蜈蚣精的真實存在嗎(這篇文章是百眼蜈蚣精)
2023-07-25 12:05:36 2
慄鴞(Phodilus badius)
攝影:JOEL SARTORE
每年6月6日,
是「中國愛眼日」。
「6月6」形成的數字組合,
恰似靈動雙眼——
圖為遊戲《集合啦!動物森友會》中的高人氣島民角色「檸檬娜」;由於其特殊的五官,許多玩家形象地稱其「6w6」——「6 6」是眼睛,「w」是嘴巴。
供圖:Peytonkay
因此,本文通篇「心靈的窗口」,
只看一眼,
就發現原來全都是眼。
眼睛,
堪稱大自然最精緻的創造,
碾壓各種照相機的超級光學系統。
果蠅微觀狀態下的複眼構造——人類通常要盯住一個物體0.05秒才能看清;比如當物體一晃而過,人類還沒來及看清,但配備複眼的蒼蠅或蜜蜂僅需0.01秒、以人類5倍的速度就可以辨別清楚。
攝影:MARTIN OEGGERLI
比如,數量眾多的複眼,
這種結構異常古老,
但如今依然在蒼蠅、蚊子、蜜蜂
等許多昆蟲中存在;
複眼出現於5億多年以前的寒武紀,(右)澳大利亞一隻節肢動物複眼化石,上面布滿3000個小透鏡;奇特的是,複眼在5億年間幾乎未發生變化——左圖為紅尾肉蠅的複眼。
製作與供圖:COMPOSITE OF 30 STACKED IMAGES (LEFT) AND PHOTOGRAPHED AT SCIENCE CENTRE, SOUTH AUSTRALIAN MUSEUM, ADELAIDE, AUSTRALIA. (RIGHT)
在寒武紀,新物種出現令人震驚的激增方式:捕食。圖為在寒武紀登場、最早的頂級捕食者之一——Anomalocris,它的食物可能是三葉蟲。上圖可以看到它的3種武器:螯爪、便於遊泳的槳形肢、位於螯爪基部眼柄上的眼睛。
攝影:DAVID LIITTSCHWAGER
樹懶和犰狳的眼睛——
天生只能看見黑白的世界;
海洋浮遊生物——多板綱的石鱉,
竟然長著用石頭「製成」的眼睛;
巨型魷魚長著直徑達16釐米的大眼,
雖然這遠超眼鏡猴的全身體長(10釐米),
但眼鏡猴的眼睛比例卻也大得嚇人——
它們的眼睛比它們的大腦還大。
圖中巨型魷魚 (Architeuthis dux)的眼睛直徑達16釐米;巨型魷魚配備動物界最大眼睛,人們甚至發現過直徑30釐米的巨型魷魚眼。
供圖:NATIONAL MUSEUM OF NATURAL HISTORY, SMITHSONIAN INSTITUTION
實至名歸的「大眼兒萌」眼鏡猴
攝影:ZOONAR GMBH/ALAMY
眼睛無愧於大自然最精緻的創造,德國進化生物學家Ernst Mayr稱:「眼睛,有多達40-65種獨立起源。」
當瑞典隆德大學生物學家Dan-Eric Nilsson看到一隻箱水母時說:
「第一次看到它們的眼睛時,
我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供圖:OAKLEY EVOLUTION LABORATORY, UC SANTA BARBARA. INSET DETAIL, COMPOSITE OF FOUR STACKED IMAGES. GRAPHIC SOURCE: DAN-ERIC NILSSON, LUND UNIVERSITY, SWEDEN
箱水母擁有24隻眼睛——共4個感覺棒(rhopalium)中每個分別配備6隻眼睛,其中4隻很簡單,只是用來檢測光線的凹陷或狹縫(一對凹眼、一對線眼);但另外2隻眼睛,其構造竟如人眼般複雜(上、下透鏡眼),它們也有晶狀體、角膜和視網膜;但箱水母是最簡單的動物之一,甚至沒有一個像樣的大腦,它要這麼好的眼睛有什麼用呢?它的大腦能處理如此複雜的信息量嗎?
