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四季網

三皇五帝指的是(何為三皇五帝)

2023-07-25 10:53:23 4

前天皇、地皇、人皇

前天皇、前地皇、前人皇之事太過久古,杳杳冥冥,所謂「事有不可盡究,物有不可臆言」(語出《路史》),書傳記載畢竟有限,前三皇年代何久,姓名何謂,治國何如皆不可考也。唯三皇之號曰天皇曰地皇曰人皇久而不失。《潛夫論·五德志》:「聞古有天皇、地皇、人皇,以為或及此謂,亦不敢明。」《路史》:前天皇、前地皇、前人皇之事太過久古,杳杳冥冥,所謂「事有不可盡究,物有不可臆言」。「天皇地皇人皇開治各二萬八千歲」。(語出《三皇經》,《路史》引)。

• 中天皇

中天皇君天皇氏兄弟十三人,其中一人發明了數字,繼而又發明了天幹、地支,為人推為皇。其餘兄弟十二人帶領部眾各佔一方,立國稱皇,各傳國一萬八千年(一說二萬八千年)。《河圖》:「五龍見教,天皇被跡。」榮氏注曰:「五龍治在五方,為五方神。」關於天皇氏的名諱:粵有天皇,是曰天靈,望獲強尊。——羅泌,《路史·前紀二·天皇紀》。《帝王世紀》中也對此有描述。天地開闢,有天皇氏、地皇氏、人皇氏。——皇甫謐,《帝王世紀》。《三皇本紀》:天地初立,有天皇氏,木德王,歲起攝提;地皇,火德王,興於熊耳、龍門等山;人皇,乘雲車,駕六羽,出谷口,兄弟九人,分長九州,各立城邑。

• 中地皇

世代傳世數萬年之後是中地皇君。「天皇氏逸地皇氏作,出於雄耳龍門之嶽。」(《路史》引《遁甲開山圖》) 。

• 中人皇

世代傳世數萬年後是中人皇君。「地皇氏逸,於有人皇九男相像其身九章。」(《路史》引《洛書》)。人皇之時,分治九州乃是上古大九州,亦即全球。

• 後天皇

中人皇氏之後,歷經五龍紀、攝提紀、合雒紀、連通紀、敘命紀、循蜚紀、因提紀、禪通紀、疏仡紀。禪通紀始於伏羲,疏仡紀始於黃帝。而在伏羲之前的因提紀,其中一位被後世尊為後天皇,即是燧人氏。

• 後人皇

燧人氏之後,又歷經幾世,有伏羲、女媧氏,有聖德,為後人皇。

三皇

《周禮·春官·外史》:「掌三皇五帝之書。」通常言古史者,必言「三皇五帝」。「五帝」尚在「三皇」之後,人們多公認「三皇」為中華民族的人文始祖。

「三皇」之名不見於經,組成亦有不同說法,但《尚書大傳》以燧人、伏羲、神農為「三皇」,《風俗通引》、《白虎通義》、《古史考》等古籍亦持此說。「三皇」按照流傳最廣的是:伏羲(天皇)、神農(地皇)、少典(人皇)。

天皇燧人氏

但是根據典籍記載眾說紛紜,並無定論。

• 《史記·秦始皇本紀》說,天皇、地皇、泰皇為三皇。《太平御覽》卷七十八引《春秋緯》提出天皇、地皇、人皇為三皇的另一種看法,似乎泰皇即人皇。《鶡冠子·泰鴻》:「泰皇問泰一曰:『天、地、人事,三者孰急?』」《史記·秦始皇本紀》:「古有天皇,有地皇,有泰皇,泰皇最貴。」司馬貞索隱:「按,天皇、地皇之下即雲泰皇,當人皇也。而《封禪書》雲『昔者太帝詩素女鼓瑟而悲』,蓋三皇已前稱泰皇。一雲泰皇,太昊也。」在公元前221年(秦始皇26年)李斯說古代有三皇,其中泰皇最貴。泰皇,較後的書稱為人皇,即傳說中的太昊伏羲。

