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農村信用體系的必要性(深入推進農村信用體系建設)
2023-04-14 17:47:13 1
2019-05-17 11:36 | 浙江新聞客戶端 | 記者 楊曉雙
近來,隨著普惠金融的廣泛覆蓋,我區農村信用體系建設已成為制約普惠金融高質量發展的短板。作為我區金融業的領頭羊,上虞農商銀行正通過多項舉措踐行服務「三農」的經營宗旨。
據了解,區委區政府及人民銀行上虞支行對「三信工程」工作特別重視,組織聯合各部門開展創建工作。上虞農商銀行於2014年在蓋北鎮鎮東村率先開展農戶小額信用貸款整村投信試點,並以整村授信工作為抓手,每年開展「三信」工作。「截至目前,全區已評定12.8萬戶信用戶,全行個人信用貸款不良率為0.36%,低於各項貸款不良率0.93個百分點。」上虞農商銀行營銷總監顧劍軍介紹道。
去年,該行在大走訪的基礎上,通過銀政合作,聯動農辦、團委、稅務、婦聯、村委等各級機關,對農戶信息進行對接、完善,打造「窮可貸、富可貸、不講信用不可貸」的自助放貸環境。同時,推出「稅銀共建」、「團銀共建」、「黨建共建」等多種合作模式,真正為廣大農戶增資、增智。
據悉,上虞農商銀行從2013年啟動批量走訪授信,到2016年實現整村投信全覆蓋並在此基礎上,自主開發普惠智網資料庫,2017年深化整村授信2.0, 並提煉打造「金村工程」。在這個漸行漸深化的過程中,農戶信息收集、集中授信始終是整個漸進過程的工作重點。去年,上虞農商銀行啟動三大模式的信用評定機制,即挨家挨戶上門收集農戶信息資料,並錄入系統,建立電子檔案進行分值測評,並按戶評定標準開展初評,同時將禁入類名單實行灰黑名單管理;依託村兩委會成員和村級小組長「背靠背」投信,確定最終的信用戶名單和客觀的信用額度;結合普惠智網系統和社保數據導入的50餘萬條客戶信息,由系統根據客戶近年來在該行的信用情況和資債情況,自動推送一個合理的信用額度,作為信用戶評定的參考依據。
據統計,上虞農商銀行共建農戶檔案達25.47萬戶,農戶建檔率為89. 3%,評定信用戶12.8萬戶,客戶信用評價13.8萬戶,頭像採集4.4萬戶,指紋採集3.1萬戶。
「除了完善全區農戶信息信用系統,幫助小微企業解決資金難、擔保難問題,助力小微企業健康發展,也是我行深耕農村信用體系的重點。」顧劍軍告訴記者,上虞農商銀行參與建設的上虞企業信用信息雲服務平臺二期已於去年啟動。該雲服務平臺,歸集了稅務、市場監管、公安、供電、不動產登記等30個部門的企業相關數據,聯通全區29家銀行及金融服務機構,初步建立了「政府部門數據共享應用系統」和「金融信貸風險警示系統」兩大核心系統,成為全省「部門最多、數據最全、功能最強」的企業信用平臺。藉助該平臺,上虞農商銀行創新推出「雲信貸」產品,結合實地調查,對信用較好的小微企業簡化辦貸程序,給予利率優惠,受到許多小微企業主歡迎。