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海戰役背後的情報(淮海戰役中的攻心戰術)
2023-07-26 15:23:17
本文據《李來柱上將回憶錄》編輯整理
淮海戰役是我在戰爭年代參加的規模最大、戰鬥最激烈、負傷最重的一次戰役。
1948年11月初,遼瀋戰役取得決定性勝利,中央軍委遂決定發起淮海戰役。我所在的2縱4旅主要參加了遲滯和圍殲黃維兵團、阻擊李延年兵團的作戰任務。
戰鬥動員11月16日,鑑於南線決戰的時機已成熟,黨中央確定由劉伯承、陳毅、鄧小平、粟裕、譚震林五人組成總前委,劉伯承、陳毅、鄧小平為常委,鄧小平為總前委書記,統一領導與指揮華東、中原兩大野戰軍。華野全殲黃伯韜兵團後,總前委決心集中中野主力在華野一部配合下,先吃掉黃維兵團;華野主力以逸待勞,挾住已被關在門內的杜聿明集團;同時以華野、中野各一部轉向南線看住北進的李延年、劉汝明兵團。劉伯承司令員形象地將其比喻為「吃一個,挾一個,看一個」。
11月下旬,縱隊召開旅以上幹部會,傳達總前委關於殲滅黃維兵團的決心部署。各旅首長都極為振奮,爭著要在圍殲黃維兵團的戰鬥中挑重擔、打頭陣,紛紛表示上級指到哪裡就打到哪裡,哪怕只剩下一人一槍,也要完成戰鬥任務。
會後,逐級進行了政治動員。連隊的戰鬥動員,利用行軍打仗間隙,自上而下,先黨內後黨外,先幹部後戰士逐步進行。各班排採取挑應戰、表決心、談心等形式,揭露蔣家王朝的反動本質,使大家認識到戰略決戰關係到中國革命的前途命運,明確「打好了過長江、打不好過黃河」的意義。指戰員們聽說要消滅黃維兵團,群情激奮,紛紛請戰,表示要在作戰中立新功。每個同志胸章上都填寫了血型和家庭住址,黨員都把組織關係介紹信裝在貼身的口袋裡,做好了浴血疆場、慷慨赴死的一切準備。
淝河阻敵我參加圍殲黃維兵團的戰鬥是從淮北淝河岸邊開始的。11月19日,我旅進至淝河馬橋、邛莊一線,在北岸大堤上抓緊時間構築工事。11團在蒙城西北的西陽集一帶布防,在淝河岸邊構築了阻擊陣地。此時,黃維兵團已渡過渦河,正向東北方向的淝河一線運動。
1948年,李來柱淮海戰役留念。
黃維兵團是蔣介石嫡系中的精銳部隊,下轄4個軍和1個快速縱隊,約12萬人,全部美式裝備,戰鬥力比較強。我們的當面之敵為黃維兵團第18軍,是蔣軍「五大主力」之一。他們自恃機械化程度高,驕橫跋扈,不可一世。
當時,中原一帶有些地方還不是解放區,國民黨橫徵暴斂,搜刮民財。那裡自然條件差,莊稼收成不好,老百姓的生活很苦。當聽說要和國民黨軍隊打仗,他們紛紛伐樹木、搬家具,甚至把自家的門板和房梁都拆下來送到我們的陣地上。人民群眾作出的巨大犧牲,官兵們看在眼裡,記在心上,不顧疲勞和饑寒,夜以繼日地構築工事。
淮海戰役中踴躍支前的民工小車隊
21日上午8時,敵第3師先頭部隊與我派出的前沿部隊8連和團偵察排接觸。我即與敵人展開麻雀戰,戰鬥異常激烈。我們憑藉有利地形和工事英勇抗擊,使敵丟下200多具屍體撤出鄧莊。
15時,敵又以一個團的兵力,向我團鄧莊、鄧家等陣地發起衝擊。這一次炮火更加密集,我軍部分陣地工事遭到破壞,人員也有一定傷亡。但指戰員們越戰越勇,越打越猛,與敵激戰5個多小時,連續打退敵人五次衝鋒,敵傷亡慘重,倉皇退去。在我軍強有力的阻擊下,敵人被阻於淝河南岸,不能前進半步。
戰至天黑,我部完成任務,奉命後撤,以誘敵深入。團指定我連擔任掩護,繼續堅守陣地,到第二天拂曉再撤離。
原來一個團的阻擊陣地,現在只讓我們一個連來防守,其形勢之危可想而知。連長決定1排在河邊陣地監視敵人,2排、3排配置在河堤後面的村莊裡,隨時準備增援。那一夜,我們排在陣地上密切注視著敵人動向,不敢有絲毫懈怠。