• 《帝王世紀》以伏羲、神農、黃帝為三皇。《三字經》:自羲農,至黃帝。號三皇,居上世。(伏羲、神農、黃帝)。

• 《通鑑外紀》又以伏羲、神農、共工為三皇。

• 《運鬥樞》、《元命苞》等書載:三皇為伏羲、神農外,還有建立婚姻制度造人的女媧。漢朝的《緯書》中稱三皇為天皇、地皇、人皇,奉為三位天神。後來在道教中又將三皇分初、中、後三組:初三皇具人形;中三皇則人面蛇身或龍身;後三皇中的後天皇人首龍身,即伏羲,後地皇人首蛇身,即女媧,後人皇牛首人身,即神農。

五帝

「帝」原指五方上帝,戰國後(有說是兩漢)才附以人間歷史人物之名替入。人間的「五帝」一詞在孟子時尚未出現,他書中只提到「三王五霸」。《荀子》中才有「五帝」一詞排在「三王」前,但無人名。

黃帝(軒轅)、青帝(伏羲)、赤帝又叫炎帝(神農)、白帝(少昊)、黑帝(顓頊),(五方上帝)。

至於五位古帝,說法也各異。一般認為是黃帝、顓頊、帝嚳、堯、舜。

《世本》、《大戴禮記》、《史記·五帝本紀》列黃帝、顓頊、帝嚳、堯、舜為五帝。

《禮記·月令》以大皞(伏羲)、炎帝、黃帝、少皞(少昊)、顓頊為五帝。

《尚書序》、《帝王世紀》則視少昊(皞)、顓頊、高辛(帝嚳)、堯、舜為五帝。

此外,又有把五方天神合稱為五帝的神話。東漢王逸注《楚辭·惜誦》中的「五帝」為五方神,即東方太昊、南方炎帝、西方少皞、北方顓頊、中央黃帝;而唐賈公彥疏《周禮·天官》「祀五帝」,為東方青帝靈威仰、南方赤帝赤熛怒、中央黃帝含樞紐、西方白帝白招拒、北方黑帝汁先紀。

秦國原有四帝(白帝、青帝、黃帝、炎帝)崇拜,加上黑帝為五帝。按呂不韋十二紀的提法,五帝是主管四方、四時和五行之神。黃帝居中,具土德;大皞居東方,具木德,主春,亦稱春帝;炎帝居南方,具火德,主夏,亦稱炎帝;少皞居西方,具金德,主秋,亦稱白帝;顓頊居北方,具水德,主冬,亦稱黑帝。(《呂氏春秋·召類》)三皇五帝究竟指誰?對於五帝,則一般採取《史記·五帝本紀》的說法。

黃帝、顓頊、帝嚳、堯、舜(《大戴禮記》);

羲(伏羲)、神農、黃帝、堯、舜(《戰國策》);

太昊、炎帝、黃帝、少昊、顓頊(《呂氏春秋》);

黃帝、少昊、顓頊、帝嚳、堯(《資治通鑑外紀》);

少昊、顓頊、帝嚳、堯、舜(偽《尚書序》);以其經書地位之尊,以後史籍皆承用此說。於是這個三皇五帝說被奉為古代的信史。

伏羲氏

「帝」原指天帝,只在其《議兵篇》中稱堯、舜、禹、湯為「四帝」。《孫子兵法》有「此黃帝之所以勝四帝也」句,似亦有四帝、五帝之稱(但梅堯臣謂此「帝」字系「軍」之訛)。《管子》及《莊子》所屢稱「三皇五帝」,也都未指實人名。《河圖括地象》:「天地初立,有天皇氏,澹泊自然,與(北)極同道」。《三皇本紀》:「天皇氏,木德王,歲起攝提」。《盤古王表》:「天皇始制幹支之名以定歲之所在」。《易緯通卦驗補遺》:「天皇氏之先,與乾曜合德」。案:此言天皇氏祖先生活在天地開闢之前,而且他們與七曜合德,即其身份極為崇高。《春秋左助期》:「紫宮,天皇耀魄寶之所理也。」《帝王世紀》:「天皇大帝(為)耀魄寶,地皇為天一,人皇為太一。」

