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四季網

香港電影《樹大招風》觀後感

2023-07-28 05:39:59 2

  《樹大招風》把港產片裡面那種亦斜亦正的特色發揮到極致。yuwenm小編整理了《樹大招風》觀後感,歡迎欣賞與借鑑。

  香港電影《樹大招風》觀後感【篇一】

  情節設計不錯,演員給力,劇情緊湊。我只是想不通章子強何德何能可以如此囂張跋扈輕易拿走30億?!然而,結局必然是不會讓如我所願,見識一番三大賊王的聯合大戰,想到真實的葉國歡和季正雄還在香港赤柱監獄,而章子強已死,我就想感謝導演,不殺我春春之恩!

  今年最佳港片,或許沒有之一;再現久違的銀河映像風格,充斥著黑色幽默和宿命感;三大賊王除陳小春略現浮誇外,林家棟、任賢齊均可圈可點,三人更是將貪、嗔、痴的人性展現得淋漓盡致;對內地官場赤裸裸的諷刺,雖荒誕但又不失真實,生動詮釋了「黑吃黑,白吃黑更黑」的官場目睹之怪狀

  香港電影《樹大招風》觀後感【篇二】

  這套電影呈現了銀河映像一向的ZZ隱喻,並且把港產片裡面那種亦斜亦正的特色發揮到極致,雖説這個故事講的是回歸前的故事,但是當中許多符號、臺詞對白都能貼切反映香港人近年來的心態,身為香港人,(雖則在懂事時,香港早已回歸)其實有些害怕看到這類電影,戲中的許多符號、對白都太貼近部份港人近年心態,正因為貼近,當中透出的唏噓之感,無力感更狠狠戳中了面對現實的痛處。

  而在香港,這套電影上映時,引起軒然大波,有年前的《10》墊底,如今看這套《樹大招風》更能反映香港市民內心的隱患矛盾和不解恐懼,而之後的《老笠》《選老頂》《踏雪尋梅》等又忍不住讓人對接下來香港電影工作者能交出怎樣的作品更加期待。

  樹大招風,講述的是回歸前三個賊王的故事,影片一開頭就說「本故事取材至真實人物」,三個主角其原形是三個讓當時港人聞風喪膽的賊王-葉繼歡(葉國歡,任賢齊飾),季炳雄(季正雄,林家棟飾),張子強(卓子強,陳小春飾)。電影講述1997年初,三人互不相識,卻因為機緣巧合下,在同一家酒樓「風滿樓」出現而引起江湖傳言,說他們正密謀合作,要趁回歸前做一件驚天大案。

  但是身為主角的他們自己卻懵然不知(就好比現在香港的年青一輩,整天好似都被一些偏向保守的上一輩/香港zz/內地zz誤會,要搞「大事」,但是其實並沒有,大家其實要求的不過是十分平凡的事情,例如:公正公平的社會系統和民主機制。然而只因為本身身份是香港人或參與了yx,就被誤會)。

  在筆者看來,整個故事引人入勝之處就是虛實穿插,三個人物的結局與電影中賊王最後的落魄不謀而合,例如,張子強當年就在內地落網,武警逮捕他時,發現他藏有大量炸藥;葉繼歡在西環碼頭偷盜上岸後,被巡邏的警察開槍打傷,自此半身不遂;季炳雄在油麻地藏身處洩漏,遭到飛虎隊的圍剿,最終被拘捕。但電影中他們被捕的原因和過程,都是編劇們創作的,虛實交纏下,作為觀眾反而更加唏噓。曾經有香港社運人士說:「這幾年的現實比電影更戲劇化」,黃子華也說:「(現今的)香港已經令佢(他)笑唔出」。

  另一方面,這套電影和名字其實已經相互呼應了。

  樹大,形容著這三位賊王,他們可謂是大樹,而這棵樹曾經紮根在香港這個城市,但是偏偏風卻不理會,吹得猛烈,而即使是曾經叱詫風雲的他們(可以理解曾經身為亞洲四小龍的香港人,面對九七回歸後,就好似外星人,對國內製度、人脈、社會常理等等都不再理解,難以融入。

