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四季網

最新《鄧小平登黃山》觀後感三篇

2023-07-28 06:57:34 2

  《鄧小平登黃山》表現了鄧小平同志胸懷天下、情系群眾的情懷和高瞻遠矚、繼往開來的政治智慧。重溫了改革開放之初小平同志的功績和親切情懷。下面歡迎繼續閱讀整理的電影觀後感,希望對你有幫助。

  篇1:《鄧小平登黃山》觀後感

  好長時間沒進電影院了,由於政治任務去看了場《鄧小平登黃山》,感覺真的不錯!

  現在的電影院是小青年們談情說愛的場所,像我這樣年紀的人經常去看電影的確不多,否則也會招人議論。沒想到如今的電影院比以前的先進多了,設施好,效果佳,也很溫馨,體現了一種人文關懷。

  《鄧小平登黃山》拍攝得也很好,雖然是政治題材,取材於歷史事實,但藝術性很強。盧奇扮演得維妙維肖,再現了一代偉人的風採;魏積安演萬裡也很逼真,也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影片在再現歷史事實的同時,也極力宣傳了黃山的自然風光,松濤,雲海,日照,瀑布,都很唯美,不禁讓人想到「五嶽歸來不看山,黃山歸來不看嶽」的讚譽!

  該影片給我留下較深印象的細節有:

  1979年,鄧小平75歲高齡,步行登黃山,不要人扶,不坐竹椅,堅持背面上,正面下,「決不半途而廢!」體現了革命黨人頑強的毅力和堅韌的鬥志,令人欽佩!但影片也很真實,絕不有意拔高人物形象,比如小平同志在賓館跌倒這一細節就很真實,畢竟是75歲的老人。

  1979年,文化大革命雖已結束,但國內政治形勢還比較嚴峻,特別是意識形態領域更是複雜多變,「兩個凡是」思想還在左右著人們的思維意識,所以很多人做事都比較小心謹慎,政治鬥爭這根弦還繃得比較緊。在安徽,由於鳳陽小崗村村民的生死契約,正挑逗著億萬農民的神經,誰是誰非,誰心中都沒有底,儘管當時的省委書記萬裡以「膽大」聞名,他也定奪不了這個局勢。就是在這樣的大環境下,小平同志來安徽調研,表面上是登黃山遊覽,實際上是為中國未來的前途指明方向!一切從實際出發,改革開放,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從此中國有了奮鬥的方向,特別是農民有了盼頭,幹勁更足了!當時就有這樣的口號:「要吃米,找萬裡;要吃糧,找紫陽。」

  小平一行登黃山時,恰遇一群復旦大學學生也在黃山遊玩,其中的一位女同學特別動情,她非要當面向小平同志表示謝意,感謝他做出了恢復高考制度的決策,使她才有機會從一名工人華麗轉身為天之嬌子,成為復旦大學的一名學生。這個情節特別感人,因為我也感同身受:記得恢復高考制度時,我在讀小學五年級,多讀了半年書,因為要通過考試上中學了。由於我出身不好,哥哥才上了初中,校長曾說過我兄弟倆只能有一人上中學,這就意味著我小學畢業就要終止學習。儘管當時我並不知道不讀書意味著什麼,但我清楚地記得我父親曾把小學校長請到家吃了飯,請求他能繼續推薦我上初中,校長說得很直接,你家成分不好,有一個上初中就是對你家照顧了,再有第二個絕對不可能!那時,我不知道我親愛的父親心裡是什麼滋味,但我現在想起來總覺得父親是多麼偉大,多麼超前,為了孩子上學,那時他就知道請客求人!儘管我父親早已去了天堂,但這一事件就象一根針,深深扎在我的心裡,時常隱隱作痛!我與這名復旦大學的學生一樣,要不是恢復高考制度,我不可能上大學,我的命運也不知將是什麼?

  人到了一定年齡總是愛懷舊,總愛想著過去的一些事,特別是那些刻骨銘心的事。說句真心話,我得感謝小平同志,是他讓我一家的命運發生了變化,讓我們抬起頭來做人,因為我們的爺爺輩成分不好,讓毛老頭整得也夠可憐了,我們是無辜的,總不能再殃及到我們!

  看了場電影,感慨良多,看來以後還要多進出影劇院,接受教育與薰陶!

  篇2:《鄧小平登黃山》觀後感

  20xx年7月不同尋常,黃山不僅進入了高鐵時代,而且迎來了電影《鄧小平登黃山》的首映。黃山人民沐浴著改革開放的春風,迎著日出霞光步入了嶄新時代。

  電影《鄧小平登黃山》以紀實的手法,重現了1979年的7月,75歲高齡的鄧小平健步登臨黃山、發表「黃山談話」的過程,片中穿插了大背景下引人關注的小崗村「包產到戶」、恢復高考、香港回歸等熱門話題,全片再現了世紀偉人的人格魅力和崇高風範,讓觀眾重溫改革開放的總設計師帶領中國人民走上小康道路的光輝歲月。

