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徵觀後感3篇
2023-07-29 09:11:53 2
引導語:相信很多人都看過《長徵》這部連續劇,而有關於長徵觀後感要怎麼寫呢?接下來是小編為你帶來收集整理的文章,歡迎閱讀!
長徵觀後感一
「紅軍不怕遠徵難,萬水千山只等閒。五嶺逶迤騰細浪,烏蒙磅礴走泥丸……」一讀到這首詩,我就想起了一部既感人又偉大的連續劇——《長徵》。看了之後,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靜下來。
《長徵》這部連續劇講述了中國工農紅軍從1934年8月至1936年10月間從長江南北各根據地向陝西、甘肅革命根據地的大規模戰略轉移。劇中,我看到了成千上萬的紅軍戰士在戰場上英勇殺敵,一些戰士受傷後怕拖累大部隊而自願犧牲的場面。還看到了戰士們沒有食物,只能吃樹根,喝泥水但仍未放棄的畫面……劇中最後講述了紅軍過完草地後,毛澤東主席騎著馬在草原上奔騰的場景,頓時,劇中的高潮被掀了起來,中國工農紅軍的長徵勝利啦!此時,我既傷心又高興,傷心是因為戰場上犧牲了許多戰士,高興是因為紅軍終於勝利了!
觀看完《長徵》後,我為自己是中國人而感到自豪,感到驕傲。我們現在的幸福生活是紅軍戰士們英勇奮戰,用鮮血換回來的,所以我們要珍惜生命,珍惜現有的美好生活。我們是祖國的花朵,沐浴在祖國和煦的陽光下,我們要好好學習,長大後為祖國出一份力,不再讓其他國家看不起我們。
《七律·長徵》是毛主席在長徵後寫出的詩歌,是一首雄偉壯觀的七律詩,它蘊涵著毛主席對長徵的種種感受,而我們又何嘗不是呢!在那兩萬五千裡的長徵中,有許許多多的感人故事,我們不能一一道出,但卻能用一個字形容,就是:苦!紅軍那大無畏的精神和排除萬難勇往直前的氣魄深深地打動著我們每一代人。長徵之所以能夠勝利,除了有偉大領袖毛主席的指揮外,還有一批不怕苦、不怕累、不怕犧牲的紅軍戰士,長徵才能夠走向勝利,新中國才能成立!
觀看完《長徵》這部連續劇之後,紅軍那崇高的精神讓我敬佩,使我獲益匪淺:生活在這幸福的社會裡,我一定要努力學習,長大後為建設祖國貢獻一切力量!
長徵觀後感二
今天下午,廳機關黨委組織全體黨員幹部幹部觀看電影《我的長徵》,當我趕到七樓會議室時電影剛剛開演,不知是何緣故,平日裡可以容納二、三百人的會議室今天顯得冷清了許多,很多位置都空著。我選擇了最後一排的空位坐了下來。平日裡習慣了在電影院看電影,而今在會議室看電影,雖然窗簾都拉上了,但心裡總有一種異樣的感覺。
與以往的戰爭影片電影相比,《我的長徵》不再以領袖人物為主要刻畫對象,而是通過一個小紅軍戰士的視角,將視點主要對準基層官兵,再現長徵的艱苦卓絕。無論是開篇湘江大戰的長鏡頭帶來的震撼力和心理時間延續力,還是飛奪瀘定橋時鏡頭的緊迫感和衝擊力,或是尾聲時少數民族戰士達爾火將紅旗插上高地時那悽美至極畫面,都為這部影片的成功塗上濃墨重彩的一筆。作曲大師張千一的音樂緊緊抓住了影片的節奏,經過他的音樂情緒的渲染,影片的大片氣勢更是無與倫比。男主角鍾秋年僅十七歲,但是成熟的演技使他擔任這部大片的主角絲毫不顯單薄。影片充滿了濃濃的深情,飛奪瀘定橋是全篇最精採的部分,也是最動人的部分,如果說其他場面讓我飽含熱淚的話,那麼這一場面則讓我熱血沸騰、震撼不已。
影片站在今天時代的高度,對主題思想進行深度的開掘,表現紅軍戰士「跟著走」的堅定理想信念,具有重大現實意義。影片用一家人的悲歡離合串聯起主人公的整個情感經歷和心路歷程,實現以小見大、真實感人、發人深省的藝術效果,真正觸摸到了長徵的精髓所在,體現了思想性、藝術性和觀賞性的高度統一,具備了強烈的藝術感染力和視覺衝擊力,是激勵人們繼承革命先輩遺志,激發人們深厚愛國情懷和民族情感的精品力作。
在看片過程中,我一直是眼含熱淚,仿佛置身在七十年前的腥風血雨中,不滿十六歲的小紅軍王瑞的情感仿佛就融入在我的情感中,看著他睜著一雙驚恐的眼睛,看著自己的親人一個個地從自己的身邊消失,和大人們一起拼殺在戰場上,衝鋒在槍林彈雨中,我不禁感慨,這是怎樣的一種撕心裂肺的疼痛?怎樣的一種刻骨銘心的經歷啊?生活在和平年代的我們,何曾體驗過這種感覺?當我們懷著自己所謂的生命的疼痛,來看七十多年前祖輩的疼痛時,才發覺我們是那麼地造作和渺小。
平日裡說起長徵,我總是聯想到「兩萬五千裡、雪山草地、草根樹皮、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飛奪瀘定橋……」這樣一些詞,還有一些電影,電視裡的畫面。至於更具體,更深入的東西,就不清楚了。但看了這部影片後,一段段悲壯的故事,一個個盪氣迴腸的場面,讓我真切地了解到長徵的艱苦卓絕,我也被深深的震撼著:在明知有危險的情況下,是什麼力量在支撐並凝聚著他們毫無畏懼、前僕後繼地勇往直前呢?那不正是一往無前、所向無敵的革命英雄主義精神嗎?
