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四季網

我和我的祖國觀後感2000字

2023-08-09 00:45:02

「要是有一天,人們能在白晝裡看到夜晚的流星的時候,這片窮土才會被改變。」

「白晝流星」,一個草原上浪漫的預言,爸爸口中的寓言。在基礎教育缺失的荒蠻邊陲,這是人們更加信仰的宗教與神跡的力量。謹遵著亡父的教誨,西北荒蕪之地的兩個叛逆年輕人,背負著孤僻與貧困,踏上一條離經叛道的追尋之路。

很多人因為白晝流星抽象而「無釐頭」的預言而二和尚摸不著頭腦地發問:為什麼要把航天和扶貧聯繫起來?他們之間又有什麼關聯?其實當我們把這個寓言具象化解讀,便能很輕易地理解:當一個國家有能力發射載人太空飛行器的時候,才有能力帶領最貧困地區的人走出貧困。載人太空飛行器的回落點,往往是渺無人煙的地區,而這些地區同時也是深度貧困地區。為什麼選白晝流星貫穿始終?因為這一個預言,就把主線揭示得明明白白。

明線是神舟,暗線是扶貧。

在這片貧瘠荒蕪的土地上,是非黑白都並不那麼分明。出於生產生活方式的不同,烤羊腿不至於讓他們餓死;但貧瘠的教育卻能使孩子因為貧困而無知,而罪惡。當被少管所關押8個月的沃德勒和哈扎布站在老李面前時,頂著一頭汙垢,渾身髒兮兮地沒個人樣,一個吊兒郎當攛掇著來個下馬威,一個嬉皮笑臉純良而嫻熟地打著下手。

像是從陰溝裡翻出兩隻呲牙咧嘴的羔羊——其實他們遠沒有自己想像地那麼鋒芒逼人。

因為窮,所以不知廉恥。渾渾噩噩地進少管所,也若無其事;被大伯拿趕牛羊的鞭子驅趕,依然嘻嘻哈哈。

因為窮,所以命若野狗。

「你扶它站,能扶多久啊,它得自己站起來!」

扶貧先扶志,做事先做人。

野狗怎麼成人?

歸鄉是最好的辦法。

策馬奔騰,荒原上除了星空與霞光,儘是一望無垠的荒涼。寰宇中的遊子回到故鄉,化為白晝流星,為在草原流浪的野子,照亮回鄉的路。

白晝流星是草原上的預言,當返回艙落地的時候,是現代先進技術與落後的碰撞,對沃德樂和哈扎布兩兄弟來說,太空人不是太空人,而是從天上歸鄉的人,草原預言的實現者。這給兩個漂泊流浪,深陷貧困的孩子的衝擊,是不可估量的。

有人說兩個無可救藥的少年就因為目睹了返回艙落地就突然翻然悔悟未免太突兀了些。其實不然。

老李檢查指甲的時候沃德勒偷捂著骯髒的長指甲不給看,這是貧窮桎梏他們壓迫的自卑。那些背井離鄉的叛逆青年的其實並沒有想像中那麼恣意瀟灑,他們的一切叛逆和不服管教,都為掩飾自卑的凌亂鋪設的遮羞布,仍是個孩童,在基層幹部老李的眼下,可謂形同虛設,漏洞百出。

哈扎布給沃德勒剪頭時,眼神裡流露出的依賴昭示著他和哥哥難以割捨的親情。不僅如此,打群架只有哥哥傷了腿,瓜子自己搓完再給弟弟吃,習慣說謊話的哥哥和說真話的弟弟,無不顯示出弟弟在哥哥羽翼下維持的純良的事實。在老李家中,洗過澡換過衣服的哈扎布稚氣未脫,抱著那隻羸弱的羊羔,詢問老李小羊羔怎麼才能活下去時,涉世未深的眼裡泛著歲月不曾侵染的澄澈,懵懂好奇的神色裡是未加修飾的天真。試問,這樣的兩個少年,也算無藥可救嗎?

