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四季網

電影《寶貝計劃》觀後感

2023-07-29 14:43:07

  電影《寶貝計劃》觀後感

  看《寶貝計劃》,覺得裡面表現最出色是還在襁褓中的寶寶。不知道成龍他們從哪裡弄來這樣一個完美寶寶,真是可愛,能吸引多少小女人以及像我這樣的準小女人啊!

  陳寶國雖然拍電影很少,但不愧是優秀的大製作電視劇裡打磨出來的,演技沒得說。而成龍、古天樂、高圓圓這些電影界的腕兒,在這部片子中的表演真的讓人不敢恭維。

  高圓圓在片中作為成龍的準女朋友,應該是個有個性有想法,一切都盡在掌握之中的聰明美女,可她表現的像個背課文的女中學生,極度不自然;古天樂大概在成龍大哥的光芒之下眩暈了,又對成龍找他作搭檔有些飄飄然,總之他的表演給人的感覺就是從頭至尾都像吃過興奮.劑一樣,往成龍身邊一站,連自己是誰都不知道了。

  從劇本來講,片子存在著很多明顯的硬傷,這是香港電影的通病了,很多香港電影都是在沒有完整劇本更不用說分鏡的情況下,只是幾個核心人物開幾個腦力激蕩會議,把各自的靈感創意相互碰撞磨合,然後形成初步的劇本,很多細節都有待推敲。比如在車場電擊寶寶那一場,二人從冰室衝出來,想找車送寶寶去醫院,竟愣是找不到一輛車,周圍的黑幫和警察圍了一圈,就只顧感動得痛哭流涕了,怎麼就忘了把隨便誰的車借他們一用呢?於是成、陳二人只好誇張的用汽車引擎的電來喚醒寶寶,並且成龍還犧牲做了回人肉導線,個人英雄主義至此達到高潮。

  不過奇妙的是,這是一部值得一看的「爛片」。至少我看的過程是愉悅的。這又是香港電影的特色了,內地的爛片一般爛在不知所云,不僅僅是「成全了你的創意,犧牲了我的市場」,更是傷害了觀眾對國產片的感情,在影院裡鬱悶地呆上兩個小時卻發現自己什麼都沒看懂。香港電影即使爛,也會讓觀眾一邊罵著一邊還笑得挺舒服

  這是一部以拯救為主題的電影,前半部分是人字拖和百達通手忙腳亂的和小嬰兒一起生活,寶貝喚醒了他們內心的良知,而影片的結尾是兩個人聯手救出幾乎被黑幫置於死地的寶貝。以情動人的路線在寶貝的引領下讓人忘卻了評判,沒有受到世俗侵害的表情也可以喚起我們對生命最初的珍惜。

  《寶貝計劃》讓人有一種久違的感覺,成龍又回歸了功夫喜劇的套路,所不同的是片中成龍和寶貝的情感也作為一條線索和影片的打鬥場面緊緊的纏繞,我相信成龍的父親形象一定會比穿越時空的蒙毅將軍更親切、更打動人心。

  影片中有很多細節也讓人眼前一亮。比如兩個潑油漆收帳的混混,面對激烈的打鬥,手卻被油漆粘在褲子上,動彈不得;而片中最出彩的配角當屬蔡卓妍扮演的白燕,寥寥可數的出場次數但卻把一個痴心等待老公的女孩子演得非常逼真,當白燕穿著扮成小雞作促銷的衣服在酒店外面被百達通臭罵的時候,白燕眼神中委屈和悽涼已經可以讓觀眾忘卻了這是一個以前只會搞笑的女孩子。

  喜歡《寶貝計劃》因為它簡單,單純而動人;喜歡《寶貝計劃》因為寶貝的可愛、演員們的自然;喜歡《寶貝計劃》因為它告訴我一個質樸的情感故事,喜歡它有種種理由,但我相信帶著一顆平常的心真正地去看這部電影才會知道,收穫的絕不僅僅是126分鐘的歡笑

