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四季網

戰爭故事電影《誘狼》觀後感

2023-08-09 04:39:39

  影片《誘狼》根據真實歷史事件改編,以經典戰例黃土嶺戰役為背景,重現當年擔任晉察冀軍區第一軍分區第三支隊支隊長曾雍雅智誘日軍中將阿部規秀及其所屬部隊進入我軍包圍圈,最終被我八路軍一舉殲滅的精彩故事。下面小編為大家整理了影片的觀後感,一起來看看吧。

  《誘狼》觀後感一

  《誘狼》是一部以解放軍少將曾雍雅在抗日戰爭期間的活動為主線,還原著名黃土嶺戰役全景的歷史題材影片。'狼誘子'是男主角曾雍雅的外號,這外號說的是誘惑敵方進入陷阱的人。引誘狡詐日本軍隊的任務艱巨又危險,想要成為一名優秀的'狼誘子'沒有過人膽識、謀略是不行的,而曾雍雅就是這樣一個膽略過人的八路軍戰士。但在影片裡,主創人員沒有把精力全部用於展示曾雍雅的膽略,在對日軍、國民黨軍隊以及八路軍中的女性軍人描寫方面,也著墨很多,在各方力量之間取得了影像平衡。無論是敵我雙方都拍得有血有肉、真實可信,沒有用貶低敵方的方式處理歷史題材,《誘狼》可謂是良心之作。

  在《誘狼》裡,日本軍官不傻、日本兵也不傻。日軍'名將之花'阿部規秀是日本的山地作戰專家,既熟讀《孫子兵法》、精通中國文化,又有極高的西方戰術修養,喜歡咖啡、也喜歡飲茶。阿部規秀1939年晉升為陸軍中將,同年秋天調集軍隊,對晉察冀軍區進行冬季大掃蕩,成功包圍了曾雍雅的部隊,若非曾雍雅判斷準確選對了突圍方向,恐怕早已全軍覆沒。在圍剿八路軍的同時,阿部規秀還下令屠殺無辜平民,執行槍決的日軍中有一名新兵,面對行將被射殺的中國人瑟瑟發抖,阿部規秀將這名新兵連人帶槍拖至被處決人跟前,握著他的手、逼著他將刺刀插入了中國人的胸膛,而這一切被張英(羅昱焜飾)看在眼裡。

  阿部規秀的形象正是歷史上日軍的真實面貌——既有超高的軍事素養,又冷血殘暴,但日本人也並非生性殘忍、嗜殺,在射殺鮮活的生命時,也會有惻隱之心。一個戰爭機器的產生,需要反覆的洗腦,泯滅其人性,所以普通的日本民眾,也是戰爭的犧牲品。《誘狼》裡清晰的傳達出了這種觀點,無疑是對戰爭進行了深入的反思。在影片的結尾處,日軍潰敗,新兵逃命,慌不擇路,正好被八路軍戰士張英撞見,後者荷彈步槍在手,卻給了日本新兵一條生路。正所謂恨有所起、恨有所終,不盲目仇恨、不擴大仇恨,才是完整的正義,才能永葆和平。

  影片裡的張英不但深明大義,而且能歌善舞、槍法如神,既是曾雍雅的親密戰友,又因為相互欣賞、暗生情愫。張英本是一所高校的校花,為了民族大義投身抗日事業,

  日軍掃蕩時背著傷員躲避日軍;在曾雍雅腦子發熱準備刺殺'叛徒'——國民黨軍隊指揮官程步青(高明飾)時,及時勸阻(事實證明是誤會一場)。大決戰的前夜,我軍戰士發動了攻心戰術,張英演唱的日本民謠令日軍將帥潸然淚下、軍心大亂,而張英與日軍狙擊手的對決更是驚心動魄、盪氣迴腸。《誘狼》這一'巾幗不讓鬚眉'的女性形象無疑是成功的,在豐滿抗戰影片中女性軍人形象的同時,也讓觀眾看到了軍中兒女內心的真摯情感。

