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四季網

二戰史詩巨作《血戰鋼鋸嶺》觀後感

2023-07-27 02:18:19

  觀眾可在這場熱血沸騰卻又感動澎湃的虐戰中,感知道斯的英勇偉大,重新反思戰爭的本質意義。下面是《血戰鋼鋸嶺》觀後感,也許對你有幫助哦。

  二戰史詩巨作《血戰鋼鋸嶺》觀後感一:

  平時很少看戰爭片的我今天陪室友看了剛上映的燃片《血戰鋼鋸嶺》,故事改編自二戰上等兵軍醫戴斯蒙德·道斯的真實經歷,戴斯蒙德·道斯是一名虔誠的基督徒、軍醫,體格瘦弱,性格內斂,堅決拒絕在戰場上拿起武器。在衝繩戰役中,戴斯蒙德不斷冒險把傷員從戰場上拖回進行治療,最後拯救了75條人命。

  影片中反覆在強調倔強的道斯不肯碰槍不肯殺人卻執意要進入戰鬥的前線救人,中途被誤解、被毆打、被控告但非常執著於信仰的他,在老兵父親的幫助下,終於跟隨著隊伍去了戰爭前線。

  戰爭的殘忍、血腥、還有儘可能還原戰爭現場氛圍和恐懼緊張的心理活動程度讓我好幾次都抓住了室友的胳膊不敢看熒幕,但同時又一次一次的被戰爭年代裡的精神與信仰所震撼。不禁想起一句話「生活本來就是不易的,當你覺得容易時,一定是有人在替你承擔著那份不易」,如今身處和平年代的我們,科技發展的越來越快,生活也越來越方便、快捷,這是由多少戰鬥與犧牲換來的安逸,我簡直無法想像,也開始漸漸理解,為什麼我們的爺爺奶奶輩總是非常渴望在自己還能動的時候能再去天安門門前再看一眼毛主席,這是屬於他們那個年代的信仰,就好像在影片中鋼鋸嶺最後一戰前,所有的士兵都堅決等著道斯做完禱告後再上戰場一樣,那些士兵也和其他人一樣,一開始都很不理解他的信仰,直到被他感動,被他在累的精疲力盡的時候還想著「我還可以再救一個人,再救一個」,然後衝到日軍的掃蕩圈裡,不知不覺一個晚上赤手空拳救出七十多人所感動和鼓舞。

  信仰似乎已經逐漸地消失在大眾的腦海裡,如今的拇指時代下,越來越多的人患有「媒介依存症」,過度沉溺在媒介提供的淺層閱讀,滿足於被動的知識積累而漸漸地減少了社會行動力的積極性。小編從不否認科學的力量,但是它僅僅只是改善我們生活的工具,而不是讓有著獨立思考的我們成為它們的奴隸。《奇葩說》中有一集,針對人工智慧和VR技術,黃執中就這樣說過「真正的末日,並不是核彈炸完的一片荒蕪。真正的末日是這樣的,所有的人類都戴上機器,麻木的躺在椅子上,不肯醒來。」而《美麗新世界》中也告訴過我們,人們感到痛苦的,不是他們用笑聲代替了思考,而是他們不知道自己為什麼笑以及為什麼不再思考。

  當然,歷史是可以緬懷的,而更多的是為了吸取教訓和珍惜當下。科技,讓這個時代不斷地進步,而信仰,讓這個時代發生奇蹟。在這個科技飛速發展的時代裡,也不要忘了信仰。

  二戰史詩巨作《血戰鋼鋸嶺》觀後感二:

  看完首映,太爽了要二刷,可惜大陸砍了30秒(砍了綽號好萊塢的一段,還有最後日軍守將切腹的一段),還是心甘情願吃下美帝的這顆愛國主義安利,嗷;

  雖然是戰爭片,但裡面愛情戲的單純與曼妙讓人心悸,比你的名字深刻太多;

  攻防戰刻畫的實在明晰,非常有身臨其境感,大多觀眾從頭到尾弦子都在緊繃;

  看之前有人在知乎live有人問Andrew:你的形象非常tender,為什麼會接受這個角色?Andrew竟無言以對,然後一邊笑一邊回答,「大概我比較需要一些強勢的角色吧」。事實證明,雖然並不「強勢」,但表演精彩紛呈;

  喜歡二戰期間的美國女人的裝扮,哎呀真是喜歡;

  最後的旋風踢手雷動作戲簡直走錯片場,感覺是導演任性的一枚彩蛋;

  幽默,幽默,真幽默啊。

  二戰史詩巨作《血戰鋼鋸嶺》觀後感三:

