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四季網

經典電影《辛德勒的名單》觀後感

2023-07-28 07:23:13 1

  《辛德勒的名單》這部電影在1994年的奧斯卡獎上,更獲得最佳影片獎和最佳導演獎等七項奧斯卡大獎。 以下是小編整理的《辛德勒的名單》觀後感,希望對你有幫助。

  《辛德勒的名單》觀後感【篇一】

  人類從茹毛飲血的原始社會走到科技高度發達的二十世紀用了幾千年的時間。但要再退回石器時代,卻只要幾個狂人在短短幾年時間裡的瘋狂行經。在那個血雨腥風的年代裡人活著的意義變得極其單純——生存。

  正是辛德勒的這份名單,承載了1100個猶太人的生命,使他們得以在德國納粹屠殺600萬猶太人的悲慘歷史中倖免。這是對整個猶太民族的功績,也是為所有納粹黨徒的贖罪。

  描寫二戰的電影我們都看過很多,但是如果要我們在記憶裡找出最經典的,〈辛德勒的名單〉必在其數。一向用慣特技效果的史匹柏,卻在這部電影裡用灰白的底片和手提式攝影機重現了那一段令全人類痛心,不堪回首的歷史。這部上個世紀九十年代的黑白片以它的真實,它的感人,觸動了人類心靈的底線.當然也觸動了奧斯卡的評委們。

  影片最感人處是片尾,當德國宣布投降,辛德勒在自己工廠裡向工人們告別時的情景。我不可能在這裡大段的摘錄電影的對白,但只要是有心人,自然能夠找得到電影的劇本來看。我只抄錄下這一句話:"Itsayswhoeversavesonelifesavestheworld。"此是希伯來聖經中的一句:"它說,拯救一個人,就是拯救了整個世界。"這一句話是那些為辛德勒所庇護的所有猶太人的一句肺腑之言。他們以自己最神聖的經文中的一句來讚頌他,一個德國人,一個納粹人。他們對他只有無盡的感激,沒有絲毫的民族仇恨。他們知道他與別的納粹黨徒不一樣。他有著仁慈的心,他有憐憫,有同情。在他散盡家財援救了1100多猶太人後,還在為自己未能再多救幾個人而感到痛心。當他在大雪中遠去時,他已被所有猶太人銘記於心。

  回想一開始,辛德勒卻是一個地方上有名的納粹中堅分子,是一個善於利用各種關係攫取最大利潤的投機商。他的工廠僱傭大量的猶太人不是為了要時他們獲救,而是因為德軍佔領波蘭後,猶太人是最廉價的勞動力。這樣他才能聚斂更多的金錢。至於他如此的行為在客觀上保護了工廠裡的猶太勞工作為戰需物資的生產者而免受屠殺毫不關心。他只考慮自己一天能賺多少錢,他為計算有多少個工人在為他創造財富而歡心鼓舞。他感謝殘酷的戰爭,因為是戰爭才令他暴富。他面帶微笑,展開雙臂來歡迎猶太人,但心裡卻算計著這些人等於多少利益。然而即使是這樣,猶太人還是將他的工廠視作天堂,那裡能使他們在嚴酷的環境裡免於一死。

  德軍的屠殺從來沒有中斷過。乾涸的血跡,腐臭的屍體,在城裡隨處可見。二十分鐘的屠殺場面足以使電影觀眾觸目驚心,更何況是當時身處其境,每時每刻都在經歷血腥的辛德勒。他被金錢掩埋的人性從靈魂最深處爆發。從此,他再不是一個為金錢泯滅良知的奸猾商人,而成為了一個無時不在想盡辦法利用自己手中的才貨來挽救儘可能多的猶太人的生命的正義之士。那可憐的猶太女人的父母;那一列車錯運往奧斯威辛的女工;還有他的猶太人會計……他商人的聰明才智與賭徒的行使作風在此時發揮了淋漓盡致的作用。使他即使在最危險的時刻,也能控制大局,轉危為安。

  這部成功的電影所帶來的榮譽,不僅屬於史匹柏一個人。也屬於託馬斯·肯尼利,是他寫出如此優秀的小說;屬於連恩·尼森、本·金斯利(飾猶太人會計伊扎克)、拉爾夫·費內斯(飾德國軍官歌德)等等這些稱職的演員們。尤其是尼森對辛德勒這個人物的塑造,雖然他沒能奪得當年的奧斯卡獎,因為被「阿甘」奪走,但是他在這部電影裡的精彩演出絕對有影帝的風範。

  時至今日,依然歷歷在目的是那個身穿紅衣的猶太小女孩,她是影片最鮮亮處,也成為觀眾心中的最灰暗處。

  《辛德勒的名單》觀後感【篇二】

  看完這部片子,心裡有說不出的感覺,看著那麼多猶太人死去,就會想起我們中國人也曾經被這樣慘無人道的大肆屠殺過!戰爭真會讓人露出最猙獰的面孔,也會激發出人內心最深處的善良!