  一代偉人,登上一座名山;一部電影,再現一段歷史。鄧小平身著白襯衫、腳穿黑布鞋、拄著拐杖健步登山的形象讓人印象深刻,觀眾幾次因為山路艱險而為他捏著一把汗,特別是看到鄧小平在登山時差點滑倒,我忍不住驚呼,不由得對鄧小平不畏艱難、勇於攀登的崇高精神心生敬佩。鄧小平在慈光閣告訴陪同人員不能因為他在而封山,讓遊客正常遊黃山;在人字瀑傳授長徵經驗讓大家把褲腳卷過膝蓋,說這樣輕鬆些。在玉屏樓叫夫人和女兒洗腳水別浪費了接著繼續泡腳,並讓家人和陪同人員把吃的住的讓給遊客„„這一點一滴都體現了鄧小平艱苦樸素、平易近人的優良品質。鄧小平在鰲魚峰與賣茶葉蛋的阿婆親切交談、在百步雲梯為遊黃山的復旦大學學生籤名、在始信峰與香港的攝製組親切合影„„這一切一切體現了鄧小平關心百姓疾苦,體察民意,傾聽民聲,一切為了人民群眾的崇高風範。重溫歷史讓我們深刻感受到改革開放給黃山帶來的巨大變化。

  鄧小平在黃山時,問黃山的建設、問黃山的發展、問黃山的生態、問黃山的物產,殷殷叮囑「要有點雄心壯志,把黃山的牌子打出去」,「成為全國最富的地方」,句句話語都飽含了他對山區人民致富的殷切期望,處處體現了鄧小平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勇於衝破觀念束縛,敢闖敢試,堅持走改革開放之路的勇氣和決心。此次黃山「破冰之旅」,鄧小平就開發黃山旅遊資源、發展黃山旅遊業等問題作了重要指示,發表了被後人稱之為「開啟了中國現代旅遊業發展之路的著名的『黃山講話』」。鄧小平用堅實的腳步、用有力的雙手為黃山的未來寫下了氣壯雲天的詩篇,黃山以旅遊經濟為主導產業的發展之路從此開始了新紀元。

  如今,36年過去了。黃山已成為擁有世界自然遺產、世界文化遺產和世界地質公園三頂桂冠於一身的名山,成為世界各地遊客競相前往的旅遊勝地。合福高鐵的開通,給黃山的交通帶來了極大的便利,實現了鄧小平「將來到黃山要能開快車」的夙願。「飛雪千年茂不衰,亂雲飛渡仍從容」。在舉國紀念鄧小平誕辰110周年之際,讓我們繼承鄧小平留給我們的寶貴精神財富,全面深化改革,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踐行「三嚴三實」,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共同奮鬥!黃山人將牢記「把黃山的牌子打出去」的囑託,沿著鄧小平的足跡走下去。正如電影片尾曲唱的「沿著蜿蜒崎嶇坎坷的山路,如沐春風和未來一起攀登,看我日出黃山」。

  篇3:《鄧小平登黃山》觀後感

  近日在合肥大劇院觀看了電影《鄧小平登黃山》。電影以紀實的手法,重現了1979年的7月,75歲高齡的鄧小平健步登臨黃山、發表「黃山談話」的過程。片中穿插了大背景下引人關注的小崗村「包產到戶」、恢復高考、香港回歸等熱門話題,全片再現了世紀偉人的人格魅力和崇高風範,讓觀眾重溫改革開放的總設計師帶領中國人民走上小康道路的光輝歲月。

  一代偉人,登上一座名山;一部電影,再現一段歷史。鄧小平身著白襯衫、腳穿黑布鞋、拄著拐杖健步登山的形象讓人印象深刻,觀眾幾次因為山路艱險而為他捏著一把汗,特別是看到鄧小平在登山時差點滑倒,我忍不住驚呼,不由得對鄧小平不畏艱難、勇於攀登的崇高精神心生敬佩。鄧小平在慈光閣告訴陪同人員,不能因為他在而封山,讓遊客正常遊黃山;在人字瀑傳授長徵經驗,讓大家把褲腳卷過膝蓋,說這樣輕鬆些;在玉屏樓叫夫人和女兒洗腳水別浪費了接著繼續泡腳,並讓家人和陪同人員把吃的住的讓給遊客……這一點一滴都體現了鄧小平艱苦樸素、平易近人的優良品質。鄧小平在鰲魚峰與賣茶葉蛋的阿婆親切交談、在百步雲梯為遊黃山的復旦大學學生籤名、在始信峰與香港的攝製組親切合影……這一切一切體現了鄧小平關心百姓疾苦,體察民意,傾聽民聲,一切為了人民群眾的崇高風範。重溫歷史,讓我們深刻感受到改革開放給黃山帶來的巨大變化。

  如今,36年過去了。黃山已成為擁有世界自然遺產、世界文化遺產和世界地質公園三頂桂冠於一身的名山,成為世界各地遊客競相前往的旅遊勝地。合福高鐵的開通,給黃山的交通帶來了極大的便利,實現了鄧小平「將來到黃山要能開快車」的夙願。讓我們繼承鄧小平留給我們的寶貴精神財富,全面深化改革,牢記「把黃山的牌子打出去」的囑託,沿著鄧小平的足跡走下去。正如電影片尾曲唱的「沿著蜿蜒崎嶇坎坷的山路,如沐春風和未來一起攀登,看我日出黃山」。

