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四季網

《奠基者》觀後感

2023-07-29 22:06:48 3

  《奠基者》觀後感

  新中國誕生後的第一個五年計劃中,唯有石油部沒有完成計劃。西方國家妄圖用石油"窒息紅色中國"。獨臂將軍餘秋裡於危難之秋出任石油部部長。在川中會戰失敗之後,帶領數萬會戰大軍克服了無路、無糧、無房,以及天災等重重困難,在松遼展開了艱苦卓絕、歷時三年的石油大會戰,一舉扭轉我國石油工業的被動局面。

  1958年初,新中國誕生後的第一個五年計劃中,唯有石油部沒有完成計劃。西方國家妄圖用石油"窒息紅色中國",年輕的新中國石油告急,毛澤東、周恩來等國家領導人一籌莫展。解放軍總後勤部部長獨臂將軍餘秋裡於危難之秋出任石油部長。

  餘秋裡上任後,按照鄧小平關於將石油勘探的重點由西部轉移到東部的指示,積極在東部尋找油田。在八大二次會議上,餘秋裡帶領石油部在事先定下的"成績軟,嘴上不能軟"的調子,打了各部局一個突然襲擊。

  1958年4月,餘秋裡在四川南充視察時,把解放軍"支部建在連上"的傳統帶到了石油戰線,要求每個鑽井隊都要建立黨支部,配備一名政治指導員,寧肯少打兩口井,也要把基層黨支部建設好。

  中蘇關係惡化,蘇聯背信棄義,撤走專家。年輕的新中國周邊局勢日趨緊張。毛澤東、周恩來和國防部長彭德懷等都非常關心石油狀況。四川龍女寺2號井、南充3井等喜噴原油,石油部上下一片歡騰。在成都開會的毛澤東,沒有和餘秋裡打招呼,突然現身四川隆昌氣礦,並題詞"四川大有希望"。不久,川中會戰敗退,餘秋裡壓力重重。

  黨中央在廬山召開"八屆八中全會"後,在黨內掀起了一場"反對右傾機會主義"的鬥爭,波及到了石油廠礦的一些領導幹部。餘秋裡冒政治風險,力排眾議,據理力爭,保護下屬。

  1959年9月26日,松基3井喜噴原油。石油部副部長康世恩指揮松基三井試油工作,黑龍江省委第一書記歐陽欽親自視察松基三井,改大同鎮為"大慶區"。餘秋裡召集幹部、專家進行座談,最終決定採用打破常規,甩開勘探,集中石油系統的一切力量,以大同鎮附近為會戰中心,在松遼展開一場聲勢浩大的石油大會戰。並要求大家克服本位主義,樹立全局觀念,以最快的速度,最高的水平,把這個大油田勘探、開發建設好。

  在鄧小平的一路敦促下,石油部黨委關於開展石油大會戰的報告很快就得到了毛主席和黨中央的批准。王進喜等一大批優秀鑽井隊積極率隊奔赴大慶參加會戰。面對少數人的畏難情緒,餘秋裡提出了"有條件要上,沒有條件也要上"的戰鬥口號。

  1960年3月10日,薩66井噴出高產油流。餘秋裡連續主持召開黨組會議,提出揮師北上,把主戰場從大同鎮附近轉移到薩爾圖地區。全國有關系統支援大慶建設的物資源源不斷地運往薩爾圖火車站,大批的轉業軍人作為石油工業的新生力量抵達大慶。王進喜率領井隊人拉肩扛連夜把鑽機和設備運到井場,並率先破冰端水保開鑽。

  餘秋裡將王進喜等樹為會戰的先進典型,並針對會戰已經暴露的問題,邊學習邊分析會戰的形勢、任務和矛盾,讀後感《奠基者觀後感》。在大慶掀起了學習毛著、"學兩論"的高潮,統一了職工思想。

  在隨後而至的百年不遇的雨季中,餘秋裡、康世恩等帶領全體石油人,在國家經濟最困難,生存條件最艱苦的情況下,克服了克服了

  無路無糧、缺房少人、天災接踵而中等重重困難,僅用了三個月的時間,於1960年的6月1日實現首列原油外運,打破了西方國家"至少需要三年"的預言。

  中蘇關係的惡化導致我國航空煤油進口基本被停止,空軍的飛機全都趴窩,連陸軍的戰鬥車輛也都被迫停駛。聶榮臻副總理親筆致信餘秋裡,要求石油部迅速組織研製生產國產煤油以擺脫這種惡劣局面。餘秋裡部石油部石油研究院負責研製航空煤油項目。不久,研製獲得成功,中國航空煤油完全依賴進口的局面從此結束。

  冬季將至,數萬人如何過冬又成了擺在會戰隊伍眼前的最大難題。經過調查研究,餘秋裡聽從了黑龍江省委歐陽欽書記的建議,充分發動群眾,苦幹4個月,在入冬前,

  幾萬平方米的"幹打壘"建完,做到了"人進屋、機進房、菜進窖、車進庫",保障了安全過冬。

  各鑽井隊之間一味追趕鑽井進度,使得鑽井質量不斷出現問題,連王進喜的標杆鑽井隊也出現了井偏現象。餘秋裡、康世恩重視地下狠心抓第一性資料,起草"大慶長垣鑽探和開發過程中取全取準20項資料72個數據"的"調查提綱",形成了地質技術規範。還及時召開"4、19"現場會,使得廣大石油工人樹立了對油田負責一輩子的思想和質量意識,鑽井和油田各項工程質量大大提高。先後總結出了崗位責任制、三老四嚴、四個一樣等經驗。

