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四季網

三傻大鬧寶萊塢觀後感

2023-07-28 17:44:23 1

  對成功的期望是人的本能,而有多少人追求了卓越呢?追求卓越,成功往往會趕上你!這耐人尋味的一句話,讓我對這部印度電影——「三傻大鬧寶萊塢」久久不能忘懷!下面是小編整理的三傻大鬧寶萊塢觀後感,歡迎閱讀參考!

  三傻大鬧寶萊塢觀後感一

  這是一部以友情為主線的影片。一開頭就不同凡響,為了見一個舊友,法涵在剛起飛的飛機上裝病,飛機不得不返航;而萊俱情急之下忘記了穿褲子,可見這位朋友在他們生命中的位置多重要。之後一輛車在山谷間穿行,兩邊的景物如雄鷹掠過,場面開闊優美,大氣。和著深情的音樂,詩一樣的歌詞直抵人心:「他如風般自由,似風箏翱翔在天際,他去了那裡…讓我們去尋覓。我們為腳下徵途牽引,他卻獨闢蹊徑,路途艱險卻毫無煩憂。我們為明日愁顏,他只顧暢想當今,讓每一刻壯美不凡,他來自何處,觸動你我的心弦又消失不見。烈日下他如同一片綠蔭,大漠之中,他便似一片綠州,對受傷的心,他是良藥一劑,恐懼著,我們都泥足於井底,無畏著,他暢遊於海天之際。毫不遲疑地迎接潮汐,他如一片浮雲獨自飄逸,卻是我們最好的知己。」歌聲動聽,景色優美,讓人神往。

  本片採用回憶的方式,講述了上大學期間,主人公蘭徹為朋友兩肋插刀、協助同宿舍兩個同學法涵、萊俱獲得成績和事業上的提升的故事。當然,主人公也收穫了事業和愛情。影片血肉豐滿,包含了人間種種情愫。喜劇的,溫情的,親情的,愛情的,甚至是師生情,而最動人的還是貫穿全劇的友情。

  出人意料的還在結尾,主人公蘭徹,原以為是富家少爺,其實只是富人家的傭人之子,因為愛讀書,而冒名頂替了那位真正的蘭徹少爺,給他掙一張文憑後,就要自動消失。他的真名叫望杜。他根本不在意學位而是出於熱愛才讀書,看似沒有苦讀卻成績斐然,最終得到了那隻像徵卓越者的鋼筆。蘭徹最終成了發明了400專利的大科學家,還按自己的思想創辦了一所理想中的學校。

  影片最後那句意味深長的話:「追求卓越,成功就會在不經意間追上你」,什麼是卓越?成功如何定義?這才是我們應該思考的。卓越的生活應該是忠實於自己心靈的生活,做自己喜歡的事。

  三傻大鬧寶萊塢觀後感二

  在先有好友強力推薦,後有自己親身慕名觀看,我的心隨著這部印度電影史上最賣座的電影《三傻大鬧寶萊塢》而跌宕起伏。時而為影片呈現的諷刺笑點狂笑不已,時而為影片營造的悲情氣氛落淚不已,時而為影片無聲的提問而沉思。一部長達3個多小時的喜劇電影,帶給我無盡的思考——教育該以怎樣的面目對待一個個鮮活的、未來有無限發展可能的生命。

  這部影片用3個多小時的光影故事描畫了一幅五彩斑斕的人性畫卷。三位青春不羈、勇於思考的大學生與一位古板傲慢冷漠綽號為「病毒」的學院院長,展開了一系列的鬥爭。

  鬥爭中有黑色的幽默,有痛楚的眼淚,有無奈的長嘆。病毒院長所代表的威嚴不容置疑、不容侵犯的教育制度,成為鉗制思想解放、心靈自由、個性發展的罪魁禍首。那位因喜歡創造發明而拖延撰寫呆板論文時間的喬伊,被院長冷漠的態度逼得懸梁自盡。那位因不願出賣同窗而被院長逼迫跳樓摔成重傷的拉杜;那三位因表達心靈真實情感的傻瓜——蘭徹、拉杜、法爾漢,被暴跳如雷的院長勒令退學。