我不禁在想,紀念長徵,如果耽於紀念日的隆重,顯然是不夠的。我們更應該思索:以什麼樣的紀念讓這段歷史完好的保存下來,以什麼樣的方式讓人們更充分的汲取其中的價值,以什麼樣的途徑讓偉大的長徵精神與具體生活結合起來。作為身處新時代的我們,弘揚新時代的長徵精神,更是責無旁貸。我們要做的不僅僅是傳播、宣傳,而且要身體力行,刻苦努力,用實際行動去實踐、去發揚。正如一位當代大學生所言:「開始於70年前的長徵還遠未結束,我們每一個人都肩負著民族復興的偉大使命。在中國地圖上,很容易找到長徵的起點,在我們心裡,長徵永遠是起點。」
長徵觀後感三
《長徵》一首膾炙人口的詩,是我們偉大領袖毛主席在長徵勝利會師時候為緬懷長徵抒寫的詩歌。它講述了紅軍在長徵途中的艱難困苦,飢餓、病魔,每時每刻都在吞沒我們英勇的紅軍戰士,因而在長徵之路上每天都會有流血犧牲。但面對長徵路上重重磨難,我們的英雄們以不怕流血犧牲的大無畏精神去克服困難,最終走完了令世界震驚的二萬五千裡長徵。
而今晚的電影《我的長徵》講述了一個老人對自己長徵的回憶。老人叫王瑞,在長徵的時候他還只是個十多歲的孩子,大家都叫他瑞伢子,在江西瑞金跟著父親、姐姐和姐夫參加了紅軍,並且在第五次反「圍剿」失敗後跟隨黨中央開始了長徵之路。瑞伢子跟著紅軍隊伍四渡赤水、飛奪瀘定、爬雪山、過草地。戰爭是殘酷無情的,在這艱苦的長徵途中,瑞伢子的親人一個接一個的被敵人奪去了寶貴的生命。但在長徵的過程中使他不斷長大,使他對黨信念更加堅定。
長徵途中湧現出無數的英雄,是他們用熱血創造了一個個世界奇蹟。紅軍在長徵途中四渡赤水、飛奪瀘定、爬雪山、過草地,他們不僅要受到國民.黨軍隊的圍追堵截,而且還要受到病魔、飢餓的艱苦折磨。但是面對困難,勇敢的紅軍戰士沒有畏懼,一個倒下了,後面的人繼續跟上去。這精神已經不僅僅是言語所能概括的了。這是一種信念,是對中國革命抱著必勝的信念,他們無所畏懼,他們甘願獻出生命,為了革命事業奮鬥一生。
在長徵中,未滿年齡的瑞伢子被破格吸收入黨。當黨組織問及他用什麼保證他的入黨信念的時候,他回答只有一句話:用我的生命和靈魂。這簡短堅定的回答不僅是瑞伢子當時的真實內心,也是當時每個紅軍戰士,每個共產黨員的心理寫照。為了解放中國,為了解放所有的窮苦百姓,為了中國人民不再受剝削、受壓迫、受欺凌,他們願意獻出自己的一切為中國革命事業做鬥爭。
二萬五千裡長徵,歷時兩年,經歷無數艱苦磨難,但紅軍在長徵途中表現出對革命理想和事業無比忠誠、堅定的信念,使紅軍最終取得了長徵的勝利,為中國革命事業保留下了寶貴火種。當毛主席問到瑞伢子是怎麼走長徵的時候,瑞伢子只回答道「跟著走」很簡單的三個字,但卻體現了他對中國共產黨的無比信任。雖然長徵已經過去了多年,當年參加過長徵的英雄們也大多離開了我們,但是長徵的精神卻永遠留在我們這一代心中。
長徵精神是中華民族精神和共產黨人革命精神的凝聚,也是中國共產黨的靈魂。它是「不怕苦、不怕死」的崇高境界,是中華民族百折不撓、自強不息的民族精神的最高體現;是保證我們革命和建設事業走向勝利的強大精神力量;是中國共產黨人精神的集中體現。而在我而言,長徵是我們英雄們的拼搏之旅,他們用生命熱血給我們換回來了今天的幸福。但也許由於我們的英雄離我們這一代已經很遠,因而我們這一代新青年已早已遺忘了我們的長徵精神,遺忘了我們的革命先輩當年的艱難歷程。我認為作為祖國未來的建設者,我們不應該遺忘我們的英雄,遺忘我們的歷史,遺忘我們的長徵精神。相反,我們要發揚我們先輩留給我們的長徵精神,讓我們的英雄魂永存於世,讓世人銘記那段我們英雄們特殊的人生歷程。
通過今晚觀看電影,讓我回想起小學時候所學的《七根火柴》,無名老黨員用生命守護著那珍貴的七根火柴,為了能給部隊帶來火種,給長徵帶來希望,他放棄了自己生的希望,這也許這就是一名黨員堅定的信仰。作為一名中國共產黨預備黨員,我更應學習培養這種信仰,因而我今後要學習長徵英雄們不怕艱難困苦,堅韌不拔的精神;把長徵精神發揚到自己的學習工作中;保持黨員艱苦奮鬥的優良作風;樹立崇高的理想;努力學習本專業知識,踏實工作,希望今後能為人民、為黨、為國家、為社會貢獻出自己微薄的力量。
[長徵觀後感3篇]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