同类文章
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

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

  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怎麼寫?《阿甘正傳》這部電影,感覺非常的真實,並且令我感動。以下是小編為您整理的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相關資料,歡迎閱讀!  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1  WhenIfirstsawthismovieIdidn'tappreciateitlikeIdonow.Because
愛課程網《學習心理學》觀後感

愛課程網《學習心理學》觀後感

  龐維國教授講課時深入淺出,列舉了很多生活化的例子來說明問題;課堂生動、有趣,語言幽默(比如「開汽車的時候最好不要玩深沉」);講解細緻,抓住要點。  愛課程網《學習心理學》觀後感  觀看愛課程網《學習心理學》的智力技能和動作技能專題,看了一會龐維國老師的講解,我就被他風趣幽默、深入淺出的講
拉貝日記觀後感

拉貝日記觀後感

  《拉貝日記》講的是慘絕人寰的南京大屠殺.影片整片非常壓抑,隨著影片的深入,日軍暴行的深入描寫,觀看的心情也越來越沉重.影片結束以後,心中仍然非常難受.給人的震撼感自然不言而喻.  《拉貝日記》電影觀後感  給我感覺最深的印象就是,這沒有過多的刻畫屠殺的場面,但是同樣讓人感受到1937年南
兒童電影《憤怒的小孩》觀後感

兒童電影《憤怒的小孩》觀後感

  孫小傲因為父母長期在外工作,把全部的精力放在了打工賺錢上面了,無暇照看他。無奈之際,他和爺爺相依為命,誰知他的爺爺整天都把心思花在了找老伴的事情上。孫小傲受到了冷落,內心充滿了彷徨、孤獨和苦悶。  《憤怒的小孩》電影觀後感  前不久,學校組織我們觀看了兒童電影《憤怒的小孩》,隨後我感到了
念書的孩子觀後感800字

念書的孩子觀後感800字

  每天晚上給爺爺讀故事、讀課文,已經是開開生活中不可卻少的一部分。看到爺爺欣慰的笑容,是開開一天中最幸福的時候。但這一切都隨著爺爺的離開而逝去,爺爺的笑容已是開開最珍貴的記憶。  念書的孩子觀後感  還記得那一聲聲童稚的朗讀聲嗎?就是那些天籟之聲溫暖了無數人的心。  每天晚上給爺爺讀故事、
念書的小孩觀後感

念書的小孩觀後感

  這是一個催人淚下的故事,主人公代表著兩個群體:空巢老人與留守兒童。一直以來,我們都未能給予足夠的關注,或者說,我們那風華正茂的一代,在現實的無奈逼迫下,把最需要關心的上一代和下一代滯留在一起,造成了千千萬萬個開開和他的爺爺。  念書的孩子電影觀後感  在電影《念書的孩子》中,九歲的開開從
看念書的孩子觀後感

看念書的孩子觀後感

  路開是一個活潑開朗、孝順懂事又勤奮好學的孩子,每天都給爺爺讀書,雖然錯誤百出,但語氣到位,講的娓娓動聽。他和爺爺相依為命,每天晚上都在等身在遠方的爸爸媽媽打來電話,也許這就是開開的精神支柱吧!開開是不幸的,但他是堅強懂事的,他那種超出同齡孩子的堅強實在是讓人感到心酸。  看念書的孩子觀後
廣州烈士陵園觀後感

廣州烈士陵園觀後感

  大學生參觀廣州烈士陵園有感第1篇  清晨,黨員和我們入黨積極分子一行人踏上了參觀學習廣州起義烈士陵園之旅。時值農曆十一月,寒氣微逼,天空卻明淨無雲,格外清爽。烈士陵園的早晨並不安靜,很熱鬧。一進大門,便看到了許多晨練的老人家,神採奕奕,使整個陵園充滿了活力,看到了生機。  廣州起義烈士陵
教師孔繁森觀後感

教師孔繁森觀後感

  也許,時間會衝淡記憶,但人們絕不會忘記,20世紀90年代,有這樣一位共產黨員,他的理想,他的信念,他的人格,他的情操,使千萬人的心靈為之震撼。  他,就是原中共阿里地委書記孔繁森。他把自己的一腔熱血灑在西藏高原。  教師孔繁森觀後感  有這樣一位英雄,生活在一個萬象更新的年代裡,在世界最
觀孔繁森紀念館有感

觀孔繁森紀念館有感

  參觀孔繁森紀念館有感  來到孔繁森紀念館大門口,門上的幾個由江澤民主席題寫的鎦金大字:「孔繁森同志紀念館」,在陽光照耀直下熠熠生輝。這不僅體現了孔繁森同志紀念館作為山東聊城教育基地的重要地位,也顯示了孔繁森同志的精神永遠閃耀著光芒。進入紀念館,孔繁森同志高大威猛的石像形象就迎入了我們的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