2007年,Dan-Eric Nilsson及其團隊在一種箱水母Tripedalia cystophora身上尋找答案:水母用下透鏡眼(Lower lens eyes)發現前方近處的障礙物;4年後,團隊又發現,即使水母倒著遊,上透鏡眼(upper lens eye)也始終能向上看;當這隻眼睛看到黑色斑塊,水母就會知道它正在紅樹林樹冠下遊泳,在這裡可以吃到小型甲殼動物;如果只看到明亮光線,就會知道自己已誤入開闊水域,有挨餓危險。有了高級的眼睛幫助,這個幾乎無腦、低級的生物也能找到食物、躲避障礙物並且活下來。
供圖:DAN-ERIC NILSSON
海灣扇貝 (Argopecten irradians)有多達100多隻明亮、精巧的藍眼睛,每隻眼睛都有視網膜和角膜,還有能聚焦的鏡面層,翻倍提升捕獲入射光的機會。
供圖:DAN-ERIC NILSSON
一種三角渦蟲(Dugesia dorotocephala)配備最簡單的眼睛:一對「黑點」,只能感知入射光方向,但沒有任何聚焦功能。
供圖:DAN-ERIC NILSSON
紅天蛾(Deilephila elpenor)的眼睛擅長收集最微小的光跡,即使在微弱星光下,也能分辨出有花蜜的花朵的顏色。
供圖:WARRANT LAB, LUND VISION GROUP, LUND UNIVERSITY
多疣花棘石鱉(Acanthopleura granulata)長著「石之眼」,其每隻眼睛都有一片透光的「晶狀體」,主要成分是堅硬的文石,與石鱉外殼的構成成分一樣。其他動物都透過一層軟嫩的透明蛋白質看世界,多疣花棘石鱉則從石中窺得萬物。
此為上圖白框區域放大後的畫面,每隻多疣花棘石鱉都配備數百隻「石眼」。
供圖:SPEISER LAB OF EVOLUTIONARY PHYSIOLOGY, UNIVERSITY OF SOUTH CAROLINA. INSET DETAIL: ENLARGED FROM BOXED AREA, COMPOSITE OF 13 STACKED IMAGES.
雀尾螳螂蝦(Odontodactylus scyllarus)具備動物王國中最不尋常的眼睛——它們每隻眼睛都有「三目視覺」,能感知深紫外線、可見光譜和遠紅光波長;還可以看到偏振光,甚至圓偏振光,這是其他任何物種都沒有的能力。
攝影:MIKE BOK
那麼從各種「眼睛」中看到的世界究竟是什麼樣的呢?
本部分製圖:JASON TREAT AND RYAN WILLIAMS, NGM STAFF. SOURCE: DAN-ERIC NILSSON
下圖為前文中,三角渦蟲眼中的一片枯葉,它們的眼睛只是一對簡單的「黑點」——
前文箱水母的上透鏡眼看到的紅樹林樹冠下景象——
前文紅天蛾眼中,僅憑微弱星光也能看到明亮的視界——
家貓眼中的紅綠線球——
白頭海雕的眼睛具備異常高的解析度,是人眼2.5倍,能清晰看到更遠處景物細節——
Peter Böhm患有退行性視網膜色素變性,他自願參加一種尖端手術,藉助左眼的視網膜植入物,恢復了部分視力。
供圖:ZRENNER LAB, CENTER OF OPHTHALMOLOGY, UNIVERSITY OF TÜBINGEN, GERMANY
X光線下的左眼植入物位置圖
供圖:EBERHART ZRENNER, ALPHA-IMS TRIAL RETINA IMPLANT AG, REUTLINGEN, GERMANY
晶片中的電極信號刺激視神經,使Peter Böhm至少能模模糊糊看到一個黑白的世界。
SIGNALS FROM ELECTRODES IN THE CHIP STIMULATE THE OPTIC NERVE, ENABLING BÖHM TO SEE THE WORLD AGAIN, AT LEAST IN BLACK AND WHITE.
今天是「愛眼日」,
既然都看到了這裡,
趕緊先做一套眼保健操吧;
畢竟眼睛是人類、
乃至絕大部分物種感官中最重要的器官之一;
最後,愛眼日我們也來「反向營銷」一波——
找回人類祖先被各種眼睛凝視的感覺吧!
下面物種中,僅憑眼睛你能認出幾個?
(※《國家地理》攝影師David Littschwage,不知哪兒來的動力拍了組作品——許多動物的眼部特寫,幾分鐘之內就讓人與各種鳥、各種蛇、各種哺乳類確認過眼神——如果害怕這種「凝視」,本部分建議不看也罷)
↓ ↓ ↓ ↓ ↓
↑答案:雕鴞
↑答案:紅臉地犀鳥
↑答案:藍黃金剛鸚鵡
↑答案:家貓
↑答案:山貓
↑答案:石像鬼壁虎
↑答案:家山羊
↑答案:白頭海雕
↑答案:哥倫比亞紅尾蚺
↑答案:沙漠陸龜
↑答案:藍眼黑狐猴
↑答案:古巴巖石鬣蜥
↑答案:非洲鴕鳥
↑答案:西部低地大猩猩
↑答案:藍舌蜥
↑答案:南白犀
↑答案:紅眼樹蛙
↑答案:黃毛果蝠
↑答案:高冠變色龍
↑答案:哈士奇
好了,在此我們幫各位粉絲——鄭重感謝一下這位《國家地理》攝影師:David Littschwage:「拍得太棒了!下次別拍了。」
預購美國《國家地理》中文版
《華夏地理)6月新刊
如果你看了這篇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