天黑後,河對岸的敵軍點起篝火,支鍋做飯,人喊馬叫,亂糟糟一片。入夜,敵人宿營了,嘈雜聲也消失了。前半夜一直比較平靜,午夜時分,突然發現幾個敵人鬼鬼祟祟地向河邊摸來。我們的注意力一下子都集中到敵人身上,槍口不約而同地對準了他們。這幾個傢伙貓著腰,小心翼翼地往河邊走。借著月光,只見他們一手提著槍,一手拿著秫秸稈,像是來偵察水情的。我數了一下,總共7個。他們剛到河邊,指導員喊了聲「打」,我手中的機槍就響了,一個點射撂倒了兩個,剩下的轉身就往回跑,僥倖逃脫了。也許正是這短暫的槍聲,使敵人誤以為我大部隊還在,不敢貿然進攻,一直到拂曉都很平靜。
東方漸亮,我連完成了掩護任務,飛快地追趕大部隊而去。
澮河出擊11月22日,黃伯韜兵團被全殲,淮海戰役第一階段勝利結束。中野首長決定在淝河與澮河之間與黃維兵團決戰。
澮河位於淝河北面,寬20多米,河堤較高,河水齊腰深,敵人不易通過,是理想的阻擊陣地。於是,我們2縱在淝河北岸進行了有力的阻擊之後,主動後撤,步步誘敵深入,趁夜暗撤至淝河與澮河之間的白沙集及其以北地區構築工事,準備協同友鄰部隊在淝、澮河之間圍殲黃維兵團。
23日10時,敵軍在強大炮火的掩護下向我澮河阻擊陣地發起集團衝鋒,企圖打開澮河通道。在我連陣地前,敵人投入了兩個多營的兵力,火力很猛,氣勢逼人。我們組織火力頑強抗擊。敵人進攻的密集隊形,為我們發揮手中武器的威力提供了有利條件。我手中的機槍一直響個不停,掃射之處,敵人倒下一片。在強有力的火力攔阻下,敵人撂下幾十具屍體,向後退去。不久,敵人調整部署,又發動了6次衝擊。每次衝擊,敵人都會在我連陣前丟下幾十具屍體。這樣,陣地前橫七豎八地躺著敵屍幾百具,澮河水都被染紅了。我連雖傷亡了十幾名同志,但以較小的代價換取了較大的勝利。我們在澮河北岸頑強堅守了一天一夜後,繼續牽著黃維兵團的「牛鼻子」,向縱深誘敵。
24日上午,敵人渡過澮河後,佔領了幾個空無一人的村莊,並加快了對我軍的追擊速度。當敵18軍進至忠義集、支坪集、楊莊、七裡橋、朱口地區時,發覺北、東、西三面都有我軍的縱深陣地,這才感到勢頭不妙,黃維即令各部於下午撤到澮河南岸,向津浦路固鎮方向轉移,向李延年、劉汝明兩兵團靠攏,然後再北援徐州。敵在撤退過程中亂了陣腳,潰不成軍。我中野主力趁機全線出擊,展開向心攻擊,迅速壓縮包圍。在我軍打擊下,敵人暈頭轉向,有的頭腦尚未清醒就被打死,有的稀裡糊塗地當了俘虜。此時,我團已繞到敵人背後,攻佔了蘆溝集、趙家集,配合兄弟部隊緊緊封住「袋子口」。
25日8時,黃維兵團85軍向東收攏。我2縱乘機出擊,猛打猛追,打亂了敵人部署。4旅在旅長吳忠誠、政治委員劉明輝、參謀長趙曉舟指揮下,抓住戰機,主動出擊。當日夜,我旅進佔了雙堆集以西的馬家樓、周圍子、大小宋莊、周莊和楊莊等地,與友鄰部隊一起將黃維兵團12萬人馬壓縮包圍在以雙堆集為中心、縱橫七八公裡的狹小地域內。
首戰告捷,極大地鼓舞了部隊的士氣,更堅定了我們圍殲黃維兵團的決心。
李來柱上將(右二)回訪淮海戰場——在雙堆集陣地
野戰築城黃維兵團在內無糧草、外無援兵的情況下,決定拼死突圍,企圖擺脫被全殲的命運。27日6時,敵以110師、18師、11師和118師齊頭並進的態勢向東南方向實施突圍,企圖撕開口子。關鍵時刻,埋藏在國民黨軍中的「定時炸彈」爆炸了——擔任國民黨軍110師師長的共產黨員廖運周,在敵突圍的當口率部戰場起義,打亂敵人的整體部署,使戰場形勢對我更加有利。我團乘勢一鼓作氣攻佔了前周莊。
在突圍無望的情況下,黃維兵團只能固守待援。從29日起,敵人調整部署,將兵力迅速收縮集結在以雙堆集為中心的若干個村落內,並修築了大量碉堡群,用坦克、汽車和其他器材構成環形陣地。我4旅當面之敵18軍11師在雙堆集西北周莊、腰周圈一帶的每個村莊都構築了多層工事。核心地堡配備了重機槍,外圍地堡配備輕機槍,根據堡與堡之間的地形構築了射擊掩體。
