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四季網

紀錄片《孔子》觀後感

2023-08-09 01:25:43 2

  孔子不僅僅是一個人,而是一個符號、一種象徵。下面請看為大家帶來的孔子紀錄片觀後感,希望對你有幫助。

  篇1:紀錄片《孔子》觀後感

  6天下來,隨著一集一集的深入,孔子的一生清晰地呈現在我的眼前,用孔子在《論語》中自己的話來概括就是:「吾十有五而立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踰矩」。曾經的疑問:「為什麼孔子能成為萬世師表、至聖先師,而不是同為聖人的老子、孟子、莊子......?」在腦海中有了答案,也讓我情不自禁地想起了《朱子治家格言》中的一句話;「讀書志在聖賢,非徒科第;為官心存君國,豈計身家」。孔子精通禮樂,胸懷天下,畢生致力於推行「周公之禮、文王之道」,經歷了常人難以想像的痛苦和磨難,但卻以其高尚的品德、高深的學問給我們留下了難以計數的寶貴精神財富。16集電視記錄片《孔子》看完了,在感嘆孔子偉大的同時,帶給我更多的還是感動。

  首先值得我們學習的是孔子的一生「學而不厭,誨人不倦」。一位好母親、多位好老師加上自身的謙虛、聰穎、勤奮和努力成就了孔子的道德和學問。孔子辦私學,目的是為國家培養有德、有才、報效祖國的君子,而且「有教無類」,所以才有「弟子三千,賢人七十二」的後人難以啟及成就。孔子小有名氣之後,適逢齊景公攜大夫一行到訪魯國,孔子一試身手,設計了令人無不震驚的精彩禮儀迎接齊景公一行,展示了周朝禮樂使天下太平昌盛的畫面。孔子博學多才,精通禮樂,攜助季孫大夫出色地完成了迎賓之禮,展示了了不起的才華,崇敬之心不禁油然而生。

  看完《孔子》我們知道因為周公制禮作樂、身體力行而且講求美好的道德,所以天下才出現了周朝數百年的安定昌盛。孔子胸懷天下,發現唯有周禮才最適合治理當今天下,休止天下動亂,而且指岀導致天下動亂不止的根本原因是「周禮不興,禮崩樂壞」,出現了「君王、諸侯、大夫、士人、百姓的違禮之爭」,而孔子認為只有各自的奮爭合乎於「禮」,才能休止天下動亂,實現天下太平昌盛。

  孔子預知了真理大道,至魯定公時得到重用,官至上卿大夫。「齊魯盟會」更是展示了孔子傑出的政治、外交和軍事才能,「有文事者必有武備」,孔子事先安排左右司馬帶百輛兵車隨同魯君一起參加盟會,因準備充分,使得孔子在盟會時隨機應變,鎮定自若,一舉粉碎了齊景公欲劫持魯君的陰謀。

  孔子以周禮為準,倡行仁德,寬猛相濟,魯國雖尚未歸仁,但周禮已經恢復,君臣各依名分,父子親孝,兄弟和睦,夫妻隨順,君王亦賢明通理,講信重義謙讓求人已成為國家風尚,雖有兵車徵戰,卻是為匡正天下,就如文王周公一樣達到「天下小康」。《孔子》看到這裡,一直以來對孔子的模糊認識也漸漸清晰起來,「落後的、腐朽的、糟粕」這樣的詞語無疑是聖賢教育斷了近200年的無知的產物。記得蔡禮旭在55集《群書治要360》的講座裡時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人不學習不知義啊!」也讓我想起習近平總書記今年在黨員領導幹部中開展「兩學一做」教育活動的重要意義,特別是習主席提出倡導學習1949年毛澤東在黨的七屆二次全會上的講話《黨委會的工作方法》,這是毛澤東思想的精髓,亦是真理大道,永遠都不會過時。重溫這篇經典名著,在習近平總書記的帶領下,沿著毛主席總結的結論前行,實現兩個一百年的奮鬥目標,實現「中國夢」,指日可待!