  《寶貝計劃》是一部純粹的成龍式喜劇電影,電影院裡自始至終笑聲不斷,這種笑聲與《夜宴》和《無極》等中國商業大片強裝文藝腔所導致的笑場完全不同,是一種徹頭徹尾的娛樂愉悅。片中令人捧腹大笑的搞笑橋段層出不窮,可以說是香港傳統喜劇的一次成功回歸。之前,成龍與陳木勝已在《我是誰》和《新警察故事》中合作兩次,《寶貝計劃》延續了前兩部作品中濃厚的商業氣息,配樂動感十足,情節快速推進,臺詞充滿諧趣,激烈、緊張的場面比比皆是。遊樂園裡過山車上的攀爬與穿梭、連環撞車、從高樓的空調上跳躍等場面極為精彩。這些娛樂元素都保證了影片較強的觀賞性與趣味性,讓觀眾在觀影中始終保持著極大的興趣,絕不會產生乏味與疲倦感。

  毫無疑問,《寶貝計劃》是一部歡愉的電影。但是,如果略作揣摩,不難發現這也是一部布滿硬傷的電影,暴露了香港商業電影劇情不夠流暢、情感流於表面等弊病。

  一是煽情過度。從好萊塢「回撤」後,大哥的影片都有極重的感情戲,《新警察故事》中大哥與楊採妮演繹了一段失去親人後的自責、救贖與有情人終成眷屬的故事。《寶貝計劃》帶入了人字拖與父親及兄弟姐妹、黑幫老大與兒子、百達通和老婆、包租婆與包租公等親情。在一部商業娛樂片中,過多的感情線索勢必導致情感流於表面,以大哥為首的諸多角色總是以淚眼表達親情來「感動」觀眾。結果是適得其反,給人以做作和煽情過度的負面感覺。二是溫情牽強。影片試圖讓大哥與高圓圓上演一出愛情戲。但是,除了兩人過大的年齡差距造成的形象不相配外,從雙方的對手戲來看,完全沒有激起任何的情感火花。難怪在影片結尾大哥深情並茂地對高圓圓說了一番痛改前非的話語後,後者反問:為什麼要向我保證呢?這句臺詞更像是對情節設計的否定。

  三是說教蒼白。影片通過三個盜賊由為財搶嬰到為義救嬰的故事,以大哥特有的家國情懷和正義感告訴觀眾多行義事、多做善事、改邪歸正、家和萬事興等大道理。只是片中過多人性主題和對正道的宣揚完全流於表面,反倒增加了影片的散亂感。

  四是人物性格轉換突兀。片中諸多角色都經歷一個性格的轉變,人字拖從路人唾罵的不救之子變深明大義的孝子,百達通從不問家室的泡妞高手變成愛妻顧家的溫柔男人,包租公由保險柜被撬視錢如命的賊頭成了帶回警察打開冰窟的救星,還有老闆的數個手下在看著人字拖電擊救嬰時突然間失去了兇惡面孔成了深有同情心的良民。這些轉換並沒有鋪墊,致使故事缺少說服和打動觀眾的力量。

  在諸如《A計劃》等令人流連忘返的影片中,大哥展現給我們的不僅僅是矯健、敏捷的身手,不僅僅是充滿智慧與機巧的動作設計,更有一種獻身事業的拼命三郎精神讓人在前仰後合間油然而生誠摯的敬仰之情。

  在袁和平、程小東、劉家良等一大批動作天才共存的香港電影界,大哥與他的「成家班」七次拿下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動作指導的殊榮,實屬不易。

  但是,儘管大哥有如此的輝煌成就和巨大影響,但我從不奢望他在今後的電影中給我們奉獻出《龍兄虎弟》諸片中高水準的動作。畢竟,歲月催人老,年齡不饒人。

  《寶貝計劃》中,大哥依舊是上竄下跳,左躲右閃,前滑後溜,橫倒側滾,巧妙地將身處之地作為表現動作的場所,靈活地將身邊物件作為與對手打鬥的「武器」,在冰窟衝「兩個高手」吹電扇等橋段中讓觀眾體味到動作喜劇的精髓。然而,所有的這些都似曾相識。就影片動作的整體水準來說,只能算作是中規中矩,產生不了《殺破狼》、《東蔭功》中後起之秀帶來的酣暢淋漓。正可謂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