機槍陣地
要想儘快啃下這塊「硬骨頭」,迅速接敵是首要條件。為克服接敵困難,彌補火力不足,我軍進行了工程浩大的近迫作業。每當夜幕降臨,利用夜色作掩護,成百的人以一路長蛇隊形隱蔽地向敵前沿運動,待尖兵離敵陣地六七十米時,便一起趴在地上,這樣從我軍塹壕到敵軍陣地前,頭尾相接,形成一條二三百米長的「人龍」。一聲令下,就開始土工作業。眨眼工夫,就挖成百來個臥姿散兵坑,接著由臥姿挖成跪姿,很快又挖成立姿。一個又一個散兵坑很快連成一線,變成能隱蔽和運動大部隊的交通壕。這些挖向雙堆集的溝壕,一般距離敵陣地五六十米,有的甚至伸進敵人的鹿砦以內。
我和機槍班的同志們,吸取友鄰機槍連之前因射擊位置固定、戰術死板,被敵打掉5挺機槍的教訓,採取隱真示假、多點支援、變中求勝的戰術,構築許多簡易機槍掩體,這樣就能更有效地保存自己,消滅敵人。實踐證明,越是大戰惡戰,越要特別重視戰術的運用。這樣,仗才能越打越精,才能以較小的代價獲取更大的勝利。
為了困死餓死黃維兵團,我軍切斷了敵人糧、水、彈藥等補給的一切來源。敵人糧食沒有了,水也不多了,由每天三頓乾飯,變成一幹二稀,再變成一幹一稀,後來乾脆只吃兩頓稀飯,而且越來越稀。有的宰殺騾馬充飢,有的為爭搶空投食物發生火併。相反,我軍在人民群眾的大力支援下,物資保障非常充分。我軍旺盛的士氣和充足的後勤保障,與敵人形成鮮明的對照。
針對敵軍所處的困境,我軍還在前沿陣地上開展了聲勢浩大的政治攻勢,以瓦解敵軍。我們用喇叭不斷對敵人喊話:「別替蔣介石賣命了,打下去死路一條!」「解放軍優待俘虜!」「你們也是受苦人,過來吧,我們這裡有肉包子!」並在陣地前樹立標語牌,有選擇地釋放俘虜往回帶勸降信。我們還特意將饅頭、包子擺在陣地前沿,通知敵人來取。半夜裡一些蔣軍士兵爬過來,吃飽了,我們還叫他們拿上幾個回去。有時一下子跑過來好幾個就不走了,甚至成班、成排、成連地投誠。這些生動的事例說明,根據戰場情況的變化、敵我力量的對比和戰役戰鬥的進程,適時實施攻心戰術,對於削弱敵人的士氣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血戰頓莊驕橫的黃維兵團不甘心被圍殲,拼命作困獸之鬥,幾乎每天都以三四個團的兵力向外突圍。
12月1日,敵18軍傾巢出動。8時,敵11師調動10多架飛機、20餘門火炮對宋莊陣地火力準備一小時後,以14輛坦克引導一個團的步兵,採用「滾肉球」戰術向10團陣地進攻,妄圖奪取一條生路。
我軍指戰員英勇戰鬥,頑強阻擊。戰鬥中,湧現出一大批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有一位連長,扛著全營惟一一門已無炮彈的無後坐力炮接連嚇退敵人的多輛坦克。有一位指導員,三次被埋在敵人炮火炸翻的泥土裡,他爬出來繼續指揮戰鬥。當敵人突入陣地時,他帶頭衝人敵群,一連捅倒了5個敵人。有一位班長,一口氣投出去200多顆手榴彈,炸得敵人血肉橫飛,最後舉著手榴彈與敵人同歸於盡……
12時,我連奉命與10團1營由頓莊、大宋莊向小宋莊實施反衝擊。在反衝擊中,我胳膊、後背、肩頭三處負傷。
14時30分,敵糾集兩個團,殺氣騰騰地向我頓莊陣地衝來。一時間,陣地上硝煙瀰漫,彈片橫飛。我團指戰員在團長劉元奎、政委金再光的指揮下頑強抗擊,子彈和手榴彈打光後,就和敵人拼刺刀,陣地前到處都是敵人橫七豎八的屍體。我連傷亡也很大。激戰中,我身上七處負傷,棉衣十多處露出棉花。
激戰