  記錄片《孔子》中最讓我傷感、最讓我敬佩的是孔子為推行治國大道攜弟子一行,不畏艱險,周遊列國,在外漂泊14年,克服了常人難以想像困難和遭遇,比如陳蔡之地,絕糧絕路,就深深地印在了我的腦海之中。當時已是忍飢挨餓多日,卻又招致狂風驟雨,使孔子及其弟子幾陷絕境,但是在極其艱難困苦的條件下,孔子在全天下推行「仁德與禮治」的決心沒有絲毫動搖,風雨過後卻令人振奮地與弟子們一起彈唱《詩經》,表達了對美好理想的嚮往:「關關雎鴆,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輾轉反側......」。孔子及其弟子堅守大道,無論何時都沒有放棄和降低自己的志向。此時弟子顏回道出了孔子的心聲:「天下不容夫子之道的高深,高深的夫子之道不為世人所接受,不是夫子之過,而是天下執政者的過錯啊」!

  記錄片《孔子》看到最後我們知道了孔子一生中追求的最高理想亦是仁德之道的最高目標,被稱之為大同。孔子說:「在大同的世界裡,天下人不只以自己的家人為親,不只以自己的父母、兒女為愛,而是相互敬愛,愛天下所有的人。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孩子們都能獲得溫暖與關懷,孤獨的人與殘疾者都有所依靠,男人有各自的事情,女人有滿意的歸宿,天下沒有欺詐,沒有盜賊,路不拾遺,夜不閉戶,人人講信修睦,選賢舉徳,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這就是我夢寐以求的大同世界!」這就是聖人的思想境界,現在回想起來,用「萬世師表、至聖先師」來形容孔子真是最恰當不過了。此時弟子冉求的話也在我的耳邊響起:「如果把夫子喻成大河,我們至多是河中的水滴,如果喻成高山,我們至多是山中的石礫,是上天使他成為難以啟及的聖人」!

  篇2:紀錄片《孔子》觀後感

  中外合拍的紀錄片《孔子》於20xx年元旦在中央電視臺科教頻道首播。這部具有國際範兒的長達90分鐘的紀錄片,不僅是獻給億萬電視觀眾的精神大餐,也是思想文化領域的一件大事,值得引起人們高度關注和思考。

  中國國務院新聞辦公室副主任郭衛民在發布會上表示,習近平主席此次訪問英國,將促進中英兩國在各個領域的合作進入一個新時期。在這個歷史時刻,紀錄片《孔子》正式在全球上線開播具有重要意義。這部紀錄片既富有鮮明的中國元素和濃鬱的中國風格,也體現了寬廣的國際視野和豐富的世界表達。

  是東西方文明的重要代表,都創造出輝煌的歷史和燦爛的文化,都為人類發展進步做出了重要貢獻。紀錄片《孔子》既為中外觀眾奉獻了一部值得長久記憶的經典作品,也探索出一條中英合作拍攝歷史題材紀錄片的新模式。進一步深化中英兩國文化交流,對於推動持久、開放、共贏的中英全面戰略夥伴關係長期穩定健康發展,將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期待兩國相關方面繼續合作,創作更多的文化精品。

  孔子,是一個永恆的話題。二千多年來,褒貶不一,從漢代獨尊儒術直到晚清,孔子及其儒家思想與帝制的親密關係是傳統的主流,然而正如該紀錄片所描述的,二十世紀的批孔批儒浪潮,尤其是文革破四舊運動對孔子的極端否定,使得孔子的地位降到歷史最低谷。中國近幾十年在發展經濟的同時,重新尊孔,並且再次認可其倫理道德價值。紀錄片《孔子》在此歷史與時代背景下,從國際視野尋找孔子的靈魂與終極意義,傳播孔子與儒家思想的價值觀,對於中國文化走出去,作用巨大!