偷錢的部分算是短片的一個小高潮。在罪行被揭穿與老李當面對質時,從「偷」到老李為原諒他們說的「送」,再到沃德勒喊出的「借」,這是兄弟倆心態重要的轉變,由不信任世界的劫掠,到一昧的索取施捨,照顧,給予,到主動承擔責任,有了善惡是非的認知,這正是精神扶貧的成效與功業。而這才是促使兄弟倆幡然悔悟的根本,神舟,只是一個契機,一種歸鄉情感的媒介,「白日流星」,說到底,還是希望,還是扶貧,還是李叔之於兩兄弟。

「我們逃走吧,說再也不回來這裡!」這是偷錢後沃德勒對哈扎布說的話。為什麼要走?再也不回來?因為他們要逃離貧困。

「我們不走了。」這是老李倒在沙漠中哈扎布對他說的話。這是他們對這片土地上的貧困,發起的挑戰。作為普通人,他們不能參與到申奧,原子彈,探索宇宙這樣偉大的事件中,可是他們開始改變了,只有土地的主人開始改變自己,貧困才有可能被戰勝。

這源於一個老人對兩個野孩子的感化。餵飽肚子,知道了暖,弄乾淨自己,知道了髒。偷東西不告發,知道何為恥。於是知恥而後勇。但振奮還需要更大的理想感召撼動,於是有了寰宇,有了國家,有了動人心魄的希望。緊接著,有了崇高的嚮往與紮根的堅強。「白晝流星」,像一道神諭,把最窮困的角落,最墮落的靈魂,照亮。

迷途的羔羊啊站起來

從天而降的神跡啊漫長等待(神舟十一號)

不再跪服叩拜(一味靠國家扶助)

我要真正地站起來(精神脫貧)

在很多人眼裡,白晝流星,它最生硬,最殘缺,甚至找不到支撐和邏輯,但沒有人可以反駁它的至美與從容。無知少年在驚人奇觀面前被撼動得一言不發,仿若內心荒蕪的沙漠悄然萌生出柳芽。很多電影裡有跡可循的人生轉折點都很俗套,很虛假,但白晝流星裡的震撼,卻很真。荒莽的羊群、閃爍的土塵、嬉水的少年、策馬奔騰在沙漠中的影子、汙垢鬚髮下星星一樣的眼睛、龐大機器的墜落時的轟鳴、人之於宇宙蚍蜉撼樹般的微渺……還有肆意衝撞,升騰,閃爍的如流星一樣的夢幻的詩意。宛若腦中偶然閃過的妄念。

有人說:「北京你好,像小說。回歸,像說明書。白晝流星,更像詩。」

迷途的羔羊遇見神舟,策馬的少年揚著黃沙與飛機並行,給人一種魔幻的荒誕感。

「天上的飛船往下墜,地上的羔羊艱難地站起,馬背上的老人與少年馳騁不息。他們一抬頭,就是白晝流星,低下身,便紮根在廣袤的土地裡。」

窮山惡水刁民的時代已在李叔這樣的先輩足下淡去,在如今這個浪漫的年代,荒蕪的大地上已開滿勃勃生機。

同类文章
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

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

  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怎麼寫?《阿甘正傳》這部電影,感覺非常的真實,並且令我感動。以下是小編為您整理的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相關資料,歡迎閱讀!  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1  WhenIfirstsawthismovieIdidn'tappreciateitlikeIdonow.Because
愛課程網《學習心理學》觀後感

愛課程網《學習心理學》觀後感

  龐維國教授講課時深入淺出,列舉了很多生活化的例子來說明問題;課堂生動、有趣,語言幽默(比如「開汽車的時候最好不要玩深沉」);講解細緻,抓住要點。  愛課程網《學習心理學》觀後感  觀看愛課程網《學習心理學》的智力技能和動作技能專題,看了一會龐維國老師的講解,我就被他風趣幽默、深入淺出的講
拉貝日記觀後感