  成龍的《寶貝計劃》看完後我很開心和感動。兩個小時左右的電影一氣呵成,沒有任何拖沓的感覺,讓人的心情緊隨著劇情上上下下,忽喜忽悲。成龍主唱的電影主題曲響起的時候,我的感覺是意猶未盡,看著屏幕上一些剪切掉的鏡頭,覺得好可惜。

  這部電影正如大哥在首映特別節目上所說的是一部充滿溫情的電影。片中三個「壞男人」在綁架一個可愛寶貝並與之相處幾天的過程中被寶貝的天真無邪所打動。寶貝那單純的依賴喚醒了他們的良知,最後迷途知返,未為晚也。劇情說起來很簡單,然而片中的電影元素運用卻很豐富。大哥的風格一向是詼諧幽默加精心設計的動作,這一次融入了親情元素,觀之更讓人感動。雖然大哥聲稱以後再也不拍小孩子的電影,想見他們與小演員寶貝的互動過程充滿艱辛,然而這一次的嘗試毋庸置疑是成功的。寶貝Matthew的那雙會說話的大眼睛不論是哭、是笑都讓人感覺心中最柔軟的部分被輕輕地觸動了一下,溫馨舒服的感覺盈滿心中。

  看完這部電影,除了自然產生的那種開心感動外,還有些感觸想與大家分享,是關于成龍大哥的。一直以來我對成龍作品就很欣賞,從他早期的《A計劃》到今天的《寶貝計劃》,他的片子大多是既叫好又叫座。他的那種成龍式的詼諧幽默總是能夠給大家帶來快樂,他的片子不靠血腥暴力或者情慾取勝,而是那種對電影的認真態度讓人敬佩。幾年前曾經在一本電影雜誌上看到歷數成龍拍片受傷部分的文章,讀之令人觸目驚心,連帶著有一種鼻酸的感覺。如果不是對電影有十二分的熱愛,沒有人願意冒著生命危險做那麼多驚險的動作。那時就在想成龍老年之後身體一定會有很多後遺症,那種痛苦一定不是一般人能夠忍受的。很多人對大哥的感覺就是動作明星,它的片子也經常被歸為動作喜劇片。理論上雖然是事實,但是不能否認大哥的片子總是不自覺地帶著教育意義,他很少特意標榜所謂的教育意義,然而他片中形象大多給觀眾帶來心靈震撼,無論是正義的警察、忠誠的將軍、外國人眼中不卑不亢的中國人形象,乃至今天改邪歸正的神偷。

  對于成龍,我從剛開始單純的喜歡看他的電影,到後來欣賞他認真的工作態度和對電影工作的執著,是一個很自然的過程。不過近年來大哥最讓我敬佩的是他作為中國人揚威國外的時候那種不卑不亢的態度。在美留學期間,每有JackieChan影片上檔,我們一幫海外學子只要有機會都會去捧場。因為在他的影片裡從沒有國人的卑躬屈膝、也從不刻意地營造國別,但總是讓人感覺到他身為中華兒女的自豪。在美宣傳影片或者出席儀式的時候,大哥總是一身唐裝,瀟灑異常,滿身的東方味道。在參加美國某知名人士的脫口秀節目時,一如既往地上身著白色絲質的對襟長衫,在擁有億萬觀眾的節目中侃侃而談,一貫地不卑不亢。身旁沙發坐的美國房東一徑讚嘆:「JackieChanisgreat!」在與身周的美國朋友交流的時候,提到大哥,絕大多數都是交口稱讚。不僅僅是因為喜歡他的電影,更多的是他們對他為人的欣賞。大多美國人覺得大哥非常有中國味道,他出席各種社交場合時的民族著裝,以及隨時不忘宣傳中國文化的行為,讓他們很欣賞。雖然在他們身周不乏為了融入異族文化而著裝隨意、俚語不離口、rap,hip-hop不斷的外國人,但是能夠感覺得出他們對於那些獨在異鄉為異客,卻能保有對自己國家的熱愛的外國人更加敬重。而大哥就絕對是這樣的一個人。

