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學第一課五篇觀後感
2023-07-28 22:23:39 3
《開學第一課》觀後感篇一:
時光飛逝,日月如梭,轉眼間,那個令人留戀的暑假已經悄然離去。就在這不知不覺間,我們迎來了初中的第一堂課,同樣,一個令人震撼的節目也已經來到了我們的面前,它就是《開學第一課》。
20XX年《開學第一課》的主題是「父母教會我」。父母教會了我們許多許多,他們教會我們怎樣握筷子,叫我們繫鞋帶,叫我們整理床鋪??他們更教會我們要有孝心,有禮貌,有愛心愛身邊的人,教會我們要自強不息,勇往直前。父母從我們出生開始就為我們操勞著,歲月的殘痕在父母的臉上越陷越深。我越來越心疼他們,所以,我必須要用他們教會我的知識來回報他們,來回報社會。
這一次的《開學第一課》,共有四個主題「孝」「禮」「愛」「強」。這四個主題每一個都讓我受益匪淺,而讓我感觸最多的卻是第一個主題「孝」。孝這個字是由「老」和「子」構成的,表示了老人需要子女的支撐,孝字是子女對父母,晚輩對長輩的尊敬感恩和扶助。孝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所以我們更要孝敬家長,關愛長輩。每一個人的身後都會有一個默默奉獻,卻不求回報的人。鄭淵潔叔叔在講課的時候說過,他的父親怕他在寫作時鋼筆沒墨了,打斷他思路,便每天夜裡給他的鋼筆灌墨。而鄭淵潔知道這件事後,他被父親的用心良苦所感動,導致他把一本《童話大王》寫了三十年,成為了優秀的童話作家,深受小朋友的喜愛。他的父母對他的爺爺奶奶都非常好從而影響他對長輩也很好,所以,他便也想用這樣的方法去教他自己的兒子,因為身教比言傳更重要,自己的行為習慣會導致孩子去學習去拷貝,他怎樣對父母,他的孩子就會怎樣去對他,他把家裡的第一臺電視給了父母並告訴兒子長輩的生命比自己短,要讓長輩們活得開心快樂,而你自己可以活得更久,科技會更發達,你享受的遠比他們享受的多,所以要孝順老人。他的兒子記住了,幾天後家裡買對蝦兒子沒有把父親的那隻蝦一同吃掉,而是學會了孝順,把蝦還給了父母,他還告訴我們,小時候父母照顧我們,長大後我們就應該照顧他們,長大後就該我照顧他們了,千萬不能拋棄父母不管不顧。對啊!父母對我們奉獻了那麼多,我們雖然現在不能為他們做什麼大事,但我們可以儘自己的力所能及,好好學習注意自己的安全,不讓父母為我們擔驚受怕,等我們在大一些,就是父母的精神寄託,要好好的照顧他們。
古訓云:「萬惡淫為首,百善孝為先。」自古以來,人們把父母撫育子女,子女孝敬父母,看做是人的基本道德,父母養育我們,長大後我們就應該回報他們,父母一天天的陪著我們長大,而真正屬於他們的時間都去哪兒了,只有孝順父母,才是一個有責任心高尚的人。
《開學第一課》觀後感篇二:
幸福,看到這樣兩個溫暖的字,我的心似乎也跟著溫暖起來。
三毛說:幸福,便是不論什麼時候,總會有一個人提著燈等你。我欣賞三毛的飄逸,深深感動於她短短的美麗的幸福,跳動著的張揚著的生命。
魯迅的幸福是在看不見冷眼的黑夜中,吸一口劣質的香菸,一回頭的眷顧熟睡的妻兒。一個鬥士的幸福,不是又痛斥了友邦人士的嘴臉,不是又拆穿了御用文人的陰險論調,而是看著自己生命裡最重要的兩個人甜甜的笑容。
徐志摩的幸福是撐一支長篙,向青草更青處漫溯,做一個蕩漾在波心的白雲的夢。因為,這是個有夢的文人,所以便省去了種種的他的不好,在十月愈漸悽美的天底下,我們應該將他讚美。
冰心的幸福是風雨欲來時躲進母親的懷裡,是在幽雲的道上傾聽自己的足音,是穿過了起伏不定的時間的海的心。曾經看過她的一個剪影:倚著垣牆,與丈夫一起微笑在清華園的陽光裡,她的人正如她的詩,晶瑩而又遙遠。
幸福於我呢?我驚訝的發現,我顧著體味別人的了,競將自己的那份遺忘了。
風在廊上,書在膝上,微風過處,那便是我的幸福。
幾句簡單的叮嚀猶然在耳,隔著電話線的那頭,便是我的幸福。
舊日同窗擦肩而過,留下一個禮貌的微笑,便是我的幸福。
仰望蒼穹,看天上雲捲雲舒,屬於我的幸福;纖弱的草還是驕傲的抬起頭,屬於我的幸福。
我的幸福的範疇,連我也不知道了。
也許,活著,已是一種幸福。
《開學第一課》觀後感篇三:
今天,我用了一個多小時鐘的時間,收看了中央電視臺播出的特別節目——《開學第一課》。通收看我受到了極大地震撼和教育。我知道了「愛國」、「勇敢」、「團結」、「自強」的真正含義。
開學第一課的第一節課講的就是「愛國」。從中我知道了國歌是怎樣誕生的,她鼓舞著我國億萬中華兒女,奮起反抗日本帝國主義的侵略,因此我對國歌更加敬重了。我還知道了趙一曼、左權等革命英烈的故事,他們給了我戰勝困難勇氣和努力工作刻苦學習的決心。我明白了在戰爭年代,抗擊侵略、保家衛國、為祖國獻身是愛國;今天,熱愛祖國、建設祖國、為實現偉大的中國夢而發奮工作刻苦學習就是愛國。我們每一個人要在各自的崗位,奮發圖強,勇於進取,貢獻出自己的力量。
開學第一課的第二節課講的就是「勇敢」。這一節課向我們講述了王二小的故事和南京大屠殺的事件。這一節讓我明白了,把生的希望留給他人,把死的危險留給自己,不怕犧牲勇敢戰鬥是勇敢。現在,不怕困難,勇於擔當也是勇敢。南京大屠殺的事件,讓我懂得了落後就要挨打,就要被侮辱。我們絕不能讓悲劇重演,我們勇於擔當,用自己的才智,把祖國建設得更加強大。
開學第一課的第三節課講的就是「團結」。她向我們講述了我新四軍為了營救五名「飛虎隊員」,而犧牲了一百四五十戰士的故事。這就是團結協作,否則那五名飛行員就會落到敵人的手裡,就會給抗戰造成重大的損失。從中我體會到只有團結才能戰勝敵人,取得勝利。一個民族只有團結才不會遭到外敵的欺負。團結就是力量,團結是戰勝一切困難的法寶。只要全國各族人民團結起來,偉大的中國夢就一定會早日實現!
