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四季網

觀《最好的我們》有感範文兩篇

2023-08-03 00:42:13

  觀《最好的我們》有感(一)

  《最好的我們》是一部電視劇,青春劇,講的是耿耿和餘淮兩個人的感情故事,兩個高中生的故事,還有女生耿耿的閨蜜們,還有路星河這個瘋狂追求耿耿的人,觀《最好的我們》有感。我就不能看這種愛情片,尤其是青春題材的,我這個人太過於多情善感,沒辦法,性格定了,想改也改不掉,看完這部劇又是一頓心潮澎湃。

  也是根據小說改編的,近幾年這種小說改編成電影的好多。不過不同的是,並誒有打胎什麼的,講的更多的是兩個人的高中生活,感情培養階段。

  第一集,有一句話很好:"當時的他,是最好的他,可是很久很久以後的我,才是最好的我,最好的我們之間,隔了一整個青春,怎麼奔跑,也跨不過的青春。"耿耿可愛啊,90後吧,現在都是90後的天下了,是我喜歡的類型,年輕就是好,不用化妝,就漂亮的很。耿耿說:"相機是要記錄生活的",說的真好。耿耿和餘淮,這兩個名字註定就要有一段感情的啊,當然,這是小說。

  第二集,餘淮要和耿耿一桌,耿耿說,我願意,哎,就像是說我願意一輩子和你在一起一樣。

  第三集,耿耿坐機車,戴頭盔的樣子真是美,可愛。耿耿說"突如其來的不一定是災難,也有可能是驚喜。"

  第十七集,耿耿為了餘淮放棄學文。

  後面很多內容,當時看的時候沒有記錄,現在也懶得一集一集再看一遍了。說幾個印象大的地方吧。

  簡單和韓敘是同桌,是髮小,簡單從小就喜歡韓敘,高中時更是無微不至的照顧韓敘,原本註定在一起的一對,結果並沒有在一起。其實這就是現實,愛情歸愛情,現實歸現實,感情真的很脆弱,感情需要維繫。

  大家看見韓敘和貝霖在賓館門口抱著,就以為他倆開房了,其實並沒有,是貝霖因為爸爸有外遇而傷心,可是誤會就這樣產生了,又不能解釋,或者說應該解釋但韓敘的性格太好沒有解釋,導致簡單和韓敘最後沒有在一起。有些感情註定要留在心裡,留在記憶裡。

  整部劇給我感觸最大的一句話就是,班主任在教室裡說的:"可以有喜歡的人,關鍵是能不能和喜歡的人一同成長,你的努力能否配的上她,你能否給她幸福。"我覺得這句話真的是太精闢太精闢了。回想青春期的愛情,簡單純潔,刻骨銘心的更是不在少數,但為什麼最後沒有走到一起呢,究其根本原因就是沒有成長。有的是兩個人都沒有成長,就被生活瑣事壓倒了,有的是一個人成長了一個人沒有成長,就不合適了。健康的兩性關係應該是相互仰慕,平時自己努力提升自己,讓自己配得上對方,兩個人一同成長。

  最後的結局吧,路星河向耿耿求了50多次婚,耿耿都沒有答應他。餘淮出現不久,耿耿的心還是他的。當然,這是小說,我覺得現實中並不會這麼完美,等一個人十多年,太難了。路星河好像是排成電視劇後虛構的人物,不過我覺得現實中,一個正常的女性,是很難抵擋路星河這樣家境好,有思想,真心愛你的男人的。耿耿是愛情的代表,象徵著人類最美好的情感。

  回到那個問題,自我成長的問題。耿耿選擇了自己喜愛的攝影作為事業,辭職公務員,自己開攝影室,拍自己喜歡的東西,也會打扮了,更漂亮了。最後耿耿還是選擇了餘淮,我認為還有一個原因是餘淮也在進步,雖然高考後餘淮失蹤了,可是他也是考上了清華,雖然因為媽媽生病沒有去,但自己現在也是博士畢業,很優秀。如果餘淮後來墮落了,我覺得耿耿也不一定會選他。感情要有,現實也要考慮。