  大哥近年來參加很多活動特別是有青少年參加的活動都會號召他們熱愛中國文化,不要丟棄本土文化的精髓。這一點真是深得我心。每每看到網上很多人回帖錯字連篇,或者用自己發明的近似語言來表達,我都在擔心中國漢語漢字文化的受損;看很多小孩兒醉心於現今某些過分通俗的文學,我都在痛心中國古典文學的被忽視;在國外見到那些已經外黃內白的「香蕉」張嘴就是流利的英語時,心中都在可惜他們已經無法感受到中國語言文字的優美。大學的時候,我曾經教過一個馬來西亞裔華人的漢語,當時她要從頭學起。我那時曾經用英語向她感嘆過她不懂中文的可惜,但是她的反應很是不以為然。我當時的想法是「此女不可教也」。然而後來想起來我卻笑自己當時的幼稚。一個從沒有感受到中華文字之美的人對於從沒接觸過的語言怎麼可能會有遺憾的感覺?對她來說,那只是複雜的四聲音調、難寫的方塊字而已。所以,我儘管一百二十萬份地支持弘揚民族文化,但是以我個人的聲音是沒有用的。而看到大哥這樣有影響力的人振臂一呼,雖然還談不上一呼百應,但是這樣潛移默化的作用還是有的。比較熟悉我帖子的網友應該能夠發現我對於偶像崇拜是興趣缺缺的,也不是任何人的粉絲,對於某些粉絲為了維護偶像不客觀的過激言行實在頭痛,所以對一看題目就知道是吹捧偶像的粉絲貼是避之唯恐不及,但是對於大哥其人其事,我倒覺得粉絲越多越好。如果大哥對工作的認真、對民族文化的維護、對傳統美德的宣揚都能被粉絲接受而發揚下去的話,那不啻是一件好事。

  這次看《寶貝計劃》,除了幾個主創人員,其他演員都是誰我本來都不知道。沒想到這樣的感覺倒很不錯,覺得看電影的時候就像打開百寶箱,一個一個跳出來。先是寶貝的媽咪看著眼熟,然後發現是應採兒(希望我沒看錯),然後寶貝的爹地也很眼熟,電影結尾時才想起來是連凱(一直覺得他演的楊安很有男人味),接著出來鬧場的是尹子維(老是一副壞男人的模樣),還有「古天樂」的老婆蔡卓妍,搞笑的謝霆峰、吳彥祖,等等。似乎成龍的戲總是有一大堆人來捧場。也許有些人是因為成龍影片賣座的口碑而來,也有些人是人情,但我寧願相信很多人是敬佩成龍做電影的嚴肅認真以及為人而來。大哥在首映特別節目上說,古天樂是有樣學樣,只要成龍不用替身的鏡頭他也不用,我想這也是一種感召吧。眼看著已知天命的大哥做驚險動作,年輕演員怎麼也不好意思自己用替身吧。另附一句,古天樂在這部戲裡演的很出彩,儼然一個超大「寶貝」。

  《天龍八部》中的「帶頭大哥」是個神秘人物,是受那麼多成名英雄敬佩而願意為之犧牲的人物,大有振臂一呼,領袖群雄的聲勢。而成龍近年來不論是在電影事業上的表現,還是對於慈善事業、青少年教育的熱心以及對民族文化的宣揚在在讓人感覺到他「大哥」的氣勢。以往我從不叫他這個綽號,但現在我卻對這個稱號心悅誠服。以前香港電影反黑社.會遊行是大哥牽頭,之後香港影視界每有重大事件,大哥也總是帶頭之人。前陣子阿嬌被偷拍也是大哥號召藝人舉行的活動,大有一呼百應之勢。大哥在香港藝人中儼然一副「武林盟主」的架勢,但這盟主之位並不是自封的,而是多年來對電影不懈探索、對做人不斷修正的結果,是無愧於心的。我個人認為不光香港需要大哥式的人物,大陸更需要這樣的人。看當下染缸一樣的演藝圈,真的需要多些德藝雙馨的圈內人出來蕩滌濁流,還藝術以本來顏色。也許若干年後,真能達到「本來無一物,何處染塵埃?」的境界也未可知。