  《血戰鋼鋸嶺》這部電影中,最匪夷所思的「不可能」是故事的主角戴斯蒙德·道斯,這位二戰時的美軍醫務兵因為自己虔誠的宗教信仰,拒絕觸碰任何兵器。報名參軍卻不想開槍殺人,這精分程度,堪比不會遊泳的路飛立志要做海賊王。不過海賊王只是動畫,道斯二等兵的故事可是歷史事實。一開始,上司對這位一副認真臉的逗逼也是啼笑皆非,軟硬兼施逼迫他退伍回家。沒想到道斯雖然對待生命菩薩心腸,對於報國這事兒卻是吃了秤砣鐵了心,怎麼勸都沒用。而且道斯顯然把殺人上的技能點都完美分配到其他方面,不管是專業水平還是身體素質都可圈可點,上司最後覺得,就讓道斯當一個純輔助性英雄似乎也還馬馬虎虎。就把他派到了到戰況慘烈的衝繩前線。

  等到了戰場他的戰友才發現,道斯上戰場雖然沒帶槍,可似乎是帶了各種超強外掛。在地獄難度的戰場,道斯用自己天神下凡般的表現在槍林彈雨中挽救了75位受傷戰友的生命,治療閃躲隱蔽各種技能都是6的不行,抗日神劇的既視感撲面而來。嚇得判官我立刻查資料求證,發現真實歷史中道斯大神還更加開掛,據他的長官回憶他起碼救了百來號人,但道神謙稱只救了50人。真是太實誠了,只聽說過給戰功注水,沒見過抽水的。最後兩邊取了個平均值,75人。遠離槍械,珍愛生命的道神把自己的一切成就都歸於上帝,不僅聖經不離身,戰前必禱告,就在執行救援任務時也不忘祈禱上帝「再多救一個」。

  可以說,道神的故事融合了殘酷的戰爭歷史和虔誠到近乎偏執的宗教信仰,這完全是正對導演梅爾吉布森的下懷。從《勇敢的心》,《耶穌受難記》到《啟示》,吉布森導演的每部電影,主角都是環抱無比堅定信仰挑戰一切不可能,撞了南牆也不回頭的殉教徒。但是在2006年,吉布森因為一次酒後失態,幾乎被好萊塢宣判了死刑,當時他因為酒駕被警察攔下後,竟對警察口出惡言,發表了一系列反猶太人的種族言論,仿佛希特勒附體。猶太人群體在美國電影界一直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吉布森如此口無遮攔膽大犯上,還觸及「種族歧視」這條美國社會的底線,自然沒有好果子吃,一夜之間從身兼導演演員的一線大牌成了人人喊打的過街老鼠。儘管這十年間有不少業內好友挺身而出替吉布森求情,甚至鋼鐵俠小羅伯特唐尼借自己走出毒品陰影的故事,懇求大家再給一個機會。吉布森自己也不得不下身段,導演是不用想了,英雄主角也沒份兒,這幾年他有限的幾次銀屏亮相幾乎全是大反派。

  十年過去了,曾經的性感偶像吉布森如今已是一臉大鬍子,扮演馬克思到挺合適。而他也終於等到了一個重新做人,不對,重新做導演的機會。這回他能觸底反彈,上演反殺嗎?

  「失意者聯盟」出擊

  因為吉布森在美國電影圈裡無人問津的尷尬地位,這部描寫美軍士兵的電影居然絕大多數的演員都來自國外,而且每人都在演藝生涯的低谷徘徊:成長於英國的主演安德魯加菲爾德最近真是流年不利,原本擔任新一代《超凡蜘蛛俠》,還和女主角艾瑪斯通戲裡戲外打的火熱,正是走上人生巔峰的節奏。忽然索尼漫威宣布蜘蛛俠換人重啟,加菲爾德秒速下崗。而另一邊隨著石頭姐事業風風火火,兩人間聚少離多,最終黯然分手。事業感情通通受挫,加菲爾德這顆影壇新星似乎還沒怎麼發光就過氣了。

  而他身邊戰友的情況也好不到哪兒去,扮演連長的薩姆·沃辛頓可是歷史票房冠軍《阿凡達》的主演,可惜,阿凡達火了3D,火了IMAX,卻偏偏捧不紅主演。這幾年沃辛頓出演電影的票房加到一起還不到阿凡達的零頭。對比同樣出演卡神大片並走上巨星之路的小李子,施瓦辛格等,沃辛頓如今就和個路人甲差不多。

  身為電影裡唯一美國演員的文斯·沃恩曾經是位喜劇大咖,但是這位身高兩米的搞笑能手心裡卻有一個演技派的夢,但幾次出演正劇甚至悲劇不僅效果不咋的,還破壞了之前喜劇天王的口碑,年近五旬的他,現在卻在演員之路的十字路口徘徊不前。

  這些飽受挫折的演員們,和一個蹉跎十年的導演一起,同是天涯淪落人的他們組成的這個「失意者聯盟」。可以說劇組的每個成員都憋了一股勁兒要證明自己,就像影片主角道斯挑戰傳統對於戰爭,對於士兵的定義一樣,他們也似乎拼勁全力,挑戰這些年來的種種失意與不順,只為讓世界看到那個最優秀的自己,只為和道斯一起向觀眾證明,堅強的信念才是人可以擁有的最強武器!

