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隆平點讚院士完整(獲得者袁隆平院士的故事暨科普講座在國防科大附小舉行)
2023-07-25 23:35:43 2
紅網時刻新聞6月14日訊(記者 蔡娟 通訊員 穀雨芹)近日,「我要做一粒好種子」——「共和國勳章」獲得者袁隆平院士的故事暨科普講座在國防科技大學附屬小學舉行。國家雜交水稻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原黨委書記、「袁隆平雜交水稻創新團隊」核心成員馬國輝博士受邀主講,為同學們帶來一場主題為「弘揚隆平精神,做科技創新接班人」的精彩科普講座,現場互動火爆。
袁隆平院士的一生是不平凡的一生。1953年從西南農學院畢業後,他被分配到湖南湘西山區的農校,成為一名俄語老師,後來因為科學成果被公認為「雜交水稻之父」,並獲得「共和國勳章」,國際上享有盛名。那麼,袁隆平院士是如何一步一個腳印,達到這些成就的呢?
馬國輝博士介紹袁隆平院士的科研成果。
「袁爺爺生前曾說過,自己成功的秘訣是知識 汗水 靈感 機遇。」講座中,馬國輝博士以「立志與追夢」「挑戰與踐行」「擔當與堅守」三個動人的故事,串聯起袁爺爺的一生經歷,向同學們深入講述了這份秘訣的內涵。
在「立志與追夢」的故事中,馬國輝博士告訴同學們,從小培養自己的興趣和愛好十分重要。袁爺爺因為興趣選擇了學農,又把事業與國家需求緊密相連,積極尋求水稻增產的方式。用一把放大鏡,頭頂烈日、腳踏泥水,一株株地仔細觀察了1.4萬株水稻稻穗,最終在其中發現了一株雄性不育株。
國防科大附小向馬國輝博士頒發「國防科大附小公益講師證書」。
在「挑戰與踐行」的故事中,馬國輝博士說道,確定了志向之後,就要接受挑戰,一步一步實踐往下走。袁爺爺不迷信權威,堅持以實踐檢驗真理,才在三年艱苦的南繁過程中發現了天然雜交稻「野敗」,尋求到科學的雜交水稻育種方法。同時,我們也要學會磨練自己的意志,像袁爺爺一樣,即使遇到試驗田被毀這樣的挫折,也要堅定信念,專注工作,為實現解決人類飢餓的目標不懈奮鬥。
在「擔當與堅守」的故事中,馬國輝博士強調,袁爺爺一輩子只幹了一件事,那就是使雜交水稻不斷創新升級。袁爺爺沒有滿足於三系水稻的成功,而是繼續突破,讓雜交水稻從三系發展到兩系,又提出耐鹽鹼的海水稻方案,不斷攻堅,突破質疑到最後取得全面成功。袁爺爺努力工作到生命最後一刻,用科學發現幫助實現溫飽,乃至造福全世界人民。
湖南科學技術出版社向國防科技大學附屬小學贈送120冊優質科普讀物。
如何做科技創新的接班人?馬國輝博士從「心存理想」「築牢思想」「學好本領」「勤於實踐」「善於思考」「不畏艱難」「強身健體」七個角度,鼓勵同學們從小心存創新志向,堅定擁護黨和國家的政治立場,努力學習知識,在實踐中檢驗真理,要不怕失敗,不斷思考新問題的解決辦法,更要強健體魄,為生活工作打好堅實的基礎。要發揚中華民族「智慧、勤勞、堅韌」的優良傳統,做一顆良種,奮發學習、茁壯成長,為未來世界貢獻精彩。
多年來,湖南科學技術出版社致力於優質科普圖書出版,組織一流的科學工作者為全國各地青少年舉辦科普講座。活動最後,國防科大附小校長易宇向馬國輝博士頒發了「國防科大附小公益講師證書」,湖南科學技術出版社向國防科大附小贈送了120冊優質青少年科普讀物,其中包含袁隆平院士夫人鄧澤女士親筆籤名的《「共和國勳章」獲得者的故事:袁隆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