在中國最早的古史系統之古史傳說中,三皇五帝廣為流傳,到秦或戰國時期已有把三皇五帝之說載入史冊。其實,自西周至春秋戰國時記載神話和歷史傳說文籍中,先後出現了很多古帝或宗神名號,大抵居西邊的有黃帝、炎帝以及伯夷、共工、鯀、禹、四嶽、稷(棄)、高圉、太王、玄囂、蟜極、昌意、青陽等,居東邊的有太皞、少昊摯、顓頊、高陽、高辛、堯、羿、浞、澆、俊(即嚳)、契、冥、上甲微等,地區未明的有帝鴻氏、縉雲氏、金天氏、烈山氏、陶唐氏(前二者可能在西、後三者可能在東)等,由東而西的有伯翳、非子等,本在東而一部南移的有祝融即重黎,及其後裔八姓(如季連羋姓為楚祖)等等。

「皇」的原義還有「大」和「美」一說,不作名詞用。戰國末,因上帝的「帝」字被作為人主的稱呼,遂用「皇」字來稱上帝,如《楚辭》中的西皇、東皇、上皇等。時又有天皇、地皇、泰皇之名,稱為「三皇」。在《周禮》《呂氏春秋》與《莊子》中也始有指人主的「三皇五帝」,《管子》並對皇、帝、王、霸四者的不同意義作了解釋,但都未實定其人名。

《莊子·胠篋》列舉了古帝十二名及全書中屢次提到其他古帝,《六韜》列舉了古帝十五名,《逸周書》所列古帝多達二十六名。由於戰國後期五行說逐漸建立,凡事都要湊五為成數,於是在上述許多古帝王中,遂有羅列「五帝」的必要,並出現了下列五種五帝說。[1]

漢代所定的人間歷史上的「三皇」有五說:

1、《尚書大傳》為燧人、伏羲、神農。《禮·含文嘉》《春秋命歷序》亦同此說而以燧人居中。

2、《春秋運鬥樞》為伏羲、女媧、神農。

3、《禮·號諡記》為伏羲、神農、祝融。《孝經鉤命決》引《禮》同此,但以祝融居末。

4、《白虎通》說為伏羲、神農、共工。

5、西漢末的《世經》所排古史系統,在黃帝和顓頊之間加有少昊金天氏,使戰國時說的「五帝」中多了一帝。於是有人把原五帝之首的黃帝升為三皇,與伏羲、神農並列。首先是《禮·稽命徵》持此說,張衡上漢順帝書及其後的皇甫謐《帝王世紀》亦從之。接著是偽《尚書序》宣揚此說,由於它的經書地位,從此伏羲、神農、黃帝成為中國歷史中最古的三位帝王。其實上述諸說皆為西漢末以後緯書所編造的神話。東方天帝太昊伏羲,屬神句芒;南方天帝炎帝神農,屬神祝融;西方天帝少昊金天,屬神蓐收;北方天帝顓頊高陽,屬神玄冥;中央天帝黃帝軒轅,屬神后土。

漢代仍傳有天神中的三皇,西漢末緯書《春秋命歷序》《始學篇》等以三皇為天皇、地皇、人皇。道教經典中的三皇分初、中、後三組:「初三皇」還具人形(一說他們分別有十二頭、十一頭、九頭);「中三皇」則具人面蛇身或龍身,分別有十三頭、十一頭、九頭(一說以中人皇為燧人氏、地皇為有巢氏)。

三皇五帝,並不是真正的帝王,僅太古時期出現的為人類作出卓越貢獻的部落首領或部落聯盟首領,後人追尊他們為「皇」或「帝」。人民則把他們敬為神靈,以各種美麗的神話傳說來宣揚他們的偉大業績。

指歷史時期。即「三皇五帝時代」,又稱「上古時代」、「遠古時代」或「神話時代」。也可以簡稱為「三皇五帝」。三皇五帝率領民眾開創了中華上古文明,近現代考古發現了大量與這一時期相對應的龍山文化遺址,證明三皇五帝時期確實存在。

其它相關

五種五帝

堯帝

1、《五帝德》所說的黃帝、顓頊、帝嚳、堯、舜五人。其說根據《國語·魯語》對他們的讚譽而定。《帝系》為其編造了以黃帝為始祖的世系。《呂氏春秋》及《史記·五帝本紀》承用了此說。