  該片的第一大亮點是人物採訪。國際上著名的漢學家,比如雪梨大學教授王安國、耶魯大學教授金安平、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教授戴梅可、夏威夷大學教授安樂哲、清華大學教授貝淡寧,他們向世界觀眾解釋孔子的內涵,很有說服力。同時,採用北京外國語大學田辰山博士的外語同期聲,消除西方人士的語言接受障礙,可謂事半功倍。

  故事化講述,使得抽象理念具象化。這是該片的第二大亮點。不僅講孔子的傳奇故事,還通過今天的典型事例講述孔子思想的生命力和影響力。比如,通過山東一個名叫北東野村的禮教縮影,說明《弟子規》儒家教化的作用;通過春節團聚的真實紀錄,闡述家庭、孝道的凝聚力與人情味;通過京博石化集團運用儒家文化管理企業,證明傳統價值觀對當代經濟運行的效果;通過四海孔子書院的教育實踐,給素質教育提供新的啟迪。這些活生生的事實,告訴人們,孔子的靈魂已經深入世俗生活,絕不是空洞的說教。

  提煉關鍵詞,為觀眾找到理解孔子思想的鑰匙。是該片的又一亮點。禮、君子、孝、仁、六藝,這些內涵豐富的漢字詞彙,是儒家經典的精華。比如,君子,不僅是精英領導者的楷模,也是一般人學習的榜樣。做人,就是要做具有君子人格的人,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今天,我們看看拜金主義對道德的損害,就更加理解義的重要性。曾經有過一種觀點,認為中國傳統農業社會輕視商業利益,導致社會發展遲緩。而事實證明,唯利是圖也絕不是市場經濟的唯一選擇,普通人做人也不能見利忘義。否則,就會喪失道德底線。人們呼喚儒商,崇尚義利平衡,特別是主流價值觀提倡為官、發財兩分開,已經說明君子的德行畢竟是真正的正能量。紀錄片《孔子》重新讓儒家思想發揚光大,對於世道人心大有裨益。

  此外,該片在敘事結構上採取經緯交織、時空轉換的方式,避免了枯燥乏味,能夠激蕩人的思想。情景再現與影視資料的豐富運用,增加了可視性和感染力。精美的片花穿插,消除了觀眾的收視疲勞。顯然,主創團隊具有國際化的業務素質,體現了追求精品力作的實力。

  國中央電視臺副總編輯李挺表示,在習近平主席訪問英國期間,中英兩國機構推出《孔子》紀錄片有著很特殊的意義。孔子作為中華文明最具象徵性的文化符號,已經成全世界了解和認識中國的一個重要途徑,孔子的智慧也已經跨越時空和國界。

  據了解,該片是迄今為止首部以孔子為題材中外合作拍攝的紀錄片,90分鐘時長客觀呈現了孔子的生命歷程、思想體系及其對後世的深遠影響。

同类文章
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

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

  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怎麼寫?《阿甘正傳》這部電影,感覺非常的真實,並且令我感動。以下是小編為您整理的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相關資料,歡迎閱讀!  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1  WhenIfirstsawthismovieIdidn'tappreciateitlikeIdonow.Because
愛課程網《學習心理學》觀後感

愛課程網《學習心理學》觀後感

  龐維國教授講課時深入淺出,列舉了很多生活化的例子來說明問題;課堂生動、有趣,語言幽默(比如「開汽車的時候最好不要玩深沉」);講解細緻,抓住要點。  愛課程網《學習心理學》觀後感  觀看愛課程網《學習心理學》的智力技能和動作技能專題,看了一會龐維國老師的講解,我就被他風趣幽默、深入淺出的講
拉貝日記觀後感