拉貝日記觀後感

  《拉貝日記》講的是慘絕人寰的南京大屠殺.影片整片非常壓抑,隨著影片的深入,日軍暴行的深入描寫,觀看的心情也越來越沉重.影片結束以後,心中仍然非常難受.給人的震撼感自然不言而喻.  《拉貝日記》電影觀後感  給我感覺最深的印象就是,這沒有過多的刻畫屠殺的場面,但是同樣讓人感受到1937年南
兒童電影《憤怒的小孩》觀後感

兒童電影《憤怒的小孩》觀後感

  孫小傲因為父母長期在外工作,把全部的精力放在了打工賺錢上面了,無暇照看他。無奈之際,他和爺爺相依為命,誰知他的爺爺整天都把心思花在了找老伴的事情上。孫小傲受到了冷落,內心充滿了彷徨、孤獨和苦悶。  《憤怒的小孩》電影觀後感  前不久,學校組織我們觀看了兒童電影《憤怒的小孩》,隨後我感到了
念書的孩子觀後感800字

念書的孩子觀後感800字

  每天晚上給爺爺讀故事、讀課文,已經是開開生活中不可卻少的一部分。看到爺爺欣慰的笑容,是開開一天中最幸福的時候。但這一切都隨著爺爺的離開而逝去,爺爺的笑容已是開開最珍貴的記憶。  念書的孩子觀後感  還記得那一聲聲童稚的朗讀聲嗎?就是那些天籟之聲溫暖了無數人的心。  每天晚上給爺爺讀故事、
念書的小孩觀後感

念書的小孩觀後感

  這是一個催人淚下的故事,主人公代表著兩個群體:空巢老人與留守兒童。一直以來,我們都未能給予足夠的關注,或者說,我們那風華正茂的一代,在現實的無奈逼迫下,把最需要關心的上一代和下一代滯留在一起,造成了千千萬萬個開開和他的爺爺。  念書的孩子電影觀後感  在電影《念書的孩子》中,九歲的開開從
看念書的孩子觀後感

看念書的孩子觀後感

  路開是一個活潑開朗、孝順懂事又勤奮好學的孩子,每天都給爺爺讀書,雖然錯誤百出,但語氣到位,講的娓娓動聽。他和爺爺相依為命,每天晚上都在等身在遠方的爸爸媽媽打來電話,也許這就是開開的精神支柱吧!開開是不幸的,但他是堅強懂事的,他那種超出同齡孩子的堅強實在是讓人感到心酸。  看念書的孩子觀後
廣州烈士陵園觀後感

廣州烈士陵園觀後感

  大學生參觀廣州烈士陵園有感第1篇  清晨,黨員和我們入黨積極分子一行人踏上了參觀學習廣州起義烈士陵園之旅。時值農曆十一月,寒氣微逼,天空卻明淨無雲,格外清爽。烈士陵園的早晨並不安靜,很熱鬧。一進大門,便看到了許多晨練的老人家,神採奕奕,使整個陵園充滿了活力,看到了生機。  廣州起義烈士陵
教師孔繁森觀後感

教師孔繁森觀後感

  也許,時間會衝淡記憶,但人們絕不會忘記,20世紀90年代,有這樣一位共產黨員,他的理想,他的信念,他的人格,他的情操,使千萬人的心靈為之震撼。  他,就是原中共阿里地委書記孔繁森。他把自己的一腔熱血灑在西藏高原。  教師孔繁森觀後感  有這樣一位英雄,生活在一個萬象更新的年代裡,在世界最
觀孔繁森紀念館有感

觀孔繁森紀念館有感

  參觀孔繁森紀念館有感  來到孔繁森紀念館大門口,門上的幾個由江澤民主席題寫的鎦金大字:「孔繁森同志紀念館」,在陽光照耀直下熠熠生輝。這不僅體現了孔繁森同志紀念館作為山東聊城教育基地的重要地位,也顯示了孔繁森同志的精神永遠閃耀著光芒。進入紀念館,孔繁森同志高大威猛的石像形象就迎入了我們的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