  我這篇評論的題目是《寶貝計劃》如此寶貝,而我是真的用意如此,這部影片確實是個寶貝。從純娛樂片來講,它讓觀眾歡笑不斷;從動作片來看,動作設計也是驚險刺激;再上升一個角度來看,它也是寓教於樂的。與其大哥苦口婆心地教育人們孝順父母不如讓觀眾在歡笑中感悟更有效用。而結尾大哥渾厚的嗓音演繹的主題曲更是給這種感悟加溫,我相信很多走出電影院的觀眾不光是笑開懷,內心某處一定會有所觸動的。

  我衷心希望領略過這件寶貝的朋友跟我一樣喜歡它,我也希望有更多藝人在鑽研票房提升的同時,也能兼顧影視作品的藝術性和社會教育意義,多製作寓教於樂的好作品來娛樂大眾。

  成龍作為華人影壇當之無愧的大哥級人物,從《新警察故事》到《神話》再到《寶貝計劃》,連續三年佔據國慶檔期,即便是國內呼風喚雨的馮小剛與張藝謀也不願與大哥爭分十一黃金周的電影市場,選擇在《寶貝計劃》的前後出場與觀眾見面。數年來,大哥以其特有的個人魅力,給處於冰寒境地的華語影壇吹來陣陣暖風。《新警察故事》打破了當時合拍片的票房紀錄,《神話》近億的收入成就一個「票房神話」。剛剛亮相的《寶貝計劃》又帶來了諸多新的驚喜。

  2006年的華語影壇,《瘋狂的石頭》以黑馬的姿態給觀眾第一次痛快淋漓的體驗,《寶貝計劃》稱得上是給觀眾快感的第二部電影。如果說《瘋狂的石頭》更多的是以環環相扣、充滿睿智的情節設計撥動觀眾笑神經的話,那麼《寶貝計劃》則是依靠詼諧的臺詞和誇張、不靠譜的表演與情節製造富足的「笑」果。前者體現的是內地電影人縝密、嚴謹的創作取向,後者展現的是香港電影人輕鬆、娛樂的拍片姿態。

  《寶貝計劃》是一部純粹的成龍式喜劇電影,電影院裡自始自終笑聲不斷,這種笑聲與《夜宴》和《無極》等中國商業大片強裝文藝腔所導致的笑場完全不同,是一種徹頭徹尾的娛樂愉悅。片中令人捧腹大笑的搞笑橋段層出不窮。比如,包租婆聽到寶貝哭聲後趕來詢問,人字拖和百達通兩人邊做解釋邊隱藏寶寶的行徑,尤其是寶貝在大哥的衣服底下「吃奶」的場景。影片結尾,包租公、人字拖和百達通三個盜賊被抓,在他們各自的懺悔言詞過後,鏡頭切換到三人被槍決正法的場面,就在槍聲響後觀眾疑惑之時,許紹雄扮演的老警官舉著大喇叭告訴大家:這不過是執行死刑的一種演練!一時間,觀眾笑聲四起。《寶貝計劃》可以說是一次香港傳統喜劇電影的成功回歸。