更多熱門文章:

同类文章
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

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

  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怎麼寫?《阿甘正傳》這部電影,感覺非常的真實,並且令我感動。以下是小編為您整理的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相關資料,歡迎閱讀!  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1  WhenIfirstsawthismovieIdidn'tappreciateitlikeIdonow.Because
愛課程網《學習心理學》觀後感

愛課程網《學習心理學》觀後感

  龐維國教授講課時深入淺出,列舉了很多生活化的例子來說明問題;課堂生動、有趣,語言幽默(比如「開汽車的時候最好不要玩深沉」);講解細緻,抓住要點。  愛課程網《學習心理學》觀後感  觀看愛課程網《學習心理學》的智力技能和動作技能專題,看了一會龐維國老師的講解,我就被他風趣幽默、深入淺出的講
拉貝日記觀後感

拉貝日記觀後感

  《拉貝日記》講的是慘絕人寰的南京大屠殺.影片整片非常壓抑,隨著影片的深入,日軍暴行的深入描寫,觀看的心情也越來越沉重.影片結束以後,心中仍然非常難受.給人的震撼感自然不言而喻.  《拉貝日記》電影觀後感  給我感覺最深的印象就是,這沒有過多的刻畫屠殺的場面,但是同樣讓人感受到1937年南
兒童電影《憤怒的小孩》觀後感

兒童電影《憤怒的小孩》觀後感

  孫小傲因為父母長期在外工作,把全部的精力放在了打工賺錢上面了,無暇照看他。無奈之際,他和爺爺相依為命,誰知他的爺爺整天都把心思花在了找老伴的事情上。孫小傲受到了冷落,內心充滿了彷徨、孤獨和苦悶。  《憤怒的小孩》電影觀後感  前不久,學校組織我們觀看了兒童電影《憤怒的小孩》,隨後我感到了
念書的孩子觀後感800字

念書的孩子觀後感800字

  每天晚上給爺爺讀故事、讀課文,已經是開開生活中不可卻少的一部分。看到爺爺欣慰的笑容,是開開一天中最幸福的時候。但這一切都隨著爺爺的離開而逝去,爺爺的笑容已是開開最珍貴的記憶。  念書的孩子觀後感  還記得那一聲聲童稚的朗讀聲嗎?就是那些天籟之聲溫暖了無數人的心。  每天晚上給爺爺讀故事、
念書的小孩觀後感

念書的小孩觀後感

  這是一個催人淚下的故事,主人公代表著兩個群體:空巢老人與留守兒童。一直以來,我們都未能給予足夠的關注,或者說,我們那風華正茂的一代,在現實的無奈逼迫下,把最需要關心的上一代和下一代滯留在一起,造成了千千萬萬個開開和他的爺爺。  念書的孩子電影觀後感  在電影《念書的孩子》中,九歲的開開從
看念書的孩子觀後感

看念書的孩子觀後感

  路開是一個活潑開朗、孝順懂事又勤奮好學的孩子,每天都給爺爺讀書,雖然錯誤百出,但語氣到位,講的娓娓動聽。他和爺爺相依為命,每天晚上都在等身在遠方的爸爸媽媽打來電話,也許這就是開開的精神支柱吧!開開是不幸的,但他是堅強懂事的,他那種超出同齡孩子的堅強實在是讓人感到心酸。  看念書的孩子觀後
廣州烈士陵園觀後感

廣州烈士陵園觀後感

  大學生參觀廣州烈士陵園有感第1篇  清晨,黨員和我們入黨積極分子一行人踏上了參觀學習廣州起義烈士陵園之旅。時值農曆十一月,寒氣微逼,天空卻明淨無雲,格外清爽。烈士陵園的早晨並不安靜,很熱鬧。一進大門,便看到了許多晨練的老人家,神採奕奕,使整個陵園充滿了活力,看到了生機。  廣州起義烈士陵
教師孔繁森觀後感

教師孔繁森觀後感

  也許,時間會衝淡記憶,但人們絕不會忘記,20世紀90年代,有這樣一位共產黨員,他的理想,他的信念,他的人格,他的情操,使千萬人的心靈為之震撼。  他,就是原中共阿里地委書記孔繁森。他把自己的一腔熱血灑在西藏高原。  教師孔繁森觀後感  有這樣一位英雄,生活在一個萬象更新的年代裡,在世界最
觀孔繁森紀念館有感

觀孔繁森紀念館有感

  參觀孔繁森紀念館有感  來到孔繁森紀念館大門口,門上的幾個由江澤民主席題寫的鎦金大字:「孔繁森同志紀念館」,在陽光照耀直下熠熠生輝。這不僅體現了孔繁森同志紀念館作為山東聊城教育基地的重要地位,也顯示了孔繁森同志的精神永遠閃耀著光芒。進入紀念館,孔繁森同志高大威猛的石像形象就迎入了我們的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