2、《戰國策·趙策》與《易·繫辭》提出的宓戲(伏羲)、神農、黃帝、堯、舜五人。《莊子》、《淮南子·淑真訓》及《三統曆》亦承此說。《通鑑外紀》反對三皇五帝說,但其所列最早的帝王仍是此五人。

3、《呂氏春秋·十二紀》所載的太昊、炎帝、黃帝、少昊、顓頊。《禮記·月令》亦同此說。王符《潛夫論》並將古代各帝王部分別納入此五帝的血胤系統之下。

4、《世經》所編排的古史系統依《十二紀》與《月令》,在黃帝與顓頊之間有少昊,鄭玄注《中侯敕省圖》即加少昊於第一個五帝說,謂五帝有六人,俱合於五帝座星。然東漢以來《稽命徵》等之說,把黃帝升為三皇之一,皇甫謐《帝王世紀》從之,而以少昊以下五人為五帝。於是偽《尚書序》即據以將《世經》前面三名伏羲、神農、黃帝為三皇,接著的少昊、顓頊、帝嚳、堯、舜為五帝。以其經書地位之尊,以後史籍皆承用此說。於是這一「三皇五帝」說被奉為古代的信史。

5、《通鑑外紀》及《路史發揮》引梁武帝蕭衍畫像碑述,以黃帝、少昊、顓頊、嚳、堯為五帝,似是最晚的一說。但梁武只有《通史》六百餘卷,據陳立《白虎通疏證》,以為畫像碑述可能是《武梁祠堂畫像碑述》之訛,則此說仍出自漢人。

至於神話中的天神,《山海經》中皆稱帝,其後亦有「五帝」之稱,如《楚辭·惜誦》有「令五帝」句,與「指蒼天」、「戒六神」並舉,是皆指神。又《晏子春秋》有「楚巫請致五帝以明君德」句,顯然皆指天帝。故《史記·封禪書》載漢高祖劉邦說:「吾聞天有五帝」。即述戰國末流行之說。同時有五色帝之說,奏設祭祀白、青、黃、亦四上帝祠,漢高增祀黑帝之祠。至《春秋緯·文耀鉤》,五色帝始有名字:「蒼帝曰靈威仰,亦帝曰赤熛怒,黃帝曰含樞紐,白帝曰白招拒,黑帝曰汁光紀。」鄭玄注《禮記·大傳》「王者禘其祖之所自出」句,即引此諸名為「太微五帝」,謂「王者之先祖皆感太微五帝之精以生」。把地上五帝說成是天上五帝所感生,提出了「感生帝」之妄說,王肅已斥其謬。

大抵「三皇說」所指諸人,是中國祖先處於史前各個不同文化階段的象徵。燧人、包羲(伏羲)分別代表蒙昧時期的低級、中級、高級三個階段;神農代表野蠻時代的低級階段;女媧則是更早的創世紀式的神人,在神話中又和伏羲結合創造人類。「五帝說」所指諸人,主要是父系家長制的部落聯盟鼎盛時期及其解體時實行軍事民主制時期的一些君王或軍事首長人物。

部落世系

良渚文化時期(前9684----前4564年):

天皇氏,別號天靈、防五、天霧。姓望,名獲,字文生;「五龍」之首;以木德王天下。天皇氏繼盤古氏以治,其繼盤古治所在良渚古城中的莫角山臺址上。前9684------前7884年在位,天皇氏為創世大神盤古氏之子,地皇氏之父,開天闢地之後的首位中國部落首領。(一說天皇氏即伏羲氏,與地皇神農氏、人皇女媧氏並稱為「三皇」)

地皇氏,天皇氏之子、矩靈氏之夫、人皇氏之父,「五龍」之一。前7884----前6084年在位。定都於良渚古城,同時設陪都於龍門、熊耳之山嶽(今河南省洛陽市龍門山、熊耳山一帶)。一說地皇氏即神農氏,與天皇伏羲氏、人皇女媧氏並稱為「三皇」。

人皇氏,簡稱「人皇」,又稱「泰皇」;亦曰居方氏。人皇氏為地皇氏之子,提挺氏之父。前6084----前4724年在位,定都於良渚古城,同時設陪都於今山東省日照市東港區兩城鎮遺址。一說人皇氏即女媧氏,與天皇伏羲氏、地皇神農氏並稱為「三皇」。