  在描繪國民黨軍隊方面,《誘狼》同樣做到了公正客觀、尊重歷史。在抗日民族統一戰線中,國民黨軍隊消極抗日,甚至充當偽軍是事實,但《誘狼》沒有將國民黨軍隊全盤否定。國民黨軍隊指揮官程步青與曾雍雅曾有聯合抗日的兄弟誓約,前者雖不願違背誓約,但又懼怕日本人,只能詐病不參與日軍對八路軍的圍剿,不曾想被侄子奪了權力,部下成了偽軍。待與曾雍雅再次會面時,不僅誠心悔過、堅決抗日,還開槍打死了自己的漢奸侄子,在家國大義面前贖回了尊嚴。雖然國民黨在抗日問題上,有其反覆性,但《誘狼》並沒有將人物刻畫臉譜化,如實描繪了國民黨人在人格與人性上的缺陷,肯定了其在大是大非面前的決斷。

  《誘狼》是一部尊重歷史、忠於歷史的重大歷史題材影片,有力地回擊八路軍在抗日戰爭中'遊而不擊'的誣言。同樣難能可貴的是,影片能夠尊重>電影藝術創作規律,不再一味強調正面人物的人格魅力、人性光輝,而是將所有歷史人物全景展現,將反面人物也還原成人。這樣一群有血有肉戰爭時代的群像,合起來才是完整的歷史。只有最大限度的尊重歷史、還原歷史,才能讓今天未經歷過戰爭的年輕觀眾有所觸動,才能讓更多的人反思歷戰爭,才能更明白今日和平的不易,才能用行動保衛和平。

  《誘狼》觀後感二

  電視劇《誘狼》開播後,連續看了兩遍,每次看完都令人熱血沸騰、心情久久不能平靜。因為這不僅僅是一部很長時間以來難以見到的好劇,更因為他是一段歷史的真實,還因為他是我們軍一位老首長的親身經歷。

  毛澤東軍事思想是在毛澤東等老一輩無產階級軍事家和千百萬軍人們,在同軍閥、同國民黨獨裁者、同日本帝國主義、同美帝國主義等反動派長期浴血奮戰的鬥爭中總結出來的,是中華民族智慧的結晶,是繼古代《孫子兵法》後的又一顛峰,而其影響卻是世界級的,怎麼評價都不過分。人類有史以來,最強大的國家就是美國,它確實是武裝到牙齒了,美國建國二百多年來進行了一百六十多場戰爭,大多取得了勝利,但在它較大的五次敗仗當中,有兩次是敗在中國人民解放軍手下,一次是韓戰、一次是越南戰爭。特別是韓戰是美軍永遠的傷痛、永遠抹不去的陰影!所以美國軍事將領和政治家多次公開宣布不會到中國大陸作戰,不是他不想與中國為敵,而是他們被打得束手無策,認為中國人民解放軍是陸戰之神!他們認為中國的原子彈、飛彈等都不可怕,可怕的是「中國軍隊加毛思想」!

  毛澤東軍事思想的精髓是什麼?他為什麼讓敵人聞風喪膽?《誘狼》做了最好的詮釋,堪稱為教課書。首先,毛主席、共產黨領導的是正義之戰。戰爭是武器間的較量、是人與人之間的對抗、是各種謀略的對比等等,但說道底是人心之間的搏鬥。抗戰中的我軍,大都是農民、泥腿子,他們沒想打仗、不會打仗,但在日本鬼子燒殺搶掠面前,為了給親人報仇、為了保衛自己的家園,不得不起來做殊死的搏鬥。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誘狼》中不多的場景和畫面,把這一真理表現的清清楚楚。因為日本帝國主義者和美帝國主義者不願意正視這一基本的道理,所以他們永遠也弄不清「毛思想」偉大在何處。劇中一位受傷的幹部以死掩護了我們的女戰士,而女戰士目睹戰友的犧牲,我們從她的雙眼中看到了復仇的怒火!這就是我軍戰士奮勇殺敵的動力,這就是我們戰友情的真實含義!其次,毛主席、共產黨領導的是人民戰爭,這些人民是我們黨用革命道理喚醒的,也是敵人用槍、炮、刺刀教育起來的。從兵力上來說,是敵眾我寡,但從劇中我們可以看到是八路軍掩護著群眾,而一但打起來,又是群眾在支援八路軍,軍力對比就不能簡單地看是一個旅團,還是一個支隊了。這個數學題,是最令西方軍事家頭痛的,他們怎麼也算不明白這個力量對比。還有,

