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四季網

旋風九日觀後感

2023-07-28 10:25:36

  《旋風九日》講述鄧小平首次訪美的歷史紀錄片。yuwenm小編整理了旋風九日觀後感,歡迎欣賞與借鑑。

  旋風九日觀後感【篇一】

  為進一步豐富我院「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形式和內容,提升學習教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不斷增強材料學院「兩學一做」學習教育效果。10月21日中午12點,材料學院黨委組織全院所有黨員教師及學生黨員代表在行知樓219觀看影片《旋風九日》。

  1979年,中美建交給整個中國社會帶來了政治上和經濟上翻天覆地的變化,影片《旋風九日》便是以鄧小平1979年第一次訪美之旅為背景,講述時任中國國務院副總理的鄧小平為時九天的訪美真實記錄。

  影片循著歷史真實的軌跡,記錄了鄧小平1979年從北京到華盛頓、亞特蘭大、休斯頓、西雅圖的一路「超規格」待遇,真實還原了鄧小平在這九天裡遭遇的遊行、暗殺、襲擊以及各種「意外」,面對不歡而散的美國議員和問題尖銳的記者,鄧小平攻守兼備、從容不迫,充分展現了一位東方智者的涵養,也預示著東方大國在此後數十年的奮起與騰飛。

  影片加深了黨員們對歷史的認識和感受,雖然《旋風九日》的字面是一個時間概念,究其深意其為歷史上一個重要的值得記憶和思考的時間;是一個剛剛擺脫危難、衝破束縛的東方大國作出歷史性重大抉擇的新徵程的一個標誌。

  旋風九日觀後感【篇二】

  在《旋風九日》眾多宣傳中,我們很難看到「紀錄片」的字樣,轉而以「歷史揭秘電影」這樣的說法冠之,折射出片方的微妙心理——在蓬勃增長的電影市場中,紀錄電影甚至連邊緣都算不上,幾乎成為「棄嬰」。

  縱觀全球,紀錄片固然從來沒有成為過電影市場的主菜,但也不乏引爆觀影熱潮的大作。美國「刺頭兒」導演麥可·摩爾幾番製造出票房大賣的話題之作《科倫拜恩的保齡》《華氏911》;法國的雅克·貝漢及其團隊不斷以《遷徙的鳥》《微觀世界》和《海洋》發現自然真實的影像奇觀;韓國從《牛鈴之聲》到《親愛的,不要跨過那條江》接連衝到年度票房榜前列;就連臺灣地區,也出現過《看見臺灣》這樣票房超過2億新臺幣的口碑之作。

  中國大陸的情形也在悄悄發生變化。自從央視紀錄片頻道開播以及《舌尖上的中國》之類紀錄片大熱,紀錄片市場的回暖與升溫都是可見的。但是要試圖改變觀眾只在電視上觀看紀錄片的慣性思維,嘗試進入影院欣賞,依然是需要逾越的一大關隘。可喜的是,敢於吃螃蟹的越來越多。去年以來,被官方劃歸為「紀錄電影」範疇的《爸爸去哪兒》《奔跑吧,兄弟》動輒收穫數億票房,卻也引發爭議。嚴格來講,這些由熱播電視欄目衍生而來的電影形態與電視欄目並無二致,最多算作「真人秀電影」或「綜藝電影」,不能視為嚴格意義上的紀錄片,但它們的票房表現多少證明了「真實」並非沒有市場,對於亟待市場破冰的紀錄電影來說具啟發和鼓舞性。

  更具參照意義的是以《歸途列車》《小人國》《飛魚秀》《鄉村裡的中國》等作品為代表的一系列嘗試,尤其是範立欣,這位曾獲得艾美獎的導演堪稱是國內目前最具國際視野、並熟稔主流商業紀錄片模式的紀錄片製作人。他一年一步走,執導的《歸途列車》曾嘗試在北京MOMA藝術影院做長線放映,後以「一城一映」的形式推廣至若干城市;擔綱監製的《千錘百鍊》也曾以超過200家影院的規模在全國公映,雖然票房反響均不盡如人意,但為紀錄電影的市場推廣積累了彌足珍貴的經驗。20xx年暑期,批著一層「粉絲電影」的薄紗,範立欣的《我就是我》以全然的商業電影操作模式推向市場。這部電影通過紀錄2013年「快男」選秀,完成對中國電視選秀十年曆程的總結陳辭,並嘗試以此為窗口進入90後的心靈世界,最終差強人意地獲得接近700萬元票房,幾乎可以看做是對當下國產紀錄電影行情的摸底。

  說回《旋風九日》。嚴肅的政治題材,卻規避掉正襟危坐的宏大敘事形態;聚焦重大歷史事件,也特別注重從歷史的細微之處挖掘不一樣的新意。不論是在國內首次引入漫畫手法描摹領袖人物、還是以快速剪輯營造高強度視聽節奏,出身新影的導演傅紅星都在自覺地與新影風格形成區別。加之邀來跨越政界、商界、文化界多位巨擘大佬的集體吆喝,都毫不掩飾本片對於市場和觀眾的強烈渴望。

  1979年,鄧小平為期九天的訪美帶來了中美關係的破冰。20xx年春夏之交,在《復仇者聯盟2》的強大攻勢下,這部《旋風九日》似乎也擔當起為紀錄電影破冰的歷史重任。不論最終結果如何,種種跡象表明,紀錄電影正在積蓄力量,準備假以時日成為電影市場不被忽略的別樣存在。