  向您致敬,一個真正偉大的人-----辛德勒先生。

  對人類靈魂最具震撼力的莫過於人類對自身命運的關注,《辛德勒的名單》就是這樣一部記錄了20世紀人類最黑暗一頁的電影,我是在電影畫面完後還緊盯著那後面長長的劇組字幕直到最後...不是我的時間多得無處打發,我只想用這樣的一點自己的形式來表達我對製作好電影的人的勞動果實的尊敬以及對他們的付出的一種無聲的感謝.

  我大多時候心情是很浮躁混亂的,我怕把這麼好的電影糟蹋了,三個多小時完全置身於另一個世界,看前心裡準備了接受一種震撼,可即便在這樣的情況下那種心靈的震撼還是超出了我的想像,在這樣的電影之後任何對它的評價與詮釋,任何所謂的其後的思想與之相比我都覺得太浮淺!每看一次這部影片,內心都久久不能平靜,致敬...向所有愛好和平的人致敬!願已逝之靈安息。

  《辛德勒的名單》觀後感【篇三】

  「一個國王處決一個犯死罪的人,不叫權利,那叫正義;寬恕一個犯死罪的人,才叫權利。」Schindler對Amon如是說。

  當Amon指著Schindler的頭,當Amon騎馬從抽菸女工前走過,當Amon看著手足無措抱起馬鞍的小男孩,當Amon對鏡子說出我寬恕你的時候,我的神經一直緊繃。我知道,對於一個習慣了殺戮的人,對於一個習慣了殺戮的時代,寬恕是多麼艱難的選擇。

  憑心而論,如果身處那個年代,面對同為納粹的Schindler和Amon,我會大聲斥責Schindler,你為什麼會救那些尤太豬?也會高聲讚揚Amon,幹得好!在全社會都是這種論調的時候,我成為不了Schindler。

  人性本惡,我一直堅信這點。當身處一個混亂時代,一個視人命為草芥的時代,一個部分人奴役另一部分人的時代的時候,人性的惡必然爆發,社會也將陷入群體性惡失控狀態。從二戰到文革,我們將這種「惡」一覽無餘。

  Schindler也說,如果不是因為戰爭,Amon可能會是個好人。我想,Amon可能會是個醫生,或者律師,每天戰鬥在自己平凡而偉大的工作崗位上,白天上班,晚上泡網,YY如果有一天自己可以做任何事,他該幹嘛?

  如果你現在被賦予至高權利,你會不會殺害對你嚴厲,無故剋扣工資的老闆?你會不會強姦你垂涎已久的女同事?甚至,在你清晨醒來,會不會以殺人為樂?如果你問我這些問題,我也許會略帶遲疑,也略帶微笑的告訴你,會!難道是因為惡在我身上太過表露,還是,僅僅因為我的坦誠?

  美國無疑是當今世界體制最健全的國家,美國體制對於人性非常注重。一個如此注重人本性的國家,為何全民族卻顯示一種「善」人性?可見,體制的制約,環境的影響對於人性的性質非常重要。

  相對於大部分中國人渴望死刑加強的心態,美國卻對殺害30多名的校園槍手立墓,因為他們知道,假如他們自己身處那樣的特殊環境,大概也可能成為搶手。體制和環境造就了惡的產生,而不是人。正如一句非常有名的話:「hatethesin,notthesinner。」(憎恨罪惡,而不是有罪之人)

  一個偽善的時代,一個歌舞生平的時代,我們可以盡情的表演自己的高尚。但如果本性本惡,惡早晚會再有顯露的一天,我們也將再次陷入群體顯惡的社會。

  到那時候,你是Schindler還是Amon,也許,只有你自己知道。

更多相關觀後感推薦:

同类文章
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

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

  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怎麼寫?《阿甘正傳》這部電影,感覺非常的真實,並且令我感動。以下是小編為您整理的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相關資料,歡迎閱讀!  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1  WhenIfirstsawthismovieIdidn'tappreciateitlikeIdonow.Because
愛課程網《學習心理學》觀後感

