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十大毒蛇排名 每一種都足以致命不可靠近
2023-03-30 09:32:15 3
在這個世界上毒蛇的種類有很多種,比較著名的毒蛇有澳大利亞的內陸太攀蛇,非洲的黑曼巴蛇,南美洲的蝮蛇等等,而在中國也有分布很多的毒蛇的種類,有原矛頭蝮、尖吻蝮、金環蛇、眼睛王蛇、中華眼鏡蛇等等,今天我們就聊聊中國的十大毒蛇,看看你們都知道哪些。
中國十大毒蛇:
一、原矛頭蝮
原矛頭蝮,又名為龜殼花,為蝰科原矛頭蝮屬的爬行動物,俗名烙鐵頭、筍殼班等、老鼠蛇和惡烏子等,是臺灣六大毒蛇之一。頭長呈三角形,頭長約為其寬的1.5倍。龜殼花常與無毒的擬龜殼花混淆,擬龜殼花的頭部較圓。最大放毒量108毫克,對人致死量48毫克,萬分之一毫升蛇毒注射於10克體重的小白鼠,2小時內即死亡;若用5000分之一濃度的蛇毒0.5毫升皮下注射,或取0.5毫升由腹腔注射,小白鼠均在24小時內死亡,直接死因為呼吸麻痺。
二、白眉蝮
白眉蝮是蛇目、蝰科、主要棲息在寬闊田野中的一種劇毒蛇類。全長約1米,重達1.5公斤,頭比較大,與頸區分明顯,吻短寬圓,頭背的小鱗起稜,鼻孔大,位於吻部上端。體背呈棕灰色,具有3縱行大圓斑,每一圓斑的中央為紫色或深棕色,外周為黑色,最外側有不規則的黑褐色斑紋,腹部為灰白色,散有大的深棕色斑。受驚時並不逃離,而是將身體盤捲成圈,並發出呼呼的出氣聲,身體不斷彭縮,持續半小時之久。以鼠、鳥、蜥蜴為食,採用突襲方式,軀幹前部先向後曲,猛然離地再向前衝並咬住獵物,咬住不放直至吞食下去。
三、尖吻蝮
尖吻蝮是蛇亞目蝰蛇科蝮亞科下的一個有毒單型蛇,屬下尖吻蝮的幼蛇只有尖吻蝮一個品種。尖吻蝮又稱百步蛇、五步蛇、七步蛇、蘄蛇、山谷虌、百花蛇、中華蝮等,是亞洲地區內相當著名的蛇種,尤其在臺灣及華南一帶更是自古已備受重視的蛇類。尖吻蝮其中一個為人熟知的名字是「百步蛇」,意指人類只要曾被尖吻蝮所咬,腳下踏出一百步內必然會毒發身亡,以顯示尖吻蝮的咬擊實在奇毒無比;有些地方更稱尖吻蝮為「五步蛇」,進一步誇大其毒素的威力。該蛇種的毒液的單位上的毒性並不強烈,但並不妨礙該蛇種在事實上具有較大的危險性。
四、灰藍扁尾海蛇
灰藍扁尾海蛇,為爬蟲綱有鱗目眼鏡蛇科扁尾海蛇屬動物,主要分布在印度洋至太平洋一帶的海域,棲息於海洋之中。背部多以藍色及灰色為主,腹部則以黃色為主,身上滿布黑色的橫向條紋。唇部呈黃色,頭部則主要為黑色。灰藍扁尾海蛇的腹部扁平寬大,鼻端及吻部同樣扁平,吻鱗為單片大鱗;身上有21至25排不規則分布的鱗片。灰藍扁尾海蛇擁有強烈的神經毒素,但由於它們的口部細小,攻擊性較低,因此對人類的威脅並不特別嚴重。
五、金環蛇
金環蛇,俗稱金甲帶、金包鐵、金腳帶、花扇柄、雨傘柄或佛蛇等,是環蛇屬的一種,是毒性很強的蛇。金環蛇是一種具前溝牙的劇毒蛇,與眼鏡蛇、灰鼠蛇合稱「三蛇」,是著名的食用蛇種。金環蛇分布於北緯25度左右及其以南地區。金環蛇和其他環蛇屬的蛇一樣,動作緩慢,不愛攻擊人類,主要以小型脊椎動物為食。金環蛇的毒性較其近親銀環蛇弱,但仍然屬劇毒蛇,而數量也較銀環蛇多。頭橢圓形,全身體背有黃環和黑環相間排列,兩環寬窄大致相等,尾短圓鈍。活動於平原、丘陵、山地叢林、塘邊、溪溝邊和住宅附近。