  影片再現了成龍喜劇電影的部分經典搞笑橋段,充分展現了大哥的喜劇天份。片中有一段是收債人、搶寶寶的打手、高級督察、人字拖等人在房間裡的群戲,樓外百達通與另外一個打手爭搶寶寶,為了不在警察面前「露餡」,大哥看著外邊驚險的場面不得不做出既驚恐又怪異的表情。這一幕不由得讓人想到《警察故事》中陳家駒一個人在警察局手腳並用接電話的段落,是成龍電影中最具有代表性精華所在。古天樂本是從《河東獅吼》、《百年好合》中走出的喜劇演員,在片中自然是駕輕就熟,與《以和為貴》中沉穩的角色相比,可謂是一張一弛,有潛力成為香港電影中生代演員中的優秀代表。

  《寶貝計劃》是香港與內地合拍片模式的典型。陳寶國和高圓圓等內地明星加盟,為華語影壇的這部大戲加上了砝碼。作為內地螢屏的實力派代表人物,陳寶國飾演一個黑幫老大,這個角色擺脫了傳統反面人物十惡不赦的單一形象,他以略帶舞臺化的表演將一個愛子成瘋的悲劇人物呈現在觀眾眼前。高圓圓飾演醫院的一位育兒醫生,她沒有《新警察故事》中楊採妮貫穿始終的戲份,也沒能像《神話》中金喜善一樣演繹千古深情,所有的出場更像是硬塞給觀眾的湊數戲份,處於一個可有可無的尷尬位置。當然,觀片中各個角色,無一不被那個人見人愛的小寶寶搶走了風頭。

  之前,成龍與陳木勝已在《我是誰》和《新警察故事》中合作兩次,《寶貝計劃》延續了前兩部作品中濃厚的商業氣息,配樂動感十足,情節快速推進,臺詞充滿諧趣,激烈、緊張的場面比比皆是。遊樂園裡過山車上的攀爬與穿梭、連環撞車、從高樓的空調上跳躍等場面極為精彩。這些娛樂元素都保證了影片較強的觀賞性與趣味性,讓觀眾在觀影中始終保持著極大的興趣,絕不會產生乏味與疲倦感。

  毫無疑問,《寶貝計劃》是一部歡愉的電影。但是,如果略作揣摩,不難發現這也是一部布滿硬傷的電影,暴露了香港商業電影劇情不夠流暢、情感流於表面等弊病。

  一是煽情過度。從好萊塢「回撤」後,大哥的影片都有極重的感情戲,《新警察故事》中大哥與楊採妮演繹了一段失去親人後的自責、救贖與有情人終成眷屬的故事。《寶貝計劃》帶入了人字拖與父親及兄弟姐妹、黑幫老大與兒子、百達通和老婆、包租婆與包租公等親情。在一部商業娛樂片中,過多的感情線索勢必導致情感流於表面,以大哥為首的諸多角色總是以淚眼表達親情來「感動」觀眾。結果是適得其反,給人以做作和煽情過度的負面感覺。

  二是溫情牽強。影片試圖讓大哥與高圓圓上演一出愛情戲。但是,除了兩人過大的年齡差距造成的形象不相配外,從雙方的對手戲來看,完全沒有激起任何的情感火花。難怪在影片結尾大哥深情並茂地對高圓圓說了一番痛改前非的話語後,後者反問:為什麼要向我保證

[電影《寶貝計劃》觀後感]相關文章:

同类文章
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

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

  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怎麼寫?《阿甘正傳》這部電影,感覺非常的真實,並且令我感動。以下是小編為您整理的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相關資料,歡迎閱讀!  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1  WhenIfirstsawthismovieIdidn'tappreciateitlikeIdonow.Because
愛課程網《學習心理學》觀後感

愛課程網《學習心理學》觀後感

  龐維國教授講課時深入淺出,列舉了很多生活化的例子來說明問題;課堂生動、有趣,語言幽默(比如「開汽車的時候最好不要玩深沉」);講解細緻,抓住要點。  愛課程網《學習心理學》觀後感  觀看愛課程網《學習心理學》的智力技能和動作技能專題,看了一會龐維國老師的講解,我就被他風趣幽默、深入淺出的講
拉貝日記觀後感