開學第一課的第四節課講的就是「自強」。這一節講述的是,在抗戰期間的愛國學生們,走出校門奔赴抗日前線的故事。那時,無數的愛國學子,唱著畢業歌「同學們,大家起來,擔負起天下的興亡!」走出校門,奔赴了抗日的戰場。他們把青春獻給了偉大的抗戰事業,把一腔的熱血,灑在了殺敵的戰場上。譜寫了一首首可歌可泣頌歌。我們是新世紀的少年,肩負著實現中夢的偉大重任,我們要自強不息,發奮學習,把我們偉大的祖國建設的更加美好富強!
愛國、勇敢、團結、自強是英雄先烈給我們留下的寶貴的精神財富,也是我們實現中國夢所必備的精神。實現中國夢的偉大重任已經落在我們的肩上,我們一定要發揚偉大的抗戰精神,為中華名族的偉大復興而努力奮鬥!
《開學第一課》觀後感篇四:
今年的中央電視臺,播出20XX《開學第一課》父母情如和煦春暉,溫柔地照耀我們成長,父母情如涓涓溪流,守護著我們無怨無悔。「開學第一課」節目中,鄭淵潔、容祖兒、秦勇等都以身邊一些看似細小的事,向大家傳遞出父母愛之偉大和深沉。我想起我的父母,他們對我的教育又何曾不是春風化雨,偉大而深沉呢!
啟蒙我們的有很多人,如:周邊的朋友、校園裡的老師。我們像剛探出頭的嫩芽,需要園丁的精心照料。而老師便是其中的園丁之一,可是除了老師們,還有兩個人的對我們的人生起了至關重要的作用,他們就是我們的——父母。
父母是我們的啟蒙老師,因為從我們一出生開始,父母不僅是父母,還是我們生活的導師。家長是孩子最重要的啟蒙老師。父母與孩子朝夕相處,接觸的時間和機會最多,父母的言行無時無刻不在影響著孩子。
媽媽,用這個詞嚴母,平時都對我很嚴厲,平常經常讓我看課外書,當時我還不明白這些道理,但是媽媽的教育也是為了我好.爸爸可以用慈父來表示,他再好不過了,他平常對我無微不至,每天都會詢問我開心嗎?為什麼開心?同時他會抓住我的每一個一點進行表揚與激勵,使我更有上進心,更加渴望進步!媽媽的教育猶如山,表面知識靜靜的,但在內裡,她卻無數的激勵我們,爸爸的教育猶如水一樣,每次都給我巨大能力。
父母的教育決定了我的一生,我們要去虛心接受這份有時讓我們很煩的東西——教育。
《開學第一課》觀後感篇五:
20XX開學第一課將於X月X日播出,今年開學第一課的主題是先輩的旗幟,我們要向先輩學習,接過先輩的旗幟,勇敢向前。
看了今年的開學第一課時,我的眼前都會浮現出這樣的一組場景:瀘定橋邊、大渡河畔那英勇無畏的身影;雪山草地、高山峻岭那堅毅執著的腳步;四出奇兵,赤水河上那勝利後的笑容。八十年前,先輩用他們的熱血和生命譜寫了「驚天地,泣鬼神」的長徵之歌。
今天,我們重溫悲慘壯烈、史無前例的長徵歷史,並不是號召大家再次用腳步去丈量那漫長的徵途,而是要我們用心靈去感受去領悟面對屠刀與誘惑,沒有絲毫奴顏和媚骨的大無畏精神!去傳承去發揚槍林彈雨,雪山草地之間打不爛,拖不垮的硬骨頭精神,進而培育我們為振興中華而勤奮學習的新時代長徵精神。
作為有著鴻鵠之志的新少年,你可曾想過,在新的長徵中,我們肩上負載著怎樣全新的責任?少年興則國興,少年強則國強。我們要接過長徵精神的光輝旗幟,適應時代發展的要求,銳意進取,自強不息,真正把愛國之志變成報國之行。今天為振興中華而勤奮學習,明天為創造祖國輝煌的未來貢獻自己的力量!「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同學們,為了民族的偉大復興,讓我們一起努力吧。
[開學第一課五篇觀後感]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