  我們除了支隊、旅、團外,還有多如牛毛的縣大隊、區小隊,他們像在鐵扇公主肚子裡的孫悟空一樣,在戰鬥中也發揮了自己的作用,這就是人民戰爭。此外,曾支隊帶人到敵人佔據的縣城,不是「混進去」的,也不是「潛入」的,就是大搖大擺走進去的,除了個人膽識外,因為他們不用化妝,本來就是農民中出來的,要說「演」地像,不如說是本色就是。第三,毛澤東軍事思想中有正確的戰略戰術。抗戰一開始,經過全面的分析,毛主席發表了《論持久戰》,從戰略高度把握住了抗戰的全局,這部著作奠定了毛主席作為軍事家在世界上的地位,它也被北約軍事專家們評為世界最傑出的十部軍事著作之一(《孫子兵法》列十部之首)。之後,我黨、我軍又根據敵強我弱的現實,摸索出開展敵後遊擊戰、運動戰等一系列十分有效的戰略戰術。而打伏擊戰就是屢試不爽的好辦法。平型關大戰,我軍設伏打破了日軍不可戰勝的神話,極大地鼓舞了全國人民抗戰的士氣,其作用決不是僅僅是消滅了多少敵人。而黃土嶺設伏擊斃日本名將之花,這給日本侵略者在心裡上的打擊也是極大的,它預示了所有日本侵略者的下場!你日本僅有的在德國培訓的山地作戰專家,而且是名將之花,卻敗在我們本不出名的曾支隊手下,可見你的「花」的含金量之低。令人費

  解的是,從抗日戰爭到解放戰爭,總有一些敵手不服氣,認為八路軍、解放軍是「土包子」、打仗不正規,被俘了還不服氣,要拉出去「擺開架勢」重打一次,這就是他們培養的書呆子,根本不懂「水無常形、兵無常勢」的道理,煮熟的鴨子,嘴還硬。可是我們也有些人對敵後遊擊戰等在抗戰中的地位產生疑問,這恐怕就是美國對我國進行網絡攻擊戰的結果。但《誘狼》狠狠地搧了這種怪論一耳光!是曾支隊和他的戰友第一個擊斃日軍的所謂「名將之花」!這就是最基本的事實!第四,黃土嶺大捷,是曾支隊和他的戰友們正確執行、靈活運用戰略戰術、充分調動各種因素的結果。任何一個好主意、好辦法都要有好的人去執行。劇中對我們軍隊的內部關係做了真實、客觀的描寫,深刻闡示了我軍官兵一致、身先士卒、團結友愛、互相配合、齊心協力與敵人殊死搏鬥的精神,許多人物都栩栩如生。女幹部、「眼鏡」等等都是曾支隊的戰友,也配當他的戰友,他們也永遠活在我們心中!還有巧施連環計誘使鬼子就範、戰中策反分化瓦解敵人、甚至置敵於「四面楚歌」的場景,都形象地展現了毛澤東軍事思想的內涵。第五,劇中的主人公、我們的老首長個人的人格魅力,也徵服了觀眾,我的家人都說曾支隊不僅人長地帥,而且有勇有謀,膽大心細,敢愛敢恨!

  我說我們的老首長確實是儀表堂堂、濃眉大眼的帥哥。但我從他總做沙盤、捏敵酋的泥人看出,他是能把戰場形勢研究透,把對手脾氣秉性性格摸地準的人,知己知彼,百戰不殆。所以,之所以成為「狼誘子」,而且出自共和國元帥之口,決非偶然;能把德國培養的「狼」誘殺成功,一定有其內在邏輯的。經過參謀培訓,使我能把平面的二維的地圖,通過等高線等看到立體的三維效果,使我明白為什麼許多軍事將領那麼愛看地圖。曾支隊能做沙盤,說明他記憶力好;長時間地看地圖,他是在做戰場撕殺時的場景演變、推斷,說明他邏輯思維能力強;而看圖有立體感的人,其形象思維能力也很棒。

同类文章
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

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

  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怎麼寫?《阿甘正傳》這部電影,感覺非常的真實,並且令我感動。以下是小編為您整理的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相關資料,歡迎閱讀!  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1  WhenIfirstsawthismovieIdidn'tappreciateitlikeIdonow.Because
愛課程網《學習心理學》觀後感