六、眼鏡王蛇
眼鏡王蛇,又稱山萬蛇、過山風、大扁頸蛇、大眼鏡蛇、大扁頭風、扁頸蛇、大膨頸、吹風蛇、過山標等。此類蛇分布於東南亞及印度等地,主要棲息於熱帶雨林中。其平均體長為3.6–4米,體重一般為6千克。壽命在20年左右。相比其他眼鏡蛇性情更兇猛,反應也極其敏捷,頭頸轉動靈活,排毒量大,是世界上最危險的蛇類之一。在我國西南與華南地區常有出沒,通常棲息在草地、空曠坡地及樹林裡。它的主要食物就是與之相近的同類──其他蛇類,所以在眼鏡王蛇的領地,很難見到其他種類的蛇,它們要麼逃之夭夭,要麼成為眼鏡王蛇的腹中之物。毒性極強。
七、中華眼鏡蛇
中華眼鏡蛇,又名舟山眼鏡蛇,在廣東、香港俗稱飯剷頭,臺灣則稱之為飯匙倩、飯匙銃、膨頸蛇。屬於眼鏡蛇科,分布於中國南部、臺灣和中南半島的中低海拔地區,屬大型蛇類,由於常呈眼鏡狀,故被稱做為眼鏡蛇。5-6月份產卵,每次9-25枚,孵化期1.5-2個月。
八、白唇竹葉青
白唇竹葉青屬於毒性蛇,體長60—75釐米,尾長14—18釐米,體重約60克,頭呈三角形,其頂部為青綠色,瞳孔垂直,呈紅形態特徵色。頸部明顯,體背為草綠色,有時有黑斑紋,且兩黑斑紋之間有小白點,最外側的背鱗中央為白色,自頸部以後連接起開形成一條白色縱線;有的在白色縱線之下伴有一條紅色縱線;有的有雙條白線,再加紅線,亦有少數個體為全綠色,腹面為淡黃綠色,各腹鱗的後緣為淡白色,尾端呈焦紅色。白唇竹葉青以血循毒為主,毒性一般,極少會發生致命事件,其每次的排毒量為28mg左右。但是,如果在被咬傷後傷口處理不當,則會發生危險,能引起傷口劇痛,水腫,漸至皮下出現紫斑,最後導致心臟衰竭死亡。
九、圓斑蝰
圓斑蝰,又稱百步金錢豹、盧氏蝰蛇、鎖蛇,是蛇亞目蝰蛇科蝰亞科山蝰屬下的一種有毒蝰蛇。體粗壯,全長1m左右。頭較大,三角形,前端較窄,後端較寬;鼻孔大,背位,無頰窩,頭背為小鱗,起稜。主要分布於華南地區、臺灣及東南亞地區。圓斑蝰的毒素有兩種,一種是出血性毒素,另一種是神經毒素,能具備這兩種毒素的蛇是十分少見的。此外,圓斑蝰的毒素會使中毒者出現像中風的症狀,令治療者未必能及時發現毒害,因而延誤治療。圓斑蝰咬死人的案件在亞洲蛇類中居冠。泰國當地的紅十字會研製出一種專門對付圓斑蝰毒素的血清,名為「盧氏蝰血清」。
十、銀環蛇
銀環蛇,屬於蛇目眼鏡蛇科環蛇屬的一種。俗稱過基峽、白節黑、金錢白花蛇、銀甲帶、銀包鐵等。頭橢圓形,全身體背有白環和黑環相間排列,白環較窄,尾細長,體長1000~1800 mm,具前溝牙的毒蛇。背面黑色或藍黑色,具30~50個白色或乳黃色窄橫紋;腹面汙白色。頭背黑褐,幼體枕背具淺色倒"V"形斑。背脊較高,橫截面呈三角形,尾末端較尖。頭橢圓形,與頸區分較不明顯,關背具典型的9枚大鱗片,無頰鱗,背正中一行脊鱗擴大呈六角形,尾下鱗單行。更多精彩文章關注微信公眾號:iwuyiq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