  一個院長,僅是一種功利去人性化教育制度的代言人。可悲的是就連院長唯一的愛子也因無法選擇自己喜歡的專業學習而在父親院長提出的做工程師的逼迫下自殺。

  作為一個已有11年從教經歷的教育人,我從未想過一種現實功利去人性化地教育制度,竟能讓人走投無路,捨去父母給予自己最寶貴的生命,簡直是殺人不見血的刀。就連學富五鬥的院長也認定學生及兒子的慶生純屬個人的自殺行為,與教育無關。但當他從兒子自殺前留下一封遺書中,他才讀懂一直相當文學家的兒子是被自己一步步推上做工程師的懸崖邊,並推下萬劫不復的深淵。

  悲矣!教育中的生命背負家長功利的希望,學校功利的希望。那些小生命在功利教育下被鞭笞,要循規蹈矩,不能越雷池半步;被灌輸「學習是為光宗耀祖,封妻蔭子,為了住洋房、開好車」的功利觀念。學習成了致富工具,而不是充實大腦、快樂心靈的營養。

  片中那位在標準功利化教育制度製造出來的查爾圖,並未在10年後因自己顯赫的社會地位、優厚的生活享受,贏得與追求學習快樂、服務他人的同窗蘭徹的打賭比賽——蘭徹10年後成為享譽世界的擁有400項發明專利權的科學家。同時,蘭徹卻拒絕被功利世俗化,他深居在天藍水清人和的大山之中,創辦學校。一所以享受學習快樂,放飛快樂心靈的學校。這所學校飄揚著人性的大旗。

  10年前那個血氣方剛的「十年後看誰比誰強」的打賭,被蘭徹與查爾圖人生境界的落差,比出了勝負。一時之功利,必換取一世之痛悔。功利的教育制度與人性的教育制度也在影片尾聲決出雌雄。古板冷漠的院長將象徵最高榮譽的「太空筆」傳給了蘭徹,院長懷抱新生的孫兒不再期望他將來做工程師,只希望他能健康快樂的做自己。

  從影片回到現實,不管我們傻與不傻,教育都在日復一日、不折不扣的進行。不管每年在「高壓鍋」裡備受重壓的生命選擇輕生解脫是多是少,教育都在進行。誰能螳臂當車,誰能蚍蜉撼大樹?印度電影工作者以周星馳無釐頭般的鬼馬風格,扮演了一回堂吉訶德單槍匹馬挑戰大風車的好戲。勇於自嘲的人,終歸是有前途、有希望的人。

  傻如三傻,聽從內心的人性聲音,追尋人生快樂夢想。不傻如查爾圖,聽從功利教育的塑造,追尋物質刺激的享受。

  你在傻或不傻間,會做何選擇?

  影片最後一句由蘭徹道出的話幫你選擇:追求卓越,成功就會跟在你的身後跑。

[三傻大鬧寶萊塢觀後感]相關文章:

同类文章
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

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

  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怎麼寫?《阿甘正傳》這部電影,感覺非常的真實,並且令我感動。以下是小編為您整理的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相關資料,歡迎閱讀!  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1  WhenIfirstsawthismovieIdidn'tappreciateitlikeIdonow.Because
愛課程網《學習心理學》觀後感

愛課程網《學習心理學》觀後感

  龐維國教授講課時深入淺出,列舉了很多生活化的例子來說明問題;課堂生動、有趣,語言幽默(比如「開汽車的時候最好不要玩深沉」);講解細緻,抓住要點。  愛課程網《學習心理學》觀後感  觀看愛課程網《學習心理學》的智力技能和動作技能專題,看了一會龐維國老師的講解,我就被他風趣幽默、深入淺出的講
拉貝日記觀後感

