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念抗戰勝利70周年徵文500字
2023-07-15 10:53:39
20xx年9月3日是抗日戰爭勝利70周年紀念日,讓我們一起來回顧中國人民反抗日本帝國主義侵略的偉大鬥爭,銘記中國人民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所做出的重要的歷史貢獻和巨大犧牲,以史為鑑,弘揚愛國主義,發揚抗戰精神,走和平強國之路,為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而共同奮鬥。
中國人民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做出了重要的歷史貢獻和巨大犧牲。我國的抗日戰爭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國抗日戰爭牽制了日軍的大部分主力。整個抗日戰爭期間,中國軍隊共進行大規模和較大規模的會戰22次,重要戰役200餘次,大小戰鬥近20萬次,總計殲滅日軍150餘萬人、偽軍118萬人。戰爭結束時,接收投降日軍128萬餘人,接收投降偽軍146萬餘人。在八年抗日戰爭中,中國軍民傷亡共3500多萬人,中國損失財產及戰爭消耗達5700餘億美元。中國人民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做出了重要的歷史貢獻和巨大犧牲。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的勝利,是中華民族由衰敗走向振興的重大轉折點,為中國共產黨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實現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建立新中國奠定了重要基礎,也對世界各國人民爭取世界和平的偉大事業產生了巨大影響。沒有中國共產黨領導的統一戰線和全面抗戰,就不會有抗日戰爭的勝利。1931年日本帝國主義悍然發動了九一八事變。蔣介石下令「絕對不抵抗」,短短的4個多月東北三省全部淪陷。是中國共產黨面對民族危亡的嚴峻形勢,率先捐棄前嫌,提出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主張。1937年7月7日盧溝橋事變,中國抗日民族解放戰爭從此開始。同年8月中共中央就通過了《抗日救國十大綱領》,作為領導全國人民爭取抗戰勝利的根本方針。在中國共產黨的倡議和督促下,同年9月國共兩黨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正式宣告成立。在戰略防禦階段,國民黨官兵在正面戰場英勇抗日,先後進行了平津會戰等重要戰役,並取得了臺兒莊戰役的勝利,阻滯了日軍的推進,但先後丟失了華北、華中的大片領土,國民政府逼迫遷都重慶。而中國共產黨代表中華民族的根本利益,提出一條依靠人民群眾的全面抗戰的路線,改編了八路軍和新四軍,深入敵後,開闢敵後戰場,從戰略上配合了國民黨軍作戰。在戰略相持階段,中國共產黨堅持了獨立自主的原則,在《論持久戰》指引下,抗日根據地軍民開展了艱苦卓絕的反「掃蕩」、反「蠶食」鬥爭,敵後戰場逐漸成為抗日戰爭的主要戰場,同時打退了國民黨的三次反共高潮,鞏固和發展了抗日根據地。戰略反攻階段,1944年共產黨領導的敵後軍民在華北、華中、華南地區,對日偽軍普遍發起局部反攻。與此同時,國民黨正面戰場卻出現了大潰敗的局面。1945年八路軍、新四軍向日軍發動了大規模的春、夏季攻勢。同年8月9日,毛澤東發表了《對日寇的最後一戰》的命令,8月15日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
中國人民進行的14年反抗日本帝國主義侵略的偉大的民族革命戰爭,是一百多年來中國人民反對外敵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勝利的民族解放戰爭。這場戰爭在中國共產黨主張建立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旗幟下,以國共兩黨合作為基礎,全國各族人民團結奮戰,譜寫了氣壯山河的英雄史詩。抗戰歷史告訴我們,中國共產黨在全民族團結抗戰中發揮了中流砥柱作用,沒有中國共產黨主張建立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和全面抗戰,就不會有抗日戰爭的勝利。只有中國共產黨才能領導中國人民取得民族獨立、人民解放和社會主義的勝利。
