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漢四相的簡介 沒有他們蜀國將失去一半實力
2023-03-30 14:38:56 2
三國時期,蜀漢雖然不是三個國家中實力最強的,但是在卻擁有眾多有智謀的相國之才,諸葛亮就不用多說,蜀漢王朝的奠基人之一,蜀漢四相除了諸葛亮之外,還有蔣琬、董允、費禕,可以說這四個人都是治國能臣,沒有蜀漢四相蜀漢恐怕將失去一半的實力。
蜀漢四相:諸葛亮
諸葛亮,字孔明,號臥龍,漢族,徐州琅琊陽都人,三國時期蜀漢丞相,傑出的政治家,蜀漢三傑之一,也是蜀漢四相之一,早年隨叔父諸葛玄到荊州,諸葛玄死後,諸葛亮就在隆中耕種。後劉備三顧茅廬請出,輔佐劉備建立蜀漢。蜀漢建立後,諸葛亮被封為丞相、武鄉侯,對內撫百姓,示儀軌,約官職,從權制,開誠心,布公道,對外聯吳抗魏,為實現興復漢室的政治理想,數次北伐,但因各種不同因素而失敗,最後病逝於五丈原。劉禪追諡其為忠武侯,後世常以武侯、諸葛武侯尊稱諸葛亮。
蜀漢四相:蔣琬
蔣琬,字公琰,零陵湘鄉人。三國時期蜀漢宰相,與諸葛亮、董允、費禕合稱「蜀漢四相」。初隨劉備入蜀,被任命為廣都長,後因為不理政事激怒劉備,在諸葛亮的勸說下,蔣琬免於一死,後重新被啟用,諸葛亮將其培悉心培養,並密表劉禪可以作為諸葛亮的接班人。建興十二年,諸葛亮死後,蔣琬執政。拜尚書令,又加行都護,假節,領益州刺史,再遷大將軍,錄尚書事,封安陽亭侯,並被受命開府,後加大司馬,總攬蜀漢軍朝。採取閉關息民政策,使國力大增。曾制定由水路進攻曹魏的計劃,但未被採納。延熙九年病卒,諡曰恭。
蜀漢四相:董允
董允,祖上曾是益州巴郡江州人,所以父親董和舉家從荊州南郡枝江搬遷到益州,之後在益州牧劉璋手下為官。此後,劉備奪得益州,繼續信任董和。董允少時與費禕在蜀中名聞遐邇,劉備冊立太子劉禪時,任命董允與費禕為太子舍人,後為黃門侍郎。延熙六年,加輔國將軍。延熙七年,以侍中守尚書令,擔任大將軍費禕的副手。在蜀漢士民眼中,董允與諸葛亮、蔣琬、費禕並列為「四英」。董允有匡主護國之功,其去世後,接替董允的侍中陳祗為人諂媚,與中常侍黃皓逐漸把持朝政,迷惑劉禪,終於導致蜀漢滅亡。
蜀漢四相:費禕
費禕,字文偉,荊州江夏鄳縣人,三國時蜀漢重臣,深得諸葛亮所器重,曾出使東吳,孫權、諸葛恪、羊茞等人以辭鋒論難,而費禕據理以答,辭義兼至,始終不為所屈。孫權甚異其才,自禮遇之,費禕也因常使吳。北伐時為中護軍,又轉為司馬。當時將軍魏延與長史楊儀不和,坐常爭論,費禕常為二人諫喻,兩相匡護,以盡其用。諸葛亮死後,初為後軍師,再為尚書令,再遷大將軍,執行休養生息的政策,為蜀漢的發展盡心竭力。性格謙素甚廉,家無餘財。後為魏降將郭循行刺身死。死後,葬於今廣元市昭化古城城西,墓碑為清朝光緒年間昭化知縣吳光耀所立,墓志銘為其長女所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