  畢竟在不同的制度下生活了接近一個世紀,即使很努力希望融入,但是仍然覺得自己不屬於這裡,從小到大學習的執著、習慣的價值觀都不再適用,更因為不理解這裡的道理或者法律上的保障,而覺得格格不入,總覺得自己不屬於這裡),也不得不隨風漂流,而最後如若逆風,便會被吹倒,曲終人散。而如若看英文的片名—Trivisa,在梵語中代表三大罪的意思,意思是三重煉獄:人性的迷失、貪婪、仇恨,也就是佛經說的「貪瞋痴」,稱「三毒」,世間一切煩惱的根本。

  這三毒放在電影裡,正好對應三個賊王。

  銀河映像的一大特色就是讓觀眾對於電影中的反派角色或憧憬或唏噓,例如《槍火》《毒戰》等等,作為觀眾都理解反派人物的心理狀態,《樹》延續著這個路綫,面對著時代的巨浪,社會規則正被改寫,賊王變成小人物,失原來的優勢。細細分析,賊王其實正好反映了回歸後不同香港人的心境和面對的處境,各代表著不同的香港人的處境。

  例如葉國歡,正如北上希望另求出路的香港人,電影出人意表之處便是原本的賊王北上避風頭,卻突然得知當時最好賺錢的渠道竟是偷運水貨電器。故事描述他之後,穿上西裝跟大陸貪官打交道,就如同港人,重新學習普通話、內地文化,靠疏通講關係走後門,卻見識到「龍科」、「宋局」一級級的貪腐官威,無奈只得學習潛規則,「你吃慣鹹菜扣肉嗎?」

  一回國那些大陸小官卻說鹹菜扣肉太粗,入不了口。到頭來「北上發展」反而換來百般屈辱。以往的規矩文化執著,全部不同。

  熟悉的道理再也講不通。官員明搶你的東西,你想算帳,他卻指著你鼻孔說:「不要把自己看得那麼重!」「你是誰呀?」你再有本事又怎樣?表面說著「港人是一家」,但在電影裡,卻給人感覺受盡屈辱,學習那根本沒有規矩的規矩。葉受盡恥辱,開始懷念往日在香港冒險的日子。

  雖然冒險,但起碼明白固中規矩,知道如何「撈」。但是最後,回到香港時,卻被人說「大陸喱柒下柒下」導致命喪西環。而這裡巧妙運用了各個地名,西環代表著港英殖民政府,也可見導演並沒有緬懷當年殖民,只是唏噓自己現在的處境,「北上」了這麼多年,回來香港,卻命喪港英殖民政府下,讓觀眾看得哽咽悲傷。

  對應片名,最「樹大招風」的絕對是卓子強(陳小春飾),也是最努力嘗試實踐夢想的人。曾經他開著黃色法拉利,向「大富翁」「借錢」,雪、Karaoke,敢作敢夢,警方跟縱卻無奈總找不到犯罪證據。綁完大富豪兒子,拍檔問他下一個目標,提議了幾個他都說不好,「我哋以前,一單大過一單!」「我系一個攀山運動員,再爬梗系要攀喜馬拉雅山啦。」那時自由的土壤和現在的自我審查的社會和政府,難免讓人覺得困手困腳,一切都無法施展。

  季正雄(林家棟飾)則大隱隱於市,經常更換姓名,而且經常從不同地方拿人手,獨來獨往,不對口就一刀殺死。能讓他找到的人脈很廣,但是其實他做的是「小本生意」。就如同許多香港中小企業,他們靠以往的人脈做事,但是這幾年這種運營模式卻越來越沒有用處,筆者看到的,反而更像是反映香港困境本身的故事,香港本地人對於本身的出路迷茫,其政府又只是「打工仔」沒有好好規劃整個市場,讓人覺得一切都好似「困獸鬥」。