愛課程網《學習心理學》觀後感

  龐維國教授講課時深入淺出,列舉了很多生活化的例子來說明問題;課堂生動、有趣,語言幽默(比如「開汽車的時候最好不要玩深沉」);講解細緻,抓住要點。  愛課程網《學習心理學》觀後感  觀看愛課程網《學習心理學》的智力技能和動作技能專題,看了一會龐維國老師的講解,我就被他風趣幽默、深入淺出的講
拉貝日記觀後感

拉貝日記觀後感

  《拉貝日記》講的是慘絕人寰的南京大屠殺.影片整片非常壓抑,隨著影片的深入,日軍暴行的深入描寫,觀看的心情也越來越沉重.影片結束以後,心中仍然非常難受.給人的震撼感自然不言而喻.  《拉貝日記》電影觀後感  給我感覺最深的印象就是,這沒有過多的刻畫屠殺的場面,但是同樣讓人感受到1937年南
兒童電影《憤怒的小孩》觀後感

兒童電影《憤怒的小孩》觀後感

  孫小傲因為父母長期在外工作,把全部的精力放在了打工賺錢上面了,無暇照看他。無奈之際,他和爺爺相依為命,誰知他的爺爺整天都把心思花在了找老伴的事情上。孫小傲受到了冷落,內心充滿了彷徨、孤獨和苦悶。  《憤怒的小孩》電影觀後感  前不久,學校組織我們觀看了兒童電影《憤怒的小孩》,隨後我感到了
念書的孩子觀後感800字

念書的孩子觀後感800字

  每天晚上給爺爺讀故事、讀課文,已經是開開生活中不可卻少的一部分。看到爺爺欣慰的笑容,是開開一天中最幸福的時候。但這一切都隨著爺爺的離開而逝去,爺爺的笑容已是開開最珍貴的記憶。  念書的孩子觀後感  還記得那一聲聲童稚的朗讀聲嗎?就是那些天籟之聲溫暖了無數人的心。  每天晚上給爺爺讀故事、
念書的小孩觀後感

念書的小孩觀後感

  這是一個催人淚下的故事,主人公代表著兩個群體:空巢老人與留守兒童。一直以來,我們都未能給予足夠的關注,或者說,我們那風華正茂的一代,在現實的無奈逼迫下,把最需要關心的上一代和下一代滯留在一起,造成了千千萬萬個開開和他的爺爺。  念書的孩子電影觀後感  在電影《念書的孩子》中,九歲的開開從
看念書的孩子觀後感

看念書的孩子觀後感

  路開是一個活潑開朗、孝順懂事又勤奮好學的孩子,每天都給爺爺讀書,雖然錯誤百出,但語氣到位,講的娓娓動聽。他和爺爺相依為命,每天晚上都在等身在遠方的爸爸媽媽打來電話,也許這就是開開的精神支柱吧!開開是不幸的,但他是堅強懂事的,他那種超出同齡孩子的堅強實在是讓人感到心酸。  看念書的孩子觀後
廣州烈士陵園觀後感

廣州烈士陵園觀後感

  大學生參觀廣州烈士陵園有感第1篇  清晨,黨員和我們入黨積極分子一行人踏上了參觀學習廣州起義烈士陵園之旅。時值農曆十一月,寒氣微逼,天空卻明淨無雲,格外清爽。烈士陵園的早晨並不安靜,很熱鬧。一進大門,便看到了許多晨練的老人家,神採奕奕,使整個陵園充滿了活力,看到了生機。  廣州起義烈士陵
教師孔繁森觀後感

教師孔繁森觀後感

  也許,時間會衝淡記憶,但人們絕不會忘記,20世紀90年代,有這樣一位共產黨員,他的理想,他的信念,他的人格,他的情操,使千萬人的心靈為之震撼。  他,就是原中共阿里地委書記孔繁森。他把自己的一腔熱血灑在西藏高原。  教師孔繁森觀後感  有這樣一位英雄,生活在一個萬象更新的年代裡,在世界最
觀孔繁森紀念館有感

觀孔繁森紀念館有感

  參觀孔繁森紀念館有感  來到孔繁森紀念館大門口,門上的幾個由江澤民主席題寫的鎦金大字:「孔繁森同志紀念館」,在陽光照耀直下熠熠生輝。這不僅體現了孔繁森同志紀念館作為山東聊城教育基地的重要地位,也顯示了孔繁森同志的精神永遠閃耀著光芒。進入紀念館,孔繁森同志高大威猛的石像形象就迎入了我們的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