  那個美麗的學姐的故事,文科女暗戀理科男,兩個都是年級第一。在學校時沒有在一起,後來畢業後結婚了,請耿耿在學校給他們拍婚紗照,耿耿說了一句話,"感情這種事,就是成王敗寇。"說的太有道理了,過程重要,結果更重要。

  故事的結局以兩個人在一起為完美。少有的圓滿結局。現實中,又有多少人能在該明白的時候明白這些道理呢。愛情本來就不只是一種肆意妄為的情感,更是一種需要培育呵護的過程。我喜歡《西廂記》,因為書的主旨就是"願天下有情的,都成了眷屬。"

  耿耿是一個優秀的女孩子,換了是我,我也會愛上她。她的好不止在於外表,其實從當代人的審美來看,耿耿的外表並算不上是美女,圓臉,更偏向可愛的類型。這裡插一句,有的男人覺得自己的老婆不夠美,搞外遇什麼的。我覺得這種人就是敗類,她不美,你為什麼愛上她,或者是你自己不優秀找不到美的,你怪誰。如果說結婚前的美是女生自己的事,那結婚後的美就是男人的責任。你掙很多錢讓媳婦不用上班整天去美容,你的女人怎麼能不美,女人的美真的很短暫,現在美不美不算什麼。誰美的更長久才是關鍵。

  耿耿的美在於她的勇氣,對愛的追求,對生活的嚮往,對美的熱愛。她是一個愛拍照,愛美的人,捕捉生活中的美,為了自己的追求多次辭職,做自己喜歡做的事,這份勇氣難能可貴。對待愛情,耿耿堅持自己心中的所愛,我愛餘淮,我就等他,我看中的,我就堅信。餘淮是個優秀的人,但在愛情上,餘淮不算是個男人,我是這麼認為的,觀後感《觀《最好的我們》有感》。在愛情上不主動,不明確,雖然他也是深愛著耿耿,但是他並不想路星河那樣大膽地說出來,去做。這也就是小說,在現實中,耿耿早就被別人追跑了。上哪兒哭去。

  班主任也是一個剛上班的老師,真誠,教育觀良好。教師真的是一個靈魂職業。我也有一個教師夢,可也只是一個夢了。

  總結一下吧,我有點過於感性了。小說和現實還是要分清楚一點,不能過於理想主義。愛情要有,要相信愛情,更要努力奮鬥讓感情更穩固。要堅強,要勇敢。要讓自己配得上對方。

  觀《最好的我們》有感(二)

  前幾日心血來潮買了一套《最好的我們》同款校服,今天穿著招搖過市了一天,騎車經過教學樓看門大爺身邊時,大爺腦袋跟著轉了180度。

  我很少看網劇,卻一本正經追起了《最好的我們》,只因這部劇能讓我想起我的初中生活(高中實在太乏味枯燥了,可以直接跳過)我曾說過,我張揚的青春只屬於初中那三年,那時的我們就像還沒裝進容器的水,隨心所欲肆意流淌著。我記得那時的天藍的透徹入骨,藍的沉默深遠,陽光像玻璃片一樣一片片紮下來,落在地上碎了一地水晶。

  我們班是住宿班,也是年級的最後一個班,和其他幾個住宿班一樣,沒有規矩,沒有方圓,偶爾打架鬥毆,時常尋釁滋事,早戀就像開玩笑,逃課就是撒泡尿。

  剛滿13歲的我就被父母送去寄宿。開學第一天,我還像個剛踏出家門的小孩,抱著玩具狗狗一個人站在走廊上,眼底藏著膽怯和不安,四面高高的教學樓圍成一個"口"字,像一處充滿未知的深井,不知湧出的是清冽的井水,還是渾濁的泥漿。