  而季正雄想找舊拍檔(黑仔姜皓文)再行劫,但黑仔已成婚,生了女兒改邪歸正,一心只想安居樂業,就兄弟想「重整旗鼓,重新出發」對他已經沒有吸引力,對應著20xx年的雨傘運動,香港內部兩股最大的聲音,到底要改變抑或「安居樂業」,在季正雄和他兄弟的對話和糾結中表露無遺。

  應該說整套電影都充滿一種唏噓的沉重感,但是看完後卻又有種無力的憤怒,我們仍然做不了任何事改變這一現象。最有趣的是跟一些內地的朋友談起,他們認為導演是在緬懷殖民時期的統治,甚至有在向97前的作品致敬的感覺,當中從1984年中英聯合聲明開始到97回歸的畫面,似乎都是嘗試拍出港人對於內地的不安。

  但是其實雖然作品流露出一種懷緬過的情感,但同時亦在否定英國的殖民統治,當中的諷刺,例如,對於「差人」(警察,但實則有微許貶義)的貶低,顯示出他們的無能,例如:卓子強在劫持「大富翁」時就說,「警察知你個仔系邊咩」「呢班狗呢,就負責跟我既,就非常之廢」,「聼唔聽到啊?Sir?」葉國歡搶金行時,與飛虎隊發生槍戰,仍然安全逃脫,季正雄斃了三個警察,雖然說是角色上的設定,令他們一定會和警察有衝突,但是警察的無能和他們的意氣風發,都透露出反殖的味道。

  而且片中多次都強調「皇家警察」,對於警察給英國殖民賣命的不屑,透過這種冷嘲熱諷的語氣,溢於言表。電影慨嘆的反而是香港的主權,從殖民帝國的手上移交到另一個強權手上。

  這種感覺一直徘徊在港人的心中,正如同美國學者周蕾所說提出的香港並沒有真正經歷後殖民時期,因為它「是從一個殖民者到另外一個殖民者」,兩地,兩個系統,文化和思維模式也因為這個系統長久的關係而有所不同,港人到內地工作感覺受困,而內地的政府政策,對於香港人來説更是難以理解。在這個環境下,香港zf變得更加縮手縮腳,自我審查,因此唏噓不已。

  這一兩年內地禁播的香港電影越來越多,雖然擔心票房,擔心經濟成本,但是卻不可否認,卻讓人覺得有種終於有人願意「說人話」的感覺。「畫公仔畫出腸」,其實只有面對,才更加能解決問題。

  而更有學者指出,香港電影工作者這種自覺和刻意的安排,就好似當年「新浪潮」,不知這次能否為香港帶來一個新的轉機呢?

  這篇文章只是很淺的談了談樹大招風背後筆者所注意到的符號和意義,我相信絕對還可以有更多更深入的分析,即便不做政治社會層面的分析,這套電影也是十分吸引的。作為一套由三位新晉導演執導拍攝的作品,無疑這套作品算是令人滿意的成績單。

  比起《10》,雖然zz意味相對隱晦,但是卻在各個藝術層面比《10》成熟許多。這也必須歸功於許多香港電影前輩對於後輩導演的關照。筆者對於近期香港電影的新局面,也只是做了簡單的闡述,到底20xx-20xx能否成為香港電影新的轉折點,誰也說不準。但是,筆者相信許多香港人或了解香港電影的觀眾,定會對今年上半年香港電影人交出的作品滿意,畢竟很久沒有看到如此讓人覺得「生機勃勃」的香港電影了。

同类文章
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

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

  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怎麼寫?《阿甘正傳》這部電影,感覺非常的真實,並且令我感動。以下是小編為您整理的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相關資料,歡迎閱讀!  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1  WhenIfirstsawthismovieIdidn'tappreciateitlikeIdonow.Because
愛課程網《學習心理學》觀後感

愛課程網《學習心理學》觀後感

  龐維國教授講課時深入淺出,列舉了很多生活化的例子來說明問題;課堂生動、有趣,語言幽默(比如「開汽車的時候最好不要玩深沉」);講解細緻,抓住要點。  愛課程網《學習心理學》觀後感  觀看愛課程網《學習心理學》的智力技能和動作技能專題,看了一會龐維國老師的講解,我就被他風趣幽默、深入淺出的講
拉貝日記觀後感

