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神奇動物在哪裡》觀後感
2023-07-27 04:23:33
在《神奇動物》中,故事的發生地跳出了英倫文化圈,擴展到大洋彼岸的美國,影片為觀眾展現出一個更新奇、更廣闊的魔法世界。
電影《神奇動物在哪裡》觀後感一:
看來,又打開了一扇觀影大門。前兩天跟著他一起看《哈利波特》(我從沒看過),結果,被裡面奇思妙想的魔法世界吸引,不能不說,電影的視效太棒,我這個超齡兒童都墮入其中。
很快,他就宣布我們第二天要看《神奇動物在哪裡》了。本著「有義務陪老公看電影」的原則,我就去了。看的是巨幕,繼上次《魔獸》之後第二次看巨幕,下面談談觀感。
一、視效
和看好萊塢超級英雄一樣,這種片就是衝著視效去的。但是呢,我還是更喜歡這種片,沒有超級英雄,有很多超級小可愛,可以萌,可以美,可以神奇,可以很厲害。不劇透,影片有完整大段的關於神奇動物的展示,NO,不要想到動物世界,神奇動物的世界和魔法有關,非常靈性,非常奇妙,非常不同凡響,用特效的處理讓人有短暫的穿越感,從個人觀感上,身臨其境的逼真感還不錯。另外,箱子的創意真棒。
二、故事
童話,神話,已經是我關於匪夷所思東西的全部所知,後來認識了老公,他特喜歡看科幻,除了科幻,還有奇幻,所以,我幸運地得以拓展我的想像力世界,但不能不說,我對於這兩個世界還是不怎麼熟悉。
也許就是從看《哈利波特》開始吧,我第一次對「奇幻」建立了認識,就是那種「哦,原來是這樣啊」的感覺。巫師帽、南瓜燈、四又三分之一站臺、魔法棒、魔法藥水……這些東西有種很奇怪的氣質,它既不會讓你覺得幼稚,也不會讓你覺得抽離,那種感覺怎麼說呢,我想,就是有趣吧。就跟小時候玩遊戲似的,玩著玩著就想如果這是真的就好了,如果我會飛就好了,如果突然多出一條路通往秘密仙境就好了,如果能隱身就好了……那些東西,像南瓜啦,帽子啦,掃帚啦,到了魔法世界就都開啟了新功能,怎麼能不讓人欣喜呢?
(咳咳,上面算是跑題,也算是一小段心理建設。)
《神奇動物在哪裡》的故事主線其實並不複雜,魔法師在旅程中丟了神奇動物,然後把它們找回來。就醬紫。但是,作為一個強大的商業片這樣是不夠的,所以,我們可以看到好萊塢經典敘事模式再次發揮作用:在故事主線之上,構建了主人公和美國魔法國會的對抗線,格林徳沃的線。至此,我也發現,好萊塢經典敘事經常是這樣的套路:A勢力對抗B勢力,A或B勢力中再分離出第三股勢力C,這個C往往深藏不露,亦正亦邪,和雙方勢力的關係若即若離,最後引領故事高潮。
本片從三種勢力的能量對比上看,我覺得美國魔法國會一方的表現力不足,好像沒有殺手鐧的感覺,勢均力敵的感覺不強,因此沒有出現通暢好萊塢英雄大片裡的那種緊張感,或者說,敘事張力。第三方格林德沃隱藏到最後,但這個隱藏因為劇中人物建制所限,基本沒有太大懸念,不過其最後現身還是蠻華麗的。
三、人物
我發現,男主的電影我好像都看過了。
第一部是《丹麥女孩》,只能用OMG形容,因為我對那個角色的偏見,導致我不能客觀評價小雀斑的演技,就不多說了;
第二部《萬物理論》,棒!真的棒!我想像不出,霍金這個角色還能怎麼演才更好了,也就是說,小雀斑的表演已經是登峰造極的好了;
第三部《悲慘世界》,裡面人物眾多,小雀斑只是其中之一,不過其演技還是穩紮穩打,鮮豔奪目;
第四部就是這部了,發現他真的很適合演這種內斂的角色,很有戲。
小雀斑讓我想起我還很喜歡的另一個英國演員,演過《明亮的星》裡面大詩人濟慈的本·威士肖,都是外表英俊,非常有文藝氣質,很英倫範的那一種,稀飯。