不多時,敵人又衝上來,佔領了一些陣地。陣地上呈現出犬牙交錯、敵我對峙的態勢。在一條交通壕裡,敵我各佔一頭,相距僅幾十米,情況萬分危急。如果不儘快把敵人趕出去,後面的敵人就會趁機衝上來,陣地就有再次失守的危險。關鍵時刻,我發揮投彈又遠又準的特長,將手榴彈一個接一個地投向敵人,接連投出幾十顆,炸得敵人血肉橫飛。我們乘勢發起衝鋒,又把敵人趕了回去。就這樣,展開了你來我往的拉鋸戰,敵人四次突入我們的陣地,都被打了下去。
突然,敵人用輕、重機槍掩護著幾個匪兵進至我們陣地左前方。只見幾條火龍噴湧而來,剎那間烈焰飛騰,原來是喪心病狂的敵人調來了火焰噴射器。火噴到哪裡哪裡就燃燒,土地一片焦黑。有些戰友被燒傷,幾個傷勢過重的犧牲了。敵人的兇殘激起我們胸中萬丈怒火,同志們打紅了眼,迅速躍出塹壕,不等敵人反應過來,復仇的子彈和手榴彈已擊中目標,不一會,這股敵人就被我們幹掉了。
經過一陣猛打,我連已傷亡過半,工事嚴重被毀,我們在殘存的塹壕裡堅守著。指導員重新調整班排建制,指定了代理人和臨時負責人,迅速組織火力配備,準備和敵人決一死戰。
16時許,敵人像狼群一樣猛撲過來。翟大元指導員一聲令下,同志們一齊開火,敵人死傷無數。突然,一顆炸彈在指導員身邊爆炸,巨大的氣浪把他掀出好遠。我也像被人猛推了一把似地倒在一邊,身上好幾處火辣辣地痛。我顧不上疼痛,急忙爬到指導員身邊,只見他雙手捂著肚子,鮮血順著手指向外冒。我和段同順要給他包紮,可他卻說:「沒多大事,你的機槍不能停,小段趕緊投手榴彈!」翟指導員堅持趴在交通壕裡,察看戰鬥情況,並不斷鼓勵我說:「小李,你的機槍不要停下來,我給你壓子彈。」說著遞過一個帶血的彈匣。
敵人像發瘋一樣死命往前衝。我們投出一排手榴彈,敵人倒下去一片,後面的敵人又呼啦啦湧上來。我拎著機槍,對準敵人猛烈掃射,槍管都打紅了。待我回頭看指導員時,他已從交通壕上滑下去,肚子下邊露出一截腸子……
翟指導員犧牲了!同志們化悲痛為力量,一個個像被激怒的獅子,緊握鋼槍,口中高喊著「為指導員報仇」,子彈雨點般射向敵人。
突然,敵機投下的一顆炸彈在我附近爆炸,隨著「轟」的一聲我便失去了知覺。不知過了多久,一陣冷風將我吹醒,我掙扎著坐起來。段同順嚇了一跳,對我說:「你怎麼又活了?你死了一個多鐘頭了!」我活動著身子說:「老蔣沒打倒,閻王爺不收我!」我感到頭很疼,臉上黏糊糊的,還在流血,流到嘴裡鹹鹹的。我顧不上包紮,抹了一把,繼續參加戰鬥,一直堅持到晚上9點,兄弟部隊接替我們的陣地。
李來柱上將回訪淮海戰場——與頓莊群眾座談
戰鬥結束後,我被送進野戰醫院。我面部血肉模糊,全身百餘處有傷。醫生從我頭部、肩部取出較大彈片32塊,微小的難以細數,我戴的粗布黃色八角帽上留下大小彈洞42個,最大的一塊打在我左眼眉上方,右眼曾一度失明,後來恢復到0.3左右。這塊彈片雖沒有奪去我的生命,卻讓我留下終身頭痛的後遺症。我75歲那年在醫院體檢時,從面部CT片上還能清晰地看到仍留存的幾十處彈片陰影。
李來柱上將
我連在頓莊陣地上,先反衝擊,又抗衝擊,以大無畏的革命英雄氣概守住了陣地,斃傷敵700多人。連隊撤出陣地時,只剩下戰鬥員12人,而且全部負傷。戰後,11團被第二野戰軍前委授予「後起之秀」錦旗,4連榮獲「猛虎連」稱號,我榮立大功,被評為「模範共產黨員」。
12月15日,中原野戰軍向黃維兵團發起總攻,將其徹底殲滅。之後,又有力地阻擊和殺傷了國民黨李延年兵團。華東野戰軍在中原野戰軍的配合下,殲滅了杜聿明集團。
李來柱上將在淮海戰役紀念館
1949年1月10日,震驚中外的淮海戰役勝利結束,戰役歷時66天,殲敵55.5萬人。這一勝利,使長江以北的華東、中原地區基本上獲得解放,使國民黨反動派的統治中心南京直接暴露在人民解放軍的鐵拳之下,為後來的渡江作戰創造了極為有利的條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