  會戰隊伍剛剛穩定,越來越多的家屬來隊和工人逃跑,使得原本已經遭到飢餓威脅,浮腫病大幅度出現的會戰隊伍壓力重重。1960年9、10月份,在全國糧食供應緊張的情況下,會戰職工的糧食定量也被降低,職工隊伍中出現了浮腫病,大會戰處於艱難境地。餘秋裡提出:要堅持一手抓生產,一手抓生活,千方百計克服困難,毫不動搖,堅持會戰,天塌下來也要頂住。餘秋裡提出:"幹部進食堂,書記下夥房"。同時,抽出一部份職工和家屬想方設法、發揚南泥灣精神大面積開荒種地,工委組織了打獵隊、捕魚隊,挖野菜、採野果,終於戰勝饑荒,熬過了1960年冬天。1961年春耕時節來臨,餘秋裡親自帶頭,組織開荒,發展農副業生產。隨著開荒規模的擴大,職工的生活越來越好,職工的體質得到了恢復和增強,保證了大會戰的順利進行。

  所以老會戰是多麼的重要啊。

同类文章
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

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

  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怎麼寫?《阿甘正傳》這部電影,感覺非常的真實,並且令我感動。以下是小編為您整理的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相關資料,歡迎閱讀!  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1  WhenIfirstsawthismovieIdidn'tappreciateitlikeIdonow.Because
愛課程網《學習心理學》觀後感

愛課程網《學習心理學》觀後感

  龐維國教授講課時深入淺出,列舉了很多生活化的例子來說明問題;課堂生動、有趣,語言幽默(比如「開汽車的時候最好不要玩深沉」);講解細緻,抓住要點。  愛課程網《學習心理學》觀後感  觀看愛課程網《學習心理學》的智力技能和動作技能專題,看了一會龐維國老師的講解,我就被他風趣幽默、深入淺出的講
拉貝日記觀後感

拉貝日記觀後感

  《拉貝日記》講的是慘絕人寰的南京大屠殺.影片整片非常壓抑,隨著影片的深入,日軍暴行的深入描寫,觀看的心情也越來越沉重.影片結束以後,心中仍然非常難受.給人的震撼感自然不言而喻.  《拉貝日記》電影觀後感  給我感覺最深的印象就是,這沒有過多的刻畫屠殺的場面,但是同樣讓人感受到1937年南
兒童電影《憤怒的小孩》觀後感

兒童電影《憤怒的小孩》觀後感

  孫小傲因為父母長期在外工作,把全部的精力放在了打工賺錢上面了,無暇照看他。無奈之際,他和爺爺相依為命,誰知他的爺爺整天都把心思花在了找老伴的事情上。孫小傲受到了冷落,內心充滿了彷徨、孤獨和苦悶。  《憤怒的小孩》電影觀後感  前不久,學校組織我們觀看了兒童電影《憤怒的小孩》,隨後我感到了
念書的孩子觀後感800字

念書的孩子觀後感800字

  每天晚上給爺爺讀故事、讀課文,已經是開開生活中不可卻少的一部分。看到爺爺欣慰的笑容,是開開一天中最幸福的時候。但這一切都隨著爺爺的離開而逝去,爺爺的笑容已是開開最珍貴的記憶。  念書的孩子觀後感  還記得那一聲聲童稚的朗讀聲嗎?就是那些天籟之聲溫暖了無數人的心。  每天晚上給爺爺讀故事、
念書的小孩觀後感

念書的小孩觀後感

  這是一個催人淚下的故事,主人公代表著兩個群體:空巢老人與留守兒童。一直以來,我們都未能給予足夠的關注,或者說,我們那風華正茂的一代,在現實的無奈逼迫下,把最需要關心的上一代和下一代滯留在一起,造成了千千萬萬個開開和他的爺爺。  念書的孩子電影觀後感  在電影《念書的孩子》中,九歲的開開從
看念書的孩子觀後感

看念書的孩子觀後感

  路開是一個活潑開朗、孝順懂事又勤奮好學的孩子,每天都給爺爺讀書,雖然錯誤百出,但語氣到位,講的娓娓動聽。他和爺爺相依為命,每天晚上都在等身在遠方的爸爸媽媽打來電話,也許這就是開開的精神支柱吧!開開是不幸的,但他是堅強懂事的,他那種超出同齡孩子的堅強實在是讓人感到心酸。  看念書的孩子觀後
廣州烈士陵園觀後感

廣州烈士陵園觀後感

  大學生參觀廣州烈士陵園有感第1篇  清晨,黨員和我們入黨積極分子一行人踏上了參觀學習廣州起義烈士陵園之旅。時值農曆十一月,寒氣微逼,天空卻明淨無雲,格外清爽。烈士陵園的早晨並不安靜,很熱鬧。一進大門,便看到了許多晨練的老人家,神採奕奕,使整個陵園充滿了活力,看到了生機。  廣州起義烈士陵
教師孔繁森觀後感

教師孔繁森觀後感

  也許,時間會衝淡記憶,但人們絕不會忘記,20世紀90年代,有這樣一位共產黨員,他的理想,他的信念,他的人格,他的情操,使千萬人的心靈為之震撼。  他,就是原中共阿里地委書記孔繁森。他把自己的一腔熱血灑在西藏高原。  教師孔繁森觀後感  有這樣一位英雄,生活在一個萬象更新的年代裡,在世界最
觀孔繁森紀念館有感

觀孔繁森紀念館有感

  參觀孔繁森紀念館有感  來到孔繁森紀念館大門口,門上的幾個由江澤民主席題寫的鎦金大字:「孔繁森同志紀念館」,在陽光照耀直下熠熠生輝。這不僅體現了孔繁森同志紀念館作為山東聊城教育基地的重要地位,也顯示了孔繁森同志的精神永遠閃耀著光芒。進入紀念館,孔繁森同志高大威猛的石像形象就迎入了我們的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