  但很快我就體會到家長不在身邊的好處,跟撤了韁繩的小馬駒似的,一開始有點發懵,等明白過來是怎麼一回事,立馬就撒開四蹄盡情體會"蒼茫的天涯是我的愛"了。剛開學半個月,我就因把學生卡甩在教導主任身上被請到校長辦公室喝茶,但當我即將被劃入問題學生的時候,我又不可思議地在第一次月考中考了年級第一,這兩件毫不相干的事碰撞在一起,不僅讓我在同學中樹立了威信,莫名其妙當上了班長,也讓班主任對我的咬牙切齒迅速變成了綿延三年的縱容溺愛。

  初二是最瘋狂的一年。除了數學老師和班主任的晚自習,語物化的晚自習誇張到一小半的位置都是空著的,自行車庫的藍色頂棚是逃出學校的康莊大道,大家心知肚明,誰也無需說破。我不喜歡網吧的煙霧騰騰,在虛擬世界裡也沒有寄託,如果不想上晚自習,只會去操場打籃球。星空下的籃球場坦蕩而不自知,球架在夜色中比白天高大許多,沉默地看著滿球場亂跑的我,不微笑,也不責備。球砸在地面上反彈出一串串沉悶的聲響,就像在湖底寂寞潛行的魚,擺擺尾巴,吐出大大小小的泡泡。

  我還喜歡趴在升旗臺上寫詩,面朝植著人工草坪的大足球場,想像是海子詩中那片目擊眾神死亡的草原,風把同一片孤零零的空曠吹過來又吹過去。我用的是黃頁的保護視力的練習簿,這種本子開學會發很多,總有剩下的。那時也不知道那時候哪那麼多情緒,總是滿滿的寫,滿滿的寫,寫完就往書包裡胡亂一塞,發洩了事。

  和朋友一起更是歡樂和麻煩共存。記得有一次和幾個哥們爬上學校天台玩,天台在最高那幢教學樓的頂上,是學校的禁地,通道處總是掛著一把鏽跡斑駁的鐵鎖,那次也不知道是保安忘了鎖,還是我們撬了鎖,順利登上這塊一覽眾人小的寶地,跟領導視察似的在上面邁著四方步閒逛,居高臨下地和教室門口趴著聊天的學生揮手打招呼。正得意時,招來了值班老師,他抬頭一瞧,嚇得大喝一聲,朝我們這個方向衝來,我們相互使了個眼色,極有默契地分路逃跑,順利逃脫。後來我說,等我畢業後一定要拿著吉他在天台上唱歌,那時就算校長來抓我也不怕。

  所以,很多年後,當我看到路星河搬了一堆樂器到教室連廊上鬧騰,覺得莫名熟悉,曾經那個莽撞瘋狂的誓言又像小草一樣探出頭,輕輕撓著我的心。但我知道,即使再次回到母校,我也只會像個好學生一樣到老師辦公室坐坐,喝喝茶,聊聊大學生活,談談人生規劃,不會再去做那件在大人眼中無比荒誕的事。

  一個時代猝然消逝,在夏天的風中留下空蕩蕩的遺響。《最好的我們》之所以能火,就是有眾多像我這般對過去念念不忘的人。關於那幾年,我還能寫很長很長的故事,今天只是作為看劇有感隨便扯扯。

  路內說:"光陰如梭,一切都生鏽了".我何曾不希望自己能回到200X年,回到那個目光清澈溼潤的年少。

同类文章
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

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

  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怎麼寫?《阿甘正傳》這部電影,感覺非常的真實,並且令我感動。以下是小編為您整理的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相關資料,歡迎閱讀!  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1  WhenIfirstsawthismovieIdidn'tappreciateitlikeIdonow.Because
愛課程網《學習心理學》觀後感

愛課程網《學習心理學》觀後感

  龐維國教授講課時深入淺出,列舉了很多生活化的例子來說明問題;課堂生動、有趣,語言幽默(比如「開汽車的時候最好不要玩深沉」);講解細緻,抓住要點。  愛課程網《學習心理學》觀後感  觀看愛課程網《學習心理學》的智力技能和動作技能專題,看了一會龐維國老師的講解,我就被他風趣幽默、深入淺出的講
拉貝日記觀後感