拉貝日記觀後感

  《拉貝日記》講的是慘絕人寰的南京大屠殺.影片整片非常壓抑,隨著影片的深入,日軍暴行的深入描寫,觀看的心情也越來越沉重.影片結束以後,心中仍然非常難受.給人的震撼感自然不言而喻.  《拉貝日記》電影觀後感  給我感覺最深的印象就是,這沒有過多的刻畫屠殺的場面,但是同樣讓人感受到1937年南
兒童電影《憤怒的小孩》觀後感

兒童電影《憤怒的小孩》觀後感

  孫小傲因為父母長期在外工作,把全部的精力放在了打工賺錢上面了,無暇照看他。無奈之際,他和爺爺相依為命,誰知他的爺爺整天都把心思花在了找老伴的事情上。孫小傲受到了冷落,內心充滿了彷徨、孤獨和苦悶。  《憤怒的小孩》電影觀後感  前不久,學校組織我們觀看了兒童電影《憤怒的小孩》,隨後我感到了
念書的孩子觀後感800字

念書的孩子觀後感800字

  每天晚上給爺爺讀故事、讀課文,已經是開開生活中不可卻少的一部分。看到爺爺欣慰的笑容,是開開一天中最幸福的時候。但這一切都隨著爺爺的離開而逝去,爺爺的笑容已是開開最珍貴的記憶。  念書的孩子觀後感  還記得那一聲聲童稚的朗讀聲嗎?就是那些天籟之聲溫暖了無數人的心。  每天晚上給爺爺讀故事、
念書的小孩觀後感

念書的小孩觀後感

  這是一個催人淚下的故事,主人公代表著兩個群體:空巢老人與留守兒童。一直以來,我們都未能給予足夠的關注,或者說,我們那風華正茂的一代,在現實的無奈逼迫下,把最需要關心的上一代和下一代滯留在一起,造成了千千萬萬個開開和他的爺爺。  念書的孩子電影觀後感  在電影《念書的孩子》中,九歲的開開從
看念書的孩子觀後感

看念書的孩子觀後感

  路開是一個活潑開朗、孝順懂事又勤奮好學的孩子,每天都給爺爺讀書,雖然錯誤百出,但語氣到位,講的娓娓動聽。他和爺爺相依為命,每天晚上都在等身在遠方的爸爸媽媽打來電話,也許這就是開開的精神支柱吧!開開是不幸的,但他是堅強懂事的,他那種超出同齡孩子的堅強實在是讓人感到心酸。  看念書的孩子觀後
廣州烈士陵園觀後感

廣州烈士陵園觀後感

  大學生參觀廣州烈士陵園有感第1篇  清晨,黨員和我們入黨積極分子一行人踏上了參觀學習廣州起義烈士陵園之旅。時值農曆十一月,寒氣微逼,天空卻明淨無雲,格外清爽。烈士陵園的早晨並不安靜,很熱鬧。一進大門,便看到了許多晨練的老人家,神採奕奕,使整個陵園充滿了活力,看到了生機。  廣州起義烈士陵
教師孔繁森觀後感

教師孔繁森觀後感

  也許,時間會衝淡記憶,但人們絕不會忘記,20世紀90年代,有這樣一位共產黨員,他的理想,他的信念,他的人格,他的情操,使千萬人的心靈為之震撼。  他,就是原中共阿里地委書記孔繁森。他把自己的一腔熱血灑在西藏高原。  教師孔繁森觀後感  有這樣一位英雄,生活在一個萬象更新的年代裡,在世界最
觀孔繁森紀念館有感

觀孔繁森紀念館有感

  參觀孔繁森紀念館有感  來到孔繁森紀念館大門口,門上的幾個由江澤民主席題寫的鎦金大字:「孔繁森同志紀念館」,在陽光照耀直下熠熠生輝。這不僅體現了孔繁森同志紀念館作為山東聊城教育基地的重要地位,也顯示了孔繁森同志的精神永遠閃耀著光芒。進入紀念館,孔繁森同志高大威猛的石像形象就迎入了我們的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