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部9.0高分韓劇虐心(又出高分韓劇豆瓣8.6)
2023-07-25 16:42:28 3
沒點特殊技能,是不是都不好意思在這屆韓劇裡當男主了?
前有李鍾碩解鎖各種奇異功能、一言不合就可以做夢預知未來,後有《鬼怪》裡孔劉直接拿了「超能」人設、「大材小用」逃飛機票,如今又有《會讀心術的那小子》裡,樸珍榮掌握了一項玄之又玄的「接觸感應」技能。
各路男主集結在一起,技能應該完全不輸漫威和DC的超級英雄吧?
而在這一切技能當中,樸珍榮這項最像「接觸不良」的三無產品,時靈時不靈。
目前,《會讀心術的那小子》剛剛播出二集,豆瓣已經開出了8.6的高分,雖然在tvN一系列口碑超能打、動不動評分飆上9的劇作裡不算驚人,但這部劇依舊有熟悉的靠譜品相,還帶著幾絲「小小少年捲入無邊黑暗格局」的新鮮敘述嘗試。
來,我們從頭說起。
這幾年的韓劇中時常出現「大人物醞釀驚天陰謀、小人物無辜慘死」的慘痛劇情,主角往往以死相搏、求公平求正義求沉冤得雪;這些故事涉及到韓國政壇、警方、媒體高層等多個領域,以對現實又深又痛的映射、贏得良好口碑和強烈共鳴,《會讀心術的那小子》既有相同特質,但又不完全照搬。
劇作目前剛開局內容體量還不多,但依然顯露出了幾絲水面下波濤洶湧的黑暗格局,也顯然同樣有「揭開毒血膿瘡」的訴求;更重要的是,劇中將這種「不平則鳴、揭竿而起」的斷腕之志,前置到了中學校園時期。
故事裡的小男孩小女孩們,和各路「青春片」的主角一樣在做著誰喜歡誰、誰和誰拉手手的簡單夢,但不同的是「世外桃源」這樣的隔斷式校園不同,劇中的學校裡,已經高懸著徇私舞弊、攀高踩低等種種利刃。
樸珍榮飾演的高三學生,因為顏值和畫風在學生們中間動輒引起愛豆出場式歡呼,但在老師眼中卻是個「多餘的累贅」。
角色幼年時在一場導致父母去世的意外中,莫名獲得了一種詛咒式的超能力「接觸感應」:他可以通過觸摸物體、觸摸人,感知到此前的情景。因為有「超能力」附體,熊孩子一心想要「幹大事」,上學完全是點卯湊數、只求混到畢業的心態,卻熱衷跑警察局、幫警察姐姐破大案要案懸案。
這種吊兒郎當的刺兒頭,在學校裡當然是老師的眼中釘肉中刺,有任何風吹草動他都是頭號嫌疑人、一號背鍋俠。
於是,當學校發生教導室被闖入、考題洩露的醜劇時,樸珍榮的角色「責無旁貸」就被拎出來懷疑了。數學老師對他的指控,表面上是看證據、實際上完全是一套歧視邏輯:你說你沒偷卷子,那麼名次怎麼提升這麼多?你這種人渣學生,大周末來學校說以為當天也上學、誰會信呢?
這背後的邏輯散發著功利的惡臭:沒家世沒背景的渣學生,開除你怎麼了?
不僅對男主角如此,數學老師對女主飾演的「罪犯」的女兒,也同樣是鈦合金狗眼看人低;此前誤會她是政要之女,分分鐘慈愛到恨不得點頭哈腰、搖尾乞憐,發現她的父親是人人喊打的罪犯(疑似被冤)之後,瞬間啟動了蔑視和踐踏模式。
學校中整件「作弊」事件的真相,前一部分有人進教導處是陰差陽錯的意外,而後一部分的考題外洩其實是數學老師本尊的好把戲,他依靠賣答案給有權有勢人家的孩子來掙外快。
在這樣一團亂麻的格局裡,男女主聯手在課堂上「破懸案」,瞬間讓校園戲份有了不一樣的價值依附。
小孩子和成人世界之間似乎總有一條「主動」和「被動」的分界線,校園時代就算被霸凌、被欺壓,能做的反抗也很有限,但《會讀心術的那小子》在高三時代就解鎖了「未來檢察官和偵探聯手」的高能模式,三分少年熱血、三分解脫冤屈的欣喜、三分正義殺來的暢快,還帶著少男少女元氣滿滿的天真美好。
故事裡男女主的相遇是巧合事件:女主誤會男孩子是個在洗手間裡偷窺他的變態,女主又湊巧轉到男主所在的學校,偶然性太高;但這兩位之間相愛相殺的喜劇模式,在啼笑皆非的鬧劇裡逐漸解開心結、彼此靠近的過程,依靠的則是勇敢的「不平則鳴」的必然的性格驅動力。
「世上本無新鮮事」,所以類型劇的套路模式化相對固定,來來回回萬變不離其宗,很多時候看一眼每個人物的出場、就能大概猜到他最後的結局,所謂「懸念感」,建立得難、破局得快。
《會讀心術的那小子》中當然也不例外,有很常規的「能看破」模式,但同時也儘量營造了幾分「猜不透」的懸念感。
前者比如女主爸爸鋃鐺入獄勢必是被冤枉或者有苦衷,他是典型的被侮辱與被損害的替罪羔羊,這點從電影鏡頭語言呈現中他的苦澀、善良、悲傷就能準確感知到;而女二號的角色也是典型的「我要代表正義消滅你」式小姐姐,第一集裡所有人覺得有目擊證人就可以趕緊結案了滾回家各找各媽,但她偏偏要「挑刺」尋求背後更難找尋的真相。
而在這些「能看透」背後,《會讀心術的那小子》中又有很難勘破的謎團。
比如金權飾演的男二號,一直在男主身邊扮演暖心哥哥的角色,撫養他長大、觀測他技能、訓練他能力;自己日子過得很緊巴,卻始終資助沒有生活來源的女主(父親已經入獄),乍一看是白月光式的奉獻型男二,但劇作又通過很多細節,諸如他閃爍的神情、欲言又止的緊繃感,告訴你事情或許沒那麼簡單。
在常規模式和熟悉套路下,依舊留了緊張的懸念感。
此外這部劇也將多線格局處理得很緊湊、很有張力,敘事清晰、結構高級。
男主的「接觸感應」能力經常接觸不良,他要在與自己和解的過程裡找到當年慘案的真相,這是一條線;
女主在被誤會被羞辱的境遇中長大,要在艱難求生的過程裡為自己的父親洗脫冤屈,這是第二條線;
男二女二一個欲蓋彌彰、一個步步緊逼想查案,這是在司法領域交錯的第三第四條線;
新案子和多年前往事在特徵上的共同點,構成了第五條閃回的敘述線。
多層線索交織在一起,導致第一集就信息量巨大,每個部分敘事之間的關係隱隱有些「斷裂感」,但隨著線索逐步展開,這張錯雜交織的大網越來越清晰,也漸漸有了命運盤根錯節的宿命意味。
舒心結語
當年《熔爐》裡孔劉拼盡全力之後說:我們一路奮戰,不是為了改變世界,而是為了不讓世界改變我們。
如今《會讀心術的那小子》給了男孩女孩們更美好更天真的願景:你們如今一路奮戰,或許就可以變出一個更好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