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腔的四大特點(為什麼在北京聽不到京腔了)
2023-07-28 22:05:10 4
北京作為一線大城市,有2000多萬人口,這些人來自五湖四海,各種口音方言匯聚一堂。
如果選一個字來代表你家鄉的方言,你會選哪個字呢?
01
東北人方言
東北人最闊氣,動不動就要「整」個世界,如果東北話只留下一個動詞,那一定是「整」!
整啥捏?
你咋老整事兒?
咱倆晚上整兩口啊!
整得明明白白
02
河南人方言
「中」字一出,河南味兒就出來了,「中」在河南有很多含義,但大部分都是代表「好,可以,行」。
關於「中」字在河南廣泛應用還有一種說法,是一種「尚中思想」,「中」代表不偏不倚不過不及,是一種剛剛好的狀態。
03
廣州人方言
廣州為什麼被叫做「羊城」?大概因為這裡的人一開口就是「咩咩咩」。做咩啊?搞咩啊?食咩啊?使咩啊?
04
天津人方言
學好一個「哏」字,走遍天津都不怕,天津被稱為「哏兒都」。講話不抖包袱不造哏兒,就渾身不舒服,畢竟這裡是相聲之都,天津人民捧哏逗哏的能力可是首屈一指。
05
湖南人方言
湖南人說,一個字代表不了,我們湖南話就是「霸蠻」!
吃得苦,耐得煩,不怕死,霸得蠻
這就是湖南人的執著精神
還有,如今人人都能說上一句的「好恰」,其實並不是賣萌縮寫,湖南人:我們從小就是這樣講。
06
川渝人方言
川渝人民說話常帶一個「爬」字,但初來乍到,可不要輕易學這個字哦!「爬」字在四川話裡有多重含義,要是關係緊密多是開玩笑或打情罵俏,要是語氣生硬嘛,多半是罵人啦!
07
青島人方言
對青島人說一句「彪」,他可能會打你哦,「彪」在青島話多是指傻乎乎的,還有一個「撅」字,形容懟人狠而快,青島大姨,撅人功力絕對一流!
08
西安人方言
哪個字能代表西安呢?是額?是咥?是撩?還是慫?要西安人說,一個「biang」字就完了。有文化有歷史有腔調有個性,很西安!
牛逼的北京腔越來越難聽到了
作為北京人,您想過您這輩子,有可能說的最多的一個字兒是什麼嗎?我想,可能就是「您」這個字了吧。
這麼說吧,就算是北京的孩子無論是多混蛋,罵人都是「您」怎麼著的。
您字當頭,不您不言,「您」是北京人特有的恭敬用語。把「你」放在「我」心上,便是個「您」字,北京人的這種溝通細節,是從骨子裡帶出來的。
北京人對「您」字兒的堅持,敢這麼說,全國無人能比!這是潛移默化習慣成自然的流露,如今要說出來教給別人其實是無奈。
但現在,全國各地的方言很容易在北京聽到,而正宗的北京腔在北京已經很難聽到了!
不知道您有沒有一種體會,在大街上已經很難聽到一句基本禮貌用語了,「您好,請問」漸漸變成了「哎,問下」,「勞駕,借光」漸漸變成了「哎,讓下」,「謝謝您」漸漸變成了「嗯」「您,怹」漸漸成了北京人認北京人的標誌
。。。。
無論三裡屯還是五道口,哪怕趁著夜色潛入東四北大街,口音濃鬱的京片子都一樣能引人側目。仿佛路人撞見的不是這個城市的原住民,而是珍稀國寶大熊貓。
京腔的性感還在於它特有的語速和吞音。
比如「高曉松老師去了中央電視臺,做了個西紅柿炒雞蛋,嘉賓鹿晗說特好吃。」
用北京話念出來就是:高咬松老ri去了裝墊兒臺,做了個胸是炒雞蛋,嘉賓卵說套吃。
聯合國統計表明,中國近100種方言都面臨著消失的危險,其中就包含京腔。
為了挽救京腔,北京市甚至建立了線上資料庫,專門找了一百來個口音未被汙染的老北京錄音,假日時日,一旦京腔真的不幸消失,這就是它的博物館。
留住京片子對北京人意義非凡。作為3000年古都,這座古城曾不斷孕育權力和財富。
但現在,名勝古蹟被遊客佔據、傳統小吃被反覆嫌棄、王府井的小販開始叫賣老北京酸奶搭配轟炸大魷魚的時候,除了與生俱來的北京戶口,老北京似乎真的沒什麼值得稱讚的了。
京腔是老北京人的最後一塊自留地,它腔調它的底氣代表著北京人。
再早一些時間,京腔幾乎濃縮了這座城市所展現出的所有性情。
課本裡的京腔是老舍的秋和史鐵生的地壇,這樣的北京是深沉而又溫情的;到了王朔和姜文的手裡,京腔又變成了旋風,帶著專屬於北京的粗礫痞氣,連昆汀這種自命不凡的白皮佬都要有模有樣地學上一句京味兒的「牛逼」。
同樣都是北京話,北京京腔內部依舊有鄙視鏈:大院的瞧不起胡同的,胡同的看不上拆遷的,拆遷的則嫌南城的口音痞。
而最在意「純正京腔」的,恰好就是南城市井裡的老北京,他們從京腔的式微中看到了自己的影子。
有人說北京文化在消亡,京味兒變淡了,其實語言作為文化的一種載體,當它已經逐漸遠離人們的日常生活時候,文化又何從談起?京味兒又何從談起?
北京方言獨具特色,跟咱北京爺們兒逗悶子你準敗下陣來,跟咱北京大妞子耍京片子能讓你神魂顛倒,所以北京話不能消失,他要是消失我們得少多少樂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