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春晚觀後感500字
2023-07-25 18:18:59 1
20xx春晚觀後感500字
20xx的春節聯歡晚會終於還是登場了。面對現在越來越低的年味,聯歡晚會也變得慢慢雞肋起來。
首先是概念上的,把春晚劃成兩個現場兩個部分,某種程度上來說確實降低了直播的難度,當然也不會有前幾年各種直接插播錄像的說法,其次在技術上的革新,面對動畫人物很考驗主持人的表演功力,所以撒貝寧的演出用力也可見一斑。但整體結構上還沒有什麼很獨特的創新,還是傳統的一歌一語一魔術,倒計時後再一歌一語一魔術的方式繼續。
其次是層次上的,春晚永遠面對的是大部分群體。有很多是面對二線三線當然更多是三線以下的民眾,所以大部分一線城市的人對春晚收視不是那麼的忠實也符合現實狀況,當然在擺脫了傳統的廣告傾銷的春晚有那麼一點點的不落俗氣,當然會場方面也沿用了當下最時尚的「節減」主題,在布景上也能看出並不是那麼的精美,甚至可以說有點落魄的樣子。
再次,表現的主題上,春晚似乎是「中國新聞20xx年終合訂本」,回家的主題的一些訴說告訴民眾們:別一線城市折騰了,回家支援三線城市吧,靠你在一線城市微薄的工資,別想賺錢回家過年啦。語言類的小品節目則是把一整年的時事都塞滿到了語言類的節目,充滿了教育意義。
最後,20xx春晚是實現了小鮮肉打陣中生代反串老魚頭襯鍋底,充滿了鄉土氣息、歸家過年的味道、屌絲的逆襲、蔡明的腹黑、祖國的強大、反腐的徹底的一場5個小時的年夜飯。不過讓人欣喜的是,春晚在變得沒滋沒味的同時也漸漸的在從一個儀式性的節目向綜藝節目轉變。希望節目越做越好,祝收視長虹,春節快樂。
20xx年春節聯歡晚會觀後感
20xx年央視春晚在聯唱《四世同堂合家歡》中拉開序幕,仍在《難忘今宵》中完美落幕。20xx年春晚以「家和萬事興」為主題,在帶給億萬觀眾美的視覺聽覺盛宴的同時,給觀眾帶來的最明顯的感覺就是反腐題材節目的反腐諷刺尺度之大,涉及題材之「敏感」。苗阜、王聲所表演的反腐相聲《這不是我的》惟妙惟肖地講述了某領導經不住誘惑收禮之後還為自己的行為找藉口,更為直接地描述了他受賄的細節,包括收錢、收房、收情婦等,針砭時弊,揚反腐倡廉之正氣,可謂是春晚「三十年來諷刺尺度最大」的相聲。有很多的觀眾點讚說:「沒有讓觀眾失望!」
回顧30多年來的央視春晚,就相聲、小品等語言類節目而言,除了在1988年的春晚,牛群與李立三合說的相聲《巧立名目》,趙本山早年的小品諷刺過「領導」這一群體,後來卻「眼光向下」,漸漸地把諷刺的對象轉向了殘疾人及普通的困難群體,嘲諷的多是弱勢群體。特別是拿人的殘疾說事,讓群眾感到反感。藝術作品可以取笑人性的弱點,但絕不應該取笑人體的缺憾,這是正常藝術與惡俗藝術的分界線。
同時,這些年來,小品、相聲等語言類節目從數量上來說是多了,但就整體質量而言,卻是在走下坡路。可以預見的情節,無趣的插科打諢,無聊的裝瘋賣傻,拿困難群體開涮,耍貧嘴等等;表面上看熱熱鬧鬧,但實際上給觀眾的印象是膚淺和圓滑。正如有媒體所指出的那樣「主要是失卻了當初諷刺的鋒芒,迴避矛盾,迴避現實,遠離了人民群眾所普遍關心的社會熱點,只是拿些不痛不癢的問題說事,讓人笑得勉強,即使是諷刺,也是隔靴撓癢,導致央視春晚質量下滑。」竊以為,作為受眾面最大的央視春晚,有責任和義務尊重社會道德規範,以正視聽。
在此,想說一說說我記憶深刻的、在1994年的春晚上,黃宏與侯耀文表演的《打撲克》。其內容嘲笑的是官場與職場的庸俗之風,作品對一些潛規則或不良作風進行了揭露與抨擊,不僅給觀眾帶來了愉快,博得了笑聲,也起到某種淨化社會不正之風的作用。