拉貝日記觀後感

  《拉貝日記》講的是慘絕人寰的南京大屠殺.影片整片非常壓抑,隨著影片的深入,日軍暴行的深入描寫,觀看的心情也越來越沉重.影片結束以後,心中仍然非常難受.給人的震撼感自然不言而喻.  《拉貝日記》電影觀後感  給我感覺最深的印象就是,這沒有過多的刻畫屠殺的場面,但是同樣讓人感受到1937年南
兒童電影《憤怒的小孩》觀後感

兒童電影《憤怒的小孩》觀後感

  孫小傲因為父母長期在外工作,把全部的精力放在了打工賺錢上面了,無暇照看他。無奈之際,他和爺爺相依為命,誰知他的爺爺整天都把心思花在了找老伴的事情上。孫小傲受到了冷落,內心充滿了彷徨、孤獨和苦悶。  《憤怒的小孩》電影觀後感  前不久,學校組織我們觀看了兒童電影《憤怒的小孩》,隨後我感到了
念書的孩子觀後感800字

念書的孩子觀後感800字

  每天晚上給爺爺讀故事、讀課文,已經是開開生活中不可卻少的一部分。看到爺爺欣慰的笑容,是開開一天中最幸福的時候。但這一切都隨著爺爺的離開而逝去,爺爺的笑容已是開開最珍貴的記憶。  念書的孩子觀後感  還記得那一聲聲童稚的朗讀聲嗎?就是那些天籟之聲溫暖了無數人的心。  每天晚上給爺爺讀故事、
念書的小孩觀後感

念書的小孩觀後感

  這是一個催人淚下的故事,主人公代表著兩個群體:空巢老人與留守兒童。一直以來,我們都未能給予足夠的關注,或者說,我們那風華正茂的一代,在現實的無奈逼迫下,把最需要關心的上一代和下一代滯留在一起,造成了千千萬萬個開開和他的爺爺。  念書的孩子電影觀後感  在電影《念書的孩子》中,九歲的開開從
看念書的孩子觀後感

看念書的孩子觀後感

  路開是一個活潑開朗、孝順懂事又勤奮好學的孩子,每天都給爺爺讀書,雖然錯誤百出,但語氣到位,講的娓娓動聽。他和爺爺相依為命,每天晚上都在等身在遠方的爸爸媽媽打來電話,也許這就是開開的精神支柱吧!開開是不幸的,但他是堅強懂事的,他那種超出同齡孩子的堅強實在是讓人感到心酸。  看念書的孩子觀後
廣州烈士陵園觀後感

廣州烈士陵園觀後感

  大學生參觀廣州烈士陵園有感第1篇  清晨,黨員和我們入黨積極分子一行人踏上了參觀學習廣州起義烈士陵園之旅。時值農曆十一月,寒氣微逼,天空卻明淨無雲,格外清爽。烈士陵園的早晨並不安靜,很熱鬧。一進大門,便看到了許多晨練的老人家,神採奕奕,使整個陵園充滿了活力,看到了生機。  廣州起義烈士陵
教師孔繁森觀後感

教師孔繁森觀後感

  也許,時間會衝淡記憶,但人們絕不會忘記,20世紀90年代,有這樣一位共產黨員,他的理想,他的信念,他的人格,他的情操,使千萬人的心靈為之震撼。  他,就是原中共阿里地委書記孔繁森。他把自己的一腔熱血灑在西藏高原。  教師孔繁森觀後感  有這樣一位英雄,生活在一個萬象更新的年代裡,在世界最
觀孔繁森紀念館有感

觀孔繁森紀念館有感

  參觀孔繁森紀念館有感  來到孔繁森紀念館大門口,門上的幾個由江澤民主席題寫的鎦金大字:「孔繁森同志紀念館」,在陽光照耀直下熠熠生輝。這不僅體現了孔繁森同志紀念館作為山東聊城教育基地的重要地位,也顯示了孔繁森同志的精神永遠閃耀著光芒。進入紀念館,孔繁森同志高大威猛的石像形象就迎入了我們的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