拉貝日記觀後感

  《拉貝日記》講的是慘絕人寰的南京大屠殺.影片整片非常壓抑,隨著影片的深入,日軍暴行的深入描寫,觀看的心情也越來越沉重.影片結束以後,心中仍然非常難受.給人的震撼感自然不言而喻.  《拉貝日記》電影觀後感  給我感覺最深的印象就是,這沒有過多的刻畫屠殺的場面,但是同樣讓人感受到1937年南
兒童電影《憤怒的小孩》觀後感

兒童電影《憤怒的小孩》觀後感

  孫小傲因為父母長期在外工作,把全部的精力放在了打工賺錢上面了,無暇照看他。無奈之際,他和爺爺相依為命,誰知他的爺爺整天都把心思花在了找老伴的事情上。孫小傲受到了冷落,內心充滿了彷徨、孤獨和苦悶。  《憤怒的小孩》電影觀後感  前不久,學校組織我們觀看了兒童電影《憤怒的小孩》,隨後我感到了
念書的孩子觀後感800字

念書的孩子觀後感800字

  每天晚上給爺爺讀故事、讀課文,已經是開開生活中不可卻少的一部分。看到爺爺欣慰的笑容,是開開一天中最幸福的時候。但這一切都隨著爺爺的離開而逝去,爺爺的笑容已是開開最珍貴的記憶。  念書的孩子觀後感  還記得那一聲聲童稚的朗讀聲嗎?就是那些天籟之聲溫暖了無數人的心。  每天晚上給爺爺讀故事、
念書的小孩觀後感

念書的小孩觀後感

  這是一個催人淚下的故事,主人公代表著兩個群體:空巢老人與留守兒童。一直以來,我們都未能給予足夠的關注,或者說,我們那風華正茂的一代,在現實的無奈逼迫下,把最需要關心的上一代和下一代滯留在一起,造成了千千萬萬個開開和他的爺爺。  念書的孩子電影觀後感  在電影《念書的孩子》中,九歲的開開從
看念書的孩子觀後感

看念書的孩子觀後感

  路開是一個活潑開朗、孝順懂事又勤奮好學的孩子,每天都給爺爺讀書,雖然錯誤百出,但語氣到位,講的娓娓動聽。他和爺爺相依為命,每天晚上都在等身在遠方的爸爸媽媽打來電話,也許這就是開開的精神支柱吧!開開是不幸的,但他是堅強懂事的,他那種超出同齡孩子的堅強實在是讓人感到心酸。  看念書的孩子觀後
廣州烈士陵園觀後感

廣州烈士陵園觀後感

  大學生參觀廣州烈士陵園有感第1篇  清晨,黨員和我們入黨積極分子一行人踏上了參觀學習廣州起義烈士陵園之旅。時值農曆十一月,寒氣微逼,天空卻明淨無雲,格外清爽。烈士陵園的早晨並不安靜,很熱鬧。一進大門,便看到了許多晨練的老人家,神採奕奕,使整個陵園充滿了活力,看到了生機。  廣州起義烈士陵
教師孔繁森觀後感

教師孔繁森觀後感

  也許,時間會衝淡記憶,但人們絕不會忘記,20世紀90年代,有這樣一位共產黨員,他的理想,他的信念,他的人格,他的情操,使千萬人的心靈為之震撼。  他,就是原中共阿里地委書記孔繁森。他把自己的一腔熱血灑在西藏高原。  教師孔繁森觀後感  有這樣一位英雄,生活在一個萬象更新的年代裡,在世界最
觀孔繁森紀念館有感

觀孔繁森紀念館有感

  參觀孔繁森紀念館有感  來到孔繁森紀念館大門口,門上的幾個由江澤民主席題寫的鎦金大字:「孔繁森同志紀念館」,在陽光照耀直下熠熠生輝。這不僅體現了孔繁森同志紀念館作為山東聊城教育基地的重要地位,也顯示了孔繁森同志的精神永遠閃耀著光芒。進入紀念館,孔繁森同志高大威猛的石像形象就迎入了我們的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