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沁園春雪的問題(談談沁園春雪)
2023-07-28 19:29:45 1
關於沁園春雪的問題?先簡單談談這首詞的結構上闕寫雪景起首「北國風光千裡冰封萬裡雪飄」,視通萬裡,恢弘遼闊這是寫全景緊接著一字逗「望」寫具體所見;長城內外,大河上下;山舞銀蛇原馳蠟象——有靜有動,有山有水接著便是奇想:欲與天公試比高氣魄宏大雄偉這是寫眼前景,然後便想像雪停日出後的景象:紅妝素裹,分外妖嬈,今天小編就來說說關於關於沁園春雪的問題?下面更多詳細答案一起來看看吧!

關於沁園春雪的問題
先簡單談談這首詞的結構。
上闕寫雪景。起首「北國風光千裡冰封萬裡雪飄」,視通萬裡,恢弘遼闊。這是寫全景。緊接著一字逗「望」寫具體所見;長城內外,大河上下;山舞銀蛇原馳蠟象——有靜有動,有山有水。接著便是奇想:欲與天公試比高!氣魄宏大雄偉!這是寫眼前景,然後便想像雪停日出後的景象:紅妝素裹,分外妖嬈!
整個上闕,有全景有局部,全景至大局部顯微,有靜有動,有山有水,有眼前景有想像之景,層次井然,氣勢恢宏,語言精練,文採斐然。
下闕議論。「江山如此多嬌,引無數英雄競折腰。」一句「江山如此多嬌」收束上闕,一字千鈞;「引無數英雄競折腰」,過渡自然,不著痕跡。下面即是對「無數英雄」中的佼佼者「秦皇漢武唐宗宋祖」及「成吉思汗」作個簡評。人數雖只有五個,其實代表了整個封建社會的統治者。因為是代表封建社會的,所以在共產黨領袖看來,都有不足。那麼,與這「多嬌江山」最適配的是誰呢?自然引出結論: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
整首詞,結構緊湊,章法井然,語言精練,文辭優美,立意高遠,氣勢恢宏,視通萬裡,思接古今,縱橫幾萬裡,上下五千年,盡收尺幅之中,可以說,這首詞濃縮了中國幾萬裡山川幾千年歷史,誠為中國詞壇NO.1!也是中國詩詞NO.1!
「觀千劍而後識器,聆千曲而後知音。」「沒有比較就沒有鑑別。」我們可以從幾個維度來比較一下。
先看寫「雪」的。
中國古代寫「雪」的詩文很不少,為人稱道的名篇也有一些,比較著名的如謝惠連的《雪賦》,岑參的《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等。《雪賦》儘管窮形盡相,但終究不過是堆砌辭藻,文字看上去很美,立意終顯貧薄。岑參寫天山雪的其實還有一首《天山雪歌送蕭治歸京》,與著名的《白雪歌》完全類似,先寫景再敘事。寫景也都是突出天山的寒冷。但除了景奇之外,了無深意。這些寫雪的詩文,絕大多數都是寫眼前景,即使有想像也只是寫雪的形狀雪景的風採,無法脫出窠臼。《沁園春雪》起首即遠非常人所能道!一落筆即是半個中國!這等眼界即高出常人無數!
再看懷古(弔古)的。
中國懷古之什極多,優秀之作亦極多。如傳為李白所作的《憶秦娥·簫聲咽》及《登金陵鳳凰臺》等、王安石《桂枝香·登臨極目》及《明妃曲》等、辛棄疾《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等、張養浩《山坡羊·潼關懷古》《山坡羊·驪山懷古》等、杜牧的《赤壁》《泊秦淮》等、杜甫的《蜀相》《登樓》《八陣圖》等、劉禹錫的《烏衣巷》《石頭城》等、李賀的《金銅仙人辭漢歌》等等,太多了,數不勝數。當然,最著名的還是坡仙《念奴嬌·赤壁懷古》——許多人都認為這是中國詞壇的大哥大。我們就先簡單地談談這首詞。這首詞以眼前景「大江東去」起筆,由「浪」轉到「淘盡千古風流人物」;這是長焦鏡頭,緊接著鏡頭調焦,對準「三國周郎赤壁」。自然再次轉入眼前景:「亂石穿空」云云,以「江山如畫」收束轉入懷古:「一時多少豪傑」。下片還是由廣角鏡頭轉入特寫:「遙想公瑾當年」云云,讚嘆周瑜功業;轉入作者自己,感嘆自己老了(「早生華髮」)(47歲)卻不能像年輕的周公瑾(破曹時才34歲,主席說是「青年團員」)那樣建功立業,不由得悲從中來,感嘆「人生如夢」。這首詞歷來被譽為豪放詞的代表作,寫景抒情融為一體;意境闊大感慨深沉。但曲終之「雅」卻未免有點失色,其實不應該叫「雅」,應該叫「亂」(《離騷》等篇章中的「亂」)。還是歸結到仕途失意的個人感懷上來。從整體看,還是沒有脫卻自古以來失意文人發牢騷的窠臼。從境界上看,主席是頂天立地洞燭千年!而且,他沒有將個人的東西摻雜進去。他批判的是整個封建社會的統治者。立意顯然遠在坡仙之上!藝術表達上,不管是結構還是語言,兩詞俱臻一流難以軒輊也不必強分高下。