  旋風九日觀後感【篇三】

  1979年1月28日,時任國務院副總理的鄧小平作為新中國領導人第一次正式訪問美國,踏出了開放國門的第一步。

  此次訪美無疑是鄧小平一生外交行程中最重要的一次出訪,也是他人生中最後一次出國。時任美國總統的卡特這樣說:「鄧小平1979年2月訪美之後,兩國友誼與合作的大門終於敞開。」有人說:鄧小平訪美的那九天是當代中國人「中國夢」的啟航之旅!它改變了此後中國發展的進程,影響了所有國人的生活。從此,中國進入了一個新時代。

  卡特總統在日記中論述:「鄧小平受到了美國人民最熱烈的歡迎。」

  回首當年,一切的一切都寓意深刻。然而在九天訪美中又發生了怎樣激動人心、跌宕起伏的故事?譜寫世界史大國格局從此開啟,塵封三十年珍貴鏡頭終見天日。

1.鄧小平首次訪美紀錄片《旋風九日》觀後感

2.黨員觀看電影《旋風九日》觀後感

3.旋風九日觀後感

4.電影旋風九日觀後感【最新】

同类文章
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

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

  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怎麼寫?《阿甘正傳》這部電影,感覺非常的真實,並且令我感動。以下是小編為您整理的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相關資料,歡迎閱讀!  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1  WhenIfirstsawthismovieIdidn'tappreciateitlikeIdonow.Because
愛課程網《學習心理學》觀後感

愛課程網《學習心理學》觀後感

  龐維國教授講課時深入淺出,列舉了很多生活化的例子來說明問題;課堂生動、有趣,語言幽默(比如「開汽車的時候最好不要玩深沉」);講解細緻,抓住要點。  愛課程網《學習心理學》觀後感  觀看愛課程網《學習心理學》的智力技能和動作技能專題,看了一會龐維國老師的講解,我就被他風趣幽默、深入淺出的講
拉貝日記觀後感

拉貝日記觀後感

  《拉貝日記》講的是慘絕人寰的南京大屠殺.影片整片非常壓抑,隨著影片的深入,日軍暴行的深入描寫,觀看的心情也越來越沉重.影片結束以後,心中仍然非常難受.給人的震撼感自然不言而喻.  《拉貝日記》電影觀後感  給我感覺最深的印象就是,這沒有過多的刻畫屠殺的場面,但是同樣讓人感受到1937年南
兒童電影《憤怒的小孩》觀後感

兒童電影《憤怒的小孩》觀後感

  孫小傲因為父母長期在外工作,把全部的精力放在了打工賺錢上面了,無暇照看他。無奈之際,他和爺爺相依為命,誰知他的爺爺整天都把心思花在了找老伴的事情上。孫小傲受到了冷落,內心充滿了彷徨、孤獨和苦悶。  《憤怒的小孩》電影觀後感  前不久,學校組織我們觀看了兒童電影《憤怒的小孩》,隨後我感到了
念書的孩子觀後感800字

念書的孩子觀後感800字

  每天晚上給爺爺讀故事、讀課文,已經是開開生活中不可卻少的一部分。看到爺爺欣慰的笑容,是開開一天中最幸福的時候。但這一切都隨著爺爺的離開而逝去,爺爺的笑容已是開開最珍貴的記憶。  念書的孩子觀後感  還記得那一聲聲童稚的朗讀聲嗎?就是那些天籟之聲溫暖了無數人的心。  每天晚上給爺爺讀故事、
念書的小孩觀後感

念書的小孩觀後感

  這是一個催人淚下的故事,主人公代表著兩個群體:空巢老人與留守兒童。一直以來,我們都未能給予足夠的關注,或者說,我們那風華正茂的一代,在現實的無奈逼迫下,把最需要關心的上一代和下一代滯留在一起,造成了千千萬萬個開開和他的爺爺。  念書的孩子電影觀後感  在電影《念書的孩子》中,九歲的開開從
看念書的孩子觀後感

看念書的孩子觀後感

  路開是一個活潑開朗、孝順懂事又勤奮好學的孩子,每天都給爺爺讀書,雖然錯誤百出,但語氣到位,講的娓娓動聽。他和爺爺相依為命,每天晚上都在等身在遠方的爸爸媽媽打來電話,也許這就是開開的精神支柱吧!開開是不幸的,但他是堅強懂事的,他那種超出同齡孩子的堅強實在是讓人感到心酸。  看念書的孩子觀後
廣州烈士陵園觀後感

廣州烈士陵園觀後感

  大學生參觀廣州烈士陵園有感第1篇  清晨,黨員和我們入黨積極分子一行人踏上了參觀學習廣州起義烈士陵園之旅。時值農曆十一月,寒氣微逼,天空卻明淨無雲,格外清爽。烈士陵園的早晨並不安靜,很熱鬧。一進大門,便看到了許多晨練的老人家,神採奕奕,使整個陵園充滿了活力,看到了生機。  廣州起義烈士陵
教師孔繁森觀後感

教師孔繁森觀後感

  也許,時間會衝淡記憶,但人們絕不會忘記,20世紀90年代,有這樣一位共產黨員,他的理想,他的信念,他的人格,他的情操,使千萬人的心靈為之震撼。  他,就是原中共阿里地委書記孔繁森。他把自己的一腔熱血灑在西藏高原。  教師孔繁森觀後感  有這樣一位英雄,生活在一個萬象更新的年代裡,在世界最
觀孔繁森紀念館有感

觀孔繁森紀念館有感

  參觀孔繁森紀念館有感  來到孔繁森紀念館大門口,門上的幾個由江澤民主席題寫的鎦金大字:「孔繁森同志紀念館」,在陽光照耀直下熠熠生輝。這不僅體現了孔繁森同志紀念館作為山東聊城教育基地的重要地位,也顯示了孔繁森同志的精神永遠閃耀著光芒。進入紀念館,孔繁森同志高大威猛的石像形象就迎入了我們的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