提挺氏,又號黃神氏。前4724----前4694年在位,定都於良渚古城,同時設陪都於今淮河流域,具體地點不詳。提挺氏為人皇氏之子,通姓氏之父。另外據傳八仙之一的漢鍾離(複姓鍾離,名權。東漢時人,故稱漢鍾離)即為提挺氏轉世。

通姓氏,又號皇覃氏、離光氏。前4694----前4664年在位,定都於良渚古城,同時設陪都於中國南方(今湖南省永州市寧遠縣九嶷山一帶)。通姓氏乃提挺氏之子,有巢氏之父。

有巢氏

有巢氏,號「大巢氏」。位列五氏之首,華夏族人。祖籍在今巢湖流域;建立古巢國,中國上古時期部落首領。居住在今安徽省巢湖市一帶,後遷徙至山西省興縣石樓山一帶。有學者認為有巢氏出生地在蒼梧,立都河南舞陽。也有史學家認為有巢氏生籍在山東、四川、內蒙古、雲南、湖南等地。據中國歷史大系表記載,有巢氏生活在舊石器時代早期,開創了巢居文明。有巢氏被譽為華夏「第一人文始祖」和「文明的領航者」。

有巢氏曾定都於良渚古城。同時設陪都於今山東省青島市黃島區琅琊古城。後遷都於凌家灘古城(今安徽省馬鞍山市含山縣凌家灘遺址)。

有巢氏後期(前4564----前4464年)將都城遷往今安徽省巢湖市凌家灘古城,良渚古城遂廢,良渚時代結束,古代中國進入前仰韶-大地灣文化時期。

前仰韶-大地灣文化時期(前4564----前4354年):

燧人氏

燧人氏,又號燧皇,定都於燧明(今河南商丘),後遷都於河北省保定市(今河北保定南莊頭遺址)。燧人氏為燧明國國君,為有巢氏之子、華胥氏之夫、伏羲氏與女媧氏之父。前4464----前4354年在位,燧人氏是中國迄今為止有史可考的第一位個體部落首領(非部落聯盟首領)。燧皇陵位於河南省商丘市睢陽區境內,是中國歷史上年代最為久遠的帝王陵墓。

華胥氏,定都於今陝西省西安市藍田縣華胥鎮。華胥氏為燧人氏之妻,伏羲氏與女媧氏之母。在位年限不詳,可能與燧皇共治。燧人氏之後由伏羲氏繼位。華胥陵位於山東省新泰市石萊鎮華胥山,一說藍田縣華胥鎮孟巖村。

華胥氏之後,太昊伏羲氏繼立,前仰韶-大地灣文化時期結束,仰韶文化時期開始。

仰韶文化時期(前4354----前3579年):

伏羲氏,又號羲皇、太昊、青帝。定都於汶上(今山東省汶上縣),後遷都於宛丘(今河南淮陽),前4354----前4239年在位。伏羲氏為燧人氏與華胥氏之子、女媧氏的兄長兼夫君。炎帝神農氏的外祖父。在燧人氏之後繼位。一說伏羲即為天皇氏。傳說太昊伏羲氏也是中國古代神話中的五方上帝之一。伏羲陵位於河南省周口市淮陽縣城北1.5公裡處。

女媧氏,又號媧皇氏,前4239—前4109年在位。女媧氏是燧人氏與華胥氏之女、伏羲氏的妹妹兼妻子。炎帝神農氏的外祖母。在伏羲氏之後自立為帝,與炎帝朱襄氏共治天下。一說女媧即為人皇氏。女媧城與女媧陵位於今河南省周口市西華縣。

朱襄氏,有3代朱襄氏擔任過炎帝,又號稱飛龍氏,在伏羲氏之後即位。與女媧氏共治天下,公元前4239—公元前4169年在位,定都於朱邑(今河南省商丘市柘城縣),朱襄氏之治天下也,多風而陽氣贏積,萬物散解,果實不成。故士達作五弦瑟,以來陰風,以定群生。炎帝朱襄氏最後為炎帝神農氏所滅。炎帝朱襄氏陵位於商丘市柘城縣東大仵鄉。