愛課程網《學習心理學》觀後感

  龐維國教授講課時深入淺出,列舉了很多生活化的例子來說明問題;課堂生動、有趣,語言幽默(比如「開汽車的時候最好不要玩深沉」);講解細緻,抓住要點。  愛課程網《學習心理學》觀後感  觀看愛課程網《學習心理學》的智力技能和動作技能專題,看了一會龐維國老師的講解,我就被他風趣幽默、深入淺出的講
拉貝日記觀後感

拉貝日記觀後感

  《拉貝日記》講的是慘絕人寰的南京大屠殺.影片整片非常壓抑,隨著影片的深入,日軍暴行的深入描寫,觀看的心情也越來越沉重.影片結束以後,心中仍然非常難受.給人的震撼感自然不言而喻.  《拉貝日記》電影觀後感  給我感覺最深的印象就是,這沒有過多的刻畫屠殺的場面,但是同樣讓人感受到1937年南
兒童電影《憤怒的小孩》觀後感

兒童電影《憤怒的小孩》觀後感

  孫小傲因為父母長期在外工作,把全部的精力放在了打工賺錢上面了,無暇照看他。無奈之際,他和爺爺相依為命,誰知他的爺爺整天都把心思花在了找老伴的事情上。孫小傲受到了冷落,內心充滿了彷徨、孤獨和苦悶。  《憤怒的小孩》電影觀後感  前不久,學校組織我們觀看了兒童電影《憤怒的小孩》,隨後我感到了
念書的孩子觀後感800字

念書的孩子觀後感800字

  每天晚上給爺爺讀故事、讀課文,已經是開開生活中不可卻少的一部分。看到爺爺欣慰的笑容,是開開一天中最幸福的時候。但這一切都隨著爺爺的離開而逝去,爺爺的笑容已是開開最珍貴的記憶。  念書的孩子觀後感  還記得那一聲聲童稚的朗讀聲嗎?就是那些天籟之聲溫暖了無數人的心。  每天晚上給爺爺讀故事、
念書的小孩觀後感

念書的小孩觀後感

  這是一個催人淚下的故事,主人公代表著兩個群體:空巢老人與留守兒童。一直以來,我們都未能給予足夠的關注,或者說,我們那風華正茂的一代,在現實的無奈逼迫下,把最需要關心的上一代和下一代滯留在一起,造成了千千萬萬個開開和他的爺爺。  念書的孩子電影觀後感  在電影《念書的孩子》中,九歲的開開從
看念書的孩子觀後感

看念書的孩子觀後感

  路開是一個活潑開朗、孝順懂事又勤奮好學的孩子,每天都給爺爺讀書,雖然錯誤百出,但語氣到位,講的娓娓動聽。他和爺爺相依為命,每天晚上都在等身在遠方的爸爸媽媽打來電話,也許這就是開開的精神支柱吧!開開是不幸的,但他是堅強懂事的,他那種超出同齡孩子的堅強實在是讓人感到心酸。  看念書的孩子觀後
廣州烈士陵園觀後感

廣州烈士陵園觀後感

  大學生參觀廣州烈士陵園有感第1篇  清晨,黨員和我們入黨積極分子一行人踏上了參觀學習廣州起義烈士陵園之旅。時值農曆十一月,寒氣微逼,天空卻明淨無雲,格外清爽。烈士陵園的早晨並不安靜,很熱鬧。一進大門,便看到了許多晨練的老人家,神採奕奕,使整個陵園充滿了活力,看到了生機。  廣州起義烈士陵
教師孔繁森觀後感

教師孔繁森觀後感

  也許,時間會衝淡記憶,但人們絕不會忘記,20世紀90年代,有這樣一位共產黨員,他的理想,他的信念,他的人格,他的情操,使千萬人的心靈為之震撼。  他,就是原中共阿里地委書記孔繁森。他把自己的一腔熱血灑在西藏高原。  教師孔繁森觀後感  有這樣一位英雄,生活在一個萬象更新的年代裡,在世界最
觀孔繁森紀念館有感

觀孔繁森紀念館有感

  參觀孔繁森紀念館有感  來到孔繁森紀念館大門口,門上的幾個由江澤民主席題寫的鎦金大字:「孔繁森同志紀念館」,在陽光照耀直下熠熠生輝。這不僅體現了孔繁森同志紀念館作為山東聊城教育基地的重要地位,也顯示了孔繁森同志的精神永遠閃耀著光芒。進入紀念館,孔繁森同志高大威猛的石像形象就迎入了我們的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