習近平總書記在20xx年7月份召開的文藝工作座談會上指出:「文變染乎世情,興廢系乎時序。」文藝最能代表一個時代的風貌,最能引領一個時代的風氣。優秀的文藝作品,反映著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文化創造能力和水平。改革開放以來,我國文藝園地百花競放、碩果纍纍,呈現出繁榮發展的生動景象。然而也不可否認,文藝創作在一定程度上還存在有數量、缺質量,有高原、缺高峰的現象,存在著這樣那樣的問題。凡此種種都警示我們,文藝不能在市場經濟大潮中迷失方向,不能在為什麼人的問題上發生偏差。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努力創作更多無愧於時代的優秀作品」是對文藝工作者的希望和要求。感國運之變化、立時代之潮頭、發時代之先聲,弘揚善良誠信的人性美,鞭撻事實存在的腐敗醜惡現象,更好地弘揚中國精神、凝聚中國力量,當是廣大的文藝工作者義不容辭的擔當!
在剛剛過去的20xx年與剛剛到來的20xx年之際,我們正處在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結束、作風建設走向更加深入的時間節點上。20xx年中央加大反腐力度,多位高官相繼落馬。而春節往往被視作觀察風氣、把脈文化的重要窗口。羊年春節的風氣走向,央視春晚的走向,也將成為新的一年社會風氣的重要風向標。
從20xx年的央視春晚中,我們雖然看到了她在創新方面仍然存在的不足,但瑕不掩瑜,仍有許多的可圈可點之處,如雜技《青花瓷》的唯美,《高手在人間》的別開生面,《小棉襖》等節目中所充盈著的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正直善良、誠信堅韌、克己為人、孝順、正義感;小品《投其所好》、《圈子》則對討好領導、溜須拍馬、拉關係等不正之風進行了有力的鞭撻批判。我們欣喜地看到了春晚正在向生活回歸,向樸實回歸,向接地氣、正能量回歸;看到了她遠離庸俗、告別腐味、直面現實,開門辦春晚的可喜變化。她不僅順應了廣大人民群眾樸實樸素的情感,順應了廣大人民群眾對腐敗現象的深惡痛絕,也昭示了黨中央反腐倡廉的堅定不移的信心和除惡務盡的決然。當然,和諧、幸福與年味兒仍然是今年春晚不變的內核。
年年歲歲有春晚,歲歲年年人不同。平心而論,春晚的影響力已不如以往,對人們的吸引力也有所減弱,但從另一個角度來講,這裡面也有著受到社會前進、時代進步因素影響的一面,人們的社交方式、文化娛樂方式的日益多種多樣和日益豐富;特別是近年來,隨著微博、微信等網絡社交及娛樂軟體的興起以及娛樂場所及娛樂方式的多元,人們早就不局限於單一的守著電視過除夕了。但對絕大多數的中國人來講,春晚仍是值得期待的除夕盛宴。春晚仍然是把千家萬戶,把千千萬萬個中華兒女凝聚在一起的紐帶。可以毫不誇張地說,每一年的春晚,都是一次文化藝術的大發揚,都是一次中華民族情結的加深,都是一次民族親和力的加強與體現。在除夕的晚上,能夠與家人團聚在一起看春晚,仍然是一種幸福,也已經成為了一種固定的習慣。春晚已經成為我國人民辭舊迎新的新年俗,她讓親人之間的溫情得以傳遞,她為我們展現著傳統與現代交織的濃濃的年味兒。當然,我們也熱切地期待著央視春晚能夠在藝術質量上有一個更大的飛躍提高,期待著央視春晚一年更比一年好、更美滿、更圓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