神農氏,有9代神農氏擔任過炎帝,又號農皇、赤帝、烈山氏。定都於伏羲氏舊墟(同伏羲都城)。後先後遷都於今山東省曲阜市與今河南省洛陽市。前4109----前3579年在位,炎帝神農氏是伏羲氏與女媧氏的外孫,女媧氏死後傳位於他。後又打敗並佔領了炎帝朱襄氏的領地,首次統一中華民族(一說中華各族最早由黃帝軒轅氏統一)。後被黃帝軒轅氏打敗並遷都於今湖南省株洲市。炎帝神農氏陵墓有多座,其中陝西寶雞炎帝陵為炎帝神農一世之墓,湖南株洲炎帝陵為炎帝神農八世之墓。一說神農即為地皇氏。傳說炎帝神農氏也是中國古代神話中的五方上帝之一。

炎帝神農氏末期,九黎部落首領蚩尤氏叛變,天下大亂。華夏部落世系因此中斷。仰韶文化時期也就此結束。軒轅黃帝之後,古代中國進入龍山文化時期。

龍山文化時期(公元前2697----公元前2015年):

有熊氏,即黃帝,又號軒轅。定都於有熊(今河南新鄭),前2697----前2395年在位。在涿鹿之戰中與異母弟炎帝聯手打敗九黎部落首領蚩尤之後遷都涿鹿(今河北省張家口市涿鹿縣)。後又在阪泉之戰中打敗並奪取了炎帝的皇位,迫使其臣服並退居南方。傳說黃帝軒轅氏為中國古代神話中的五方上帝之首,號稱「中央黃帝有熊軒轅氏」(另外四位天帝為東方青帝太昊伏羲氏、西方白帝少昊金天氏、南方赤帝炎帝神農氏、北方黑帝顓頊高陽氏),陵墓位於河北涿鹿,其曾孫帝顓頊打敗共工收復中原後遷葬於河南荊山。

青陽(氏)一世,即少昊,又號白帝、金天氏。為黃帝長子(另一說認為少昊是啟明星與仙女皇娥的兒子),黃帝之後繼位,定都於窮桑(今江蘇省宿遷市沭陽縣桑墟鎮),後遷都於今山東省曲阜市。前2395----前2322年在位,陵墓位於曲阜城東4公裡的舊縣村東北。白帝少昊金天氏也是中國古代神話中的五方上帝之一。據司馬遷所著《史記》誤傳,白帝少昊金天氏未登帝位。少昊逝後,皇位由其侄孫高陽氏繼承,於是高陽氏在窮桑登基,後遷都商丘並與炎帝後裔共工氏展開激戰,共工因戰敗而惱羞成怒,拼盡全力撞斷了「擎天柱」----不周山(今遼寧錦州筆架山)。「共工怒觸不周山」的神話即來源於此。

高陽氏,即顓頊,又號黑帝、玄帝。公元前2322—公元前2245年在位。定都於窮桑、後遷都於商丘,打敗共工氏之後定都於帝丘(今濮陽),並將黃帝陵墓由河北涿鹿遷至河南荊山。顓頊是黃帝的次子昌意的兒子。顓頊高陽氏也是中國古代神話中的五方上帝之一。陵墓位於河南省安陽市內黃縣梁莊鎮。

高辛氏,即帝嚳,前2245—前2176年在位。定都於亳(今河南商丘)。帝嚳乃玄囂之孫,顓頊高陽氏的堂兄。帝嚳陵墓所在地位於商丘睢陽區高辛鎮。

青陽(氏)二世,即帝摯,前2176----前2168年在位。定都於沁陽(今河南焦作沁陽市),帝摯為帝嚳長子,即位之後為政不善,讓位於四弟陶唐侯伊祁放勳(即帝堯陶唐氏)。陵墓位於陽穀(今山東省聊城市陽穀縣北)。

陶唐氏,即堯,前2168----前2095年在位。定都於北唐(今山西省太原市),後遷都平陽(今山西省臨汾市)。帝堯為帝嚳第四子,帝摯的四弟。帝摯為政不善,禪位於他。另外,鯀禹治水、后羿射日等傳說就發生在陶唐氏時期。陵墓位於山東省菏澤市鄄城縣富春鄉谷林。

