回顧,改變了所有英語國家都沒有南京大屠殺這一歷史事件詳細記載的狀況,也喚醒了華人世界對這段歷史的記憶。。而她卻因此患上抑鬱症而自殺生亡,可她卻未後悔過。一個柔弱女子願意站出來,這種精神實在難能可貴。我也敬佩這位偉大的女作家,她的舉動不但震撼了一個人,而是整個世界。
對於純如的父母和孩子,他們失去的是女兒和母親;對於中國人,他們失去的是一個正直的同胞和朋友;而對於整個世界,他們失去的則是一個勇於說真話並努力讓別人相信事實的人。
近期正在放一部影片《南京南京》,以「南京大屠殺」為背景講述故事。片中有兩條線索,通過一名普通日本士兵和一名普通中國士兵在南京大屠殺期間的經歷,揭示在1937年南京瘋狂殺戮強姦掠奪的背後,戰爭對人性的摧殘。而觀看過此片的人無一沒有流下熱淚,而當我看完此片時,我知道我再也無法忘懷這段血淚史,也無法再去直觀南京大屠殺了,因為我已看透這段歷史,我怕我也會如同張純如那樣患上抑鬱症。
南京啊,南京,我為你祈福。願世人記住這段血淚史,願日本人承認他並以此為戒,願我們的祖國更美好……
南京南京觀後感(3)
一口氣看完了這部電影,我心潮澎湃。
刺耳的防空警報,鋪天蓋地的槍聲,日軍官兵的獰笑聲,南京人民的口號聲,甚至從廢墟中傳出的無望的呼聲似乎猶在耳邊。灰色的空中掠過的飛機,一隊隊綠衣的日兵,難民身上的血跡,奪目的太陽軍旗似乎也歷歷在目。
歷史的畫卷向我鋪開,1937年12月13日,這是一個令中華民族難忘的日子。「萬人坑」,「慰安婦」,一個個鮮紅的詞跳入眼中,這些都是侵華日軍一手創造的歷史,血腥的歷史!
《南京!南京!》是一部歷史題材的巨著,影片用獨特的歷史視角及極具張力的黑白敘事影像,講述了一段屬於中國人自己的抗爭。1937年12月13日,日軍侵佔中國當時的首都南京,對中國軍民展開長達6周的屠殺,史稱南京大屠殺。本片以此為背景,用真實的記錄將那段黑暗的歷史重現,告訴每一個中國人:在那段幽暗的黑色歲月裡,我們中國人是有過不屈不撓的抗爭的!在暴行面前,它的抵抗,它的自我救贖,它的力量是很強大的。他們掙扎過,可能軟弱過,但在死亡的這座城市中間,他們最終都用自己的方式活出了尊嚴,也許很多人在半道上就死了,但是有些人是倖存下來的,至少那希望要倖存下來。
《南京!南京!》開啟了一個新的視角,告訴人們——南京是一座抵抗之城。不論是軍官陸劍雄、歸國女教師姜淑雲、還是舞女小江、拉貝秘書唐先生,都在用自己的方式作著抵抗,正如70多年前,我們的先烈,用他們的血肉之軀在這座死亡之城浴血奮戰著。這,是一部中國人拯救中國人的歷史。
日本法西斯在中國犯下了滔天罪行,二戰後,他們受到了應有的懲罰:日本甲級戰犯,侵華戰爭的製造者東條英機,土肥原賢二被判絞刑,有些戰犯也被判處無期徒刑。但是日本法西斯就真正在日本消失了嗎?不,它正準備東山再起,醞釀新一輪的戰爭。你瞧,日本現首相,自民黨總裁安倍晉三在去年底參拜供奉甲級戰犯的靖國神社,不就是一個預兆嗎?近期日本廣播協會(NHK)新會長籾井勝人聲稱「每個國家都曾存在」隨軍「慰安婦」、不應單獨批評日本,安倍內閣右翼勢力千方百計地想要修改和平憲法,發展國防軍,解禁集體自衛權,其野心昭然若揭。日本更篡改歷史教科書,否認慰安婦事件,給亞洲各國人民也帶來了深重的傷害。
相比之下,同為二戰戰敗國的德國,認真反思戰爭的罪行,已經成為一個和平國家,與日本目前的現狀成鮮明對比。1970年12月7日,聯邦德國前總理勃蘭特雙膝跪在波蘭猶太人死難者紀念碑前。那驚人一跪,站起來的是整個德國。
我衷心希望,日本能夠承認侵略罪行,真心向世界人民道歉,祈求人民的原諒。同時,遵守和平憲法,維護世界和平。南京,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