關於奇幻世界我知道的還太少,但有機會的話,還想多看一些這樣的片子,畢竟,每個人都想有一隻魔法棒,都希望自己的生活裡多一些神奇。
電影《神奇動物在哪裡》觀後感二:
恩,剛上映的周六就去看了
無論是預告片還是演員,都沒有對這部片子特別期待,然後作為當年熱血沸騰讀完《哈利波特》全系統的作者,還是很期待JK羅琳的新故事,於是便和朋友去看了。
恩,就劇情上而言,不是一個好故事,幾乎可以猜測到接下來的劇情,並沒有屏息以待的緊迫感,很平緩、按部就班的推動故事,看到主角想要保護珍稀動物的時候,聯想到了真實世界,感覺男主在做一件世人不了解,但自己執意堅持的事情,很值得思考和感慨,但這段很快就過去了,又進入了套路性的找回動物以及順便揭露城市裡的威脅。
然後人物,塑造的還是蠻成功的,不同於哈利波特中與麻瓜們的接觸,這裡直接和麻瓜一起行動,大概羅琳女士在歲月中逐漸體會到人與人之間的和諧吧。然而女主實在喜歡不起來,何況她的職業還是一名傲羅,大名鼎鼎的精英傲羅啊,那幾乎是等同於甚至超越現實世界中的特警們的存在啊,在我的想像中,雷厲風行,走路甚至都帶風,可這個女主就像做文職工作的普通青年,一點傲羅威風八面的做派都沒有。倒是主席閣下才是傲羅的範本。
除了鄧布利多,基本沒有和哈利比特關聯的人物,不過反派人物送給那個可憐啞炮男孩的吊墜倒是讓我很驚喜,那不就傳說中的三個魔法師的符號嗎!
除去那些神奇動物和副cp的愛情,基本沒有亮點了。也難怪,電影就叫神奇動物在哪裡,主角應該就是那些不同尋常的動物們嘛。
雖然我有些失望,畢竟我的魔法世界還停留在哈利波特的那個時代。
對了,全片最喜歡的一段是男主跳舞……
電影《神奇動物在哪裡》觀後感三:
該片的劇本是由JK·羅琳親自創作,它繼承了《哈利·波特》原汁原味的魔法風格,但從故事性而言,《神奇動物》的劇情較之任何一部HP電影都稍顯單薄,人物之間的關係也較為簡單。
影片的故事僅發生在兩天之內,這和HP系列中每部動輒一學年的複雜情節鋪墊無法相比,畢竟後者有JK·羅琳精心構思的小說為基礎,而《神奇動物》只是針對市場需求打造的商業電影。
此外,在HP系列中,一個魔咒或魔法道具都會成為情節發展中的重要線索,它們引領著觀眾的注意力從細節出發,跟隨情節發展與角色成長逐步揭開整個魔法世界的神秘面紗。而「魔法」在《神奇動物》只是用來表現視覺效果的娛樂元素,它不再具有過去那種神秘的吸引力。觀眾的興趣從對魔法世界的探索被轉移到了作為萌點笑料的神奇動物身上。
從HP到《神奇動物》,世界觀變得龐大了,娛樂元素更豐富,笑點亦更密集,但卻少了點匠心,多了些市儈,這也是當今好萊塢套路化的商業模式中難以避免的缺陷。
從商業和娛樂角度而言,影片仍是一部出色的爆米花電影,它是系列的「五部曲」計劃良好開端,從影片劇情所透露的信息來看,未來的續集將會有HP系列中重要人物鄧布利多的回歸,《神奇動物》的世界觀必會繼續擴展。
由此可以看出,華納的「野心」並不滿足於打造另一個「哈利·波特」系列,作為在西方民間傳說與流行文化中風靡了近千年的「魔法」的確有成為優勢電影資源的潛力,而《哈利·波特》的金字招牌和JK·羅琳架構出的世界觀足以令它成為一個可以和漫威、DC、星戰比肩的「魔法電影宇宙」
不過,對於真正的哈迷而言,無論未來該系列開發出多少電影資源,《哈利·波特》永遠都是無法取代的經典,因為它用了十年的時間伴隨了一代人的成長,它包含了粉絲們的年少回憶和校園情懷,這種熱愛恐怕也只有電影中斯內普的那句經典臺詞方能詮釋:
「Always!」
更多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