丹朱,定都於丹水(今河南省南陽市淅川縣)(舊稱丹水縣,古時為陶唐氏長子丹朱的封地),前2067----前2064年在位。丹朱為帝堯長子,帝堯臨終前,因丹朱不肖,堯指定有虞氏部落首領姚重華為繼承人。帝堯死後,姚重華為其守孝三年,並將皇位讓給了丹朱。丹朱為政不善,三年後還位於姚重華。陵墓位於河南省濮陽市範縣辛莊鄉丹朱村(丹徐莊)。

有虞氏,即舜,分別於前2095----前2067年、前2064----前2025年在位。定都於蒲阪(今永濟),帝舜為黃帝裔孫。以孝聞名,是著名的24孝之首---「孝感動天」的主人公。繼承陶唐氏之皇位。陵墓有兩處:山西運城舜帝陵和湖南寧遠舜帝陵。

夏后氏,夏後禹,即大禹,先為有崇氏,後為夏后氏。前2025----前2015年在位,定都陽城(今河南省登封市),後遷都於陽翟(河南禹州)。禹為黃帝嫡系裔孫,是治水英雄夏後鯀的兒子。夏朝奠基人。陵墓位於浙江省紹興城東南會稽山麓大禹陵。

大禹崩逝後,子夏後啟繼位,遷都於安邑(今山西省運城市夏縣西)夏朝建立。古代中國部落聯盟制時代結束。龍山文化時期告終,中國進入中央集權化奴隸制國家時期。

,
同类文章
葬禮的夢想

葬禮的夢想

夢見葬禮,我得到了這個夢想,五個要素的五個要素,水火只好,主要名字在外面,職業生涯良好,一切都應該對待他人治療誠意,由於小,吉利的冬天夢想,秋天的夢是不吉利的
找到手機是什麼意思?

找到手機是什麼意思?

找到手機是什麼意思?五次選舉的五個要素是兩名士兵的跡象。與他溝通很好。這是非常財富,它擅長運作,職業是仙人的標誌。單身男人有這個夢想,主要生活可以有人幫忙
我不怎麼想?

我不怎麼想?

我做了什麼意味著看到米飯烹飪?我得到了這個夢想,五線的主要土壤,但是Tu Ke水是錢的跡象,職業生涯更加真誠。他真誠地誠實。這是豐富的,這是夏瑞的巨星
夢想你的意思是什麼?

夢想你的意思是什麼?

你是什​​麼意思夢想的夢想?夢想,主要木材的五個要素,水的跡象,主營業務,主營業務,案子應該抓住魅力,不能疏忽,春天夢想的吉利夢想夏天的夢想不幸。詢問學者夢想
拯救夢想

拯救夢想

拯救夢想什麼意思?你夢想著拯救人嗎?拯救人們的夢想有一個現實,也有夢想的主觀想像力,請參閱週宮官方網站拯救人民夢想的詳細解釋。夢想著敵人被拯救出來
2022愛方向和生日是在[質量個性]中

2022愛方向和生日是在[質量個性]中

[救生員]有人說,在出生88天之前,胎兒已經知道哪天的出生,如何有優質的個性,將走在什麼樣的愛情之旅,將與生活生活有什么生活。今天
夢想切割剪裁

夢想切割剪裁

夢想切割剪裁什麼意思?你夢想切你的手是好的嗎?夢想切割手工切割手有一個真正的影響和反應,也有夢想的主觀想像力。請參閱官方網站夢想的細節,以削減手
夢想著親人死了

夢想著親人死了

夢想著親人死了什麼意思?你夢想夢想你的親人死嗎?夢想有一個現實的影響和反應,還有夢想的主觀想像力,請參閱夢想世界夢想死亡的親屬的詳細解釋
夢想搶劫

夢想搶劫

夢想搶劫什麼意思?你夢想搶劫嗎?夢想著搶劫有一個現實的影響和反應,也有夢想的主觀想像力,請參閱週恭吉夢官方網站的詳細解釋。夢想搶劫
夢想缺乏缺乏紊亂

夢想缺乏缺乏紊亂

夢想缺乏缺乏紊亂什麼意思?你夢想缺乏異常藥物嗎?夢想缺乏現實世界的影響和現實,還有夢想的主觀想像,請看官方網站的夢想組織缺乏異常藥物。我覺得有些東西缺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