以史為鑑、珍惜和平環境、發揚抗戰精神、走和平強國之路。今天我們紀念抗日戰爭勝利70周年,就要以史為鑑,珍惜和平環境,發揚抗戰精神,走和平強國之路。以史為鑑,落後就要挨打,我們要更加珍惜和維護來之不易的和平環境,抓住機遇加快發展,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增強國家實力。以史為鑑,有戰爭就有傷亡,我們要牢記戰爭給人類帶來的傷害,要始終高舉和平、發展、合作的旗幟,奉行堅持維護世界和平、促進共同發展的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以史為鑑,鬥爭才能勝利,我們要清醒地認識帝國主義的侵略本質不會改變,面對帝國主義的挑釁,我們絕對不能退讓,只有針鋒相對,才能保證國家安全,才能維護世界和平。抗戰精神是在抗日戰爭中中國人民浴血奮戰所鑄就的前僕後繼、不屈不撓、團結奮鬥、反抗侵略的偉大民族精神。這是一種具有中國特色的愛國主義精神,今天依然是我們這個時代最珍貴的精神財富。發揚抗戰精神,可以進一步凝聚民族力量,增強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讓我們發揚抗戰精神,萬眾一心,奮發圖強,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不斷推向前進,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為促進世界和平與發展的崇高事業而努力奮鬥。
【篇二】1937年,原紅軍遊擊隊被正式改編為新四軍。在抗戰勝利70年後的6月16日,我們來到了茅山新四軍紀念館。
剛進入大門,大家立刻被一道吸靚麗的景致引住——擺放在兩側貨真價實的5門大炮,一架飛機和一輛坦克。好多同學拿出相機拍個不停,更有同學忍不住爬了上去。
走進館內,正中央有一尊新四軍軍長陳毅的青銅像,銅像兩側分別是入黨誓詞和一幅黨旗。進入展廳,一幅幅烈士像,一張張日軍慘無人道行為的照片令人觸目驚心。一股對日軍的痛恨之情油然而生。
1937年7月7日,日軍藉口一名士兵失蹤侵犯宛平,悍然發動了"盧溝橋事變"(史稱"七七事變")。中國守軍南起反攻,首先禦敵保國的第29軍37師219團團長吉星文,第29軍軍長宋哲元,第29軍37師師長馮治安,指揮抗戰。第29軍132師師長趙登禹,第29軍副軍長佟麟閣英勇犧牲。中國的抗日戰爭從此爆發。
盧溝橋事變,在小學時就曾學到過。也許是因為當時還小,或者是當時盛行日本動畫片的原因,我絲毫沒從課文中感受到一丁點兒日本侵略者的可惡。真為那時的我感到可笑。現在,當我目睹這些照片時,我感到全身都在發抖。如果現在有一個日本人站在我面前的話,我一定會像當年他們的同胞對我們的同胞一樣,也讓他嘗嘗那時中國人的痛苦。日本侵略者對中國人所做的惡事可以用五方面來概括:「炸、燒、殺、奸、搶」。當然,這還排除一些更為殘暴的手段。他們把小孩吊在樹上活活凍死,這還不算,更為殘忍的是他們用槍上的刺刀把孕婦的肚皮戳破,將還未出世的嬰兒挑在刀尖上「玩」……他們不是人,是地獄裡的魔鬼,出來掃蕩的!
進入了下一個展廳,我們看到不少當時留下的遺物,當然也有不少日本鬼子被「揍」的照片,還有很多很棒的槍枝……「沙沙沙」筆在飛速的記錄。因停電的緣故,整個紀念館裡顯得陰森森的,但我覺得是恰到好處,這正為照片做了很好的背景。
紀念館的工作人員一邊向我們解說一邊領我們走進一個又一個展廳。
我在一組照片前駐足,幾行不大的字吸引住我:「1945年8月11日,新四軍發布命令促令日本偽軍無條件投降。1945年9月12日,在密蘇裡號軍艦上舉行了日本投降籤字儀式,日方的岡村寧茨在投降書上簽字。照片上是岡村寧茨無奈的表情。嘴裡突然冒出幾個字:「誰讓你跟中國人鬥,活該!」說完還不忘得意的揚揚眉。
出了展廳,我和幾個同學跑到後面,發現還有兩門炮,另外還有三座,不,確切的說,應該是四座烈士墓:吳仲超、李珊、段煥竟同志和王必成將軍。
今天的甜蜜生活是革命先烈們用鮮血換來的,在享受生活的同時,決不能忘記戰士們的犧牲。
更多相關文章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