拉貝日記觀後感

  《拉貝日記》講的是慘絕人寰的南京大屠殺.影片整片非常壓抑,隨著影片的深入,日軍暴行的深入描寫,觀看的心情也越來越沉重.影片結束以後,心中仍然非常難受.給人的震撼感自然不言而喻.  《拉貝日記》電影觀後感  給我感覺最深的印象就是,這沒有過多的刻畫屠殺的場面,但是同樣讓人感受到1937年南
兒童電影《憤怒的小孩》觀後感

兒童電影《憤怒的小孩》觀後感

  孫小傲因為父母長期在外工作,把全部的精力放在了打工賺錢上面了,無暇照看他。無奈之際,他和爺爺相依為命,誰知他的爺爺整天都把心思花在了找老伴的事情上。孫小傲受到了冷落,內心充滿了彷徨、孤獨和苦悶。  《憤怒的小孩》電影觀後感  前不久,學校組織我們觀看了兒童電影《憤怒的小孩》,隨後我感到了
念書的孩子觀後感800字

念書的孩子觀後感800字

  每天晚上給爺爺讀故事、讀課文,已經是開開生活中不可卻少的一部分。看到爺爺欣慰的笑容,是開開一天中最幸福的時候。但這一切都隨著爺爺的離開而逝去,爺爺的笑容已是開開最珍貴的記憶。  念書的孩子觀後感  還記得那一聲聲童稚的朗讀聲嗎?就是那些天籟之聲溫暖了無數人的心。  每天晚上給爺爺讀故事、
念書的小孩觀後感

念書的小孩觀後感

  這是一個催人淚下的故事,主人公代表著兩個群體:空巢老人與留守兒童。一直以來,我們都未能給予足夠的關注,或者說,我們那風華正茂的一代,在現實的無奈逼迫下,把最需要關心的上一代和下一代滯留在一起,造成了千千萬萬個開開和他的爺爺。  念書的孩子電影觀後感  在電影《念書的孩子》中,九歲的開開從
看念書的孩子觀後感

看念書的孩子觀後感

  路開是一個活潑開朗、孝順懂事又勤奮好學的孩子,每天都給爺爺讀書,雖然錯誤百出,但語氣到位,講的娓娓動聽。他和爺爺相依為命,每天晚上都在等身在遠方的爸爸媽媽打來電話,也許這就是開開的精神支柱吧!開開是不幸的,但他是堅強懂事的,他那種超出同齡孩子的堅強實在是讓人感到心酸。  看念書的孩子觀後
廣州烈士陵園觀後感

廣州烈士陵園觀後感

  大學生參觀廣州烈士陵園有感第1篇  清晨,黨員和我們入黨積極分子一行人踏上了參觀學習廣州起義烈士陵園之旅。時值農曆十一月,寒氣微逼,天空卻明淨無雲,格外清爽。烈士陵園的早晨並不安靜,很熱鬧。一進大門,便看到了許多晨練的老人家,神採奕奕,使整個陵園充滿了活力,看到了生機。  廣州起義烈士陵
教師孔繁森觀後感

教師孔繁森觀後感

  也許,時間會衝淡記憶,但人們絕不會忘記,20世紀90年代,有這樣一位共產黨員,他的理想,他的信念,他的人格,他的情操,使千萬人的心靈為之震撼。  他,就是原中共阿里地委書記孔繁森。他把自己的一腔熱血灑在西藏高原。  教師孔繁森觀後感  有這樣一位英雄,生活在一個萬象更新的年代裡,在世界最
觀孔繁森紀念館有感

觀孔繁森紀念館有感

  參觀孔繁森紀念館有感  來到孔繁森紀念館大門口,門上的幾個由江澤民主席題寫的鎦金大字:「孔繁森同志紀念館」,在陽光照耀直下熠熠生輝。這不僅體現了孔繁森同志紀念館作為山東聊城教育基地的重要地位,也顯示了孔繁森同志的精神永遠閃耀著光芒。進入紀念館,孔繁森同志高大威猛的石像形象就迎入了我們的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