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8神州十一號返回觀後感
2023-07-27 03:04:48 3
北京時間11月18日13時59分,神舟十一號飛船返回艙在內蒙古中部預定區域成功著陸。以下是小編整理的11.18神州十一號返回觀後感,希望對你有幫助哦
11.18神州十一號返回觀後感一:
繞地飛行33天、506圈後,兩名飛得最高的中國人今天回來了。
儘管經歷過神舟一號到神舟十號這10次任務,但返回艙平安著陸前,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副總工程師孫軍還是感到有些緊張,「我們這裡有句話是:成功不代表成熟,成熟不代表可靠」。
從昨天早上到今晚,孫軍還沒睡過覺,但看起來依然很精神——到任務的關鍵時刻,他就精神亢奮。今天凌晨兩點多,他還開會「複習」各種預案,單是飛船的返回階段就準備了38個預案,「當然希望一個都用不上」。
13時11分,返回艙與軌道艙分離。
北京飛行控制中心大屏幕上的光學影像顯示,一個拖著長長「尾巴」、看上去如同彗星的物體從393千米的高空飛向地面。
神舟十一號飛船的軌道高度比前幾次高50千米。軌道高度不同,意味著返回航程、控制姿態都要重新調整。孫軍告訴記者,返回艙再入角要求非常精確——如果再入角過小,返回艙可能會被大氣層彈出去;如果角度過大,返回艙進入大氣層後過載會加大,也會導致艙體溫度過高。
前幾次任務中,返回艙內的溫度都在20多攝氏度,對人體來說是一個比較舒適的溫度。
距離地面幾十千米時,從推進艙外的攝像頭已經可以看到前方的一片綠色——地球。
1999年11月,神舟一號飛船發射。首次飛天之旅初步驗證了長徵火箭和神舟飛船的設計,火箭是試驗火箭,飛船是初樣產品。而且,神舟一號的測控覆蓋率僅為15%,也就是說,僅在15%的飛船運行時間內,地面能與飛船通信。
但從那以後,神舟系列飛船就初露崢嶸。那一年,飛控中心成立才3年。
13時46分,返回艙距離地面10千米。從飛控中心大屏幕上可以看到,醫監機、通信機等不同職能的直升機已經在空中盤旋待命。
距離地面六七千米時,返回艙打開了面積為1200平方米的主傘。模擬畫面上,紅白相間的降落傘飄在朵朵白雲中。
鏡頭掃過枯黃的草原,掃過草原上的風車,掃過低空盤旋的直升機,但目標卻還沒出現……
終於,13時59分,神舟十一號飛船在內蒙古預定區域成功著陸。
穿著藍色、橙色等不同工作服的人們奔向返回艙,檢查返回艙外觀、開艙門、採集艙內氣體和微生物、檢查航天員的身體狀況……
與此同時,一向靜默而嚴肅的飛控中心熱鬧起來,人們舞龍舞獅,鼓聲震天,如同過年一般。飛控中心大廳裡,遙控組的劉辛興奮地跟同事在大紅色的祝賀牌前合影。自從9月在外面「吃了頓好的犒勞自己」之後,這個26歲的姑娘最近兩個月幾乎沒出過航天城的大門——任務開始之後她和同事一天兩班倒,也沒有周末可言。劉辛所在的遙控組裡,除了組長之外都是85後,出生於1990年的劉辛是團隊裡年齡最小的,這也是她第一次參加神舟飛船任務。
1995年,大學畢業的孫軍來到飛控中心總體室工作,那時的航天城還只是一個開工不久的工地,周圍是大片的農田。飛控中心從「沒有一行代碼,沒有一份方案,沒有一個硬體」的狀態白手起家,完成了一次又一次航天任務。
儘管神舟十一號飛船已經順利落地,孫軍卻沒有任何慶賀的打算——天宮二號仍在軌飛行,飛控中心的任務還沒結束,今天晚上還要對伴隨衛星進行一次軌道控制。明年4月,繼續迎接天舟一號的造訪。還有更艱巨的任務等著他們
11.18神州十一號返回觀後感二:
神舟十一號奔向天宮,我國載人航天再啟新程。北京時間10月17日7時49分,執行與天宮二號交會對接任務的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船,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發射升空後準確進入預定軌道,順利將2名航天員送上太空。正在印度出席金磚國家領導人第八次會晤的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第一時間發來賀電。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書記處書記劉雲山在北京觀看飛船發射實況。
習近平在賀電中表示,欣聞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船發射成功,我謹向全體參研參試人員和航天員們表示熱烈的祝賀和誠摯的問候。
習近平指出,天宮二號和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行任務,將首次實現我國航天員中期在軌駐留,開展一批體現國際科學前沿和高新技術發展方向的空間科學與應用任務,標誌著我國載人航天工程取得了新的重大進展。
習近平強調,太空探索永無止境,航天攻關任重道遠。希望同志們大力弘揚載人航天精神,精心做好後續各項工作,確保實現既定任務目標,不斷開創載人航天事業發展新局面,使中國人探索太空的腳步邁得更大更遠,為建設航天強國作出新的貢獻。
17日凌晨4時15分許,航天員出徵儀式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問天閣舉行。範長龍代表黨中央、國務院和中央軍委,代表習近平總書記,親切看望了執行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行任務的航天員景海鵬、陳冬。
航天員們鄭重表示,服從命令,聽從指揮,沉著冷靜,精心操作,圓滿完成任務,請祖國和人民放心。在送行人群的鼓掌歡呼聲中航天員們乘車前往發射場,進入飛船作發射前的準備。
發射場上,長徵二號F遙十一運載火箭巍然矗立、整裝待發。
7時20分許,李克強、劉雲山等來到中國載人航天工程指揮中心觀看飛船發射實況。
7時30分,隨著一聲「點火」口令,承載著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船的火箭,在巨大的轟鳴聲中沖天而起,飛向茫茫太空。
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指揮大廳現場的電子屏幕上,顯示出火箭和飛船運行的軌跡和參數,工作人員密切監視各項數據,不時發出一道道指令。揚聲器裡不斷報告火箭和飛船的運行狀態:逃逸塔分離,助推器分離,整流罩分離,船箭分離,飛船進入預定軌道,帆板展開,航天員飛行乘組狀態良好……
7時49分,載人航天工程總指揮張又俠宣布: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船發射取得圓滿成功。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指揮大廳和中國載人航天工程指揮中心裡一片歡騰。
範長龍宣讀了習近平總書記發來的賀電。
在中國載人航天工程指揮中心觀看飛船發射實況的還有馬凱、許其亮、楊晶、常萬全等。
按照計劃,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船在軌飛行期間將與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交會對接。2名航天員將進駐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並開展科學實驗和技術試驗。目前,在軌運行30多天的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已進入高度約393千米的近圓對接軌道,等待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船對接。
11.18神州十一號返回觀後感三:
昨天,已在太空遨遊了一兩個月的數十種雲南物種,乘坐「神舟十一號」返回艙,與兩名航天員一同返回地球。
9月15日升空的「天宮二號」和10月17日升空的「神舟十一號」上,都搭載有雲南物種,包括野生菌、睡蓮、燈盞花、烏天麻等,這些物種昨晚已被運送到北京,將移交給相關科研單位。
讓這些物種進入太空,是希望通過太空微重力、高真空、弱地磁場、宇宙射線等特殊環境,對物種產生誘變,從而培育出更優良的新品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