再看一些歷來為人津津樂道的豪放詞的代表作。
蘇軾的《水調歌頭·中秋詞》,借月色表達親情,語句優美流暢,想像豐富,但終究不離個人體驗。辛棄疾《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前面寫得有聲有色豪氣沖天,「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後名。」痛快淋漓!可惜,結尾仍與蘇軾一樣,「可憐白髮生!」《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被許多人認為是稼軒詞中翹楚,其中的幾個句子讀起來確實讓人熱血沸騰!起句「千古江山」即涵蓋了蒼茫的歷史與廣袤的大地,與《沁園春·雪》有異曲同工之妙。上闕末句「想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裡如虎」真可以讓懦夫奮臂!但整首詞,其實還是蒼涼悲壯!因為下闕寫的都是不堪回首的事。「元嘉草草」云云,痛惜大好河山被異族佔據。自己儘管有廉頗之才卻無能為力!
其餘的就更難以相提並論了。
這是說詞。再說詩。
歷來論詩,都以李杜為巔峰,我們也就拿他們的一些詩來看看。
先看杜甫。
歷來論杜詩,都是在兩個方面花功夫:憂國憂民的情懷;各體皆備的形式。用老杜自己的話說,主要就是兩點:「老去漸於詩律細」「語不驚人死不休」、「沉鬱頓挫」。老杜的名篇不少,短的如《登高》、《望嶽》、《蜀相》、《登嶽陽樓》、《秋興》(其一)等等,長的如「三吏三別」、《兵車行》、《麗人行》、《自京赴奉先縣詠懷五百字》、《北徵》等等。但是,如果真要評中國有史以來排名前十或前三十的詩詞,恐怕這些詩都很難排進去。網上有一些「非權威不著名」的排行榜,如果排得較多,也會收一兩首杜詩,基本都是《登高》《蜀相》,但都不會在前十。為什麼?杜詩的優點恰恰又是他的缺點!這話什麼意思?宋以後崇杜者主要著眼點都是在老杜的詩律上。但新詩問世後,這些老學問家最推崇的東西,幾乎是一掃而光!從詩的本質看,李白顯然更接近。
從整體看,杜甫毫無疑問是中國文學史上最偉大的詩人之一;但如果評選名篇,老杜的詩,真的很難進前十。
再看李白。
李白名篇多!尤其是古風:《蜀道難》、《將進酒》、《行路難》(其一)、《夢遊天姥吟留別》、《宣州謝跳樓餞別校書叔雲》、《古風》(其十九)等等,短的如《送孟浩然之廣陵》、《清平調》、《長幹行》、《月下獨酌》等等。「白之詩,才矣奇矣,人不逮矣!」這裡至少有兩三首都有資格進入前十。但李白的詩,主要還是抒發自己的苦悶,寫自己的抱負。想像豐富奇特,感染力超強!但是,往往有粗疏之處。論氣魄宏大雄偉與語言的精緻典麗,與《沁園春雪》相比,似乎還是略遜一籌。
當然,除了這些,中國還有許多著名的有價值有影響的詩篇,最主要的有:《離騷》、《春江花月夜》、《長恨歌》。這三首,毫無疑問都是前十的名篇!
古人云:文無第一,客觀地看,確實很難排個第一第二。如果從視野之恢弘遼闊氣魄之雄偉奇傑語言之精緻典麗看,《沁園春雪》是當之無愧的第一!陳布雷的評價最恰當:「氣吞山河,蓋世之作!」
最後,還有個問題簡單地談一下,即對後三句的理解。許多人都認為,毛澤東這裡的「風流人物」就是說他自己,然後據此認定毛澤東有帝王思想。
詩無達詁。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主席其實早有說明:這裡的「風流人物」指無產階級。但有些人就是不買帳非得認定毛澤東就是說自己。
我們還是要看前文。前面列舉了五位封建帝王,是把他們當作封建統治者的代表,顯然是一個整體,一個人數眾多的整體。從這個角度看,後面的「風流人物」,就應該理解為無產階級。但是,如果你非要不把他們看作一個整體而是看作個體,那麼,從「無產階級的代表人物」來看,把他理解成毛澤東,確實也說得通,但絕不是封建帝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