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工記憶1觀後感
2023-08-09 03:57:00 1
6月26日,一部聚焦國防科技前沿「軍工人」的三集高清紀錄片《軍工記憶》,登陸央視紀錄頻道。由中央電視臺與國家國防科技工業局聯合出品、央視紀錄頻道與國家國防科技工業局新聞宣傳中心聯合攝製的《軍工記憶》,以大量的第一手資料,展示了我國研製尖端軍事武器艱苦卓絕的歷程,將一代「軍工人」以群像的形式進入電視觀眾的視野,帶領人們「憶往昔,崢嶸歲月稠」。
新中國成立60多年來,國防科技事業的飛速發展令世界矚目。「軍工人」以他們的赤子之心和堅韌不拔的鑽研精神,抒寫了國防科研史上的傳奇。
聚焦國防科技 揭秘塵封往事
作為一部國防科技題材的紀錄片,《軍工記憶》分為《「巨浪一號」潛地飛彈》《052型飛彈驅逐艦》和《「空警2000」預警機》三集,每集講述一種武器裝備的研製過程。這三種武器裝備,都是中國軍工尖端領域零的突破,為我國國防力量的提升作出了重大貢獻。與以往同類題材的紀錄片不同,該片摒棄了宣教式、歌頌式的創作思路,而是將重心放在研製武器裝備中的曲折故事上,以層層揭秘的手法,讓觀眾領略那些不平凡的歷史。通過採訪當事人和真實資料的穿插,將每一個項目的緣起、設計、製造、運行的過程娓娓道來,實現時間上的縱向講述;同時,還將每一個項目置於全球軍事工業的整體大環境下進行比較,呈現我國國防科技事業如何面對現實堅持自主創新,迅速擺脫「一窮二白」的局面,最終結出豐碩成果。全片將研製武器裝備的複雜性、艱巨性作為故事核心,因而使這部專業性極強的紀錄片引人入勝,很具觀賞性。
據導演葉旻鵬介紹,在《軍工記憶》一片中,特意加入了科普性知識性的解讀,增加了科研人員個人的視角,並強調了研製過程中的關鍵時刻和關鍵節點,以此引導普通觀眾進入「軍工人」的世界。通過呈現研製過程中的一個個難關和越過難關的努力,把情感的線索隱藏在事件背後,只在適合的出口才讓它爆發。他說:「我們對解說詞的要求是不需要豪言壯語。他說:「我們對解說詞的要求是不需要豪言壯語,更不能出現口號式的套話。對包裝特效的要求是適當和恰如其分。對剪輯的要求是提煉節奏、烘託氣氛。我們希望所有創作人員都對電視片的主題有深刻的理解,對『軍工人』的精神要有真誠的認同。」
片中,「巨浪一號」潛地飛彈、052型飛彈驅逐艦和「空警2000」預警機這些當年的尖端武器裝備,它們神秘的身姿和艱難的誕生過程,使觀眾大開眼界。
展示英雄群像 謳歌赤子之心
新中國成立後,出於國家安全的考慮,研製先進武器裝備迫在眉睫,而這,需要大批科研人員和技術工人付出超乎常人想像的努力。在《軍工記憶》中,展示了軍工英雄的光輝群像,既有黃緯祿、侯世明、潘鏡芙、王小謨、杜耀惟等精忠報國的一流科學家,也有徐鴻禧、劉維新等踏實肯幹的建造專家和高級技師,而更多的,是無數把青春和智慧默默奉獻給了國防事業的普通科技人員。他們或者白手起家、在艱難的歲月裡艱苦奮鬥;或者點滴積累、在改革開放的新時代邁上新的臺階;或者勇於創新、在封鎖和打擊的困境中衝擊極限。每一種先進武器的誕生背後,都充滿了預想不到的重重艱險,甚至慘痛的失敗,而這些看似平凡的軍工英雄們,從未停下前進的腳步。落後的國力、國際的封鎖、薄弱的科研基礎、無法匹配的工藝水平,這一切都讓軍工人備受失意和困苦的雙重打擊,而每一次的突破也因此成為一種不可思議的奇蹟。
《軍工記憶》採訪了長久以來默默無聞的軍工界人士,將首次公開珍貴的影像資料,並拍攝了軍工研製和生產的精彩場面,向世人展示中國軍事工業的研製步驟和細節,並傳遞來自幾代軍工人的深沉而凝重的情感力量。當觀眾看到他們回憶往事時眼裡閃爍的淚光,也許就能理解「愛國」的含義和分量。
軍工記憶觀後感的更多相關文章:
1.軍工記憶觀後感
2.紀錄軍工記憶觀後感
3.軍工記憶觀後感1000字
4.軍工記憶紀錄片觀後感
5.觀軍工記憶有感
6.新地雷戰神勇小子觀後感400字
7.抗日電影雞毛信觀後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