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房家譜供在什麼位置(12歲開鎖兒可進祠堂)
2023-07-29 19:02:33 1
三年前,和族叔趙家峰、趙剛一起去看望了祖輩老師趙汝熹,一起聊起了老村祠堂的往事,老師思路清晰,娓娓道來,說道:「1942年,我12歲才開始隨長輩去祠堂祭祖,早先人說是這個年齡孩子開始剃髮了,家族規定到了這個年齡才可去祠堂祭祖的。一年五次祭祖,春分、夏至、秋分、冬至和過年。過年假時候在家,我是必須去的。其他時間的祭祖,因上學學習就不一定參加了,由有空的家人去完成。」
12歲是人生非常重要的一個年份,按照古代民間習俗,以12屬相推算年齡,每逢屬相之年稱本命年,12歲是人生的第二個本命年,舉行成人禮儀式叫開鎖兒。開鎖又叫「圓鎖」,是晉、冀、魯、豫、陝5省民間流傳的一種習俗。
開鎖兒目的,是給那些年至12歲的男孩子打開智慧的鎖鏈,讓這個年齡段的孩子從幼年的蒙昧中解脫出來,感到自己已經脫離童年,產生加入到大人行列中的信念,自立起來,擺脫依賴心理。
老村的習俗,開鎖時,先燃放爆竹,給孩子戴上鎖架,把12條紅線,拴在鎖架上,在娘娘廟神像前擺祭供物品,點燃香爐裡的香,燃香磕頭。
負責廟裡的管事,向神仙老人家稟報:這是誰家的孩子,姓甚名誰,來開鎖來啦。
然後讓孩子用笤帚象徵性在地上左掃三下,右掃三下,表明兒童已經成人自立。管事手拿三根桃木做的鞭子,在兒童肩上輕輕打三下,邊打邊說「桃木鞭顫悠悠,打你三下彆扭頭」,或說「天門開地門開,我請娘娘開鎖來」,各地的說詞不一,但都是美好的願望。
再由家長用鑰匙打開掛在孩子脖子上的鎖,邊開邊祝福「一開,聰明伶俐;二開,學業有成;三開,滿堂富貴!」,最後家長領孩子回家,孩子百步以內不得回頭。這樣,開鎖儀式才算結束。
當地人認為,到了12歲就是一丁,大人了,可以婚配、男孩可以上家譜。如果不到12歲,不算一丁大人,上不了家譜,入不了祖墳。
當地稱那些辦事糊塗,說不清道不明的人,會說他「沒開過鎖兒」。足見12歲開鎖兒習俗的重要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