拉貝日記觀後感

  《拉貝日記》講的是慘絕人寰的南京大屠殺.影片整片非常壓抑,隨著影片的深入,日軍暴行的深入描寫,觀看的心情也越來越沉重.影片結束以後,心中仍然非常難受.給人的震撼感自然不言而喻.  《拉貝日記》電影觀後感  給我感覺最深的印象就是,這沒有過多的刻畫屠殺的場面,但是同樣讓人感受到1937年南
兒童電影《憤怒的小孩》觀後感

兒童電影《憤怒的小孩》觀後感

  孫小傲因為父母長期在外工作,把全部的精力放在了打工賺錢上面了,無暇照看他。無奈之際,他和爺爺相依為命,誰知他的爺爺整天都把心思花在了找老伴的事情上。孫小傲受到了冷落,內心充滿了彷徨、孤獨和苦悶。  《憤怒的小孩》電影觀後感  前不久,學校組織我們觀看了兒童電影《憤怒的小孩》,隨後我感到了
念書的孩子觀後感800字

念書的孩子觀後感800字

  每天晚上給爺爺讀故事、讀課文,已經是開開生活中不可卻少的一部分。看到爺爺欣慰的笑容,是開開一天中最幸福的時候。但這一切都隨著爺爺的離開而逝去,爺爺的笑容已是開開最珍貴的記憶。  念書的孩子觀後感  還記得那一聲聲童稚的朗讀聲嗎?就是那些天籟之聲溫暖了無數人的心。  每天晚上給爺爺讀故事、
念書的小孩觀後感

念書的小孩觀後感

  這是一個催人淚下的故事,主人公代表著兩個群體:空巢老人與留守兒童。一直以來,我們都未能給予足夠的關注,或者說,我們那風華正茂的一代,在現實的無奈逼迫下,把最需要關心的上一代和下一代滯留在一起,造成了千千萬萬個開開和他的爺爺。  念書的孩子電影觀後感  在電影《念書的孩子》中,九歲的開開從
看念書的孩子觀後感

看念書的孩子觀後感

  路開是一個活潑開朗、孝順懂事又勤奮好學的孩子,每天都給爺爺讀書,雖然錯誤百出,但語氣到位,講的娓娓動聽。他和爺爺相依為命,每天晚上都在等身在遠方的爸爸媽媽打來電話,也許這就是開開的精神支柱吧!開開是不幸的,但他是堅強懂事的,他那種超出同齡孩子的堅強實在是讓人感到心酸。  看念書的孩子觀後
廣州烈士陵園觀後感

廣州烈士陵園觀後感

  大學生參觀廣州烈士陵園有感第1篇  清晨,黨員和我們入黨積極分子一行人踏上了參觀學習廣州起義烈士陵園之旅。時值農曆十一月,寒氣微逼,天空卻明淨無雲,格外清爽。烈士陵園的早晨並不安靜,很熱鬧。一進大門,便看到了許多晨練的老人家,神採奕奕,使整個陵園充滿了活力,看到了生機。  廣州起義烈士陵
教師孔繁森觀後感

教師孔繁森觀後感

  也許,時間會衝淡記憶,但人們絕不會忘記,20世紀90年代,有這樣一位共產黨員,他的理想,他的信念,他的人格,他的情操,使千萬人的心靈為之震撼。  他,就是原中共阿里地委書記孔繁森。他把自己的一腔熱血灑在西藏高原。  教師孔繁森觀後感  有這樣一位英雄,生活在一個萬象更新的年代裡,在世界最
觀孔繁森紀念館有感

觀孔繁森紀念館有感

  參觀孔繁森紀念館有感  來到孔繁森紀念館大門口,門上的幾個由江澤民主席題寫的鎦金大字:「孔繁森同志紀念館」,在陽光照耀直下熠熠生輝。這不僅體現了孔繁森同志紀念館作為山東聊城教育基地的重要地位,也顯示了孔繁森同志的精神永遠閃耀著光芒。進入紀念館,孔繁森同志高大威猛的石像形象就迎入了我們的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